不过这些士兵可以很明显的看下来,虽然他们穿着是楚军的装束,但他们并非汉人。他们之中绝大部分都是珠崖人,是楚汉从珠崖招募上来的土著。
这只军队的军官还是汉人,但士兵全都是珠崖蛮人。
一般来说;大汉的官府一般不会去招募蛮人当兵。最多就是那些诸侯,偶尔会招募一些山民打仗,而且还只是有限招募。
不过刘琮却认为,别管汉人还是蛮人,都可以给自己提供利益。
在肃清了江南的叛乱百越之后,刘琮放开所有限制,只要百越人登记户籍就可以随时进城。
攻占珠崖之后;刘琮派官吏接管了整个珠崖,并对珠崖推行了比较温和的民族政策。不断任命大量的珠崖人做官员,并招募珠崖平民当兵。
经过几年的努力,刘琮麾下已经有万余人的珠崖正规军了。
这一次远征就是楚军绕行突袭的主力。这些珠崖士兵们都是在海边长大的,虽然不至于都识水性,至少也不至于晕船。
跟着一万多士兵一起登船的,还有三百多辆马车和矮种马。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把几百艘船只塞的满满当当的。
负责远征的主将是魏延,这个决意是刘琮直接跳过军部任命的。
魏延也很兴奋,心中不由感慨陛下还是在乎我们这些老伙计啊。他一边督促着士兵们登船,一边反复的看着地图,生怕出什么乱子给陛下丢脸。
在这只军队登船准备北上的时候,合肥方面的楚军依照计划对魏军发起进攻。
这次在庞统的建议下,楚军不像之前东吴那样集体出动。而是发挥自身兵力优势,从三个方向一起发动进攻。
因为刘琮跟北方骑兵打了十年的交道了,他不像孙权那样轻视对手。无论是哪路兵马,都会随时警惕骑兵的偷袭,稳步前进。
董袭与陈武率领四万楚军从合肥南边一路北上,很快进入了九江郡的范围。
张辽希望故技重施,用其优势的并州铁骑来对付这些南蛮子。但是斥候探查后发现,楚军队形紧凑;且都架设强弩和长枪来防备骑兵。
张辽手上就这不到一千的轻骑兵,在对手有防范的情况下他不可能取胜。无奈之下张辽打消了偷袭的想法,老老实实在合肥城准备守城器械。
他相信以合肥的坚固城墙足以挡住楚军的进攻。
然而很快他就坐不住了,因为西面的楚军兵分两路。一路朝着广陵进攻,一路朝着下邳行进。
看楚军主力的架势,显然是打算将合肥的魏军分割包围。
楚军这一次出动的兵力高达十一万兵力,而魏军,除了合肥的两万守军之外,就只剩下下邳的六万魏军了。
十一万对八万,要是再被分割包围了,恐怕张辽就真得困死在合肥了。
张辽点起蜡烛,召集起了诸位将领连夜开始制定计划。
“现在楚军十一万兵力正在进犯合肥。据斥候报,楚军似乎意图想将我们包围歼灭。”张辽开门见山,他指着合肥地图向乐进等人道,
“南边的楚将董袭陈武已经推进到了居巢附近。而西面的邓艾部已经攻占寿春,进而兵锋直指东城。”
“东城要是沦陷了,我们就彻底被十万楚军包围;进退不得了。为了保证安全;我需要抽调五千精兵前往支援东城;配合曹爽将军捍卫我们最后的退路。”
“让我去吧。”乐进立刻毛遂自荐;积极的开口道。
“东城那边我比较熟悉,而且我早就想和楚军过过招了。”
