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联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军师联盟-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前方那里便是化铁炉,是收集炼铁炉所产的铁锭,或者废旧铁器当原料,进行熔化,熔成铁水以后,用来浇筑铁器。”
  “……”
  刘辨一边参观,一边听军师联盟介绍:“没错!这个便是化铁炉,汉朝时期,化铁炉、炼铁炉分工明确,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
  “预热区、还原区、氧化区特征明显,真不愧是全国冶铸中心,安排得的确非常到位,辩爷的钢铁事业起步,要比别的诸侯强一大截子。”
  “看到旁边那些砖块了吗?全都是特制的耐火砖,化铁炉上修修补补的痕迹,证明这个冶铸作坊可是有些年头了。”
  “辩爷,你瞧见那些陶土风管了吗?这是汉朝时,南阳地区流传的一种土法热风铁炉,上面需要的一种预热鼓风管。”
  “专家之前便有猜测,这种预热鼓风管是架在炉顶的,结果还真是这样,专家的预判是极其正确的。”
  “……”
  虽然,通过考古工作,专家基本上可以复原当时的生产环境,但毕竟有些不准确,甚至绝大多数都是基于理论上的推测。
  而今……
  刘辨亲自来到冶铸作坊,带着军师联盟的专家,一起走过真正的汉朝冶铸作坊,将其真正的生产模样呈现出来,不仅印证了专家的猜想,更弥补了他们未能想象到的空间。
  “辩爷。”
  军师联盟的声音忽然温柔起来:“专家让我代为感谢你,终于帮他们完善了汉时的冶铸实景,这对于判断汉朝兵器、农具的水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刘辨心念一动,轻声道:“专家不必客气,这全都是我应该做的,你们帮助了我那么多,我不过是力所能及的完善一下史料而已,不值得一提。”
  ……
  新野,邓家。
  八角亭。
  邓勋一边拾掇花草,一边开口询问:“贤侄,你可听说新野赵家的事情了吗?”
  邓同颔首点头:“恩,已经听说了,朝廷为了盘活公有土地,减免口赋、算赋的确非常厉害,别说是赵家,便是咱们邓家,同样有些影响。”
  “是啊。”
  邓勋长出口气,轻声言道:“赵家不过是个小士族,没有多少田地,如今陛下又遇到这种事情,估摸着今年算是难过了。”
  “听说……”
  邓勋扭头望向邓同:“赵家的土地几乎没有人耕种了,对吗?”
  邓同皱着眉:“小侄派人去查过了,的确如此,不少百姓全都去官府报名了,而且还能领到农具,即便田租贵一些,也是非常划算的。”
  “哦?”
  邓勋试探性问道:“你已经找人核算过了?”
  邓同恩了一声:“核算过了!”
  “具体如何?”
  “田租虽是亩产的一半,但因为没有了口赋、算赋,而且还能额外领取农具,整体下来,全年应该略有结余,但是不会太多。”
  “不过……”
  言至于此,邓同补充道:“这项政令对于家中人口众多者而言,便会划算太多,毕竟只要一家耕田,全家都可以减免口赋、算赋。”
  “以前给咱们邓家耕种的一些农户,也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这才转投向了官府的土地,不过数量不是太多。”
  邓勋自然清楚这些情况。
  最近两天,已经有不少族人过来哭闹,虽然各家情况皆有夸张,但总体而言,朝廷的这项政令,的确让邓家小小受挫。
  当然了。
  跟赵家这样的小士族相比,邓家几乎就是无伤。
  毕竟,小士族手里的土地比较少,因此田租会比较高,对于老百姓的盘剥,可是要比邓家、阴家狠得多,如今朝廷政令一出,他们自然首当其冲,全族面临崩盘。
  呼—
  邓勋长出了口气,倒是没有在意自家族人,反而问道:“你觉得赵家会坐以待毙吗?”
  邓同很干脆地摇了摇头:“绝对不会!据侄儿了解,赵家已经在秘密接触县令,毕竟此事是由县令在负责,如果他能高抬贵手,赵家还是有机会的。”
  “哼。”
  邓勋轻哼一声,冷声言道:“南阳各大县令全部签署了农耕生产责任书,若是完不成,可是要面临罢官的,新野令会那么傻吗?”
