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联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军师联盟- 第4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惜后来的闭关锁国政策,让他们领先的优势,在短短数百年内,彻底消失,成为了落后国家,落得个处处挨打、被人欺凌百年的境地。”
  “所以啊!”
  军师联盟的声音没有失落,而是在此刻鼓励刘辨:“辩爷要继往开来,在目前的基础上,争取缔造出一个最强盛的国家。”
  “不仅仅是军事上,而且还要在文化上强大起来,只有文化才能够真正的传承百年、千年,甚至是万年。”
  刘辨使命感飙升:“放心,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的。”
  军师联盟紧跟着道:“专家也一定会全力支撑辩爷的。”
  “报—!”
  正在这时,暖阁外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刘辨抬眸望去。
  但见,朱彤推门而入,欠身拱手道:“陛下,校事府郭嘉、贾诩求见。”
  刘辨招了招手:“恩,让他们进来吧。”
  朱彤颔首:“喏。”
  旋即。
  躬身离开暖阁。
  不多时,二人急急上殿,趋步向前,欠身拱手:“臣郭嘉(贾诩),参见陛下。”
  刘辨摆手示意二人起身:“起来吧,可是前方有战报传来?”
  “没错。”
  贾诩肯定地道:“从兖州、青州传回消息,曹操、徐荣已经收服了青州,曹操生擒文丑、郭图,徐荣生擒颜良,目前已经移交给校事府,正在押送赶回南阳。”
  “哦?”
  刘辨不由惊诧:“居然生擒了颜良、文丑?”
  贾诩点点头:“没错,正是颜良、文丑。”
  “哈哈。”
  刘辨仰天哈哈一声,彻底放下心来:“袁绍本就羸弱不堪,如今又没了颜良、文丑,看他明年要如何与朕作战。”
  贾诩揖了一揖:“如今,曹操占领兖州,徐荣占领青州,二人在冬节之前,必能将青州黄巾收编完毕,想来至少可得兵二十万。”
  “二十万?”
  刘辨仔细想想,倒也正常。
  毕竟,历史上曹操与黄巾的作战,远没有这个时代强,而且朝廷对于兵员的要求又高,能够得二十万兵马,已经是极限了。
  “恩。”
  点了点头,刘辨露出淡淡的笑容:“如今,咱们四路大军合围冀州,总兵力恐怕不下五十万人,朕要是要瞧瞧,袁绍这厮如何与朕对抗!”
  郭嘉轻声道:“不止是四路大军,如今田畴正在与公孙瓒交涉,他发回消息称,若是陛下答应,可以消灭乌桓,公孙瓒愿意归顺咱们。”
  “消灭乌桓?”
  刘辨皱了皱眉,轻声道:“那刘虞是何意见?”


第457章 为了江山,陛下纳妃吧!
  众所周知,刘虞对于异族采取的是怀柔政策,将其内迁,尽可能的汉化,成为朝廷可以利用的一部分力量,诚如当初的南匈奴一样。
  而公孙瓒则不然,他对乌桓的态度一直都很明确,就是要赶尽杀绝,才能真正保护边郡的百姓,这份仇恨是长久积压得来,不可能轻易消除。
  刘虞、公孙瓒一直都有矛盾,但归根到底的矛盾,便是双方对于异族的态度不同,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产生打压、节制这样的事情,因此更加激化矛盾。
  但不管怎样,刘虞是幽州牧,在幽州极有声望,不论是汉民,还是乌桓,对于刘虞都非常敬重,这是他能与袁绍鏖战一年而不败的主要原因。
  事实证明,刘虞对乌桓的怀柔政策,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否则乌桓不会持续协助刘虞守城,接近一年的时间。
  当然!
