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架势,还真是十分严谨,比如有妇人提出一项建议,立马就有人提起笔来书写,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纸张,貌似上面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每当一张纸写完,必然有贵妇拿着飞奔而去,然后就听到一阵趾高气昂的呵斥之声,不用说也是贵妇在吩咐工匠们按照她们的建议去修改房屋构造。
李世民感觉有些头皮发麻,不由自主回头看了一眼两个臣子。
他身后两个工部大员满脸苦涩,其中尚书段纶更是可怜巴巴看着李世民,道:“陛下您都看到了吧,臣等这一个月过得叫什么日子啊。”
说着伸手指了一指那边,继续哀嚎又道:“您看看,都是惹不起的人,领头的是皇后,帮腔的是杨妃,那个咋咋呼呼的是刘弘基夫人,如今人家已经是正经的异姓王妃,还有还有,那是河间郡王的正妻,挂的也是王妃称号,那个是程知节的夫人,同样也是异姓王妃的身份……”
这么一群贵妇,搁到哪里都是不好惹的势力,李世民也觉得有点胆战心惊,忍不住说了一句道:“这确实有些难为你们了?妇道人家对于建房子最喜欢指手画脚。”
“何止指手画脚啊!”
段纶几乎要哭出来,忽然伸手指着那个飞奔的贵妇又道:“您看看,那是我家的,堂堂公主身份,现在却大呼小叫,兴奋十足,最近一段日子里,臣差点被她逼疯了,有时候大晚上的正睡着觉,她一脚把我踢翻就要商讨建房事宜,说是她有个新奇想法,需要用在渤海国主的宅子上,结果臣抖抖索索穿好衣服肃重以待,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她想在渤海国府里多种几棵树,问臣,种松树好,还是种梅树好,不等臣给出回答,她又觉得种树不如种花,老天爷啊,这日子还能过吗?”
李世民面皮不由自主抽搐两下,讪讪道:“应该,不至于吧!”
毕竟段纶的妻子乃是他的妹子,乃是李渊膝下有名的贤惠公主,他这个当哥哥的不管如何总得护着妹子,但是李世民心里显然已经相信了段纶的叫屈。
君臣三人正在尴尬相对,猛听那边皇后又是一声招呼,语气很是急切,带着某种兴奋,大叫道:“陛下,快过来,臣妾又想到一个新奇点子,您过来一起商量商量行不行。”
李世民顿时如遭雷击,身为皇帝竟然面色巨变,他刚要抬腿逃跑,甚至口中已经说出了借口,道:“朕要巡视工地,就不陪你们商量了……”
可惜眼前忽然人影一闪,皇后竟然如风一般冲到眼前,李世民吓了一跳,愣愣开口道:“观音婢,你这什么速度?”
说完才发现皇后身边有人,原来是圣女大祭司带着皇后一起,难怪速度如飞一般,这速度简直非人。
既然皇后已经挡在面前,再找借口就是不李世民的本性了,皇帝尴尬咳嗽一声,很快平复神色道:“观音婢又有什么新奇点子,不妨说出来让朕琢磨琢磨。”
哪知皇后‘嗤’的一声,满脸不屑道:“您当皇帝是把好手,可您对于建房子简直是个门外汉,臣妾又不是傻子,我找您商量岂不是自找气受。”
李世民被噎的直翻白眼,偏偏这时又不敢发飙,因为四周已经慢慢围上来一群贵妇,看那神情似乎都在鄙夷他对于建筑的理解很差。
自古女人不好惹,大唐的女人尤其不好惹,李世民虽然是堂堂皇帝,但他处在这种群虎环伺的环境也不敢炸刺。
幸好皇后没有继续为难皇帝,反而急急又开口道:“陛下,臣妾要找你商量的不是宅子,而是时间,时间啊,时间眼看就不够了,您这做伯伯的怎么一点不急……”
嗯哼?
李世民微微一怔,忍不住好奇起来,道:“观音婢这是何意?什么叫做时间不够了?”
“大婚啊!渤海国主的大婚!”
这次可不是皇后回答,而是四周一群贵妇同声回答,叽叽喳喳之间,出奇的整齐划一。
李世民更加好奇,下意识道:“大婚又如何?朕知道他要大婚啊!”
“陛下!”
这次是一个贵妇挤了过来,说话之时丝毫不顾及皇帝的身份,反而有种不满味道,恨铁不成钢道:“自古大婚,都得大办,尤其渤海国主还是诸侯,那他的大婚更不能等闲视之了,话又说回来,我们女人一辈子就嫁一次人,如果大婚不能风风光光,一辈子岂不是都要落个遗憾?”
