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此时真的是如坐针毡,我霍然起身说道:“这位安爷,不劳你费心,你长我几十岁,确实有炫耀的资本,不过也只是年长而已,我也不一定要与你同去。”说完,我转头对元宵说道:“哥们儿这次就不帮你了,你人也够多,你尽快送我回补给船吧!”
“这,”元宵也站了起来,看起来非常的为难。
就在这时,一个淡淡的声音说道:“我觉得卓然应该去,我信他有这个能力!他若不去,我也退出!”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惊讶的看了过去,更让我难以置信的是,说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文墨!
而元宵也朗声说道:“既然这次支锅的是汤家,我对卓然的参加绝无异议,并且赞成文墨的说法!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其他意见?”
一旁的安爷,表情一僵,然后笑了笑,“好!好!初生牛犊不怕虎,不过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我没意见了,想去就去吧!”
我和元宵拍了下手,“谢了哥们!不过我怕自己不能胜任啊!”元宵笑了笑,“没关系。祁连山咱们都一起闯过来了,没什么好怕的!”我感动的点了点头。
我没想到文墨竟然也力挺我,我向他投去了感激的目光,他仍旧表情平静,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
因为自己刚刚所受到的质疑,所以我心中对安爷真是有些怨恨,也大概明白了为什么二叔不愿意跟他合作,这个人真是有些不招人喜欢!但是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好多事情其实并没有表面上看看起来这么简单。
安爷喝了一口水,说道:“既然现在大家都是一个锅里的人了,那我有件事不太明白,想问问卓二爷。”我心里不由有些气恼,这袁安又想挑什么事。
二叔一伸手,“请讲!”
安爷说道:“你说你们是从无风岛迷路的,可是我们不久前也刚刚到过无风岛,我们的一艘船就是在那里出事的,而且还死了一个人,等我们到那的时候却并没有看到其他船只!而且遇到你们的位置,离无风岛至少有几十海里,这些都不太正常啊!你们怎么解释?”
二叔冷笑一声,“你是怀疑我有所隐瞒?其实事情说起来倒也蹊跷,我们是被海里的一个东西给带到这里的。”
二叔话音刚落,安爷身后的齐峰忽然笑了,“我说二爷,你这话说出来谁信啊!别说我不信,其他人谁信?啊?谁信?”
环顾四周,每个人都露出不相信的表情,就连元宵身后,一直稳重冷酷的周成,此时也带着充满了怀疑的眼神。
我急忙辩解道:“二叔说的是真的,我们确实是被海面下面的东西,驮着走的。”
齐峰嗤笑一声,“怎么可能,我们怎么能”
他话还没说完,意外的是安爷竟然摆了摆手,制止了他,而他的表情上却没有流露出任何怀疑的表情。安爷接着说道:“我想看看你们刚才坐的那艘橡皮艇。”所有人都有些意外,没想到和我们最对立的安爷,竟然相信二叔的话。
我们来到甲板上,刚刚我们坐的那艘橡皮艇已经被放在一边,安爷走到跟前,指挥几个伙计把橡皮艇翻了过来,仔细的看了看船的底部,甚至还用手在上面抹了一点,放在眼前仔细的看了看。
安爷皱着眉头想了一下,紧接着脸色就是一变!
第三十一章 船底下的手印
安爷脸色的变化,让我心里一动,莫非他知道刚才在我们船下面的是什么东西?元宵凑过去问道,“安叔,有什么发现?”
安爷摆了摆手,示意待会再说,然后转头对着旁边的一群伙计喊道:“船老大!老丁!在不在?”
一个中年男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安爷,您有什么吩咐?”
安爷把丁老大叫到跟前低声说了几句,丁老大点了点头,然后快步走开了。
我们都有些疑惑,不知道安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过了不大一会儿,丁老大就走了回来,手里还拿着一个小纸包,我仔细的看了看,发现里面包着一些黄色的粉末。
丁老大把纸包交给安爷,安爷把纸包打开之后,轻轻的洒在我们那艘橡皮艇的船底,撒完之后,还用纸涂抹了一下。
做完这一切之后,安爷站起身来,静静的看着船底,我们几个也都好奇的围拢了过去。
看着船底的那些黄色粉末,二叔提鼻子嗅了嗅,皱了皱眉,说道:“这是硫磺粉!”听二叔这么一说,我也仔细的闻了一下,果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硫磺味。
元宵指了指船底的粉末,说道:“安叔,你这到底是在做什么?”
