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联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军师联盟- 第2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啊?”
  小厮愣怔:“这价格还高?”
  邓云凛然淡笑:“当然!要我说,至少还得再跌一半,否则我邓云绝不出手。”
  小厮惊诧道:“再跌……跌一半?那万一阴家、冯家、来家出手,该怎么办?听说他们可是准备了不少钱呢。”
  “哼!”
  邓云不屑一顾地轻哼:“他们这帮家伙,哪个不是盯着我邓云的动作,我若不出手,他们是绝对不会出手的,手里准备那么多钱,又有何用?”
  “放心吧。”
  邓云自信满满:“一切皆在我的掌控中。”
  小厮一揖:“小人佩服,那咱们接下来,应当如何?”
  邓云思索良久,阴鸷一笑道:“听说朝廷今年亩产过两石,想来田赋的收入,已经足以弥补口赋、算赋,你速速撒出消息,就说朝廷肯定不会废除施恩令。”
  耕田价格上下起伏的直接原因,便是施恩令废除与否。
  这一点,邓云太清楚不过了,他只要能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推断,便可达到其暗中操控耕田价格的目的。
  朝廷若是不废除施恩令。
  很明显!
  耕田的价格必将再次走低,甚至腰斩,不是没有可能。
  小厮自然明白邓云此举的意义,当即点头哈腰:“老管家放心,此事交给小人,保准在半日内,让宛城遍布这则消息。”
  “恩。”
  邓云颔首点头:“别浪费时间,快去吧。”
  小厮拱手:“喏。”
  “今日估计便这样了。”
  邓云缓缓起身,正了正衣冠:“你们留在这里吧,我要回新野一趟,跟家主汇报驵会的情况,争取再要些钱,好敞开肚皮吃个够。”
  小厮亲自送出房间:“老管家放心,驵会若有情况,我等飞马也会传报。”
  “辛苦了。”
  “哪里。”
  邓云出了驵会,乘马车离开,一路直奔新野。
  此刻,新野邓家。
  八角亭。
  邓勋一边拾掇花草,一边开口询问:“朝廷的粮食收成情况,可推断出来?”
  邓同神色悠悠地点了点头:“恩,已经出来了。”
  邓勋停下,抬眸询问:“如何?”
  咕噜!
  邓同喉头滚动,强咽了口口水:“家主,平均亩产在两石两斗左右,若是再加上税粮,朝廷仅在南阳一地的收入,便足够支撑朝廷运转了。”
  “亩产真这么高?”
  邓勋一脸的不敢置信。
  毕竟,自家田亩的粮产,平均只有一石五斗,两者足足差出七斗。
  如果自家田地同样有这样的亩产,相当于收入多出一半,那可是数十万石粮草啊!
  邓勋心痛不已,彷佛痛失了几十万石粮草。
  “恩。”
  邓同肯定地点点头:“朝廷又额外修建了十二个大粮仓,其中在宛城便有两个十万石的粮仓,各自有兵马驻守,应该不似假的。”
  秦汉时期的粮仓,通常规模都在一、两万石左右,只有极个别重要的,才可能在十万石以上,比如秦朝咸阳仓,便是十万石级别。
  同时,从朝廷中枢到地方都建有储粮仓库,一般地区的粮仓为万石一积,而且从职能分布上看,已经有了储备库、运转库、供应库的分工。
  而到了汉宣帝时期,又在各地增设了常平仓,其主要运用经济价值规律调节粮价,充分发挥粮食稳定市场的作用。
  朝廷既然又建了一大批粮仓,证明各地的粮仓已经填满,而在宛城建了两个十万石级别的粮仓,更加佐证了今年粮食的丰收。
  “两个十万石级别的粮仓?”
  即便是邓勋,也不由地为之愣怔。
  “恩。”
  邓同点点头,尽可能保持镇定:“一个叫宛城仓,与雒阳的京师仓意义一样,一个在堵阳附近,称之为堵阳仓,主要目的是为前线转运粮仓,乃是运转仓。”
  嘶—!
  邓勋愈加震撼。
  这证明朝廷今年极有可能发动战争。
  而对方必是豫州的袁术,亦或者是陈留的张邈。
  当然,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朝廷是真的不缺粮了。
  “这岂不是说……”
  邓勋喉头滚动,惊骇不已:“朝廷基本上已经实现了粮食自主,无须依仗咱们南阳世家的力量,对吗?”
