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虽然这么说着,身体却缓缓蹲了下去,然后伸出两只手扶住地上那块大石,以便张亮能够打磨的轻松一些。
张亮冷哼一声,骂骂咧咧问道:“不怕丢了你国公的名头啊?”
段志玄呸了一声,同样骂骂咧咧道:“你张亮不怕,老子为什么要怕。”
两个国公四目相对,突然放声一起大笑。
张亮不断打磨地上大石,明明已经打磨的油光可鉴仍不满意,堂堂两个国公毫无形象蹲在地上,对着一块大石头干的满头大汗。
终于,张亮满意了。
能让一个国公如此重视的一块大石,其中肯定有种特别代表和象征的意义。
第360章 【门当户对,十里红妆】
但见他亲自抱起大石,小心翼翼栽进眼前宏伟大宅的台阶旁边,这才心满意足擦了把汗,很是欢喜道:“等到渤海国主大婚的时候,他会骑着宝马去迎接小公主,小公主被接来之后,会踏着这块下马石落脚,这可是我老张亲自打磨的下马石,保证小公主落脚之时稳稳的。”
言语之间极其自豪,隐隐竟还有种如父般的宠溺,这模样哪里像个满手喋血的沙场屠夫,反而像是个慈眉善目的老父亲。
段志玄站在他旁边也擦了一把汗,故作鄙夷道:“一块下马石而已,看把你给能耐的,堂堂大唐郧国公,也就这点石匠的本事了……”
张亮哈哈一笑,似乎对这话很是喜欢,不但不生气,反而骄傲挺起了胸,忽然一把攥住段志玄的手,拉着段志玄走到宅子大门口,口中骂骂咧咧,其实很是炫耀,大声道:“咱老张可不止弄了下马石,咱还弄了好几样装饰物,你瞅瞅,你瞅瞅,门前那两处怎么样,门头上那几处又如何……”
言语之间兴致盎然,像个小孩子炫耀玩具一般开心。
段志玄打眼而望,先是看着宅门两侧的两块巨石装饰物,点点头道:“不错不错,很是不错,你这狗东西也算用心了,这两块门当雕琢的很是威武。”
“那可不!”
张亮更加得意,洋洋望天道:“这可是门当,是一个宅子最为显眼的地方,老张我足足雕琢了十二块,最后才选出这两块最满意的。等到小公主嫁过来的时候,她第一眼保准就会喜欢这两块门当。”
段志玄点了点头,道:“门当,乃门户镇守之物,即有祈福之意,也是辟邪象征,老张你这手艺不错啊,竟然雕琢了一对巨型石鼓,这可是好东西啊,小公主她肯定喜欢。”
张亮咧嘴大笑,首次没有对段志玄骂骂咧咧。
门当是什么,门当是古代家族宅院的镇守之物,这东西分为两种形状,各自代表着不同内涵,比如张亮雕刻的这对巨型石鼓,代表着大宅主人乃是武勇之人,鼓是战鼓,极其形象,而如果大宅主人是个文人,那么家门口的门当会雕刻成方形,看起来像是读书写字所用的砚台,让人一眼就可以知晓这家是个什么出身。
“来来来,老段你再看那里,品评品评,看看我老张的手艺怎么样?”张亮似乎急着炫耀,一点也不像个大唐国公,他再次拉着段志玄的手,直接把段志玄拖到宅门口的下方。
然后,两个国公就那么站在台阶上仰首而望。
好半天过去之后,段志玄很是郑重点了点头,道:“不错不错,同样不错,这是户对,镶于门楣,想不到你这家伙竟然连木匠活也能干,竟然给这座宅子雕琢了八根精美无比的户对。老张啊,用心了啊,如果小公主知晓往事,肯定对你这个幼年的护卫特别感激。”
张亮再次裂开大嘴,笑的连个普通百姓也不如,脸上却现出紧张之色,急吼吼抓着段志玄问道:“你说真的吗?小公主她不会怪我手艺差吧?”
