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盲子,唉,可怜呀。”
尼玛的,你有什么资格敢可怜他?
人群中那个大人物恨不到一巴掌抽死自家的蠢货。
可惜他不敢动手,他只能扭头就走。
除了他之外,人群中还有好些人悄悄退去,霎时间少了几十上百人,并且临走之前个个心有余悸。
乖乖不得了!
小孩,穿道服,粉雕玉琢一般,眼睛没有光亮。
这是渤海国主的祖师爷啊。
好家伙,这个银行到底是什么产业,出动世外神仙,亲自坐镇此间。
惹不起惹不起,哪怕心里再怎么好奇,这地方他们也惹不起,等着吧,等到真正水落石出的时候再定举措,暂时不能窥视打探,否则谁露头谁死。
文武百官走了,世家门阀溜了,仿佛从来没有来过一般,店门口只留着渤海城的百姓。
百姓们没有大人物的顾虑,百姓们也看不穿‘二愣子’的伪装,但是华夏百姓有个特长,那就是万事需要人带头,没人带头之前,再好奇也能憋着,一旦有人破开了头,百姓们可就要蜂拥而上试试看了。
现在已然有个‘二愣子’进去看了,那咱们也进去瞅瞅又如何?
呼啦啦一下,店铺至少冲进去十几号人,冲在最前头的是几个汉子,进门果然发现‘二愣子’所说的小孩。
这小孩确实也奇怪,竟然盘膝打坐在柜台上,别家店铺的掌柜都是恭敬待客,这小孩却只是一脸温和的笑呵呵,像是个慈祥长辈看着一群孩子瞎胡闹,倒把领头冲进来的几个汉子弄愣了。
“喂,那小孩!”
终于有汉子开口,彪呼呼的问了起来,但凡心性好奇之人,胆子似乎也特别大,这汉子大大咧咧问道:“你穿着道人的道服,莫非开的是道门产业?”
说着四下瞅瞅,自顾自开始揣测道:“难道是烧香拜神的地方?你这里也不像个道馆啊。”
猛然先抽了自己一巴掌,连连怪罪道:“该死,该死,咱家国主不是道士,他的产业怎么会是道馆。”
然后又看向小孩,满心怜惜道:“小掌柜,你眼睛怎么了?你这么小,就出来做事?唉,俺明白了,肯定是国主看你可怜,所以赏你一口饭吃。”
说着竟然转身要走,完全没有留下的意思。
显然这汉子是个忠厚百姓,原本进门是因为天性特别好奇所以才第一波冲进来,结果看到掌柜果然是个瞎眼小孩,一时心里难受导致连看热闹的心思也没有了。
“呵呵呵呵!倒是个有福的人。”
一声淡笑,带着慈和,落于满屋百姓之耳,搞得所有人全都面带古怪。
这口气太特么大了点。
像是老爷爷在夸奖小孩子一般。
你这娃才多大啊?
可惜不管众人如何面带古怪,小掌柜的脸上始终云淡风轻,只有那双黯淡无光的眼睛平平直视,似乎在看着刚才那个汉子抬脚出门。
直到汉子已经抬脚出门。
小掌柜才突然开口说话。
“这位百姓,你且回来……”
……
……复更了,我终于扛过了,今天状态只是稍微强点,暂时只能强撑着给大家码一章,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别担心,我不会太监不写。
刚才我查了一下,如果按照每天固定更新两章的情况计算,我欠大家18章。从明天开始,准备一章一章的还,状态好的时候,也许能更新四五章,差的时候,可能只有三章,但是肯定会优先保住两章六千字。
大家记住这个数字,18章,明天如果更新3章,那就是欠大家17章,如果更新4章,那就欠大家16章,如此推算。(PS:这段话207个不收费,乃是上传之后二次添加,起点收费的规矩很简单,只计算第一次上传章节之时的计费)
第444章 【皇帝坠入彀中矣】
银行外面的某个巷子里躲着人。
像是悄然而至,又似早已藏身,之所以不曾被人察觉,是因为巷子口被人堵着,那是几个嬉皮笑脸的闲汉,懒洋洋靠在一起像是在看热闹,每当有人无意之间靠近这里,就被几个闲汉流里流气的挤到一边。
这几个闲汉分明是百骑司,护卫着巷子里的两尊大神向外窥视。
李世民。
李云。
……
“朕一直看不明白,你和紫阳仙师为何要故弄玄虚?”
“看您这话说的,我们哪里故弄玄虚了?”
