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听得瞠目结舌。
他实在没有想到,祖师爷竟然是个愤青的脾气。
然而李世民却哈哈大笑,满屋子所有皇族也开怀大笑,众人一脸兴奋看着世界地图,几乎不约而同道:“这才赐给了第二件好事,已然尽掌天下万水千山,有了此物之后,大唐知己知彼,比如那丝绸之路沿途各国情形,仅凭一图便可全盘了然于胸!”
世界地图,而且还是专门贴合这个时代的地图,这等于是熟知天下所有地域格局,用来指引丝绸之路简直大材小用……
这回是真的要发财了。
李世民和一众皇族长辈兴奋的不能自已。
唯有李云忽然转头,一脸渴盼看向道童,此时道童又在慢条斯理吃菜,李云搓搓大手连忙上前伺候,又是捏肩又是捶背,口中不断讨好卖乖,甜甜喊道:“祖师爷,您把第三样好事也给赐下了吧。”
这话一出,登时提醒众人,霎时之间满屋寂静,所有人目光直勾勾又看了过来。
眼中那种狂热欲喷的渴望,吓得疯子齐人王都忍不住打个哆嗦。
……
然而众人却没想到,祖师爷并未立刻说出第三样好处,反而一脸深意看着李云,若有所指问道:“我辈行事筹谋,讲究运筹帷幄,每当想做一件事,事先就得把一切谋划妥当,理清思路,铺垫格局,既要畅想成功的结局,也要防备失败的因素,贫道现在问问你,关于丝绸之路你怎么做?”
这看似是考核,其实却是指引,李云心中微微一动,隐约猜到了祖师爷的意思……作为后世之人,对于丝绸之路肯定娴熟于心,哪怕不是精通历史的中国人,也能对丝绸之路说出个一二三来,原因很简单,这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上的东西。
然而唐代之人不熟悉这些事!
虽然丝绸之路在汉代已经开启,但是中间因为战乱断绝了几百年,古代科技不够发达,讯息也难保通畅,再加上史料传承敝帚自珍,导致后代解读前代经常会出现误解。
误解,乃是史料传承最为严重的事。
一代人解读之时产生误解,下一代就会在误解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而下一代如果再有误解,下下一代肯定会误解更深。
如此一代一代积累下去,何止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汉代关于丝绸之路的记载很明确,但是传承几百年已经失了精髓,再加上古人记载东西喜欢文绉绉的简练用词,经常用一句话就记载一件大事,比如商队一路翻山越岭付出无比艰辛,最后到了西域某个国家做过某个生意,也许历经十几年,期间遭遇无数磨难,然而史书上怎么记载呢?很可能就是轻飘飘一句‘至某国,通其商,得大利’。
这完全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
既然醒悟了祖师爷的意思,李云自然要按照祖师爷的指示做,他轻轻吸了一口气,准备组织语言开讲,哪知祖师爷呵呵一笑,突然笑着问众人道:“诸位,吃饭么?”
嗯哼?
众人无不一呆,有些不明所以。
却见祖师爷笑意涔涔,悠悠然开口道:“人活天地之间,奋斗拼搏为了啥?哪怕位高九鼎帝王,享受着锦绣荣华富贵,然而看穿本质之后,无非还是个吃饱穿暖,贫道想问大家一句,你们难道不觉得饿么?吵吵嚷嚷一整天,半个时辰之前就喊着要吃饭,大锅抬来了,满锅都是肉,结果呢?不断耽搁,不断议事,看起来似乎为国为民指点江山,然而你们的肚皮怕是早就饿塌了吧……”
仿佛是为了配合道童的打趣,忽听某人的肚子里响起一阵咕隆,道童顿时呵呵一笑,指着他道:“看吧,饿了。”
猛然齐人王冷笑一声,语带嘲讽道:“你这老东西,莫要装好人,明明是你用一道辣椒炒肉打岔,才会让他们忘了吃饭的事,现在却又故作高深教训他们,你这老东西简直是不要脸的祖宗。”
这话丝毫不给颜面,然而说的却是事实,众人听了心里都是一惊,就连李云都有些担心起来。
大家都怕祖师爷脸上挂不住。
哪知道童哈哈一笑,忽然一脸郑重点了点头,道:“齐人王说的很对,贫道也犯了自己有错却去训人的毛病,贫道诚恳致歉,期望诸位海涵。”
