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袁术皱着眉,一脸的难以置信:“他不是在雒阳吗,怎么会在这里?”
阎象摇了摇头:“属下不知。”
“要不……”
袁术试探性地道:“命纪灵出手,诛杀曹操?这小子当初居然敢拒绝我,甚至连战马都不借给我,简直岂有此理。”
阎象摆手打断:“不可!曹操如今可是弘农王的人,咱们若是动手,岂非开罪弘农王?万一其引兵杀来,我等必死无疑。”
“倒也是。”
袁术皱眉思索片刻,缓缓点头,摆手道:“走,且去瞧瞧,这厮在这里,到底要干什么?”
阎象生出一抹不安的感觉:“主公,或许曹操正是被弘农王派来的,其故意以少量兵马相诱,便是希望主公您出手,而后好以此为由,对主公下手。”
“哦?”
袁术心生疑惑:“你的意思是……曹操乃是弘农王的诱饵?”
阎象点点头:“极有可能!所以主公,待会儿不管曹操如何言语刺激,您切记不可动怒,目前还不到跟弘农王翻脸的时候。”
这一点,袁术自然清楚:“放心,我心中有数!”
阎象这才安心:“如此甚好。”
“走吧,且去会会曹操。”
“喏。”
“传令纪灵。”
袁术吩咐传令兵道:“正常行军,我要亲自会会曹操。”
传令兵拱手:“喏。”
旋即。
拨马转身,直奔前方。
不多时。
两支队伍相遇。
相隔百步,曹操抬眸凝望。
但见……
两骑策马上前。
最前一人,乃是袁术。
在其身后一人,身穿儒士袍,头戴儒士冠,曹操虽不知其姓甚名谁,但很显然,此人乃是袁术麾下谋士。
原本。
曹操还不敢保证,袁术不会动手。
但是现在,有这么一个谋士在,袁术必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凭曹操对袁术的了解,当初西行讨董的策略,摆明不是袁术能想出来的,自然有人为他出谋划策。
今日。
终于得见其真容。
曹操松口气,以后俩人会是对手,自然要试探一番,尽量了解对手,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为以后的战争,提前做个铺垫。
“哈哈!”
曹操仰天哈哈一声,翻身下马,疾步迎了上去:“公路兄,你可让我曹操等的好苦啊,我都在这里扎营三日了,你怎么才来?”
“你……”
袁术惊诧,一脸的不敢置信:“你一直在这里等我?”
曹操点点头:“当然!不然我在这里作甚?”
嘶—!
袁术皱眉,瞥一眼阎象,那模样像是在说:“你猜得不错,这小子的确有问题。”
阎象同样皱着眉,缓缓摇头,提醒袁术,切莫轻举妄动,这可能是个陷阱。
二人的眼神交流虽然细微,但却难逃曹操的眼睛。
曹操见此,更加心安,可以大胆试探。
“公路!”
“公路?”
曹操伸手在袁术面前摆了摆手:“你这是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我军中有军医,要不要给你瞧瞧?”
袁术赶忙拒绝:“没事儿,不必劳烦孟德!只是不知,孟德在此侯着我袁术作甚?”
“嗐!”
曹操显得很随意,丝毫没把袁术当外人:“你不辞而别,虽然无礼,但弘农王岂能不懂礼数,他派我来送送你,不管过程如何,你好歹也是讨董成员。”
曹操不愧是曹操,不动声色,便骂了袁术是个不懂礼数的东西,这对于四世三公出身的袁术而言,与羞辱无异。
可是……
他却没办法反驳。
毕竟,自己当真是不辞而别。
袁术强忍着怒火,瞪了眼曹操:“人既然已经送了,那你便回去吧,我还要赶路回豫州,便不陪你了。”
“公路!”
曹操直接打断,义正言辞道:“不是曹某不愿意回去,而是殿下严令,务必要让曹某,把你亲手送回豫州,即便送到郾县,都不算完成任务。”
“啊?”
袁术大吃一惊,唇角肌肉不停抽搐:“从这里送到汝南?”
曹操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对啊!是不是很意外,弘农王居然对你如此重视,要知道本初离开雒阳时,弘农王可是丝毫没有理会。”
“独独对你!”
曹操啧啧称奇,仔细打量着袁术:“那可当真是……非比寻常呐!”
袁术只感觉一股凉气从后脊梁窜入体内,浑身的汗毛一下子竖了起来。
这哪里是来践行的,分明是来“送行”的!
咕噜!
袁术喉头滚动,下意识询问:“你带了多少兵马?”
曹操淡笑,张嘴便来:“哦,忘记告诉你了,弘农王命我当颍川都尉,节制颍川郡守李旻帐下的全部兵马,如今我差不多有一万多人吧。”
“恩。”
曹操缓缓点头,饶有兴致地道:“还没来得及整编,不过肯定超过了一万人。”
袁术惊得倒抽一口凉气,俩眼珠子几乎要瞪爆:“一万人马?”
曹操面带微笑,拍着胸脯道:“怎么样,兄弟我现在还不错吧?”
“这……”
袁术才刚一张嘴,身旁的谋士阎象生怕其被曹操牵着鼻子走,便打断道:“曹校尉从两千石大员,变成了一郡都尉,居然还好意思说自己过的不错?”
“这位是?”
曹操顺势瞥向袁术,试探性问。
袁术呼口气:“他叫阎象,乃是我军中长史。”
“原来是阎长史。”
曹操赶忙揖了一揖,恭敬地道:“曹某失敬!”
