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李世民并未回头,但是皇帝似乎知道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只是淡淡回复一句,轻飘飘道:“你和房丞相商量着办。”
几个涉事大臣一脸苍白。
那边翟让忽然开口,对着李世民道:“这才短短数年,朝堂多了这么多软塌之辈,你这个当皇帝的人,似乎这几年偷懒了。”
这话分明带着嘲讽和指责,然而李世民却十分奇怪的抿嘴一乐,道:“大龙头若是看不惯,不如重新回到大唐帮助朕,朕可以封你个训国公,专门让你训斥教导不良官员……”
呸!
翟让顿时呸了一声,语带不屑道:“骨子里面没有铁,再怎么敲打也敲不出锋,这些货色生来就是软趴趴的料,他们和鱼老前辈简直天壤之别。”
“鱼老前辈……”
李世民喃喃一声,忍不住道:“朕很想听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不止皇帝心中急迫,周围那些重臣同样急迫,众人现在已经知道了翟让的身份,吃惊之下不免更加增添几分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心胸和事迹,才能让翟让这等人物也敬佩万分?
“唉!世之英雄也……”
翟让突然轻轻一歎,转头把目光看向李云,道:“此事由你而起,便由你第一个开口解说吧。”
李云郑重点头。
皇帝和大臣们的目光连忙转向李云。
但见李云缓缓上前两步,突然伸手恭敬拂拭两块石碑,轻声道:“这两块碑并非墓前之碑,而是微臣专门雕刻用来迎接陛下所用,我想用这种方式表达尊敬,让汉家的功臣们能够直面陛下一次……”
说着停了一停,紧跟着道:“虽然平时也有机会直面陛下,但是那些时候比不上今天重要,迎帝三礼,伴帝观游,这是渤海国最大的荣耀,这些功臣应该享受这份荣耀。”
这番话听起来很啰嗦,有种迟迟说不到重点子的味道,然而在场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众人脸上全然没有不耐之色。
终于,李云正式开始,轻轻道:“陛下封我诸侯,渤海需当建立,然而建立之前有一个最大隐忧,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辽东!”
人群中有人脱口而出,显然大唐官员中并不缺乏明眼人。
“不错,正是辽东!”李云看他一眼,点头道:“由此往东三百里,便是辽东高句丽,路程如此之短,登山可以相望,倘若彼用骑兵突然来袭,一夜之间就能肆虐渤海,老百姓每天活在担惊受怕之中,这不合我建立渤海庇护子民的本意,顾因如此,辽东需平……”
“但是高句丽也是当世强国!”李世民忽然介面一句,用意无非是帮李云衬托辽东一战的艰难。
“不错!”
李云再次点了点头,道:“辽东高句丽,传承上千年,国有骑兵三十万,又有步卒数十万,更兼民众富饶,资助粮草不缺,所以要打高句丽不能慢慢打,否则就会和当年大隋一样的结局,长久作战,必被拖死。”
李世民看了众臣一眼,第二次介面道:“朕和众卿已经知道结局,高句丽乃是一战平而定之,当时有红翎急使千里而来,沖入长安上报了辽东大捷,阵斩三十万,吐气又扬眉,汉家几十年的耻辱,被你渤海国众人一举洗刷也……”
皇帝说着停了一停,语气稍显遗憾道:“惜之那位红翎急使忠诚使命,竟然在报信之前便以累死,朕连个犒赏的机会都没有,上苍何时才能不再苛待功臣。”
李云并不接这个话茬,反而继续道:“高句丽不能慢慢打,必须一战而定之,顾因如此,多方筹谋,最后微臣终于下了狠心,要用整个渤海国的子民做诱饵,我要空门大开,吸引他们前来,处处不设防线,让他们屠杀手无寸铁。”
“啊……”
人群中一个大臣忍不住惊呼。
其他大臣虽然没有惊呼,但是脸色明显也带着惊意。大家明知高句丽已经平定,仍旧被李云的说法吓了一跳。
李云不管众人反应,继续道:“为了达成这么目的,我专门设计了两个计策,其一,範阳运粮队,其二,渤海停城墙。”
範阳运粮队,就是当初程处雪等人疾驰运粮。
渤海停城墙,则是故意装作大雪之日无法建设,连续停工两月之久,所有的城墙只有半丈高。
半丈高是多高?
搁在后世也就一米半。
李云深深吸了一口气,再次道:“渤海城中,有我埋伏的靺鞨大军,所以看似毫不设防,其实乃是固若金汤,真正有危险的是範阳运粮队,因为高句丽人必然会在辽河进行堵截……”
说着停了一停,紧跟着又道:“而我,也恰是在辽河等着他们。”
“那肯定是一场横扫了!”