众人哪敢接受他的道歉,李世民连忙站出来打个哈哈,顺势转移话题道:“边吃边谈,边吃边谈,朕确实饿的有些难受,估计小辈们饿的更加受不了。”
……
大锅还在门口腾腾冒气,锅底重新添上了一堆柴火,负责烧火的不是别人,赫然正是不久前受到惩罚的几个小皇子,可怜几个皇子从小锦衣玉食,这一刻却成了满脸锅底灰的烧火娃,可怜巴巴之间,满心还带着惶恐。
但是没人出声解救他们。
犯了错误就得接受惩罚。
不止几个皇子受罚,连他们的母妃也跟着受罚,那几个妃子先前因为孩子挨打心怀怨恨,曾经用恶毒目光看向玲珑的肚子,结果被程处默等人敏锐察觉,这才导致了大锅抬到门口吃饭的怪事。
李世民发出严令,妃子们必须蹲在锅边吃,一人一根大骨头棒子,连块像样的肥肉也不给,就让她们啃骨头,而且必须蹲在地上啃。
这是打压身份和傲气的手腕,然而李云却对几个受罚妃子有些羡慕起来。这时代的人总觉得肥肉才是好东西,认为啃骨头乃是最下贱的丢脸事,其实大骨头才叫香啊,那几个大骨头原本是李云留给自己的……
没奈何,他只能悻悻然端着碗,这碗里盛满了一大碗肥肉,另有一碗盛满了浓浓的肉汤,香飘四溢之间,上面全是腻腻的油花,给他盛饭的乃是阿瑶,这媳妇小脸鬼鬼祟祟带着忐忑,压低声音不断催促道:“夫君您赶快吃,别让大家看见了,我给您盛的全是肥肉,被人看见肯定会笑话我。”
李云深深吸了一口气,硬着头皮夸赞道:“阿瑶真好,不愧是我媳妇。”
阿瑶俏脸登时红润,明显被夸的异常开心。
然而李云心里只有苦笑。
搁在一千年以后,让谁吃肥肉肯定得罪谁,然而这个时代不一样,阿瑶真是个疼人的好媳妇。
隐约之间,似乎看到祖师爷冲他童趣无比的偷偷眨眨眼,祖师爷乃是唯一一个能体会李云无奈的人,祖师爷的碗里全是蹄筋猪耳那些好东西。
“老馋猫啊!”
李云在心里腹诽一声,忽然厚着脸皮蹭了过去,端着碗道:“祖师爷,徒孙孝敬您,我看您碗里全是猪下水,徒孙用肥肉给您换换怎么样?”
道童笑呵呵看着他,眼睛虽然闭着但却仿佛有光,突然慢条斯理单手抬起,笑眯眯道:“贫道这一掌若是打下去,天下间没人能够扛得住,乖徒孙,我就问你的头铁不头铁吧。”
李云悻悻然打消了念头。
但他也不是毫无办法,索性端着碗直接坐在祖师爷身边,耳听屋中到处都是狼吞虎咽之声,皇族长辈们边吃边留意这边的动静,尤其李世民等人,更是围坐在角落四周,李云眼珠子一转,突然大声道:“关于丝绸之路,须得未雨绸缪……”
他这一开口,顿时吸引所有人注意,就连道童也是下意识放下碗筷,齐人王更是好奇的把脑袋挤过来。
李云轻轻吸了一口气,脸上换上一副肃重神情,开口道:“我们要开丝绸之路,说穿了就是想要赚钱,赚无数的钱,挣最大的利,民间有句老话,货离乡贵,人离乡贱,说的是货物销售越远,赚取的利润越高,倘若能够走出几千甚至上万里路,那么所得的利润绝对会是一种暴利,然而人呢?离开故土越远,越容易遭遇难题,人离乡贱,就是这个形容。偏偏我们开启丝绸之路之后,必须要用人带着货物不断远行,人离乡贱,货离乡贵,自古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丝绸之路必然是一条不太平的路。”
……
……第4更到,1万3000多字了,今天还有,继续爆更
第435章 【超级庞大的商队】
李云这番话深入浅出,屋中众人几乎一听就懂,就连祖师爷都在频频点头,显然很欣慰徒孙的见识非浅。
然而李云却突然嘿嘿一笑,趁着祖师爷不注意猛然一伸筷子,他从祖师爷碗中成功偷到宝贝,赫然是一块盯了很久的猪耳朵。
哈哈大笑之间,得意用筷子夹着猪耳朵,李世民正要怒声呵斥,李云猛然又开了口,故作严肃道:“就比如这块猪耳朵,咱们把他看成是丝绸之路的利润,我喜欢吃,祖师爷也喜欢吃,但我靠着武力打不过祖师爷,可又不舍得放弃这个好东西,该如何呢?肯定无所不用其极。不管是偷是骗,总之都得弄到手里,是我胆肥吗?是我贪婪吗?都不是,也都是,还是那句古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倘若丝绸之路我们发了大财,必然会引来胆肥之辈的贪婪和觊觎……”
