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 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苏康想要带对方绕圈,那就不能一直在开阔地行进,不然对方也一眼就能看到他在绕圈。

    这里是森林和草地交织掺杂着的一片地方,既有茂密的森林,又有平坦的草地,军队在这种地形上可以更好的隐藏自己的存在,所以很多战斗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苏康为了带对方绕圈儿,就不能只在草地上行走,有时候还要主动深入丛林。

    而且他不能画太大的圈,一方面自己这边想要绕大圈的难度更大,另一方面也是怕绕了大圈之后,让对方有可能接触到他们一方的斥候,万一到时候对方决定撤回去,那他之前的行动岂不是变成了无用功?

    尽管王离没有强行要求他拖住这只巨兽军团多长时间,只是对他说越长越好,但是苏康知道,他至少也要把这只巨兽军团盯死两天之上。

    否则的话,王离将军未必来得及行动,而绕小圈就有一个缺点,容易被对方发现你在兜圈子。

    因此你走的每一个小圈的路径还都不能一样,否则的话,对方很容易就看到之前巨兽行走留下的脚印,一下就能判断出来苏康等人是在带自己兜圈子。

    这个时候对方很可能判断出来,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拖延时间,一旦让对方做出这个判断,对方势必会加紧赶回去。

    他们可以把这些巨兽引诱出来,但是当这些巨兽想要赶回去的时候,他们想要阻止对方,那基本上可以说是以卵击石,基本上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所以兜圈子的行动也必须要小心再小心,这一切都要由苏康来把握,他也已经一天多没有得到好好的休息了,极度疲劳状态的他是否还能够完成这样的举动,他自己心里其实也不是特别有底。

    但是他知道自己也必须该尝试一下了,带着它们围绕着不同的小圈子,跑上几个时辰应该没问题。

    如果到时候自己坚持不下去的话,那么即使前方可能遇到危险,也必须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了。

    到了那个时候就真的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保持绝对警惕,随时做好随机应变的准备。

    想要带对方兜圈子,你也不能上来就朝着圆弧的方向跑,反而要跑的看起来尽量直,当然斜着的一条直线也是直线,还不容易引人注意。

    这一小段距离偏上一点,另外一段再稍微偏上一点,一来二去,几次之下,可以让对方感觉自己一直是沿着直线追击,但实际上对方却绕了一个圈子。

    当然,苏康不会带领对方回到他们开始刚行进的那个地方,这个圈不是一个闭合的口,先尽可能的绕一个比较小的圈,之后再渐渐的把圈子扩大一些。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行动路线与之前重合,他们脚下战马踏出的痕迹,容易清除隐藏,但是对方的巨兽踏下的痕迹实在很难隐藏得住。

    单凭那水桶粗细的大脚印子,只要对方一见到,立马就会知道自己之前走过那个位置,所以苏康必须要小心的行动。

    而同样,苏康手下的人也必须与他步调保持一致,一旦其中有人跟不上他的节奏,便会陷入到危险当中。

    而到了这个时候,苏康也无法殿后盯着全局的状况了,反而还必须在队伍的最前端带路,指引着众人前行。

    这样一来,在队伍后方的情况,他就无法兼顾,如果后方再有人掉队,他即使想要救援,也会有心无力。

    但是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王离将军那边能够取得一场大胜,别说是牺牲几个人,苏康觉得包括自己在内,所有人全部牺牲,能换来一场大胜,那他也心甘情愿了。

    王离取得大胜,势必不会忘了自己这边的功劳,自己这边的所有人的功劳一定都会被上报。

    自己的牺牲,至少也能够换来一家老小一辈子衣食无忧,他最初当兵的目的不也正是如此吗?