安爷笑了笑,“不用我说,你们自己看。”说着,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惊异的发现,一些不太明显的痕迹在船底慢慢浮现,这些痕迹的颜色是红褐色的,好像是被印在了船底。我们对于这样的变化,都非常的吃惊,但是更让我们大惊失色的是这些痕迹的形状,看起来非常恐怖。
安爷旁边的齐峰,惊恐的指着船底的痕迹,已经有些结巴的说道:“这,这好像是,是小孩儿的,手印!”
所有人的表情都瞬间变得很紧张,一下子船上安静了,没有人说话,听到的只有或长或短的,却有些急促的呼吸声。
丁老大看着这些手印,马上变的惊慌失措,“这,这是,水鬼!海里有水鬼啊!”说着,连忙招呼那些伙计,“快,快,从下面搬一桶硫磺粉上来!洒进海里!”
丁老大还没说完,就被安爷从后面拍了一巴掌,“叫唤个屁!慌什么!都不知道是什么就折腾!”
一旁的元宵也冲那些伙计摆了摆手,“赶紧TM放回去!”然后转头对安爷说道:“安叔,您给我们说道说道,这是个什么典故?”
安爷挥了挥手,“里面说吧!”说着,先回了船舱。
我低声文二叔,“这丁老大为什么一提水鬼就要用硫磺啊?这有什么说法吗?”
二叔告诉我,克制水鬼的手段有那么几种,比如上次在老雷头的船上,他驱赶缠在我脚腕上的水鬼头发的时候,用的就是烟灰。刚刚丁老大说得硫磺也是一种,传说鬼怕硫磺味,撒在海里水鬼不侵。
“原来是这样。”我点了点头。
这是元宵走了过来,拍了拍我,“卓然,牛叉啊!你们还真的是被小鬼给托着过来的?”
“你大爷!快得了吧!”我打掉他的手,“你别说了,我现在一想起来,就是一身的鸡皮疙瘩!”我和元宵说说笑笑,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在祁连山的时候。
我们几个人回到了船舱,此时船舱里只剩下了,二叔、我、文墨、安爷、齐峰、元宵和周成,这应该算是目前这个团队最核心的阵容,当然我自己不得不承认,我应该是这里面最没有经验,也是最弱的一个。
元宵率先大大咧咧的坐下,“我说安叔,现在这也没外人了,您就赶紧说吧,这到底怎么回事?”
安爷扫视了我们一圈,“在场的都是内行,大家心里都明白,我就不藏着掖着了,咱们都知道这次去的地方,恐怕和秦始皇嬴政有关,更有可能和当年的徐福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事件有关。”
安爷顿了顿,“我袁安不是小气的人,既然大家在一条船上,我也就不用顾忌什么,我跟大家说一个我早年间倒斗的一段经历,说完了,大家也就明白了。”
这袁家算是古玩倒斗的世家,虽然不敢妄称名门,但是也绝对有着自己的声望和势力。最早的时候,袁家定居在南京,与北京的汤家、西安的聂家以及成都的谭家并称为古玩界的四大家。说是古玩界,其实在当时这些倒腾古玩的大户,没有不参与倒斗的,而且各个都自成一派。这也是当年行业内的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秘密。
后来,由于战争等关系,袁家从南京迁往贵州,但是它的势力范围却仍然处于江南地区。袁安作为袁家的后人,很早就参与一些家族的倒斗活动,也会经常自行外出寻找灵穴古墓。
袁安这个人胆子很大,一身本事也不错,加上背后的家世,因此年轻时有些目空一切。所以大部分时间是独自一人外出。
有一次,他来到了贵州南部,地处与广西和云南的三省交汇处,这个地方其实历来都是少数民族居多,很多少数民族有自己特有的殡葬方式,与中原地区的习俗有很大不同,因此袁安在这里基本上没什么用武之地,因此那段时间,他就是以游山玩水为主,顺便收一些少数民族的古玩饰品。