张辽看得出来乐进眼底有深刻的仇恨。他是最早跟随曹操的那一批人,和夏侯惇等将领都有很高的友谊。只可惜因为与楚军的战争,他之前认识的兄弟一个接一个死去,乐进恨的牙痒痒。
张辽无法劝说什么,只是沉吟了一番,对乐进道。
“可以,不过文谦你需要冷静,到了东城千万不要被仇恨所支配,一定不要中了楚军的奸计。”
“放心,我不会失去理智的。”乐进微微一笑,表现的非常洒脱。不过张辽也知道,他不可能像表现的这么冷静。
不过按照张辽对乐进的了解,他应该不会太过易怒,所以最后张辽把这项任务还是交给了乐进。
随后张辽将剩余的一万兵马分散到合肥的城墙上防守,将五千兵马驻扎在中心作为预备队。
楚军来势汹汹,而魏军这边士气低落,士族各怀鬼胎,根本没有抵抗的意思。
董袭和陈武楚军攻到居巢之后,城内士族立刻杀了魏军的将领,打开门向楚军投降。邓艾率领兵马攻到寿春之前,寿春守将就抵抗意志崩溃,带着兵马逃走了,楚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这个城镇。
随后的曲阳之战,魏军倒是死守了一次,不过仅仅五百多人的顽抗没有一点用处。他们的抵抗被楚军在一炷香的时间就清理掉了,随后继续往前推进。
曾经刘琮在荆南的遭遇再一次出现,不过这一次士族卖的对象成了曹魏。
因为各式各样的问题,原本曹魏在寿春一带计划抵挡的十天,最后连一天都没挡住。真正拖慢楚军的进军速度的,只有道路不便。
楚军的主力进军的迅速让魏军的处境更加雪上加霜。好在曹爽也并非一般人,他一边写信去临淄求援,一边亲自点齐三万兵马以驰援九江。
他的果断让魏军在楚军赶到之前,成功进驻了阴陵。
但是挡住了楚军的东进并不是这么简单。楚军在先锋黄忠的指挥下迅速发起攻城战。阴陵矮小的城墙无法挡住楚军的进攻,两天之后曹爽就被迫撤出城池,退到河流东汉的钟离(地名)县。
钟离县到东城,这是九江与下邳最后的联系了,这里一旦被切断,张辽就彻底孤立无援了。
好在这个时候乐进也赶到,两只魏军依托城池与一条宽阔的河流为防线,勉强止住了楚军的攻势。
。。
第三百一十二章 东海登陆
在曹爽与乐进在钟离县附近驻扎下来之后,黄忠率领的楚军也停止了进攻。
而其余的方向,楚军全线出动对合肥展开了包围行动。
合肥此地乃兵家必争之地,其扼守淮南的交通要道,极其重要。魏军已经丢失了淮南,若是合肥一带再沦陷,恐怕别说保护豫州了;连徐州都未必可能保住。
而徐州只要一日还在他们手上,就宛如一把尖刀一般插在楚汉身上。在合肥依旧在魏军手上,侧翼有威胁的时候,豫州方向的守军压力也会大大减小。
所以张辽与曹爽也都心有灵犀,拼死也要撑到陛下派援军支援。
而且他们虽然一开始大量士族直接投降,不过合肥极其钟离东城一带依然是曹魏忠臣们控制着。合肥一带城池坚固,地形很适合骑兵展开;是魏军的优势场所,所以张辽并不认为自己需要撤退。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曹爽的求援信虽然成功抵达临淄,并交到曹丕的手上,但是他们希望的援军并没有到达。
因为曹丕压根没有兵力继续派下来了。
仔细想想,从最开始的第一次北伐,到淮南大战,曹魏接连遭遇败绩,而且每一战都是大败!