  乌桓如此这般,与他们经历过丘力居、张纯叛乱事件以后,实力大幅度被削弱,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他们恢复元气,会不会生出叛逆之心,谁都不清楚。
  毕竟,已经有过前科的乌桓人,是根本不值得信任的,因此公孙瓒对乌桓人是这般态度,倒也是极其正常的。
  在刘辨而言,这两个人没有谁对谁错,都有自己的道理,他们全都是为大汉边郡的百姓着想,只不过两人的方式方法不同。
  一个期待的是和平模式下的长治久安,一个则是暴力模式下的长治久安,一个更重长期的效果,一个更重短期的见效。
  刘辨一言点到刘虞,可谓是直戳要害:“尔等应该清楚,针对乌桓人的态度,乃是刘虞、公孙瓒矛盾的核心,若是不能妥善解决,他们终究是水火难容。”
  这一点,郭嘉、贾诩又何尝不知,甚至大汉数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让朝堂的人纠结,更有消极者,还曾提出来抛弃凉州的扯淡想法。
  “这……”
  郭嘉、贾诩也不好表露想法。
  毕竟这是国策,是因为由皇帝的意志来决定的,但是现在,郭嘉、贾诩也摸不准皇帝的脾气,以及对异族的态度。
  这意味着要在刘虞、公孙瓒之间选一个,选择公孙瓒,就代表要抛弃刘虞,对于郭嘉、贾诩而言,实在不好给出意见。
  也正是因为如此,二人方才将这个问题,递到了皇帝的案前,希望皇帝陛下能拿个主意,这样好能展开接下来的工作。
  郭嘉沉吟了片刻,终于还是揖了一揖:“陛下,其实刘虞也好,公孙也罢,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不是完全的对立面。”
  “臣以为……”
  言至于此,郭嘉长出口气,轻声言道:“咱们若是能将这两者合二为一,方才是最终解决异族的办法。”
  “恩。”
  刘辨没有反对,缓缓点头,转而问道:“文和,你以为呢?”
  贾诩停顿了片刻,揖了一揖:“常言道:治乱以暴,治平以仁!但乱、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朝廷强盛时,异族不敢轻举妄动,自然平顺,朝廷衰落时,异族则会滋生出悖逆之心。”
  “纵观古今,没有哪一个王朝可以长盛不衰,是以,臣以为撇开怀柔、强硬,任何一个都不能令边郡安定。”
  “人靠双腿走路,边郡的安定,同样需要一手仁义,一手强硬,共同保证,才能真正实现边郡的长治久安。”
  “虽然,朝廷以前同样是如此这般,但力度明显不够,仁义不够深入胡汉民心,强硬不够打破一切,令乌桓不敢滋生异心,二者失衡,方才会打破和平之局。”
  “不过……”
  言至于此,贾诩深吸口气,又缓缓呼出:“如今天下,有陛下坐镇朝廷,百年之内,乌桓不敢生出二心。”
  “可若是在陛下百年之后,又会如何,谁也说不清楚,因此陛下当从朝廷制度入手,从根本上令边郡长治久安。”
  贾诩是武威姑臧人,是彻彻底底的边郡人士出身,对于边郡的情况,自然理解的要比郭嘉更深入些,因此这一番话,可谓是肺腑之言。
  要知道,贾诩可是连“陛下百年之后”都说出来了,这样的话,当真是大不敬啊,贾诩莫非不知道这样不对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他是真心实意为边郡着想,想要真正实现边郡的长治久安,这才敢冒着杀头的风险,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刘辨明白贾诩的诚心,自然没有怪罪贾诩的意思。
  他长出口气,站起身来,绕过长案,转入一旁的沙盘跟前,招了招手:“你们过来。”
  贾诩、郭嘉跟在身后,心中犹疑,不知皇帝陛下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你们瞧。”
  刘辨指着沙盘上的一条斜线,轻声道:“这条线是朕前不久加上去的,以此为界,左侧乃是相对比较干旱的区域,也就是异族时常出没的区域。”
  “而在此线的右侧,乃是常年降水量比较多的区域,便是咱们大汉的子民生活的区域,因为降水量充足,咱们乃是农耕的生活方式,而异族则是游牧的生活方式。”
  “尔等因该清楚,在冬天的时候,游牧区总是会十分容易发生极其严重的雪灾,从而导致游牧民族没有办法生存下去。”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总是就会跑去抢劫边郡百姓的一些食物,是以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一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朕以为,想要真正令边郡安定,长治久安,归根到底,便是要尽可能改变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将其固定下来,解决他们温饱,再辅之以各种手段,才能令其归附。”
  嘶—!
  郭嘉惊诧,不禁倒抽一口凉气:“陛下的这条线,果真是把咱们游牧、农耕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的确是双方矛盾的根源。”
  “可是陛下……”
  言至于此,郭嘉皱着眉:“如何才能令游牧民族安定下来呢?北方的粮产原本就非常低,咱们自己的问题,尚且难以解决,又岂能兼顾的了他们。”
  “苜蓿!”
  刘辨吐出两个字。
  “苜蓿?”