    他们每一个人离队之前,都写了遗书交给了自己交好的战友,告诉对方如果自己无法回去的话,让对方在战争结束后帮忙捎回自己家里。

    他们这支小队看似没有能够杀伤一个敌人,唯一的功劳可能也只是射伤了敌军巨兽军团统帅方谦的左臂,单纯论战功,查人头,那他们将会是损失十几人,一人未曾杀掉。

    但是他们的功劳却不是能够这样简单的计算的,对于王离来说,他们做到这点,比他们到战场上杀掉几千个敌人能够得到的功劳要更大。


………………………………

第九十章 对手英布

    当然,胡亥如果知道了整个战斗的经过,也必然会感慨,这只诱饵小队绝对是这场战争的首功。

    他们纵然未曾杀敌一个,却可能让自己一方的几万步兵不至于面对噩梦一般的敌人。

    章邯手下二十万人都能够因此溃败,王离纵然很有信心,自己的手下不会溃败,但是一旦巨兽军团加入战局,那么这场战争的优势就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战争中形势的逆转真的很重要,其实在与项羽的几番交战当中,他这支队伍真的没吃什么亏,一直都还占着一些小便宜。

    但是这场战争的优势却始终还是在项羽那一边,直到项羽决定分兵,直到巨兽军团被吸引走,战场之上的形势才第一次产生了逆转。

    王离的部队第一次在这场战争中可以以优势方的身份出现,最起码也是局部优势方。

    所以王离希望自己的第一战必须要打得漂亮,最好等战争结束之后,对方也没有人能够往外传出信息。

    同时要尽早结束这场战斗,争取找到机会,再灭掉项羽一个分部队。

    而此时,王离已经和这个可能心中有想法的项羽军队分兵第二强的一部的部队离的很近了。

    王离估计对方的斥候应该已经发现了自己这边的接近,这一次,他只是先由王战带着一千骑兵,他自己带着3万步兵前来与敌人相会。

    剩下的6万步兵还在后方等待着消息,是直接前来支援,还是过一段时间绕道偷袭对方身后。

    之所以王离想要采取绕到敌人身后的方式,就是想让对方成为一个瓮中之鳖,不止要赢,还要让对方没有人能够跑出去报信。

    如果只是正面迎敌,纵然取胜的话,也很难阻止对方外出报信。

    外围的确里外布置了三层骑兵阻止对方向外传递消息,但是届时对方派出去报信的人可能会很多,终究会有漏网之鱼。

    而如果能够绕到对方后方,在前后夹击之下,对方想要派人出去报信,能够出动的人数也是有限的,必定无法越过自己提前布置下的封锁线。

    如果这里能速战速决,这边的情况很可能可以暂时保密,给王离继续歼灭项羽的第二支分部队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

    当然,无论如何,他再想灭掉项羽第二支分部队还是很困难,因为他必须想办法把项羽的另外三支部队的其中一支与其他两支的距离给拉开。

    想要各个击破,就必须要保证他们不能轻易的向外求援,而他们的援军及时收到消息马上赶来,这个时间也要短于自己取得胜利的时间。

    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现在暂且不必提,目前的第一要务就是把眼前的敌人给解决掉,不做到这点,其余都只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

    “将军,对方的斥候应该已经发现我们,我已经看到有人回营报信,我们是否还按照原计划行进?”

    走在王离身边的一个将领问着王离,他心中对于王离决定的先派一部分人与对方纠缠,不把全部的士兵集合起来,一鼓作气战胜对方其实多少有些不理解。

    “不必担心,传令下去,骑兵在前,全军正常行进。另外盯紧对方的斥侯,一旦有想往外报信的,一个也不能放出去。”

    王离看上去十分平淡的样子,好像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即使是之前心中有些怀疑他的决策的那个将领,看到王离的这个样子,心中也好像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一样。

    他的身份和王离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差地别,王离都不担心自己出现危险,他又何必担心呢?