  “没错。”
  邓同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没有想到,陛下仅仅只用了一年,便达到了如此程度,其若是再拿下汝南,势力必将更盛。”
  南阳、汝南乃是东汉末年的两个人口大郡,以及粮产大郡,这两个郡如果全部落入朝廷手中,能发挥出怎样的作用,邓勋简直不敢想象。
  这是霸业之资啊!
  邓勋起身,洗尽手上污渍,转回座位,摆手示意邓同对面落座:“贤侄,让你调查的那些事情,可有了眉目?”
  “没有。”
  邓同倒也没有遮掩,摇了摇头:“如今朝廷的冶铸作坊进行了大的调整,不同的作坊负责不同的配件。”
  “而且多出很多咱们之前没有见过的东西,想要在数百个作坊中,找到生产加工滚珠、套环的作坊,当真是难以登天。”
  “哦?”
  邓勋细眉微蹙:“怎么变化这么大?”
  邓同轻声道:“想来这便是朝廷的防盗措施,各个作坊的冶铸水准不同,用以生产不同的零部件,而朝廷则将这些零部件统一回收,再进行拼装。”
  “如此一来,即便真有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短时间内,也不会影响到高筒转车,或是其余物品的生产。”
  “恩,有道理。”
  邓勋饶有兴致地点点头:“陛下还真是奇思妙想,这等办法都想得到。”
  邓同叹口气:“是啊,小侄追查了数十个冶铸作坊,可依旧没有查到滚珠是在何处生产,家主应该清楚此事的后果,太过频繁,一旦暴露马脚,只怕会连累到邓家。”
  “所以……”
  不等邓同说完,邓勋摆手打断:“我明白,你不必再言。”
  邓同拱手:“实在抱歉,是小侄辜负了家主的期望。”
  “没关系。”
  邓勋却是没有责怪邓同的意思:“从今以后,这件事你不必追查了。”
  邓同皱眉:“哦?家主这是何意?”
  邓勋淡笑:“忘记告诉你,咱们邓家的匠人,已经把高筒转车临摹出来了。”
  “啊?”
  邓同顿时一愣:“这……这怎么可能?难不成,他们已经攻克了滚珠技艺的难关?”
  邓勋摇摇头:“没有!”
  “那怎么……”
  “是这样的。”
  邓勋解释道:“咱们邓家的匠人发现,只要将高筒转车缩小一号,其轴承部分以木代替,同样可以正常使用。”
  “只不过……”
  邓勋略显遗憾地道:“这效率上有些差距而已。”
  高筒转车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虽然距离汉代有个几百年的差距,但如今轮廓已经有了,邓家照猫画虎,有迹可循,将其造出来,倒也不是难事。
  邓同恍然大悟:“没错,只要将转车的骨架缩小,或者减少一部分木筒,对于轴承的压力势必会减少,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很简单。”
  邓勋捻须解释道:“咱们全都被朝廷的高筒转车蒙蔽了眼睛,只知道跟着朝廷走,却没有想过造属于自己的水车。”
  “这辆高筒转车虽然相对比较小,但改变河流的运转方向足矣,再配合上水渠,汲水翻车的运送,咱们邓氏的水田,同样可以多出十余万亩。”
  “虽然远不如朝廷的灌溉范围大,但能多出十余万亩水田,亩产增加个一成,还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的。”
  邓同一脸的难以置信:“咱们邓氏的匠人立功了。”
  邓勋淡笑:“虽然不及朝廷的高筒转车,但明年咱们至少有底气了。”
  “没错。”
  邓同轻松下来,如释重负:“即便朝廷明年依旧不废除施恩令,但凭这一点,咱们邓家的佃户便可以保存下来。”
  “家主。”
  言至于此,邓同欠身拱手:“小侄建议,咱们应该尽早开始准备,如此一来,可以令邓家佃户安心,咱们与朝廷的配置,一般无二。”
  自从朝廷粮食亩产过两石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南阳的百姓彻底沸腾了,既然大家都是在耕田,为何不去亩产多的地方吗?
  虽然,朝廷的田赋相对较多,但一来亩产高,二来还有新式农具发放,三来还能减少口赋、算赋,总体算下来,依旧是朝廷田亩比较划算。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那些没有耕种公田的百姓,此时早一个个眼红上了,纷纷开始打听,明年是否还会有今年这般政策,甚至有不少百姓,堵在县衙门口询问。
  南阳农民的心,彻底被搅乱了!
  可是……
  “不必!”