  邓同自然知晓农耕生产责任书的事情,不过他却没那么在意:“家主,如今朝廷急缺有经验的官员,这种事情怕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岂能当真?”
  “倘若陛下当真严格执行农耕生产责任书,估摸着全南阳的县令、县长,全都得换一遍,侄儿听过那农耕生产责任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邓勋叹口气,继续拾掇自己的花草:“你们别小瞧了陛下,此事怕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新野令若敢勾结赵家,贻误农耕,只怕这官儿要做到头了。”
  “啊,这……”
  邓同还是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毕竟,从目前局势上判断,陛下罢掉县令、县长,只怕是自毁根据的愚蠢之举:“陛下应该不会如此行事吧?顶多将其调往别处。”
  邓勋哂然一笑:“若果真如此,老朽倒是可以安心了,怕只怕陛下会动真格的,彻底将南阳搅个地覆天翻。”
  邓同皱着眉,顺着邓勋的思路言道:“若果真如此,南阳的县令、县长,甚至是县尉,恐怕全都得更换一遍,陛下岂敢如此?”


第270章 灌钢法萌芽!钢铁大业,即将起飞!
  县令官儿虽小,但对于目前刘辨可掌控的区域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算是二级行政单位,有着非比寻常的战略意义。
  若是只有一个县令出事儿,还自罢了,不会影响基本的运转,可若是一大批县令出问题,耽误了农耕,南阳汉庭能否支撑过一年,还是个未知数呢。
  这一点,邓同非常清楚。
  在这种节骨眼上,按照邓同的经验,朝廷应该哄着这些基层官员,至少也要等农耕进入正轨以后,再对他们下手,这时候下手,是不明智的。
  但似乎……
  老族长邓勋不这么认为。
  邓同不敢小觑,反复认真思考,轻声道:“家主,朝廷为盘活土地资源,奖励百姓农具,咱们同样可以给予奖励,反正各地的冶铸作坊中,库存量很足。”
  “恩?”
  正在拾掇花草的邓勋,猛地直起了身子,缓缓点头:“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朝廷的土地资源有限,吸纳不了多少百姓,咱们如此这般,自保已是绰绰有余。”
  按照邓同的核算结果,朝廷是增加了田赋,减免了口赋、算赋,单从这一点核算,也不过是稍有盈余而与,最具有吸引力的,当属奖励农具。
  而邓家若是同样如此,便可抵消朝廷奖励农具的优势,单凭自己三十税一的田赋,同样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点!
  是其余小的士族,难以做到的。
  即便小士族要灭亡了,他们同样可以从其身上汲取养料,保证自家免受牵连,如此一来,只要利益不受损失,邓勋也懒得再管了。
  “至于农具……”
  邓勋深吸口气,又缓缓呼出:“不值几个钱,只要能留住百姓,这些东西早晚能赚回来,不必过分深究。”
  “这样吧。”
  言至于此,邓勋吩咐邓同道:“你替我跑一趟,往各家走走,将此消息散开,依旧让他们自行抉择,若是出了问题,休要再来找我。”
  呼—
  长出口气。
  邓勋有些意兴阑珊:“我已经老了,懒得再管这些事情,只要南阳汉庭选官结束,剩下的路就靠他们各家自己走了,等新族长选出来再说。”
  南阳邓家是非常庞大的家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各家早已经有了自己的宗系,只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宗,才会选出族长,在每年祭祀等问题上,由族长负责统一协调。
  邓勋虽然是族长,但他很难插手各家的事务,有些话同样是点到为止,至于你听或不听,与他没有太大的关系。
  邓同揖了一揖,轻声道:“家主放心,侄儿会将此消息,告知各地家族的。”
  邓勋扭头瞥一眼邓同:“贤侄啊,让你费心了。”
  邓同颔首:“能为咱们邓家做点贡献,侄儿荣幸之至,何来费心之说。”
  邓勋缓缓点头:“好,那你去吧。”
  邓同起身,拱手抱拳:“家主好生歇息,侄儿告退。”
  言罢。
  邓同转身离开八角亭,一路出了邓家老宅。
  与此同时。
  新野。
  鸿宾楼。
  三层,雅间。
  靠窗户的位置。
  此刻,正有两个男子面对而座。
  一个身穿墨色襜褕的男子,替对面这位身材略显发福男子斟满茶水,轻声道:“县尊,赵某岂能不知您面临的风险,可没有我们这档子事,您就能躲得了?”