人群中有个官员忍不住开口,语带激动道:“国主天生神力,堪称当世无敌,坐骑是霸下大龟,甲胄是绝世宝盔,再加上前代西府赵王遗留的擂鼓瓮金锤,您便是面对突厥百万大军也能横冲直撞,高句丽骑兵只有三十万,而且还要分一半来打渤海城,另一半去往辽河之畔,不用想也会被国主横扫屠杀。”
这话虽然隐含恭维,然而吹的却也不算离谱,在场众人全都点头,认为这人说的一点没错。
唯有李云轻轻一歎,苦涩看着那大臣道:“你猜错了,我差点死在辽河。”
众人顿时一惊。
皇帝脸上也现出后怕之色。
侄子差点死在辽河?
这事可没听他说过。
李云转头看向两块石碑,再次开口道:“那一夜,我带五个徒弟蹲守辽河,又有霸下大龟埋伏在冰面河底,准备充足,运筹良久,只要高句丽骑兵到来,我和徒弟们随时可以屠杀一战,谁知高句丽骑兵没来,忽然有一个老人持刀而至。”
说到这里微微一停,口中长长吐出一口气,轻轻道:“单枪匹马而来,言称只为杀我,仅仅第一刀,我便扛不住……”
“啊!”
人群中全是惊呼。
“鱼俱罗?”李世民忍不住开口。
“他所持之刀必然是白龙转马刀……”后面李孝恭挤上前来,语带肃重接过了皇帝的话。
李孝恭旁边还跟着几个大唐武将,那几个武将赫然都是开国国公。
这时只见人人脸色肃重,其中柴绍脸色更是苍白,下意识开口道:“古往今来,第七个重瞳者!”
李孝恭紧跟着道:“白龙转马刀,天下无敌手,当年潼关之前一战,死在那把刀下的大将何其之多,逼得我大唐出动第一猛人,照样被他三刀胜过三锤,明明只出了三刀,偏偏却多出一刀,而那多出一刀,差点杀了元霸……”
说着看了李云一眼,又道:“你爹尚且被他三刀砍死,何况你这个只靠蛮力称雄的小子,若那晚真是鱼俱罗前来杀你,伯父很怀疑你为什么现在还活着。”
“我为什么现在还活着?”李云轻轻一歎,手掌轻轻摩挲两块石碑。
翟让忽然站出身来,语带肃重道:“当时老夫在场,挥动寒铁长矛帮他挡了两刀。”
李孝恭等人都是一震,忍不住道:“竟然能挡两刀?”
这倒不是小觑翟让的本事,而是鱼俱罗实在太猛了。
翟让虽然是名满天下的隋末枭雄,而且还是能跟李元霸硬刚的大高手,但是翟让毕竟还是比不过鱼俱罗,因为鱼俱罗乃是李云师祖那一辈的绝世人物。
当初潼关一战,鱼俱罗对战李元霸也只出了三刀,当时李元霸只能挡住两刀,第三刀无论如何也挡不下来,若非李云的师祖在暗中威胁,恐怕李元霸早被鱼俱罗的第三刀给砍死了。
这时圣女大祭司忽然也轻轻开口,道:“当时我也在场,帮我孩子挡了四刀!”
李孝恭等人肃然起敬,忍不住道:“大祭司果然不愧是草原第一高人。”
圣女大祭司幽幽一歎,轻声道:“第四刀是和我孩子一起才挡住的。”
“那也厉害的紧。”
李孝恭等人再次开口,其中柴绍面色带着回忆式的畏惧,语带颤抖道:“当初在潼关之前,没人能挡鱼俱罗三刀,即便是四弟李元霸也只能阻挡两刀,想不到弟妹你竟能挡他三刀,虽然是和孩子共同阻挡,但也算是当世顶尖高人了。”
圣女大祭司并不在乎别人的夸讚,只是轻轻开口道:“可是,鱼老前辈一瞬间砍出了七刀……”
“啊!”
众人忍不住惊呼。
鱼俱罗一瞬间砍出了七刀,翟让帮忙挡了两刀,圣女大祭司挡了三刀,这就是五刀,然后圣女和李云共同抵挡了第六刀,仍然有最后一刀没人挡。
大家不由自主看向李云。
虽然明知道李云没事,但是仍旧担心当时的凶险。
到底那第七刀是怎么挡住的。
第336章 【一碑,一阁】
“第七刀,根本不曾砍出来……”
李云的声音带着一丝异样,异样之中隐隐还带着一些追悔,喃喃道:“而我,却向着老前辈砸出了第七锤!”