  邓勋毫不犹豫地拒绝,唇角绽出一抹淡淡的阴鸷:“咱们如果将高筒转车立起来,岂不告诉阴家、来家,高筒转车是可以复制的吗?”
  “我邓家辛苦研制出来的东西,又岂能让阴家、来家跟着占便宜,让他们继续打朝廷冶铸作坊的注意吧。”
  “哼!”
  邓勋怒哼一声,眉目中遮掩不住的狞色:“这一次,我倒是要瞧瞧,阴禄这老家伙,又拿什么跟我邓家争。”
  “贤侄。”邓勋扭头招呼一声。
  “在。”邓同拱手。
  “你虽然不必再追查,但该有的动作还要有,如今南阳邓家可是南阳世家之风向,你若是忽然没了动静,一定会引起他们的怀疑。”
  “小侄明白。”


第297章 图穷匕见!耕田收归公有,迈出第一步!
  南阳,宛城。
  何府门前。
  何咸傲然而立,四周围满了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百姓:
  “这鲁肃是疯了吗?居然敢来征何家的税。”
  “可不是嘛,何咸可是当朝陛下的表兄,那是皇亲国戚。”
  “皇亲国戚又如何?不得照样交税嘛?”
  “我可听说,现在很多豪族,全都盯着何咸呢。”
  “他们今年都没有收成,又有哪个愿意交税。”
  “听你的意思,如果何咸不交税,他们都不交?”
  “那肯定是的呀!难道因为他是皇亲国戚,就搞特殊?”
  “……”
  议论纷纷中,何咸昂首睥睨,冷声言道:“鲁尚书,你可认得我是谁否?”
  鲁肃恭敬地揖了一揖:“自然认识,您不正是陛下的表兄嘛?下官奉劝您一句,作为皇亲国戚,更是要遵守国法,缴纳税粮,别让陛下为难。”
  “您说对嘛?”
  鲁肃不愧是鲁肃。
  面对何咸这样的皇亲国戚,竟然丝毫不让步。
  甚至,他还拿出对方皇亲国戚的身份,故意反将一军,令何咸处于极度不利的位置。
  三言两语,便占尽上风。
  这便是朝廷的鲁尚书。
  “你……”
  论斗嘴,何咸哪里是鲁肃的对手。
  被鲁肃反将一军,顿时令其颜面扫地,勃然大怒,张嘴便骂:“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在我面前叫嚣!”
  鲁肃依旧是不卑不亢,昂首挺胸,朗声回怼:“在下鲁肃,乃是当朝尚书,你何咸虽是皇亲国戚,可照样是汉家子民。”
  言外之意,你小子别拿皇亲国戚的身份来压我,我鲁肃可不吃你这一套,若是单论官职,我可是朝廷尚书,你只是平头百姓而已,了不起?
  既是大汉子民,便应当尽交税的义务,绝不能推脱,总之今儿个你这田赋,我鲁肃还就是收定了,你能怎么着吧?
  “本官再问你最后一遍。”
  鲁肃面对何咸,气势上竟然丝毫不弱:“你们何家在宛城有一万六千三百四十二亩耕田,应当征收八百一十七石一升税粮。”
  “你交,还是不交?”
  声如洪钟,响似雷霆。
  鲁肃言辞之间,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彷佛何咸只要敢说半个“不”字,在其身后的这帮带刀士兵,顷刻间便要执行汉律,明正典刑。
  “我……”
  何咸正要厉声回怼时。
  吱呀—!
  在其身后,何府的大门缓缓展开,从里面走出个雍容华贵的美妇人:“鲁尚书这是何意?今日距离朝廷规定的截止日期,尚有三日盈余,难不成非得今日交税?”
  “非也。”
  鲁肃揖了一揖,郑重回道:“朝廷有令,只要在截止日期之前交齐即可,不过坊间有些传闻,说宛城何家乃是皇亲国戚,拒不交税,因此在下过来询问,只为得一准确答案。”
  “既然如此……”
  那美妇人朗声言道:“鲁尚书引兵赶来,乃是何意?莫非我等今日说个‘不’字,便要对我何家下手?”
  “这……”
  不等鲁肃开口,那美妇人声音骤然尖锐起来:“鲁肃,你好大的胆子,陛下的截止日期尚未到,你便要提前动手了吗?”
  鲁肃拱手:“下官岂敢。”
  美妇人言辞犀利,扭转局势时,倒也不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