  这个自称“赵某”的男子,正是新野赵家的家主赵俨。
  如今,赵家的佃户流失严重,十之八九的土地没人耕种,若是再这样下去,耽误了春耕,今年赵家能否支撑下来,那就另当别论了。
  迫不得已。
  赵俨只能私下里把新野令约出来,想办法解决这档子事情:“您那份农耕生产责任书,赵某有所耳闻,除了准备阶段,稍微容易些外,一旦全面展开,根本不可能完成。”
  “别说是您,便是整个南阳,也没有人可以完成那样的生产责任书,上面给的节点奖励,根本就是在逗你们玩。”
  “要我说呀……”
  赵俨将茶盏奉到新野令程渭面前:“朝廷根本就是在吓唬你们,给你们施加点压力而已,陛下年轻,总想干点政绩出来,让长安那头瞧瞧,这一点可以理解。”
  程渭小呷一口,放下茶盏:“赵家主说得不无道理,不过陛下虽然年幼,但手腕狠辣,难保不会来真的,我可不想因小失大。”
  官场之上,总是喜欢打哑谜。
  程渭既然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出来跟自己喝茶,证明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如今找各种办不了的理由,其实根本就是在抬价。
  这一点。
  赵俨非常清楚。
  当然,赵俨还没有财大气粗到邓家那种豪横的程度,因此即便知道程渭的意思,也得想办法讨价还价,尽可能让自己损失小些。
  “县尊。”
  赵俨施施然一笑,轻声道:“陛下手段的确狠辣,但孔家毕竟是谋反大罪,岂能与此时相同,咱们充其量是办事不利,后果没您想的那么严重。”
  “何况,邓家、阴家、来家俱是家大业大,朝廷这点措施,根本就伤不到他们,我们赵家之流若是支撑不住,又该怎么孝敬您呀?”
  言外之意,你程渭不可能从邓家、阴家、来家,这样的世家豪族身上得到好处,只能从我们这些不入流的士族身上下手,我们死了,你又吃谁去呢?
  程渭饶有兴致地点着头,打量着对面这个男人:“赵家主当真以为,农耕生产责任书上的节点任务,本县达不到吗?”
  “当然!”
  赵俨立刻附和道:“县尊若是全力以赴,自然可以完成,那些奖励自然可以拿到,不过那点钱于县尊而言,又算得了什么?”
  “赵某别的不敢保证。”
  赵俨当即伸出两根手指,轻声言道:“朝廷两倍的奖励,赵某可一次性奉上,不知县尊,以为如何?”
  “哼!”
  程渭凛然一笑,起身便要离开:“那点钱,你还是自己……”
  话音未落,赵俨便赶忙打断,毫不犹豫地改口:“县尊,这只是第一笔钱而已,只要我们赵家可以活过来,另有财帛奉上,包您满意。”
  “而且!”
  赵俨强调道:“不需要县尊您做别的,只要稍稍拖延拖延时间即可,这些佃户非常清楚,一旦错过农耕时节,全家就得饿死,到时候他们自己会回来。”
  程渭试探性道:“那这钱……”
  赵俨忙不迭拱手:“县尊放心,今夜便送至您的府上。”
  程渭捻须淡笑:“如此甚好。”
  ……
  雉县。
  冶铸作坊。
  “由于炒钢法的创造,使得百炼钢技术发展到成熟,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精良的钢,就称之为百炼精钢,或是百炼钢。”
  “从目前已发现的古代钢制品来看,我国东汉时期,就已经成熟地掌握了百炼钢技术,当时炼的工艺有三十炼、五十炼、百炼等区别。”
  “辩爷。”
  军师联盟对于汉末时期的工艺,根据实地情况,进行解读:“东汉流行的寰首刀,又称之为‘书刀’,因为它的一面常有错金的马形纹样,又称之为‘金马书刀’。”
  “东汉人李元在《金马书刀铭》中记载:巧冶炼刚,金马托形,黄纹错镂,兼勒工名。这个炼刚,便是炼钢,说明这时已经有钢制品。”
  “此外,从各地出土的资料上,同样如此,在这里便不一一列举了,辩爷只需要知道,汉末时期,百炼钢技术已经非常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