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内乱对先帝并非好处,其让西蜀刘备看清北方虚弱的本质。这一发现迫使刘备修改其战略意图,将北伐改为东进。】
【先帝虽然已做出提前准备,但是速度却晚了一步。在先帝之援军到达夷陵之前,刘备已遣赵云引兵三万东进,突入荆南。】
【赵云率领蜀军三万突进荆南,于先帝之后方大肆破坏。先帝怒之,乃亲率五万兵马往征之,乃用军师庞士元之计,诱其入七崖谷,大火焚之。】
【刘备闻赵云死,愤怒至极,乃言与先帝不共戴天,自此西蜀与先帝交恶。】
【建安二十六年十月,曹操之长子曹丕与次子曹植战于濮阳。因曹丕势力强势,曹植最终兵败而逃,曹丕继位。】
【建安二十六年十一月,曹丕携剑入朝,威逼献帝退位,献帝恐,乃从之;自此曹丕篡汉。】
【先帝闻之;悲痛欲绝,乃于武昌痛哭,昏厥三次。诸位士子乃请先帝继位,以续大汉之正统。先帝怒而弗从,诸臣不肯,乃逼先帝继位,先帝怒而走之。】
【十二月,江南祥瑞尽出,诸臣再度请先帝继位,先帝无奈而从之。】
【先帝于十二月三十日继位成大统,国号为汉,立长子刘兴为太子,改建安为兴汉,大赦天下。】
【兴汉二年,西蜀刘备与伪魏结为联盟,共同伐汉。乃出动十万蜀军与十三万魏军进攻大汉。先帝兵力不足,乃据长江防线而据守;随即引主力西进;与蜀军主力战于夷陵。】
【此后数年;蜀魏相继联合;一起对抗先帝。先帝不断征讨,致力于统一大汉。】
…………
【兴汉三年,零陵工坊研究出新式武器,可火光爆炸,惊马骇人,称之为火药。】
…………
【兴汉十九年,西蜀丞相诸葛亮遇刺于汉中,西蜀大乱。先帝闻之称此为千载难逢之良机,引兵伐蜀。】
【兴汉十九年十月,先帝兵临成都。西蜀伪帝刘禅出降,收复益州。】
…………
【兴汉二十七年,先帝引兵伐并州,于晋阳偶染风寒。先帝体弱,未能坚持下去。】
【兴汉二十七年十二月,先帝病逝于晋阳,谥号昭武。】
好吧,又是一次没有成功统一的剧情。
刘琮无可奈何的放下了剧本,他基本明白了为啥打赢战争他还来剧本了。
虽然打赢了,但是打赢相继导致了曾经的盟友背刺,剧本自然得出来提醒一下。
这个剧本就是想让他在活着的时候统一大汉,让他达到自己声望的最高峰。如果达不到,那剧本就会一直出现,直到刘琮达到为止。
现在这段时间,每段剧情里,“刘琮”都可以击溃敌人,一举占据大汉绝大部分地区。但是一直无法统一大汉,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引兵征讨的时候风寒病逝。
一般都会在兴汉二十七年之后出现问题,可以看出他在二十七年之后身体就很不好了。
所以他现在统一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起码需要在二十年里统一天下。
不过谈何容易,从剧本里可以看出来他一直获胜也会出问题。
北方虽然没什么问题了,曹丕和曹植甚至会兵戎相见。这种情况下北方的分裂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刘备不可能坐视刘琮把曹魏打垮,那样匡扶汉室的人就成了刘琮而不是刘备了。
刘备打天下一辈子,他的梦想虽然是匡扶汉室,但是这个匡扶汉室的人必须也只能是他刘备。
说到底,刘备也是个野心很大的人。
“这么说来,刘备的主攻方向是夷陵一带了。”刘琮看完剧本,不由皱起眉头来。
如果刘备动作如此猴急,根本不等看一下形势就出动的话,刘琮就暂时不能对合肥动手了。。。
合肥重要还是荆南重要他还是看得清楚的。荆南现在是刘琮最大的产量区,他每年一半的粮秣和士卒是从这里征集起来的。包括其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甘蔗以及马匹什么的,都是在荆南和交州。
合肥拿不到顶多淮南不安全,要是荆南被刘备偷了,刘琮整个战略部署都会收到影响。
“不过刘备对情义如此重视我还真没想到呢。”刘琮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
刘备的兄弟情义不仅仅是关羽张飞,早年跟随他的那些将领他全都看做手足。比如赵云死在荆南,刘备的反应和历史上关羽死在东吴是一模一样。
看样子夷陵之战是不可避免了。
不过也好,刘备这个家伙太恶心了,整天在自己背后搞事情。之前为了对付曹操没时间去搞他,现在曹操都死了,他还怕个dei啊。
盘他!