“哼,先把渤海国府拆分两半,大张旗鼓弄出个中心银行,结果开业却不在国府那边,反而跑到城西民坊这里,专门弄了一家小店,刻意搞得冷冷清清,一连好几天,没被人注意,错非朕让百骑司故意散播消息,这个小店怕是再有十天也没人在意……太偏了,而且刚开始的时候连牌匾也没挂!”
李云嘿嘿坏笑起来,眉飞色舞道:“原来竟是二大爷的手笔,难怪事情比我们预料的要快,不愧是皇帝陛下,手段端的利索无比。”说着一竖大拇指,做出震惊赞叹模样。
李世民老脸一拉,黑着脸道:“朕现在终于明白,你和紫阳仙师把朕也算计进来了。”
李云又是嘿嘿两声,仿佛被皇帝戳中心思,明明像是想要表现尴尬,偏偏眉眼之间全是得意,那种欠揍架势,谁看了都想暴走。
李世民脸色更黑,怒道:“还说不是故弄玄虚!”
“二大爷,确实不是!”李云陡然神色严肃,郑重解释道:“这不叫故弄玄虚,而是勾起人的好奇。”
“好奇?”李世民微微一怔。
“对啊!”李云点了点头,语带诚恳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上至天子帝王,下至黎民百姓,好奇心有好有坏,善用则能成大事……”
说着看了一眼李世民,小声又补充一句道:“二大爷您刚才也说了,连您这个皇帝都忍不住出手……您为什么要派出百骑司帮我们散播消息呢?究其原因无非是您自己也在好奇这个事!正因为您急于知晓答案,所以才会按捺不住入彀,这便是一个帝王的好奇心在作祟,而我和祖师爷想要勾起的乃是所有人的好奇心。”
李世民明显愣住,眼中闪烁若有所思之色,若有所思之中,隐隐又有警醒,他是堂堂一代帝王,却被人悄无声息引入彀中,虽然李云和道童并无恶意,但是此事仍旧值得警醒,否则将来有人效仿此招,说不定仍能借用皇帝的好奇。
李云站在一旁静静等待,似乎正是在等待李世民的自我警醒,直到他看见李世民眼中神色内敛,便知这位二大爷已经警醒了自身。
警醒一个帝王,似乎仅仅是捎带的小事。
而李世民眼神内敛之后,分明也已想明白确实如此,警醒于他,只是捎带,李云和道童真正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针对所有人。
“为何如此?”
好半天过去之后,李世民才缓缓吐出这四个字,问的极其肃重,显然还有不解。
皇帝有所不解,李云就得解答,无论是于公于私,他这个做侄子的都不能瞒着皇帝。
“陛下!”李云陡然拱手一礼,连称呼也变得严肃起来,他一脸郑重道:“所谓勾人好奇,也可说是故弄玄虚,之所以臣和祖师爷要如此做,实在是因为银行这个产业太过特殊,民间老百姓有句古话,叫做万事开头最艰难,银汉这个产业若是稍有不慎,很可能好几年都开展不起来,原因很简单,它不太被人接受,所以在开展之初,我们就得先用一些手段……”
说着停了一停,紧跟着又道:“人心这东西,真的很奇特,越是上赶着送好处,越容易引起人的警惕和怀疑,但是如果故意遮遮掩掩,反而会勾起人的无比好奇,好奇心一旦升起,人就会不由自主关注某个事,关注之后,就想弄明白,这时就不再需要上赶着给大家解释了,好奇之人自己会眼巴巴盼着听结果。”
一番长篇大论,说的李世民汗流浃背,皇帝双目直直看着李云,陡然脱口而出道:“这学问从哪里来的?为何朕觉得它很像帝王之术。但是,朕偏偏没读过这一篇。”
古代帝王之术,其实也有控心之策,但是仅仅点到为止,绝对没有后世总结的那么精细,所以李世民才会震惊,因为他身为皇帝最明白人心的力量。
李云刚才所说的手法,分明就是掌控人心之道。
……
“陛下!”
