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要主动去埋葬对方的尸体,并不是由于他们有多人道,而是由于怕不及时处理尸体而引发瘟疫。
处理好尸体,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瘟疫滋生,瘟疫是比战争更恐怖的一种灾难,甚至也许比大火还要更加恐怖。
李玄霸见过患了瘟疫的病人,他们身上长着脓包,他们全身上下的伤,看着根本就不像一个人。
而且一旦患上瘟疫,就很容易传染开来,所有得了瘟疫的人,只能被隔离起来。
而接触过瘟疫的人同样有被隔离,由专门的医师来查看是否已经感染,如果被感染了,就要随同着瘟疫病人一起被处理掉。
有些瘟疫还有些对症的药,症状较轻的人可以通过服药来恢复,而有些没有对症的药的瘟疫,即使是症状较轻的人,也必须被一同处理掉。
所谓处理其实就是集中在一起杀掉,并且把尸体给烧掉。
这是很残忍的一件事情,但却是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不这么做,死的人会更多。
好在已经十几年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瘟疫,李玄霸至今为止也只处理过一次这种情况,就是在十几年前,但他此时回想起来,记忆仍旧十分深刻。
把尸体处理完,由于天色已晚,李玄霸便让众人就地扎营,在这里歇息一晚,明日早晨再启程回营。
这个时候大规模的敌人倒是应该不会出现,但是到了夜间,野兽行动的频率会上升。
所以李玄霸通知众人,不要放松警惕,依旧要严格的巡查,不要没有被敌人杀掉,自己一兵一卒,反而牺牲在野兽口中。
这一晚上倒也真的有一些野兽出现,但是大多数看到如此多的人,也就自行褪去野兽,毕竟也是会权衡利弊的,若只是一个人,它自然会上来行动,但是如此多的人,它知道事不可为,便会退走。
也不是所有野兽都有这种权衡利弊的能力,终究还是有一些忍不住偷袭,被早有准备的士兵轻松解决掉,晚上又能加上一顿肉菜了。
他们不是胡亥,不会考虑这些野兽是否携带狂犬病毒,而且狂犬病毒毕竟不会传染,即使出现问题,也只有少部分的人出现问题。
直到进入晚上,大火依旧没有熄灭,反而照的远处有些通亮,甚至有一些烟能被风刮到这边来,让众人闻到了一股熏烤的香味儿,更多的还是呛味儿。
直到后半夜,火势才渐渐变小,从而熄灭,想来明日早晨,对方的幸存者估计就会被对面准备的大军擒获。
如果对面的行动够快,也许明天下午就可以派人快马前往咸阳报捷,想来陛下等着一份捷报也等了很久了。
………………………………
第八十章 小太监贾青的成长
胡亥的确是在等待着李玄霸这边的消息,虽然是板上钉钉的消息,几乎可以说没什么失败的可能。
但是当事情没有最终确定之前,胡亥依旧不敢轻易的高兴。
谁知道对付刘邦这种人会不会突然起什么幺蛾子,比如说天降妖风,突然把火卷到了李玄霸的阵营。又比如说突然天降大暴雨,浇熄了大火,用火油点着的火不能被水浇灭,终究也只是水的量不够大。
如果来一场大洪水,轻易就能把这点火给压灭。
刘邦毕竟是这个年代气运最逆天的人物,胡亥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他甚至准备好了,如果由于什么意外让李玄霸失败,他也不会太过追究李玄霸的责任。
可是他觉得上天再怎么眷顾刘邦,应该也不会出现太过有违常理的事情,顶多就是让刘邦保出一条小命,不被李玄霸擒获。
即使他是这个时代的气运之子,多到这个程度,也已经到了极限。
如果真的出现天降妖风之类的情况,那胡亥觉得刘邦应该是蝙蝠侠那种宇宙意志之父,不可能混了那么长时间还是个菜狗。
他再次征召小内阁,连续讨论了三天,想要继续推行一些利民的政策,他也知道,即使自己能够成功平定叛乱,如果再实施严苛暴政,天下的叛乱依旧会层出不穷。
只有让百姓生活得更好,最起码让他们能吃饱饭,才会彻底的断绝叛乱滋生的土壤。
