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不成……
自己当真要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舆情上?
可是,如果自己单方面毁约,岂不给了弘农王进攻自己的理由,那么自己之前的努力,岂不全都白废了?
纠结!
实在是纠结!
刘焉眉头紧皱,凝视着下方审配:“审正南对吧?”
审配点点头:“没错,正是在下。”
呼—
刘焉长出了口气,轻声道:“袁绍能有你这样的属下,是他的福气。”
审配颔首,揖了一揖:“使君谬赞,配当不起。”
“不过……”
刘焉话锋一转,冷声言道:“尔等可知,我会因此付出多大的代价吗?”
审配自然明白刘焉的意思,但他依旧保持冷静:“如果使君认定弘农王是不可战胜的,那么自然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可是……”
审配深吸口气,极其郑重地反问一句:“弘农王当真是不可战胜的吗?”
刘焉皱着眉,顺着审配的思路:“至少,从他逃出雒阳皇宫以来,至今没有败绩,而且伏火雷霆的威力,尔等应该清楚,如何能挡?”
“使君。”
审配揖了一揖,神态没有丝毫变化:“当初攻城型弩炮出来的时候,也有人说,没有人可以拦得住弘农王。”
“但为何,没有过了多久,弘农王便发明出了伏火雷霆呢?既然有攻城型弩炮在,又何必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发明这个东西?”
刘焉皱了皱眉,试探性道:“你的意思是……”
审配点点头:“没错,因为长安革新了城池夯筑工艺,对武关、函谷关的城墙进行加固,这才导致攻城型弩炮,失去了作用。”
“弘农王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才在不得已之下,选择发明伏火雷霆,从而对防御薄弱的城门洞下手。”
刘焉恍然大悟,眼神中闪烁着精芒:“原来竟是这样?”
审配极其淡定地点点头:“没错,确实如此,在下此言只是想告诉使君,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他在革新,我们也在努力。”
“哦?”
刘焉惊诧不已,抬眸凝视着审配:“如此说来,你们已经有了对付伏火雷霆的方案?”
审配倒也没有把话说死:“目前正在实验中,而且效果非常好,不出意外,从明年开始,南阳朝廷的伏火雷霆,就没那么容易起作用了。”
刘焉猛然坐直了身子,急急询问:“哦?到底是什么办法,居然可以防御伏火雷霆,正南可否告知于我?”
“这个……”
审配皱了皱眉,沉吟片刻后道:“虽然,目前这种技术正在保密阶段,但在下为表诚意,还是愿意告诉使君。”
刘焉拱手,欣喜若狂:“还望正南,不吝赐教。”
“使君,这是全新的城池加固方案。”
审配倒也没有犹豫,直接把事先准备好的方案,递给刘焉:“我们打算烧制石砖,然后再以黄泥浆大面积加固,米浆局部加固,使得城池真正达到固若金汤的程度。”
“米浆?”
刘焉顿时一个愣怔:“拿米浆加固?”
审配点点头:“米浆具有很高的粘性,一旦凝固,坚不可摧,即便是伏火雷霆,也奈何不了它分毫,而且只是在城门洞附近,实际成本,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刘焉皱着眉,沉吟了片刻。
不得不承认。
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案。
石砖砌筑而成的外墙,的确要比素土夯筑而成的更加坚固,如果在弘农王队伍行进路上的关键城池使用,那么完全可以有效阻止他进入益州。
不仅如此,八百里秦川更堪称是天堑,如何配合石砖城墙的防守能力,基本可以保证西川立于不败之地。
不败,便是胜利!
刘焉心思顿时活络起来,长出口气:“你的意思是,我们三方联手,从江东、益州进攻徐州、关中,而由荆州牵制南阳的精兵?”
“没错。”
审配极其肯定地道:“两路并进,一路牵制,而由我家主公横扫幽州后,立刻西进杀入并州,且分兵南下,威逼兖州,南阳汉庭如何能敌?”
刘焉顿了顿,单从战略上分析,的确是个不错的合围策略:“你家主公打了幽州一年,都没有打下来,凭什么明年便可以在短时间内横扫?”
“当然!”