段志玄深深看他一眼,突然极其郑重道:“放心,你这手艺是用了心的。堂堂大唐国公,躬身做了石匠木匠,倘若小公主知晓,心里肯定特别温暖。”
张亮立马一挺腰身,得意道:“那可不,当年小公主最喜欢跟着我玩,上树抓鸟,下水捞鱼,整个大隋右勋卫,只有我老张最疼她。”
段志玄再次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再次仰首看向门楣上的八根圆木,突然若有所指叹息一声,仿佛喃喃自语道:“门当,户对……”
张亮微微一怔,下意识道:“老段你什么意思?莫非我老张雕琢的不够好。”
段志玄没有直接回答他,反而指着门楣上的八根圆木道:“户对,以圆木而雕,刻以飞禽猛兽之型,自古建宅有着规矩,户对的数量不可弄错……门楣上镶嵌两个户对,代表宅子主人是四到七品官,镶嵌四个户对,代表宅子主人是一到三品官,如果是王爵之家,那么则可镶嵌六个户对,渤海国主乃是诸侯,他的宅子却要比王爵更高一筹,所以镶嵌八个户对,这没有任何问题。”
“那你刚才叹气作何?”张亮一脸凶巴巴的模样。
段志玄依旧仰头看着门楣,忽然再次叹气,道:“老张啊,门当户对啊!”
张亮微微一怔,终于明白过来。
门当和户对,原本只是宅子的两种装饰物,但是经过不断的传承和发扬之后,门当和户对已经不仅仅是装饰物这么简单了。
搁在古代,门当和户对标志着宅邸主人的官势和财力,即便是一座陌生大宅,只需要看一看门口的门当和户对,那么任何人都能一眼看懂,明白这家主人是个什么级别的存在。
也因为如此,就有了门当户对之说。
女子出嫁,讲究的就是个门当和户对,既不能下嫁,也不能高攀,否则门不当户不对,嫁过来后也会显得卑微。
张亮终于明白了段志玄为什么会叹息。
如今,李云乃是顶级诸侯,官位高至绝顶,位列一品之上,他宅子的门当,是巨型石鼓,他宅子的户对,是八根圆木……
而他们的小公主阿瑶呢?
大隋已经灭亡了!
小公主只是个亡国人。
别说是门当和户对了,小公主前不久还住着自己搭建的草棚子,虽然是为了支持渤海国主的节俭之策,但是毕竟从侧面反映出小公主的母族不强。
不对,何止是不强,简直是没有。
当年的大隋皇族杨氏,如今早已成了过眼云烟。
小公主和渤海国主的大婚,门当和户对确实不成一比。
小公主她,是一个没有娘家的可怜人。
偏偏渤海国主要娶她为正妻,偏偏其她几个平妻个个家世显赫。
古代出嫁,讲究的是个风光,小公主她连个娘家人都没有,出嫁那天如何能够风光,别的不说,光是嫁妆就要被人比下去。
小公主她,怕是连两件像样的嫁衣都拿不出。
“不行……”
张亮陡然紧紧握起拳头。
但见这位大唐的郧国公一脸坚决,忽然深深吸一口气道:“老子便算搭上家产,也要给公主弄一个十里红妆。”
那样,才配的上公主的嫁。
……
……1、这两章塑造的是张亮,有心的读者应该能读出来,张亮是把阿瑶当成闺女一般,虽然曾是阿瑶的护卫,但是内心深处是像父辈一般疼着阿瑶,这个大唐郧国公我觉得很不错。
2、历史上的张亮喜欢收养义子,是因为他一生膝下无子,唯一的一个,据史料记载遗失在乱军之中,所以他把没有孩子的遗憾加给了即将嫁人的阿瑶,像极了世间无数个父亲,男人哪怕再硬再刚,在女儿出嫁之时都是一个样。
3、门当和户对,山水并非瞎编的,这是我考证的史料,然后写了出来,因为考虑到有些读者看不懂古文,所以借用故事的方式给大家科普一下,算是一个小知识吧,这是咱们华夏不能丢失的传统文化,若是有人能通过看这一章记住了门当户对的来历,山水感觉还是很开心的。
晚安,诸位。
第361章 【迎亲,程家】
古代成婚,分为六步,谓之六礼,寓意深长。
第一步就是纳彩,大体类似于后世的提亲,但是古人的提亲比后世人庄重,所以纳彩也是古代成婚第一重要的步骤,纳彩若是不成,男女便无缘分,这可不像后世那般,年轻男女可不会在乎什么步骤不步骤,冲动一来立马就踏破了那一道防线,先上车后补票都算好的,很多时候开完车后撒丫子就溜了。
古人重礼,守之为则,可惜这种传统美德已经很少有人遵守,每每念及之时总会让人不由唏嘘。
纳彩之后,则是问名,什么叫问名啊?难道男女之间连名字都不知道吗?
不是的!