说着停了一停,紧跟着又道:“我打不过祖师爷的时候,会用趁他不注意的办法偷,可是当我能够打过祖师爷的时候呢?我很可能会仗着武力直接动手抢……”
“朕明白了!”李世民下意识开口,语带恍悟道:“丝绸之路也一样,自古财帛动人心,当他们打不过我们的时候,他们会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当他们能够武力胜过我们的时候,那肯定也会直接动用武力杀人抢财。”
李云笑着点头,道:“二大爷所言之事,正是我的估计和预测。”
说着筷子夹起猪耳朵,像是感慨般道:“财帛犹如这块猪耳朵,吃到嘴里才是自己的啊……”
猛然扔进口中,慢条斯理咀嚼,吃的嘎嘣儿脆,又香又爽不亦乐乎。
李世民怔怔看着他,愣了愣神才恍然大悟,笑骂道:“原来你是借着猪耳朵打比方,朕差点错怪你这臭小子。不过即便如此,你还是有所不敬,下次再想打比方的时候另找他物,万万不可朝着老仙师的碗里偷。记住了吗?这是尊师之道。”
转过头来看向道童,很是恭敬解释道:“老仙师还请莫怪,这臭小子只是用来打个比方。虽然举止不敬,权且容他一回。”
道童面色悠然,冲着李世民点了点头。
祖师爷似乎听进了皇帝劝说,云淡风轻表示无碍,然而祖师爷随即看向李云,一脸似笑非笑道:“想吃东西就说吃东西,再敢耍心眼可没有下次了,贫道年轻之时脾气不好,最喜欢干的就是大耳刮子抽人,乖徒孙,你想不想试试贫道的巴掌响不响?”
李云登时把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般。
开玩笑,让我试试你的巴掌响不响?
别看我铜筋铁骨,号称继承了天生神力,可是你那一巴掌如果打在脸上,怕是能把半边脑瓜子直接抽出来。
他脸色有些讪讪,知道祖师爷看穿了他的鬼把戏。
他讲述丝绸之路的筹划固然是发自真心,但他偷取祖师爷的猪耳朵也是发自真心,之所以借用猪耳朵打比喻,无非是给自己的厚颜无耻找个借口罢了。
可惜,瞒过了所有人却瞒不过老祖师。
老人家活了一百多岁,简直快要成精了的存在,呃不对,快成仙了的存在。
……
这时李世民再次开口,语带思索道:“有了老仙师赐下的地图,我们不愁丝绸之路的路线指引,由你的渤海国高句丽负责生产物资,必然可以建起一支庞大无比的商队,朕再下旨让大唐这边也参与进来,更能扩充各种货物的品类和数量,所以前期筹划已算完备,关键要担心的还是路途安全,钱挣的再多,带不回来属于白搭,不但亏成血本,而且把货物也搭了进去,这可不是小事,亏一次好几年都直不起腰。”
旁边李孝恭不由点头,眼中闪烁着森森杀机,道:“不如派出大军护卫,保着商队西行,毕竟涉及天大暴利,用兵也是应当应分。”
李世民面色沉吟,显得有些难以决断。
皇帝还只是沉吟,李云却已连连摇头,郑重道:“不妥,也不合实际。”
李孝恭皱眉看向李云。
李云笑了一笑,解释道:“自古经商之事,从无剑拔弩张一说,哪怕暗地里刀光剑影,但是明面上都要保持一个和气生财,倘若咱们派出大军,首先给人的印象就不好了。甚至会造成误会,让别国以为想要入侵。”
李孝恭冷笑一声,道:“此乃小孩子之言,天下本来就是强者为王,只要拳头够硬,谁敢呲牙不服。”
李云点了点头,道:“伯父说的也有道理,但是我们仍旧不能派出大军。”
李孝恭微微发怔,愕然道:“这却为何?”
李云先是看了祖师爷一眼,发现祖师爷没有开口解说的意思,李云无奈只能轻吸一口气,继续解释道:“刚才我已经说过了,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哪怕只是明面上的和气生财,咱们假装也得装的有模有样,所以,大军肯定是不能派出的……”
说着不等李孝恭开口,紧跟着又道:“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并非不派大军的至关重要因素,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真正的原因是军队的后勤和补给。”
李孝恭明显一呆,随即面色有些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