众人先是一怔,随即沉默起来。
能成为朝堂官员者,至少不能是傻子,不但不能是傻子,还得是超过普通之辈的聪明人,这些人只凭言语便可推算出当时场景,心中无不生出一股慨然之感。
鱼俱罗没有砍出古往今来的第七刀。
渤海国主却砸出了绝世反击的第七锤。
他那两把锤子,单独一柄就重四百斤,别说是正面砸在人的身上,就算磕碰一下也得腿断胳膊折,哪怕鱼俱罗乃是绝世宗师,如果不躲不闪同样扛不住。
那位老人的此种举止,听起来怎么有种故意送死的味道?
偏偏这个时候,又听翟让落寞发出一声,道:“老夫,也扎出了第七矛!”
李孝恭和柴绍等人同时打个冷战。
一众大唐顶尖武将不由自主看向翟让身后背着的长矛。
那是寒铁长矛,当年威震天下,翟让乃是乱世隋末的第二反王,而且还是传说中的神仙之徒,他手中的寒铁长矛堪称无有敌手,就算对上李元霸也能战一个平打平。
这样一杆威猛利器,却在鱼俱罗收手的时候扎了出去。
就在这个时候,忽听一个女声带着羞愧,幽幽道:“本祭祀当时心犹儿子安危,也对鱼老前辈打出了第七掌……”
语气稍微一顿,更加幽幽道:“突厥护族神功,大雪山透骨阴风掌。”
嘶!
众人倒抽一口冷气。
遥想当时场景,无不心中胆寒。
那是怎样一个令人绝望的攻势……
李云砸出了擂鼓瓮金锤,翟让捅出了寒铁第七矛,圣女大祭司直接用了突厥护族神功,这三人同时出手谁能顶得住?
这谁顶的住啊?
……
好半天过去之后!
李世民突然轻轻开口,仿佛喃喃自语道:“朕,明白了!”
那位名叫鱼俱罗的老人明明可以砍出第七刀,明明可以用他的白龙转马刀砍死李云,然而却老人选择了留手,然而直接面对了当世三大杀招。
分明就是送死!
“臭小子……”
皇帝突然再次开口,目光也缓缓看向李云,语气不知为何变得坚定,仿佛在说一个绝不可更改的事情,郑重道:“你信不信,如果换成是朕,朕在那个时候也会选择收手,朕和鱼老前辈一样,宁愿自己身死,也不会让你去死。”
哗!
满场哗然!
虽然大臣们知道皇帝无比重视渤海国主,但却没想到竟会重视到如此地步。
听听……
朕宁愿自己身死,也不会让你去死!
这是一个皇帝应该说的话吗?
古往今来,哪个皇帝不是奢望长生?手掌天下权,再活一千年,这恐怕是所有帝王心中的梦想,然而大唐的陛下却直言他宁愿自己去死也要渤海国主活着。
“陛下即使不在,大唐仍可横行,但若渤海国主不在,大唐怕是又要活回以前的苦日子,故因如此,命重不同,陛下的命,没有渤海国主的命重……”人群之中,不知是谁轻轻出声,这话说的有点大不敬,在场有些大臣忍不住怒目相视,刚要出声呵斥,结果骇然发现说话的竟然是房玄龄,几个大臣顿时脖子一缩,心里不由自主泛出古怪之意。
堂堂大唐丞相,却说陛下的命不够重,这话怎么听都觉得有点吓人,也不知陛下会不会雷霆暴怒。
“哈哈哈哈!”
李世民突然发出一声大笑,皇帝伸手猛然一指房玄龄,语带欣慰道:“知朕者,房乔也。汝说的不错,朕的命没有臭小子的重,如果有一天非要有人去死,朕绝对会代替臭小子选择去死……”
满场骇然!
但是这次竟然连倒抽冷气的‘嘶嘶’声也不敢发出。
李世民忽然纵深一跃,赫然直接从帝辇上跳了下来,然而只见皇帝大踏步上前,伸手缓缓放在了那块石碑之上。
皇帝的手,在轻轻摩挲!
“古往今来,第七个重瞳者……”皇帝的声音有些异样,带着说不出的感慨,轻声又道:“朕很欣慰,这位重瞳英雄乃是我汉家的英雄。”
盖棺定论。
从这一刻开始,哪怕鱼俱罗乃是汉人和辽东混血,哪怕鱼俱罗曾经隐居在高句丽二十年,不管他做过什么事情,也不管他帮助过多少高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