数场大败下来,魏军损失超过了十五万。原本曹魏已有的四十多万兵马现在只剩下了三十多万,除去西线必要的驻防军队,就只有二十来万了。
即便如此,魏军就这点兵力,还是分裂成了两个阵营。双方在河北打起了一场有来有往的内战。为了压制曹植,曹丕基本上把能调派的所有军队全拉出来打内战了。
现在他手上是一兵一卒也拿不出来,根本帮不了曹爽。
这件事让曹丕发愁到头发都掉了三根,他一度想把前线的部队抽调数万去支援南方。这个提议司马懿是支持的,不过另外一个托孤忠臣贾诩却阻止了。
“陛下,无论何时都需要攘外必先安内;今曹植叛军已经即将被破灭,倘若陛下不尽快镇压反而将主力调到南方,坐视叛军重新卷土重来,恐怕陛下皇位都不保。”
贾诩作为托孤忠臣,话语权还是很高的。更何况他还是校事府的现任领导,他的建议曹丕肯定不能忽视。。。
总的来说,南边的楚军的确是非常严重,但根据现在情报来看合肥还是可以坚持住的。而曹植在他看来,最多只需要三个月就可以打垮主力,届时河北士族会主动投降过来。
既然如此,倒不如让南方曹爽和张辽多坚持三个月。等到他把曹植镇压之后再把十几万主力调到南边支援,必定可以取胜。
这个想法司马懿是坚决反驳,他认为楚军才是最严重的问题,若是无法拦住楚军的攻势,恐怕曹氏还能不能物理存在都是个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却被贾诩一通诡辩给化解过去了。
楚军现在只能威胁豫州,但是曹植却是威胁到河北。今曹丕只能依靠半个曹魏来对抗楚军,这会让魏军吃亏。
但是若是能击败曹植,就可以动用整个曹魏的人力物力来对抗楚军。
这一番言论最终说服了曹丕,他拒绝了曹爽的求援;转而继续投入内战。
当然援军不到只是小问题;一个更大的问题即将到来……
…………
…………
…………
东海郡的东海岸的一个小渔村,几个渔民在日出之时准备出海打渔了。
在他们看来,虽然国家和周围国家打的天昏地暗,但是这都和他们无关。他们是士族隐藏下来的人口,只需要交士族制定的租金就好了。
这也是许多平民的困境,士族隐瞒人口,国家为了赋税平衡只能加重税收。过重的税收逼迫这些平民不得不主动卖身给士族,成为隐户。
这些渔民准备出船打渔的时候,一个眼尖的渔民突然发现海平面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无数船只!
无数的海船扬帆而来,一个海面上数百船只,飞速行驶而来!
这里并没有曹魏驻军,这些渔民看到这一幕第一反应不是报官,而是看热闹。
几百艘战船很快行驶到了海岸边上,然后一个个坚固的木板从船舷架在沙滩上,一个个全副武装的士兵迅速从船上冲了下来。
“快!动作要快!……呕!!”魏延艰难的从船上走下来,还没喊完就直接吐了。
“d这海上是真的颠簸,差点就死船上了。”
魏延脸色有些蜡黄,看得出来他这些天的日子不是很好。
一代名将,要是死在晕船上,那可真要刻在耻辱柱上了。
士兵们迅速完成登陆,先头部队动作娴熟的把这个渔村给围了起来,把所有平民全关了起来。
“全都给我抱头蹲下,敢有乱动者格杀勿论!”
楚军士兵凶神恶煞的威逼着这些打算出海打渔的渔民回来。
渔民们顿时恐慌起来,他们很顺从的回到村子里被看押起来。全村几十人没一个跑得了的,没人可以去给曹魏报信。
一万多士兵在这一片海滩上展开了登陆,军官跑上跑下监督,防止有士兵偷懒。
最后运上海滩的是马车和马匹。马匹倒是晕船影响不大,不过上岸之后上魏延始料未及的时间出现了。
这一带非常偏远,村子外只有一条颠簸土路。楚军的马车在这种土路之中是无法行驶的,只能由士兵推过去。因为没有流畅的官道,楚军是很难立刻快速运动起来。
要是这个时候驻守在东海的魏军反应过来,是有时间拦住楚军的。但是这个地方是士族的地盘,方圆百里全是士族的土地。官府的官吏根本不敢来这里巡查,这里的百姓也已经很多年没去过官府了。
于是当楚军士兵在推着马车从土路走过时,过往的平民看到之后顶多去士族那边去报告一下。
而一群胎教毕业的平民哪能分得清是楚军还是魏军,士族的管理人员就只是当做是魏军路过。
于是这么诡异的一幕出现了,楚军士兵毫不隐瞒的打着旗号推马车,一群魏国的平民熟视无睹的从他们旁边走过。偶尔还有几个平民在军爷赏钱之后,屁颠屁颠跑过来帮忙一起推。
这种情景,让人不得不感慨三国时代优秀大区的匹配机制。
第二百一十三章 闪击彭城
魏延没想到这北方如此的落后,官道数量竟然这么少。他带着部队推着马车走了好几十里路才走出了土路,来到了官道附近。
北方比较落后的道路交通也是他们没能考虑进去的一点。不过好在北方比他们更蠢,甚至对地域侦查都非常底下。
一万五千多楚军士兵好不容易来到了官道上,终于开始了快速行军。
脱离了颠簸的土路,来到了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