  郭嘉愣怔,不知何意。
  毕竟,刘辨提出苜蓿的时候,郭嘉还没有归附。
  而苜蓿草,一直是刘辨豢养骑兵的杀手锏,秘密武器,因此鲜有人知。
  不过,既然已经面临这个问题,刘辨也不必要再隐瞒了:“没错,正是苜蓿,朝廷的战马便是靠苜蓿草来豢养的。”
  “上万匹战马啊,每年需要消耗太多的草料,朕便是靠苜蓿草,来保证战马的供养,这种东西耐寒耐旱,产量高而质优,朕不过规划了一小片地方,便可豢养上万匹战马。”
  “如果将其种在地广人稀的北方,游牧民族不必再到处迁徙,能够固定在一个地方生活,它不仅可以喂马,甚至还能药用止血,能当菜吃。”
  贾诩惊诧不已:“这世上竟有如此东西?”
  刘辨点点头:“当然!在朕的规划中,燕山以北,未来将会是朕的养马场,如果不能提前有对策,又谈什么中兴汉室?这苜蓿便是朕准备的杀手锏之一。”
  郭嘉听出了皇帝陛下的话外弦音:“陛下莫非还有其他杀手锏?”
  “当然。”
  刘辨肯定地道:“自然有。”
  郭嘉极其郑重地揖了一揖:“还望陛下不吝赐教。”
  一旁贾诩也跟着躬身行了个礼:“望陛下不吝赐教。”
  刘辨早已经想好了说辞,因此直接给出答案:“虽然苜蓿人也可以吃,但绝大多数,还是要供给马匹、牛羊。”
  “想要从根本意义上解决游牧民族安定的问题,还得需要找到真正耐寒耐旱的庄稼才行,单靠苜蓿绝对不行。”
  “很幸运。”
  刘辨面带微笑,轻声言道:“朕早年间在朝廷的东观中,曾在一本书上见到过,在海外的某处,有一种称之为玉米、马铃薯的庄稼,不仅高产,而且耐旱耐寒。”
  即便放在现在,玉米、小麦也是内蒙古的主要农作物,而且这里人均耕地会非常多,非常有利于机械化耕种的发展。
  “目前朝廷的海军也已经在筹建过程中,等将来统一全国,向外征战时,便可以将此物找到,以此来安顿异族,必定可以将放牧,转变为农耕。”
  “此外,朝廷还要将路修到漠北,将城池修建到漠北,以道路为网,城池为点,彻底将漠北拓展到咱们大汉的版图中,此方为长治久安之道也。”
  郭嘉、贾诩不由地热血沸腾起来:“陛下,这世上果真有此物?”
  刘辨肯定地点点头:“当然,先贤岂能撒谎!”
  呼—
  郭嘉长出口气,轻声道:“若当真如此,海军的确是迫在眉睫,只要能将耐寒耐旱的玉米找到,何愁天下不能安定。”
  贾诩捏着颌下一缕胡须,苍老的面容上,闪烁着淡淡的希望:“此事若成,陛下之功必将超越秦皇汉武,为青史所载。”
  “朕倒是不求那些虚名。”
  刘辨摆了摆手,不以为意地道:“历史乃是留后人评说,朕只愿在有生之年,令大汉傲然屹立于世,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郭嘉深感敬佩,拱手抱拳:“国有君如此,大汉中兴,必指日可待。”
  贾诩再次深躬一礼:“此生能为陛下效力,乃臣之万幸。”
  刘辨淡笑,摆手示意二人起身:“好了,这回你们知道如何回复了吗?”
  郭嘉颔首点头:“陛下放心,臣明白了。”
  “好。”
  刘辨长出口气,轻声道:“既如此,尔等暂且退下吧,今年的冬节,还是如同去年一样,朝廷要表彰一些功臣。”
  郭嘉欠身拱手:“臣明白,陛下放心,今年的冬节必不会出现往年之事。”
  刘辨点头:“如此甚好。”
  旋即。
  二人躬身,倒着离开暖阁。
  正当郭嘉、贾诩出了暖阁不久,早候在一旁的荀彧,直接迎上来:“奉孝、文和,你们俩呆的事件可真够长的,让我好一阵苦等。”
  “哦?”
  郭嘉微怔:“文若找我们,可是有何事吗?”
  荀彧点点头:“的确有,而且很重要,你们跟我来吧,咱们去一个地方。”
  郭嘉皱眉:“文若,有什么事情,你可以直说,有必要这么神秘吗?”
  荀彧淡然一笑:“等到地方了,自然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