到了那个时候,谁再想叛乱,也许会被乡里的一个里长派人就拿住,不会再出现谁轻轻松松都能拉出几百人开始叛乱的怪相。
当然,他依旧会尽量地推行法度,可以适当的放宽松,但终究必须更加严格的执行。
让整个天下囊括到一个法律的体系当中,这是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当全天下都有法可依的时候,人们解决问题想到的第一件事是依靠法律,而不是暴乱,这就是他的目的。
当然,想要达到这样的状况,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慢慢的开始推行。
他要通过法律而让天下百姓感受到自己和贵族和官员都是平等的,任何人犯了法,都要一视同仁。
固然肯定达不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程度,他重视法律,但也不会让法律完全凌驾于皇权之上。
如果那种情况出现的话,他相信手底下的这些大臣们会变着法儿的让法律向着更加限制皇权的方向发展。
也许用不了多久,便会出现君主立宪制的萌芽,他当然不想成为新型制度出现的推进历史进程的人物。
李玄霸那里当然也有他派出去查探情况的人,但是那些人同样也只看到了一把大火,弄不清那条险道上到底是什么情况,所以也不敢贸然的给胡亥回信。
这些负责监视各个大臣和将领的探子,必须保证自己的消息是正确的,一旦有错误的回报,很有可能便会被认为已经背叛,从而被处理掉。
除非一些必须被加急报上去的消息可以再后面加上特定的暗语,意思就是这个消息很重要,但是真实性存疑。
那种情况下,就要由胡亥自己来判断,但是眼前的情况明显不属于那种情况。
李玄霸一没有吃到败仗,而没有叛乱的迹象,顶多是把胜利的消息晚上几天报上去,在事件评级中,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
胡亥让子婴帮自己组建了一只探查天下的探子军团,但是他终究不能只听信子婴的一面之词,子婴手下那些人只对子婴负责,如果子婴想要隐瞒下什么消息,胡亥也没什么办法。
所以胡亥终究也自己组建了一支更加隐秘的密探军团,他们直接对小太监贾青负责。
他还是没有自己出面,毕竟他不想让手下的密探团,如同后世的锦衣卫东厂那样跋扈。
宫里的一个深受皇帝信任的太监,和皇帝本身,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很大。
如果不是贾青可以完全信任,胡亥根本不会把这种事情交给他,而贾青终究还是比较嫩,很多事情必须要胡亥教他。
但是他确实也渐渐的成熟了起来,人总是要经历事情才能够成熟,当你不得不掌握一项能力的时候,你进步的速度会很快。
就像是有人说学习英语口语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你身无分文的扔到一个遍地说英语的国度,尽管你只会说hello,但为了生存下去,你终究会渐渐的掌握基本的英语口语。
小太监贾青刚开始负责这些密探事宜的时候,错漏百出,时常分不清轻重缓急,上报到胡亥这里的事情也杂七杂八,毫无章法。
偏偏这些信息还很多,让胡亥感觉到比自己批阅几天的奏折还要头疼。
于是胡亥不得不用几天的时间教小太监给这些事情分级,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事情不重要,哪些事情又急又重要,哪些事情虽然重要,但是并不急。以及怎么把事情分类,怎么样把信息汇总到最精简的程度。
贾青尽管感觉到自己头都要炸了,但一想到自己是在为陛下做事,便把一切的烦恼都抛到一边,开始努力的学习。
由于胡亥特许他可以随时请教,他在胡亥一旦空闲的时候,便前来请较。
大太监刘永一度以为这小太监是不是要马上接班自己的位置了,担心了几天,发现自己的位置稳如泰山,这才松了一口气。
不过之后,他对待这位小太监贾青也越发的客气了,甚至把他放在了和自己平等的位置。
