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小内阁中,虽然还有着派系之分,但是,其中的人也更多的想着的是如何去做一些对大秦有利的事情。
    他们当然想要为自己和自己的派系争取到更多的好处,但是现在看来,想要得到好处,最好的方式就是想办法为大秦立下功劳。
    这也是胡亥一点点的引导这些大臣们,渐渐的让他们意识到的,他不在乎一个人想要给自己争好处,每个人都自私,这是天性,如果有人想让每个人都变成无私的圣人,那他必然是要失败的。
    但是如果利用每个人都自私的天性,让他知道自己想要得到好处,就要给大秦带来更大的好处,这样胡亥并不介意他们从中谋点小利。
    如果一个人能给大秦带来十分的利益,但是在为大秦带来十分利益的同时他也给自己争取了一分利益,胡亥是并不介意这种事情的发生。
    今天是理论上最先进的共产主义社会,资源也是按劳分配的,有能力做的贡献大的人得到更多,本身便是天理。
………………………………
第一百二十八章 试探
    带着兰妃出宫,在咸阳城里游玩了一圈之后,兰妃之前由于胡亥单独带方雪出宫形成的心结,也算是解开了。
    韩信也已经被带到了咸阳,胡亥打算等王离回到咸阳之后,见过王离之后,再去见韩信。
    韩信尽管后世的名头要比王离大得多,但是在如今的情况下,他还远远没表现出来自己胜过王离的方面。
    王离在面对项羽的战争当中,如今还没有吃到败仗,所以在王离失败之前,胡亥不可能把对付项羽的任务交给韩信,这样的话王离肯定会不满意。
    如果让韩信加入到王离的阵营中,韩信也不是一个甘于屈居人下的人,而且也是对韩信这个人的一种浪费。
    胡亥心中还是更希望让韩信去对付刘邦,刘邦既然没死,虽然现在看起来他很难东山再起,但是对于他这种类似于时代主角的人物,谁知道哪一天他就会突然的冒出来。
    胡亥心中有种预感,刘邦很可能依旧会比项羽活得久,然而就算刘邦原本是时代的主角,但是如果大反派和他手下最重要的配角合起来对付他,恐怕他也要呜呼哀哉。
    当然需要担心的是韩信的忠诚,但是胡亥相信如今天下能够让韩信施展心中抱负的只有大秦,韩信是不可能甘心于默默无闻的。
    既然如此,他的野心反而会让他变的忠心,况且自己之前做了任务,还有一个可以使用的好感度礼包,可以增加一个人对自己的十点好感度。
    如果把这个他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才攒下来的唯一的好感度礼包用在别人身上,胡亥自然会觉得心疼。
    但是如果使用了它,能够得到一个对于自己忠心耿耿的韩信,胡亥觉得非常值。
    原本胡亥打算使用这个礼包的人选当中,就有刘邦项羽和韩信张良,是的,胡还曾经想过,如果刘邦和项羽都能够臣服于自己,做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那将是多么爽的一件事情。
    可是这终究只能是一种意淫,项羽不会屈居人下,刘邦即使暂时屈居人下,心中想的也是以后怎么翻身过来弄死你。
    胡亥还没有见过张良,他并不知道自己之前其实已经与张良打过照面,所以现在这几个人当中唯一他可以使用的对象,也是让他觉得值得使用的对象,就只有韩信一个人。
    胡亥日前派人去赵佗那里传信,赵佗明显知道了大秦如今的情况,虽然比不上当初鼎盛的时候,但也不再显得那么风雨飘摇,遍地狼烟。
    那些当初一时血勇之气上头揭竿起义的人,很多都被县里和郡里自己就给平定了。
    曾经的历史当中,大秦下面的那些郡县之所以呈现出来各种乱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央率先乱了,没能给出下面郡县该如何应对的指示。
    所有人都知道大秦立国之初,法度有多么严苛,敢于挑事儿的终究还是少数。
    在曾经的历史当中,之所以人数越来越多,只是由于中央没有及时下达指示处理,让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大秦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可以随便处置他们的大国,而是一个即将倒下的巨人。