言至于此,刘焉急忙解释道:“刘某没有贬低袁绍的意思,只是事实如此,而且经过一个冬季,刘虞有了缓和之机,必将更加难缠。”
审配极其镇定地道:“在下明白,不论怎么说,使君都不会相信,我家主公有拿下刘虞的能力,但在这里,在下还是要说,刘虞必不能持久。”
“长达一年的鏖战,已经让刘虞把蓟县城中的民房拆了个干净,这个冬天,他们能不能熬得过去,另当别论,就更别提喘息之机了。”
“冬天对于别人而言,或许是喘息之机,但对于刘虞而言,必定是灭顶之灾,这可比我家主公派数千精兵强攻蓟县,要容易得多。”
刘焉自然清楚北方冬季的恐怖,不得不承认,审配说得有一定的道理:“这样吧,你让我好生考虑考虑,然后再告诉你决定,如何?”
审配欠身拱手道:“此事关系到益州的未来,使君自然要好生考虑,在下静候使君佳音,希望使君能做出正确的决断。”
第442章 刘协,哪里走?
望着审配转身离开的背影,刘焉长出了口气,轻声言道:“玥儿,你觉得此事如何?”
屏风后面走出卢玥,来到刘焉身旁,递上一杯茶水:“君郎莫非当真想要跟袁绍合作?”
“哦?”
刘焉皱了皱眉,听出了卢玥的话外弦音:“这么说来,你觉得不应该跟袁绍合作,继续履行与南阳皇帝陛下的约定?”
“可是……”
言至于此,刘焉话锋一转,吐口气:“审正南说得没错,如果天下完成一统,只剩益州,恐怕南阳皇帝不会任由咱们占山为王。”
卢玥又岂能不明白刘焉的顾虑:“但是君郎,你有没有考虑过,袁绍连一个刘虞都不下,即便有咱们三方协助,又如何能够反败为胜呢?”
“妾身以为……”
卢玥的声音略微拖长,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回答道:“南阳皇帝陛下此举的确有些不太妥当,但其实力已经凌驾于众军之上,这个险咱们不能轻易去冒。”
刘焉又何尝不知弘农王的厉害,不过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野心:“你说得有些道理,但如果联合我们三方的力量,两点进攻,一点牵制,一旦战败弘农王一次,天下格局骤变。”
“而在那个时候,或许天下士族便会纷纷响应,尤其是南阳、豫州、徐州的士族,他们的土地为弘农王霸占,焉能不怒?”
“或许……”
刘焉眸中散发着凶芒:“天下大乱只差一个契机而已。”
卢玥叹口气:“君郎,莫非还在幻想取而代之?”
刘焉皱眉,凶芒毕露:“益州素有天子气息,我在益州秣马厉兵多年,如今粮草皆备,又岂能在此蹉跎岁月?”
“弘农王穷兵黩武多年,曹操、徐荣、刘备、张辽、孙坚各自为战,尽皆数万大军,即便粮食丰收,国库必然已经空虚。”
“他太过急于求成,虽然现在一切顺利,但早已埋下了隐患,尤其对于世家豪族的雷霆手段,更是其中兴汉室路上,最大的隐患。”
卢玥早知道刘焉有帝王之志,暗中制造天子座驾、冕服,甚至与南阳皇帝陛下的约定,全都摆明了是想当皇帝的迹象。
但是……
刘焉疯了,但她却没有。
作为一个旁观者,她对目前的局势看得非常清晰。
卢玥原本不愿意说,但毕竟二人已有多年的感情,她不愿意刘焉走上歧途,因此没有便没有顾及刘焉的感受,下意识开口言道:
“没错!”
卢玥肯定地点点头:“南阳皇帝陛下的私田公有化,的确触犯了世家豪族的切身利益,但不知郎君想过没有,其内部因何没有发生过叛乱?”
“这……”
刘焉皱了皱眉:“你这是何意?”
卢玥轻声道:“君郎若是得空,可以问问吴将军,他们与南阳皆有生意上的往来,而且听说他在南阳买了五千亩的公田股权,今年分润了接近万石的粮草。”
“哦?”
刘焉顿时一个愣怔:“竟有此事?”
卢玥点点头:“没错,吴将军在南阳购买了房产,冬暖夏凉的五进院落,而且还将族中的子弟数人,送入了南阳读书。”
“您应该清楚吴将军是什么样的人,他原本是兖州士族,如果当真厌恶南阳皇帝的做派,又岂能命族中子弟前往南阳读书?而且还在南阳购买房产、田产。”
嘶—!