贾青忙得脑袋都大了,也没有注意到大太监刘永前后的变化,倒是让刘永感觉有些莫测高深了。
太监最大的本钱本身就是得到皇帝的信重,在这一点上,整个宫中,小太监贾青都无出其右了。
甚至有些风闻在宫中流传,说皇帝喜好男风,但是却不便招男宠入宫,所以只能用小太监来对付。
贾青在宫外都有遍布天下的密探,更不用说在宫内,没过几天,便发现了散布谣言的几个碎嘴的太监和宫女。
和刘永知会了一声,便将这些人秘密处死,这件事情在评级当中,甚至还没有达到要上报上去,让胡亥看到的程度。
所以胡亥其实并不知道这件事情,不然那几个太监和宫女可能还能留下一条命,胡亥对于他人嘴上说的话终究还是不大在意。
如果他处理的话,也就是各自掌嘴也就算了,不过就算他知道贾青怎么处理,他也不会有什么反感。
今天能够如此乱说话的人,也许明天就会说出更犯忌讳的话,自己作死的人谁也拯救不了。
………………………………
第八十一章 刘季与刘邦的区别
在几天与小内阁的讨论之中,尽管事先并没有和胡永念商量,但是两个人却自发的有一种默契。
最终在两个人的努力下,把原本胡亥要推行下去的十几条政策,成功的实施了六条。
不要以为这不足半数的通过率很低,要知道这可是兼顾了那些老派贵族,新生权贵,以及天下百姓三者之间的利益。
固然胡亥可以强行把他想到的所有政令都给推行,但是如果不能和这些人达成一致,那么手底下,尤其是地方上官员的阳奉阴违,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会出现的极多。
到了那个时候可能别说六条,即使是有一条政令能够稳稳的推行,都很困难。
当然,胡亥之所以轻易的妥协,把他的十几条已经经过精挑细选才挑出来的他觉得不会引起太多新旧贵族反对的政令,没有在此时强制的推行,其实同样是在等待时机。
在等待一个李玄霸或者王离那边传来捷报的时机,一旦有一个大胜的消息,他马上就能借此告诉这些人,我大秦的铁骑仍旧可以踏平任何想要毁灭的敌人,无论是这个敌人是在外部,还是在大秦的内部。
到了那个时候,他会再一次提出这十几条政令,如果在有哪个楞头青出来反对的话,他手下的屠刀可能就要轻轻的挥下,带走几十条人命了。
不过现在考虑这些,还未到时机,他必须要积极的等待李玄霸那边的消息,王离那边开战,估计还要等上几天。
自己给王离准备的秘密武器,也不知道王离能不能好好的利用,如果拖的时间太长,把这些小家伙给憋死,胡亥可很难给王离在准备一份。
不过如果李玄霸那边回报上来的是好消息,那胡亥最起码也可以稍微安安心。
即使王离这边战况吃紧,李玄霸和蒙智两路兵可以去支援,怎么也不会让王离吃到太大的败仗?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自然是王离靠自己就取胜,从远处调兵,毕竟也是很麻烦的事情。
而且越是痛快的胜利,越是可以震慑人心,让某些因为局面比较乱而人心思动的那批人早早的收下自己的小心思,乖乖的为朝廷做事。
胡亥并不在乎某些人在局面比较被动的情况下,生出一些其他的心思,这也是人之常情。
那种能够永远保持忠心的人,毕竟是少数。
但是,他根本不会给这些人产生这种想法的机会,只要大秦屹立不倒,什么样的鬼魅宵小都只能躲到九霄云外。
由于知道李玄霸那边的战事会结束的很快,整个一夜胡亥都没有怎么休息好,一直在想着南阳郡那边的情况。
以至于在白天的朝会上,这些大臣罕见的发现了胡亥的精神有些不振。
简单的处理了几个问题之后,胡亥也让大家各自回去休息,提早的退了朝,只留下了几位臣子随他到麒麟殿议事。
这其中自然包括胡永念这几个人,知道了李玄霸那边已经开战的消息也不禁担心了起来。
但凡战事一起未虑胜先虑败几乎是他们这种内臣的第一反应,若是取胜,自然是好,但是若是败了,处理后续事件,就会让他们很费心,这种责任会压在他们的头上。
不过看到胡亥神色似乎很轻松,并没有太担心的样子,估计之前预计的战况很好,所以这些人也没有太过担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