李世民看她一眼,忍不住道:“朕怎么听着最后一句才是你们的关注点,你们想给他大办大婚怕是想满足自己的心思吧。”
这话若是搁到普通人身上,恐怕立马就要诚惶诚恐开口请罪,但是那贵妇完全不在乎,反而眼睛一瞪道:“二哥,你到底当不当回事。”
原来这贵妇正是段纶的妻子,乃是李世民比较疼爱的一个妹子。
李世民被老婆和妹子弄的有些无奈,只得悻悻然道:“尔等咋咋呼呼半天,可是至今没有说清到底是什么事,不要急,一个一个来,观音婢,你先说,杨妃,你补充,妹子不用瞪眼,注意你已经嫁做人妇的身份,你儿子都快及冠了,不要整天跟个小姑娘似的上蹿下跳,你是公主,而且是长辈公主……”
可惜皇帝的话没有丝毫杀伤力,一群贵妇压根就没在意这些。
相反,贵妇们很快兴奋起来,开始叽叽喳喳说着大婚的事。
李世民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贵妇们的建议并非纯粹是因为女人的热衷。
自古大婚,确实该按照她们所说的办!
若是按照她们说的办,那时间确实是有些不够了……
李世民忍不住看向身后两个臣子,下意识道:“这事,朕怕是要请满朝文武一起帮忙了!”
身后两个工部大佬早就想找借口溜走,闻言顿时连连大叫道:“陛下稍等片刻,臣这就去帮您喊人,一时三刻之间,必然把满朝文武都叫来!”
说完话后,撒丫子便跑,只留下皇帝和一群贵妇,不知为何渐渐又叽叽喳喳起来。
这次,连皇帝也很是兴奋的参加到了一群女人的议论当中。
越讨论,越兴奋……
大婚!
渤海国主的大婚!
……
……这章情节太连贯,不好掐开发,就一起发了吧,你们猜猜,大婚之前咱们要写啥,提个醒,李云的大婚是个大剧情?
第343章 【提亲的人,来头真大】这章超级爽
古代成亲,是在晚上,夕阳西下,傍晚黄昏,男女拜堂为礼,从此携手一生,因为时间乃是晚上,所以成亲又叫做成昏,又因昏字不够贴切,所以添加一个女字旁变为婚字。
这就是古代成婚的习俗。
此乃中华民族的传统,大唐时代一直沿用这个习俗。
成婚乃是人生大事,无论怎么操办都不为过,又由于华夏民族讲究礼节,所以对成婚一事更加重视。
单是成婚之前,就有无数的讲究。
第一步,就得纳彩。
……
“陛下,臣妾犯愁啊!”
此是某日清晨,或者应该说是凌晨,天色尚未放亮,到处一片漆黑,这时段按说应是人们最喜欢的熟睡安歇之时,然而皇帝暂居的四合院里却突然点亮了灯。
灯光在暗夜里显得很亮,但是长孙皇后的目光比灯光更亮。
皇后不但目光很亮,整个人也显得极其精神,明明她已经困得眼圈发黑,然而目光却带着一种睡不着觉的晶莹。
但见皇后双手不断推搡,不依不饶的招呼着人,普天之下能让皇后招呼的有谁呢?自然是大唐的皇帝李世民无疑。
“陛下,臣妾犯愁啊!”
皇后还在用手不断推搡,终于把一个睡的跟死猪般似的男人推醒过来,据说天下的男人都有起床气,李世民这种男人的起床气自然更加严重,但是皇帝没敢发火,反而满脸无奈的躺在床上,不知为何,皇帝的语气竟然有种想死都死不了的憋屈,无比心酸道:“观音婢,朕求求你行不行?这才四更未到,你能不能让朕好好睡一会,再过一个更点,朕就要起床上朝啊。”
皇后哪管皇帝憋屈,一见皇帝醒了立马欢喜起来,这一刻的皇后更显精神,暗夜中睁着忽闪忽闪两只大眼睛,急急道:“陛下,快点帮臣妾琢磨琢磨,臣妾急的一夜没睡好,人家犯愁都快愁死了……”
“这又是闹哪一出啊!”李世民一脸无奈,努力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道:“渤海国府的赐建之事,工部被你们追着已经在日夜赶工,短短三十日不到,房梁已经上完,朕昨日刚刚招来段纶问询,据说剩下就是一些收尾的零工,这等于臭小子的府邸已经建完,随时随刻都能搬进去入住,房子已经建成了,观音婢你还有什么事情又要闹。”
“陛下,不是房子的事!”