问名问的是生辰八字,遵守的仍是传统礼仪,男女双方若是八字相合,便会由双方长辈互换庚帖,这很好理解,类似于后世的定亲,庚帖在古代很是重要,一旦互换基本没有退婚之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辰八字已然交换,完全可以称之为未婚夫妻。
这已经是受到古代法律保护的步骤了。
比如某个女子一旦被男方问了名,换了庚帖,那么她已经算是男方家的人,律法会保护她的婚姻不受侵扰,并且这个保护还会十分的强硬……
比如大唐年间曾经出过一个典故,有个豪强门户欲要强纳一个农家少女为妾,小小农户自然无法抗衡豪强的势力,万般情急之下,村里老人出了个主意,少女连夜和青梅竹马的男子互换庚帖,双方确定了未婚夫妻的关系,那个豪强勃然大怒,直接玩了一手恶霸抢亲。
结局很简单,事情压根不需要少女家人去衙门里告状,一个字,杀!那豪强连个送礼摆平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当地县衙判了个斩立决的刑罚,贞观年间很少判罚死刑,但是对于强抢订婚之女的事情坚决不忍。
问名之后,叫做纳吉,这个从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乃是男方把占卜的婚姻佳期告诉女方。
到了这一步,成婚六礼已经完成三礼,再后面乃是第四步,这一步和后世几乎没什么两样……
叫啥呢?
叫纳征!
征这个字,有收取之意,所以纳征就是收礼,这次受礼可和纳彩之时不太一样,纳彩的时候送两只大雁就行了,除此也就是象征性的送上两匹丝绢布帛,但是到了纳征之时,男方须得铆足了劲头使劲的送。
说白了就是类似后世的送彩礼。
后世人比较实际,收彩礼只盯着一样东西,那就是钱,十万八万不再话下,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当然也有一大部分女方家庭不太看重这个,因此只会问男方收取一点点象征性的彩礼,比如后世的山东临沂,有个扑街网络作家叫做山下出水,成亲的时候穷困潦倒,属于那种一不小心就得打光棍的货色,但是这家伙才华横溢,又懂得讨取丈母娘欢喜,于是乎,彩礼给的很少,只给了象征性的101块钱,美其名曰百里挑一,并且山水的老婆还很得意,喜滋滋的感觉自己真是百里挑一的好姑娘,只可惜好景不长,这姑娘后来学会了许多名词,比如万里挑一,比如百万独秀,于是乎勃然大怒,感悟出自己被一个臭不要脸的骗子给蒙了,从此年年唠叨日日喝骂,并且学会了一招采购榴莲键盘的无上绝学……)
这是后世人的纳征,眼睛里只盯着钱,而古代人极其讲究礼仪,所以彩礼送的也极有品位。
钱财是肯定不会送的,因为钱财透着一股铜臭。
这一点完全和后世人相反。
古代人的彩礼一般送如下物品,每一样都透着一股子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比如,穷人送布匹,富户送绸缎,穷人太穷只能送一尺两尺,富户有钱那就一车一车可劲的装……
无论穷人送的布匹还是富人送的绸缎,都会有新娘子好生收起了以后缝制衣裳,这才是真心过日子的礼仪,比直接要钱温馨了许多。
布匹和绸缎送出去不用担心浪费,因为古代女子从小就要学习针织女红,下至黎民百姓,上至达官贵女,哪怕是皇帝亲生的公主,也得掌握这一门生活技巧。缝缝补补,乃是女子传统美德。
除了送布匹绸缎,彩礼还有很多其它物品,小至锅碗瓢盆,大至猪马牛羊,但凡居家过日子能用的东西,全都可以当做彩礼送。
偏偏就是不送钱!
纳征送礼,说白了还是为了以后的婚姻幸福,彩礼都是生活所用,透出一股子华夏民族勤劳简朴的美德。
第五步,叫做请期。
啥叫请期,请期就是问女方同不同意某一天迎亲,这一步是纳吉前后呼应的,同样也透着华夏人的明礼。请期是第五步,纳吉是第三步,中间隔着第四步的纳征送礼,看看,老祖宗们制订的成婚步骤有趣吧。
第三步的时候我来纳吉,就是把占卜的迎亲好日子告诉你们女方,然后呢,我先不问你们同不同意,直接开始第四步的纳征送彩礼,等到女方收完彩礼之后,这才开始请期询问你们同不同意迎亲的日子。
能不同意吗?
彩礼都收了……
这第三第四第五步连贯下来,稍微一琢磨就感觉透着一股子彬彬有礼的尊重。先告诉日期,然后给彩礼让女方欢喜,这才再次询问您家同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