李云再次拱了拱手,轻声道:“这叫做心理学,算是一门专业研究心理的学问,陛下可以认为它是帝王之术,但它其实并非刻意涉及帝王之术,陛下若是不放心,臣会把这门学术写个册子出来,从此由您封存,只传给该传的子嗣。”
“甚好,朕正是此意!”李世民想也不想直接开口,猛然又盯着李云道:“你也一样,此术可做不可传,你自己随便怎么做朕都不管,但你不能把这门学问散播开来,等你有了嫡子之后,只能嫡子一个人学。”
李云无奈点头,古人就是这一点不太好,明明后世烂大街的东西,搁到古代就成了洪水猛兽一般的东西,心理学而已,又不是白莲教教义……
但他不想跟皇帝掰扯,只得点点头表示同意。
李世民甚是欣慰,释然吐气道:“很好,你始终是个好孩子。”
皇帝夸他一句,分明是在铺垫,果然直接皇帝口风一转,目光再次眼巴巴看了过来,略带急切道:“连帝王之术都用上了,可见你和紫阳仙师的重视程度,快点跟朕说说,到底因何如此?”
说着忍不住看向巷子外面,目光直勾勾盯着那处店铺,银行这门产业,快把皇帝憋疯了。
先是大张旗鼓,后又悄无声息,勾起满城好奇,必然所图非浅。
……
李云也不愿再瞒他,终于缓缓开口道:“陛下可听过印子钱?”
仅仅一句话,皇帝脸色骤然巨变。
第445章 【忽悠瘸了】
“印子钱?”
李世民脱口而出。
身为一代帝王,怎会不知道印子钱?
印子钱是什么东西,印子钱就是驴打滚,其实原名应该叫做引子钱,取意是说用一点引子就能引来金山银山,但是因为引子这个词儿太过直白,让人一听就能琢磨到其中利害,所以才会改为印子钱,属于放贷之人想要立牌坊的鬼把戏。
后世大多以为到了清代才有印子钱,其实华夏古代早已有了这门产业,打从商周开始,就有贵族放贷,比如春秋之时的孟尝君,门客就有人借过薛城的高利贷,因为无法偿还高额利息,最后玩了个行政免除的手段。
到了唐代之时,放贷已然多见,不但多见,而且五花八门,但凡有点钱财的组织,都在经营放贷捞油水。
名目很多!
比如和尚们搞得高利贷,名字叫做寺庙香积厨,意思是说寺庙里的香火和厨房积攒了一点闲钱,所以拿出来借给急需要使用的人救急,这一手听起来像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说穿了仍旧是当了表子立牌坊的手法。
又比如世家和门阀搞得高利贷,名字就叫做驴打滚,驴毛本来光洁,在地上打个滚就能沾来一身泥,用在放贷之说简直形象无比,民间老百姓最恨的就是驴打滚,为什么呢,因为驴打滚的利息太严苛。
无论是香积厨还是驴打滚,其实都是印子钱的一种,香积厨因为是寺庙搞的产业,所以利息定的稍微低一点,驴打滚乃是世家门阀的产业,自然是有多黑心就多黑心。
即便是香积厨,利息也黑的吓人,春天借,秋天还,利息是多少呢,利息是50%
而驴打滚直接翻了一番。
春借秋还,利息是100%
这指的是长借,如果短借更狠,比如有人只借一个月,那么利息就是九出十三归,什么是九出十三归,说的是借一万贯钱只能到手九千,但是满月归还的时候需要还一万三,月息高达四千,基本上借一家破产一家。
正因为印子钱如此凶残,所以李世民才会脸色巨变,皇帝深知高利贷的危害,因为他在刚刚登基那年也借过,当时借了世家五十万贯,结果到手只有四十五万,用了不到一个月,还钱还了六十五万。
一个月整整二十万利息。
就连皇帝也觉得头皮发麻。
……
李世民忽然深深吸了一口气,不知为何语气竟然有些恐慌,喃喃道:“印子钱,一还三,利滚利,年年翻,一年借,十年还,几辈子,还不完……”
猛地目光直视李云,首次以一种无比僵冷的口吻问道:“你这个银行要搞的就是印子钱?”
不等李云开口,陡然怒哼一声,森然道:“朕,不会同意。”
“二大爷!”李云忽然又换回称呼,放缓语气道:“这个事,您拦不住。”
李世民眼光一森,隐约竟有杀气。
然而李云仿佛未见,只是继续开口道:“银行,确实可算是印子钱,但是,它并非全是印子钱。”
嗯哼?
李世民刚要暴怒的神情连忙一收。
“说清楚!”虽然暴怒的神情收了,但是语气仍旧森然冷厉,有所谓恨铁不成钢,皇帝最怕的就是自己这个侄子走上邪路。
李云突然呵呵一笑,竟然伸手卧向李世民的手掌,这还是首次如此大胆,弄的李世民微微一呆,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