“把大部队调到荆南,做好一切准备。”刘琮很快做出决定,接下来的战略重心暂时不再是北伐,而是西进。
尽量早的将益州拿下,把这一片江南侧面最后的弱点消除。只要刘备也被搞死了,那他就可以稳赢了。
…………
…………
…………
就在刘琮做好南撤的准备,回到荆州和刘备死磕的时候,一个衣衫褴褛的女孩终于来到了零陵。
这个女孩就是华佗的养女兼徒弟华菱。自从他从邺城逃出之后一路行医赚点盘缠往南跑。
她听从自己的师父最后的嘱咐,前来投奔刘琮的。
只可惜现在零陵的医馆的总部已经搬迁到武昌了,只剩下一个分部还在这里。
华菱运气比较好,分部的主医师曾经认识华佗。见到华菱之后这个医师认出这是华佗的身边那个丫头,于是暂时收留了她。
第二百八十章 祸起萧墙
曹操病逝,曹军一溃千里的消息是瞒不住的。很快全大汉所有诸侯都知道曹操在淮南打了一个大败仗,在战败之后曹操直接一命呜呼了。
这一个消息让几乎所有诸侯都大惊失色,第一反应基本上都是认为不可能。
曹操是谁?他可是大汉丞相,多年以来的北方战神。
袁术,陶谦,刘备;吕布,袁绍……
这些北方有名有姓,牛逼轰轰的诸侯基本上都是曹操打败的。整个大汉北方是曹操一手统一并稳定下来的。
如此厉害的一个人却在淮南被打了大半,主力几乎折损殆尽。
最主要的是,曹操本人竟然直接病逝了!
曹操一病逝,随之而来的是北方巨大的权力真空。什么丞相的权力;魏王的王位;都是需要人来填补的。
曹操遗嘱是让曹丕继承他的王位和权力,次子曹植当一关内侯。为此他在临死前还任命了包括司马懿贾诩在内的四个托孤大臣。
于是曹丕在长安得知父亲病逝之后直接哭的昏厥过去。过了一整天才慢慢苏醒过来;但是依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最后还是司马懿无奈的劝慰曹丕,劝了好久曹丕才相信这个事实。
为了不让父亲的基业毁于一旦,曹丕在缓过神来之后第一时间准备回邺城。不然他晚一天继承这些权力,北方就会多一天动乱。
要知道北方并非是安稳一片的,在这平静的浪潮下隐藏着无尽的惊涛骇浪。有不知多少野心家和与曹家有仇的人环列四周,等待着机会。
以前他们都被曹操压制着,还能维持稳定。但是现在曹操突然病逝,曹丕不敢想象那些敌人会有什么动作。
事实证明曹丕的猜测是正确的,的确已经开始有人搞事了。
曹洪等人带着残兵败将逃回许都之后,开始给曹操发丧。结果在发丧过程之中,老曹家的青州军当听闻未来由曹丕继位的时候,直接在长官带领下润了!
青州军虽然有一部分是曹家的死忠,不过本质上还是屯田客。他们并不喜欢曹丕,服从曹操只是畏惧他罢了。
现在曹操没了,管着他们的人没时间盯着他们,此时不润更待何时?
一万多青州军直接跑路;给本来兵力就已经捉襟见肘的曹家更是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许多曹操的政敌也开始趁此机会发难,试图趁机夺取曹操留下的权力。
这个时候是极其考验曹丕能力的时候,若是他无法在短时间评定骚乱,恐怕曹魏就完蛋了。
于是曹丕乘坐着快马,连夜从长安往许都赶。仅仅十天他就跑到了许都。
“世子!!”曹洪等人见到曹丕赶到之后,终于松了一口气。
“您终于来了,不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主角终于到了。
“子廉叔,尽快调兵进城!”曹丕神情冷峻起来,眼底闪烁着杀机。
“一群宵小想在我父亲死之后闹事,就必须给予他们最残酷的打击!”