但见长孙皇后压根不关注皇帝的满脸睡意,反而再次用手抓起皇帝胳膊,急急道:“是成婚,是大婚,咱家侄儿马上就要大婚,可是这个大婚快把臣妾给愁死了。”
李世民微微一怔,皇帝脸上的睡意稍稍减退,忍不住道:“大婚怎么了?按照礼仪一步一步去办就是了!这段时日你们一群贵妇一直在商量,就连朕也跟着出谋划策很多次,咱们不是说好了么,按照商量的礼仪去办。”
“是要按照礼仪一步一步去办啊?可是臣妾愁就愁在这个按照礼仪去办……”皇后仍旧抓着李世民胳膊,脸上分明写满了忧愁。
李世民再次一怔,脸上的睡意更加减退,忍不住再道:“礼仪怎么会让你犯愁?交给礼部操办便是了。”
“那怎么行?”
长孙皇后眼睛一瞪,声音不由自主高昂起来,语气甚至有些气愤,忿忿道:“这可是臣妾侄儿的大婚,臣妾可不放心让礼部操办,臣妾是个当伯母的人,四弟就他这么一根独苗……”
忽然语气一黯,喃喃道:“四弟他,和我最亲。那孩子的孩子,怎能让他大婚不够风光。”
这话说的有点拗口,但是李世民仍旧听懂了,所谓的四弟,正是李元霸,而那孩子的孩子,自然就是李云无疑。
听到皇后提及李元霸,李世民的表情不由自主也黯然起来,这一刻皇帝脸上再无睡意,猛然腰杆一挺坐了起来,目视皇后道:“你说,朕听,到底犯愁什么,朕这个做皇帝的帮你一起办。”
皇后这才满意,用手抱住了李世民的胳膊。
两口子面对面坐在床上,四目相对显得有些古怪,然而皇后压根没在意这份古怪,反而急冲冲道:“首先,纳彩。”
仅仅四个字,李世民眉头便是一皱。
所谓知妻莫若夫,他和皇后乃是二十多年的老夫妻,两口子不需要太多交流,皇帝已经知道了皇后话中的意思。
难怪皇后会觉得犯愁。
这个纳彩确实让人头疼。
什么是纳彩?
纳彩是古代成婚的第一步。
搁在后世人的认识,勉强可以理解为提亲,但又不全是提亲,因为提亲只是纳彩的一部分。
所谓纳彩,包含好几个步骤。
此时屋内一灯如豆,皇帝两口宛如世间所有的长辈一般满脸犯愁,好半天过去之后,李世民才迟疑开口道:“纳彩一事,首先就得提亲,臭小子的提亲虽然属于走过场的情况,但是这个走过场也不能太过马虎了。”
“是啊是啊!”
皇后忙不迭失点头,急急道:“要找辈分极高的人,要找举足轻重的人,可是,臣妾犯愁的第一点就是这个,咱们去哪里找那么多辈分高的人……”
说着停了一停,紧跟着道:“您也知道,咱家侄儿一次要娶七个,虽然妻子们的地位有高有底,但是娶亲之前的提亲不能有先有后,否则就会失了礼仪,传出去会让天下人耻笑。”
李世民忍不住点头,下意识道:“最主要一点,这事会写进史书,朕很害怕后世之人骂朕,说朕连侄子的婚礼都办不好。”
“对对对!”皇后再次急急点头,道:“臣妾也是这个意思。”
两口子大眼瞪小眼。
又是好半天过去之后,才见李世民以一种不确定的语气道:“若说辈分高的人,咱们皇室也不是没有,朕此次带领满朝文武一同前来,幸好也有几个皇族长辈跟着来。”
说着看了皇后一眼,介绍道:“比如宗正寺的大宗正,比如河间郡王李孝恭,这两人都是李云的长辈,大宗正甚至还是朕的长辈,他俩完全可以负责提亲,保证没有人感觉礼仪不够重。”
“但是大宗正和李孝恭只能提亲两家……”皇后忍不住开口,掰着手指头道:“剩下五家,怎么办?”
李世民不由皱眉,语带思索道:“虽然一起迎娶七个,但是妻子只有六人,毕竟第七个乃是妾侍之首,按理不应该算作家里的正人。”
长孙皇后顿时脸色一拉,怒声拒绝道:“那可是卢家的嫡女,您连个正人的位子也不肯赐下吗?虽然那丫头只能做妾侍之首,可是臣妾打从心里没把她当外人。”
李世民连忙改口,道:“朕也没把她当外人,毕竟这丫头实在太可怜,严格说起来,她还是朕的外甥女呢。好吧,她也赐正人之身,让臭小子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