    这就是一军统帅的作用,他表现的越沉着若定,胜券在握,他手下的人也能跟着感觉到必胜的信心,从而传递到全军当中。

    而此时,对方的车号的确也探察到了王离大军的行踪,由于王离大军并未刻意的去阻拦这些斥侯通报,有的吃好,甚至基本摸清了王离大军的军力配置情况。

    几万人在一起,人山人海,想要判断人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后世学校食堂里,你一眼看上去会有很多的人,但是让你估算出来这些人的大致人数,没有经验的话是很难成功的。

    想要准确估算大批人马的人数,基本上都是采用分区估算,将所有人划分为几个区,然后每一个区大致有多少人,这样汇总起来,想要准确无误,自是不可能,但是估计个大致的数量,没有太大问题。

    在大军交战之中,能把以万人计的单位弄清楚,别把对方的3万人估算成10万人,也不要把对方的10万人估算成3万人,就基本算完成了目标。

    很多战争当中,一方号称有百万大军,实际上利用的就是对方,根本很难估算自己军中人数,打出这么个旗号来吓唬对手,实际上他军中可能也就有几十万人,很可能连百万大军的一半人数都不到。

    王离所面对的这支军队的统帅其实名声还真的不小,这个人曾经在骊山拉走了一批人马趁着陈胜吴广起义的时机出外反秦。

    后来又投奔了项梁,项梁死后,又追随项羽。

    如果胡亥在这里还能说出这个人之后,又反了项羽,投了刘邦。

    而在刘邦成功之后,他又要反,因此而被诛杀。

    但是这个人其实也确实是一代名将,他带兵的实力未必会比声名赫赫的章邯,项羽,韩信等人弱。

    而且这个人也一直被视为项羽手下的第一猛将,曾有过以少胜多的战例,当然,王离清楚的知道这些,他却仍然没有太过担心。

    英布虽然是项羽麾下,但他和项羽真的未必是一条心,他心中说不定真的有与项羽分庭抗礼的念头。

    这从他曾经号称有相士说自己受刑之后以后会封为王,就可以看出一二。

    他都当王了,项羽本来的打算也就是霸王,这就是一个平等的关系。

    这也就是王离可以利用的一点,英布绝不会轻易向项羽求援,尤其是在面对兵力相当的对手。

    对于他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求援简直就是示弱。

    现在龙且执行秘密任务,据说大败,整个军中除了项羽,已经再也没人能够压他一头。

    不然的话,分兵的四支队伍也不会由他带领实力最强的一支。

    对他来说,这个时候正是他获取战功,从而提高自己在整个军队中地位的良机。


………………………………

第九十一章 骑兵冲锋

    当英布得到手下传来的消息,敌军一千骑兵,三万步兵向自己攻击而来的时候,他不惊反喜。

    他之所以脱离开了其他三只部队能够及时救援他的位置,不就是想把对方给引上钩吗?

    他需要一场胜利,一场大的胜利,当然,他也不是傻子,先是传令全军警戒,又派出斥候探查对方这三万人外是否还有人马?

    若是对方只有这三万人,他当然要打上一场,不管对手是谁,哪怕是项羽,同等人数的对战,他都有信心战而胜之。

    但是对手如果还有后招的话,他就不会和对方在这里死磕了。

    而且他也要搞清楚对手的统帅是谁,是否是王离亲自出动,如果是王离亲自出动,他哪怕冒一些险,也要争取一举击溃敌人,生擒王离。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在军中的声望马上就会超过项羽,毕竟项羽这一段日子可是拿王离一点办法都没有。

    两相对比之下,他在军中未尝不可以与项羽真正的分庭抗礼,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屈居人下。

    如果说项羽手下的龙且,钟离昧,包括季布在内,对于自己在项羽手下的地位其实并没有什么不满,但是英布不同。

    他从来不是一个甘于屈居人下的人,这从他前后几次反来反去就可以看得出来。

    英布带兵打仗的水平很高,但是对于自身定位其实一直有些问题,他本来就适合作为一个领袖手下最能冲锋陷阵的一个人,如果他真的甘心做这种大将猛将,他可能留下的名声会比现在大很多。

    真的论带兵打仗的水平,即使是韩信,也未必能比英布强上多少。

    英布受限于自己毕竟是多次反叛,有这种污点,所以在历史上没能够留下太大的名声。

    但即使如此,后世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