    但是现在中央毕竟没有乱,小内阁当中的人在全国郡县当中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保证绝大多数郡县的负责人可以及时清缴境内的叛乱,让人知道,大秦还是那个不可战胜的大秦。
    胡亥再一次命令赵佗需要派出军队来支援他讨伐项羽的行动,这一次,赵佗终于没有装傻,派出了一个千人军队,随同胡亥派出的传令官一同回咸阳复命。
    赵佗终究还是服软了,一个摇摇欲坠的大秦他可以不在意,在旁边坐山观虎斗,甚至他也想在某一个时机,从大秦的身上捞上一笔。
    但是当大秦渐渐的恢复以往的强盛,一天比一天都更加强大,赵佗就知道自己必须做出表示。
    他派出这一千人,人数当然很少,在几万人的战局当中,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但是这却代表着他的一种态度,他表示自己现在仍然臣服于大秦,胡亥要的也是他的这种态度。
    他本来也没有想着兴师动众去把赵佗那里打下来,后世那里可以作为旅游景点,但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里都不过是蛮荒之地,真的想要打下来那里,并不困难,但是想要派人一直守在那里,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哪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在蛮荒之地一直生活下去,现在既然赵佗愿意在那个位置,胡亥也是乐见其成。
    他不对付赵佗,如果有外来的敌人想要从赵佗那个方向来对付大秦,赵佗就会变成第一道屏障。
    当然,即使赵佗如今表示了臣服,胡亥还是不得不防,所以他一直让蒙智率军驻扎在长沙郡。
    赵佗想要有什么行动针对大秦,长沙郡是他必须要经过的一个地方,如果他想要绕路,但是沿途的补给就会让他很有可能倒在半路之上。
    长沙郡有了蒙智和他手下的五万士兵,足以用来应付赵佗。
    李玄霸也在收复着南阳郡周围之前被刘邦所占据的那些郡县,由于他们并不扰民,受到的阻力也并不大。
    当然对于死硬分子,李玄霸是不会手下留情的,对于那些在这种时候都认不清形势,还想跳出来蛊惑人心,反对大秦的那些人,杀无赦。
    但是相比于曾经针对叛乱城池的处理,无疑已经温柔了许多,李玄霸也在感慨着当今皇帝的宽仁。
    是的,曾经那个看起来无心国事,软弱无能,沉迷享乐的皇帝如今却被自己手下的将军认为是一个宽仁的君主。
    宽仁这两个字,无论如何也很难和一个昏君联系到一起,所以现在人们都加倍的把脏水往赵高的头上泼。
    估计后世赵高的名声可能比胡亥经历的上一世流传的情况还要糟糕,不知道赵高会因此而感觉到更加高兴,还是更加愤愤不平。
    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看起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待遇,但是比起来那些存在和消失都默默无闻,几十年后,便再没有人知道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人的那些人来说,如果无法流芳百世,那么让自己遗臭万年,从而让所有人都能记住自己,也未尝不可。
    胡亥没有时间去想那么多,他从收到的王离的信中知道了王离那边粮草已经不足,与项羽的决战很可能不会在这个时候展开。
    所以他也派人去命令沿路各个关卡,随时准备迎接王离撤回的大军,不要让这支打了胜仗的大军,回程途中遇到什么麻烦。
………………………………
第一百二十九章 苏康的消息
    后世历史演义经常会写大将得胜回朝之后,却被沿路的守城小官百般为难,不让他们轻易进城。
    甚至因此让得胜的大将被敌人偷袭,把胜仗变成败仗,好事变成坏事。
    这种事情胡亥绝对不会允许在自己的治下发生,他丢不起这个人。
    当然,以王离如今在军中的地位,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人敢为难他,大秦可不是宋朝,一个小小的文官就可以指着一个武将劈头盖脸的大骂。
    现在如果有哪个文官在王离回程途中敢去说些不好听的话,王离一刀把他砍了,胡亥都不会对王离有任何处罚。