一天袁安来到了红水河沿岸,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秀美,山势高低错落,袁安站在山顶四下观瞧,随随便便就发现了几处风水不错的宝穴。袁安不由暗想,可惜当地少数民族的人少有像中原一样的风水下葬习俗,不然这一代肯定能找到一个大墓。
想到这里,袁安也是自嘲的一笑,想自己也真是职业病,见到山水就想定脉,见到风水宝穴,就想下墓。
正想着,忽然间袁安注意到在一处山梁之下,有一块地方的植被十分的稀疏,与周围的茂盛形成鲜明的对比。袁安马上意识到了异常,这说明那个地方的土被人动过。像他这种经验丰富的土耙子,感觉都非常的敏锐。
袁安下山,来到那处山梁之下,仔细的看了看,更加确定了心里的想法。袁安蹲下用手摸了摸土,伸手从包里拿出小工兵铲,向下挖了几下。实际上这个时候专业的工具,应该是洛阳铲。可是洛阳铲这个东西太显眼,出入车站的时候如果被警察发现,就很麻烦了,因为随身带着这种东西的,不是考古队,就是盗墓贼,总不可能有一个人的考古队吧!所以,袁安独自外出,从来只带工兵铲。再往包里放一些花草标本,再加上袁安这个人看起来比较儒雅,很容易被当成植物爱好者,蒙混过关。
袁安的这几铲下去,马上就发现了问题,这些土里掺杂了一些石灰膏土。在这茫茫大山中总不会有什么建筑工程,唯一可能的就这下面有一座古墓。
因为在南方雨水较大,所以古墓建造的时候,为了让古墓更加坚固,并且具有一定防水的功能,会用上比较粘稠的膏土,而且古墓中也会用到生石灰进行除虫。这样的土层改动,必然会影响周围的植被。所以,袁安综合这些情况,很快的定出了这个古墓的格局图。
古墓的建造绝大多数都采取顺势而为,或者坐北朝南,或者坐西朝东,在方向上从来都是讲究正南正东。以此时的山势,袁安起初判断,这座古墓定会顺山势,坐北朝南。然而当他把这座古墓的格局定出的时候,袁安就是一愣,因为他脚下的古墓不但不是顺山势坐北朝南,而且根本就是方向不正,整座古墓呈现出,面朝东北的格局。
第三十二章 诡异古墓
这让袁安大为不解,自出道这些年来,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奇怪的古墓。
尽管这古墓的格局让他疑惑不解,但是这个发现让袁安很兴奋,这样一座不合常理的古墓,更加坚定了他要一探究竟的想法。
可是此时天色还早,现在动手的话,很容易被人发现,于是他决定晚上再来,顺便准备一下应用的东西。
当天夜里,袁安带起东西,再次来到这座山梁之上。尽管是晚上,他也不敢点灯,夜深人静荒郊野岭点着一盏灯,实在是太引人注意了,好在当天的月光还算明亮。借着月光,袁安确定了盗洞的位置之后,就舞动开手里的钢铲,一个倾斜的盗洞很快就打了下去。
袁安的盗洞位置打的十分准确,一直达到了墓墙和墓顶的交汇处。之所以打到这个位置,是因为墓顶是整个古墓建筑最坚硬的部位,当然也是最没可能有机关的部位。要想从墓顶下去,只能使用炸药,行话叫大揭盖。
而墓墙则是最容易布下机关的位置。比如流沙,碎石,强酸,水银等等,都有可能被布置在墓墙的夹层里,袁安的盗洞打到墓墙顶端位置,即便是有这些东西,量也不会很大,完全可以应付。
袁安摸了摸墓墙,心里大概明白了这座墓的结构和年代。这是一座秦汉时期的古墓,采用的也是当时比较常见的结构,也就是竖穴土坑辅以空心砖墓墙,墓顶为条石横梁加白膏土。袁安轻轻的起下一块青砖,放在手里点了点,然后又小心的晃了晃,以确定砖里没有强酸火油或者是水银。
然后在慢慢敲掉一些空心青砖,把洞口扩大。袁安打开手电向墓墙立面照去,里面漆黑一片。袁安清楚,这种竖穴土坑,而且像这种小规模的,结构比较简单,最多两室,甚至很有可能只有一室,这样的话,棺椁应该就在洞口的正下方,而且恐怕不会有太多的陪葬品。可是此时,袁安关心的并不是这一趟能赚多少钱,而是想弄清楚这个古墓这种奇怪布局的原因。
由于害怕墓穴里空气污浊,袁安屏住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