“把军队调进城,告诉他们,有我曹丕在,这北方的天还变不了!”
曹丕可以说在性格上和曹操最相似的了,他在关键时候会表现出足够的果断和魄力。
曹丕迅速联合颍川士族,将城外一万多曹军调到许都。借软硬兼施,以雷霆手段打压他的政敌。
他的动作一度变得非常残酷,甚至到了把政敌满门抄斩的地步。
他的这一系列行为让贾诩看在眼里,眼底却闪过几分精光。最终这个老狐狸什么也没说,一直保持沉默。
曹丕在许都与政治上的敌人在物理上友好交流的时候;在另外一边的洛阳;却是一副别样的景象。
曹植是曹操的次子;因为才华横溢以及性格温和,也必须受曹操的喜爱。只是因为不是长子,所以他并没有继承权。
当得知父亲病逝,最终选择了曹丕做继承人之后曹植大哭了一场。
不过性格温厚的他选择了让步,他没有借助自己的实力去许都和曹丕对抗。
然而今天,曹植的府上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来者丝毫不管守卫,径直来到了曹植的府上。
曹植穿着一身白衣孝服正在准备回许都给父亲戴孝,看到来者不由愣了一下。
“德祖,你怎么来了?”来者乃曹植的大谋士杨修,他是杨彪的儿子,也是曹植最依仗的幕僚。
“世子这是打算去许都?”杨修没有回应曹植的话,而是直截了当的问道。
“当然了,我需要去给父亲守孝。”曹植很认真的点点头道。
“这是取死之道也!”杨修语出惊人,让曹植脸色顿时一变。
“德祖,不可妄言!”曹植连忙说道,他脸色变得有些不好看。
“我回许都怎么可能是取死之道,难不成我的兄长还能……”
说到这里,曹植看到杨修的眼神,不由沉默了下来。
“世子,您兄长的脾气您自己知道,您觉得如果您的兄长真的夺取了大权,您还能活着吗?”杨修淡然的看着曹植,轻声问道。
“虽然某知道,父死,不戴孝乃不仁不孝之事。但是您现在也要考虑自己的安全啊,据说现在长子曹丕已经开始在许都大清洗了。”
“您的弟弟曹彰现在生死不明,许都军队里没有支持您的人。您现在回许都,岂不是羊入虎口?”
杨修的一番话说的曹植顿时犹豫了,他虽然不打算再争取权力了,但是就这样被兄长杀掉他肯定也不乐意。
一时间曹植陷入了左右两难的境地。
“那我该怎么办?就这样在洛阳躲着吗?”曹植不由显得有些沮丧。
不过杨修却微微一笑,神色一正,向曹植提出了建议。
“去河内吧。”
“河内?”曹植一怔。
“没错,去河内现在是世子唯一的选择。”杨修回答,
“河内的各大士族大多和我杨家有旧,且河内太守掌有整个并州军队的虎符。只要得到司隶,关中,并州士族的支持,那王位和权力未尝不能争取一下!”
杨修的话让曹植脸色大变,心中顿时一颤。
“你难道想……让我和我的兄长兵戎相见吗?”
第二百八十一章 刘备的昏招
曹植想过自己要是躲起来会怎么样,现在这种形势兄长未必会拿他开刀。只要他躲起来依然可以逍遥的活着,继续喝酒作诗度日也不错。
但是没想到,杨修却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拥兵反叛,公然和兄长对抗!
若是他这样同意了,恐怕九泉之下也没脸再见父亲了。
所以曹植立即摇摇头,毫不犹豫的说道。
“如果让我逃我愿意;但我绝对不会同意去举兵造反的。兄长是父亲遗嘱立下的继承人,而我只是一个关内侯罢了。”
“世子,您还是太天真了。”杨修却摇摇头,无奈的对曹植道,
“您怎么知道那份公布出来的遗嘱是真的?无论是曹洪还是陈群都是向着您的兄长,想要修改遗嘱还不是简简单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