刘焉惊诧,倒抽一口凉气:“以前我怎么从没有听说过?”
卢玥嫣然淡笑:“君郎乃是益州牧,这种事情吴将军岂能跟您说?但他家的生意已经拓展到了益州外,遍布荆州、南阳、关中等地。”
“听说最近,南阳的中兴钱庄在蜀郡开办,吴将军直接存进去一万万钱,就是为了方便与南阳上的生意往来。”
“虽说,目前南阳以外的绝大多数世家豪族,对于南阳私田公有化颇有反感,但这些人大都是以诗书传承的世家,而以豪商富贾传承的世家,则对南阳非常青睐。”
“如果说……”
卢玥轻声言道:“仅仅如此,还自罢了,但南阳世家一直没有造反,证明他们已经在慢慢接受这种新的模式。”
“君郎,你不是常说,天下格局看南阳,南阳局势看新野吗?即便是南阳邓家、阴家,族中也有数十万亩田,进行了私田公有化。”
“妾身不反对君郎的任何决定,但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只希望君郎能够三思而行,千万别被某些人利用了。”
刘焉沉下心来,长出口气,脑海中不断思考着当前局势,如果说世家豪族逐渐接收了南阳的新模式,那么荆州、扬州的士族,压根不能掀起巨浪。
而若是没有世家大族参与其中,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反对弘农王的声势推向最高潮,星星之火,若是不能燎原,那么很快必将熄灭。
自己若是跟着这样的队伍作乱,很明显,下场只有一个,那便是自作孽,不可活,白白葬送了目前稳定的优势。
当然了!
刘焉的野心依旧在,不会轻易相信新模式的世家、农民、皇权的共存,否则若当真有这样三赢的局面,荆襄、扬州士族早把刘繇、刘表给卖了。
“这样吧。”
刘焉皱了皱眉,长出口气:“我好好想想,了解了解情况后,再做决定,袁绍想要利用我刘焉?他还没那么本事!”
卢玥施施然一礼:“君郎若能如此,乃益州之幸也。”
刘焉淡笑:“有你在,乃吾之幸也。”
……
南阳,宛城。
皇帝行宫。
文德殿。
刘辨端坐上首,其下郑玄、卢植等人,分列两旁。
他将写好的争议点,递给卢植,轻声道:“卢公,今年的辩论会,朕便不参加了,还是按照以前的办法,将每期的争议点,递上来给朕一份。”
这种事情原本便是司徒的本职工作,因此卢植也没有拒绝,颔首点头道:“陛下放心,此事交给臣便是,保证不负陛下重托。”
“恩。”
刘辨缓缓点头,转而言道:“根据今年各地反馈上来的情报看,庠序运转非常良好,朕有心将学校也开设一批,将从庠序毕业的孩子,接受更高程度的教学。”
“不知二位以为如何?”
刘辨的目光扫过卢植、郑玄,试探性问。
“可以!”
卢植毫不犹豫地点点头:“臣今年将豫州、徐州的庠序走了大半,从目前的情况上看,两年之内,必然会有一大批孩子从庠序毕业。”
“届时的确需要修建更高等级的学校,臣建议各州至少修建一所校,每个郡修建一所学,以供毕业的孩子们继续深造。”
郑玄捏着颌下一缕胡须,轻声道:“若是当真可以修建一部分学校,自然是极好的,不过咱们的教师数量,恐怕会呈现短缺现象。”
“毕竟,目前朝廷直辖的地段,已经囊括了豫州、徐州、兖州、司隶、梁州、并州等地,从目前的师资力量上判断,勉强可以满足庠序,难以满足学校。”
刘辨恩的一声点点头:“这的确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当前朝廷的发展过于迅速,以致于一些基础建设,难以跟得上。”
“但是郑老……”
言至于此,刘辨转而望向郑玄,极其郑重地道:“你可是儒林界的泰山北斗,师资力量的问题,难得倒别人,一定难不倒你。”
“啊,这……”
郑玄一脸难为情的模样,眉头皱得极高:“陛下,此前豫州、徐州的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