    在宋以前,武人的地位一直是压过文人一头的,只要你能打仗,打胜仗,你就不用给任何文官的面子,看他不顺眼,打他丫的就是了。
    但是自从赵匡胤开始有意识的限制武将,文官的地位反过来压制武将,从想要维护自己地位,防止发生类似黄袍加身那种事情的角度来看,赵匡胤的策略也不能说是错的。
    他错的就是,拿下中原之后,就以为自己统一了天下,他如果能够真的一统四海八荒,把五洲四海的所有人类全部变成自己的手下,那他实行这个策略就没有问题。
    关键是他并没有做到这个程度,他建立的大宋,还有敌人。
    但没有外敌的情况下,想怎么玩就可以怎么玩,但是有了外敌的情况下还这么玩儿,不把自己玩死才是不合理的。
    他成功的维护住自己家族的皇室地位的后果就是自己的儿孙在敌人面前,甚至还不如奴隶,所以如果他真的地下有灵,估计肯定想抽自己大嘴巴。
    其实在任何一个王朝从建立到稳定的过程中,抑武兴文都是会发生的事情,但是在这其中必须掌握一个度。
    绝对不能够让一方完全压过另一方,无论是让武将完全压制了文官,或者让文官完全压制了武将,这都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当然在战争情况下,重用武将,这是必然的事情,在和平年代重用文臣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文武双全的那种人毕竟是少数,而且多数被称为文武双全的人,其实文武并不双全。
    以后打仗特别厉害的将军,他只要会背几首诗,就很容易被称赞为文武双全,哪怕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连只读过一年书的文人都不如。
    同样,一个饱读诗书的大儒如果稍微有点身手,再打过几场小胜仗,也会被称赞文武双全,可能他的身手和带兵能力都比不上军中的一个百夫长。
    当一个人一方面特别突出之后,其他的方面哪怕只表现出来一丁点的闪光点,都会被放大。
    胡亥估计王离和项羽应该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展开决战了,不只是王离这边不想打,项羽那边也未必就想打。
    尤其是项羽在知道了钟离昧和英布两支分兵部队全部被灭掉之后,他心中也势必会重新估计王离军队的实力。
    他是个猛将,但不是莽夫,如果知道自己赢的可能性不大,他可能也想要回去重整旗鼓。
    他的脚步毕竟迈的有点快了,如果他能够接连不断的取得胜利,自然可以压住底下的异动。
    但是只要他失败一次,或者说哪怕是并未失败,但是损失过大,他要面对的局面都不是很乐观。
    他打下来的地方,现在也就是勉强维持稳定,这还是靠着他的铁血手段,对好几个城池进行了屠城之后,让人对他感觉到畏惧,才能够把自己打下的地盘维持一个稳定的局面。
    项羽清楚的知道他一旦败上一次,他之前打出来那些地方都很有可能再次乱起来,如果自己这边爆发了大规模的内乱,那他就是不死也得去死了。
    可是他也没办法,他必须要快速扩张,他如果坚持的贯彻打下了一个地方,就把一个地方完全稳定住,再继续的策略,可能直到现在,他都无法成功的打下一个郡。
    他想的是,只要自己一路胜利下去,打到咸阳,干掉大秦皇帝,在成功灭秦的这种大势之下,所有的骚乱都会被压制。
    可以说他的想法并没有错误,前提是他如果真的能够按他想的那样实现,他若是真的能够一路打到咸阳,沿途战无不胜,后方就算想乱也不敢乱。
    大秦的强大依旧还是深入人心的,如果连强大的大秦都无法阻挡项羽的脚步,那么还有谁敢去与项羽为敌。
    王离这一次之所以不想马上与项羽的大军决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他终于收到了苏康那里的传信,知道苏康那里已经到了极限,巨兽军团估计十天之内就很有可能回到战场之上。
    说实话,对于苏康可以带着八十几个人,成功的把巨兽军团拖住了超过半个月的时间,王离都感觉到有点难以置信。
    但是看到传信当中写到的如今只剩下13个人还存活,王离就明白了,他以为苏康那里在损失过半的时候,应该就会考虑回返。
    可是苏康那里真的是坚持到了几乎全员战死的程度,尤其是看到了他们,一路上竟然干掉了三头巨兽,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