“不过……”
话锋一转,曹操却是哂然一笑:“阎长史却是有些鼠目寸光了,弘农王可是汉室正统,要不了多久,便会正位回宫,届时我曹操必可升迁。”
“如今这都尉一职虽然差些,但将来之前途,却是不可限量,或许要不了多久,咱也能如公路一般,成为四方将军,开府建衙。”
如此言辞,不可谓不犀利。
曹操张嘴便骂阎象鼠目寸光,最终还将自己跟袁术相提并论。
寥寥数语,便恶心到了他们俩人,语言之功力,可见一斑。
“哼!”
袁术果然暴怒,上下打量曹操一番,便要发怒。
可是……
不等袁术张嘴,便被阎象直接打断:“在下是否鼠目寸光,暂且不论,不过,等你升到四方将军时,或许我家主公已经成为大将军了。”
言罢。
阎象给袁术打个眼色,示意他切莫动怒,小心中计:“主公,可对否?”
袁术强行压下心头的怒火:“恩,没错,自然如此。”
嘿?
有点意思哈。
曹操实在是没有想到,袁术这样的人,居然可以压得下怒火,看来袁术对此人颇为器重,能够虚心接受此人意见。
这对于曹操而言,可不是个好消息。
很明显。
眼前这个谋士,沉着冷静,谨慎小心,没那么容易对付。
有他辅佐袁术的话,未来与之鏖战,难度系数倍增。
“那倒也是。”
曹操饶有兴致地点了点头:“袁氏一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不管是新朝也好,还是旧朝也罢,必有尔等一席之地。”
“不知公路……”
旋即。
曹操扭头瞥向袁术,轻声询问:“将来会在哪个朝堂任职?你我可还有共事的机会否?”
如此犀利提问,简直就是在逼袁术表态。
阎象又岂能让曹操得逞,赶忙打断道:“听曹都尉的意思,你已经决定在南阳汉庭入仕,决心舍弃长安汉庭了吗?”
“哦?”
曹操趁势反击,发出灵魂级反问:“难不成,阎长史觉得董卓废帝杀后,扶持起来的陈留王,当真是合法的汉室朝廷吗?”
当初何以讨伐董卓?
不正是因为董卓废帝杀后,扶持傀儡刘协称帝,是不合法的吗?
而今,却又要承认长安汉庭的合法性了?
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我等从未承认过。”
阎象毫不犹豫地否定,眉目之中闪过一丝愤怒:“曹都尉唇枪舌剑,当一个都尉,着实屈才,你应该去当御史。”
曹操一笑置之:“实不相瞒,曹某平生之志,是为大汉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则平生足矣。”
“曹某当不了御史。”
曹操摆了摆手,一脸赖皮地道:“倒是阁下比曹某更加合适。”
阎象嗔怒:“你……你这厮……简直是厚颜无耻!”
“怎么,生气啦?”
曹操表面上虽然一副死皮赖脸的模样,但这心里却已经把阎象吃透了。
此人虽然有些谨慎,更懂些谋略,但似乎性格上,还稍稍有些缺陷,居然没能禁得住自己的调侃,证明其能力稍显欠缺。
真正的智者,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能保证清醒的头脑,精准的判断,以及十足的耐心,还有不为所动的决心。
曹操赶忙朝袁术一拱手:“公路,实在抱歉,是曹某无礼了,还望见谅。”
袁术大手一挥:“你小子自幼如此,什么时候能改改?如此,可能当好这颍川都尉?”
曹操点点头:“公路教训的是,曹某以后一定改,咱们还是上路吧,我在襄城已经备好了酒宴,咱们今夜在襄城过夜如何?”
呼—
袁术叹口气,摆手道:“走吧。”
曹操把手一招:“子孝,头前带路。”
曹仁应命:“喏。”
三人纷纷上马,边走边聊。
“说真的,弘农王对公路你,是真心不错。”
“呵呵。”
“……”
第248章 圣君不仅杀人诛心,更以霸道立威,王道治国!
雒阳。
盟军大营。
中军,大帐。
刘辨伏案盯着孔家人脉谱,心中却在跟军师联盟沟通:“老师,这次真要牵连那么多家?会不会有些大动干戈了?”
听完军师联盟对于这份人脉谱的分析,以及给出的拉拢、打压以及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刘辨心中不免有些惶恐,因为这牵扯面实在是太大了。
甚至……
连阴家、邓家都没有放过。
虽然,军师联盟提前给刘辨打了预防针,但当听完整个过程后,刘辨真切地感觉到,打压士族需要考虑的细节,简直比打董卓还累。
毕竟,董卓是摆在明面上的敌人,打他就对了,不需要思考太多的前因后果,但打压士族不一样,他们是暗地里的敌人,明面上的朋友,需要考虑的东西复杂了不知几许。
“辩爷。”
军师联盟开口解释道:“你要清楚,这次机会是你打压士族最容易的一次,也是理由最充分的一次,在保证安全的提前下,能揪出多少害虫,就揪出多少。”
“这不仅代表着他们手里的资源,将全部集中在你自己手里,更是树立威信的绝佳机会,可以让你以最快的速度,摆脱对世家的依赖。”
“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以后再想对士族下手,考虑到的因素会更多,更麻烦,辩爷对世家依赖程度越高,以后越是动不了士族。”
“切记!”
对此,军师联盟似乎早有预料,循循善诱:“明君往往是道德君子,文武双全,但圣主未必是道德君子,他更要学会杀人诛心。”
“明君通常侧重儒学,推行休养生息,适合守成,但圣主更侧重法家,推行开疆扩土,重在杨威海外,开创盛世。”
“明君侧重推行王道,善用鸿儒,注重德行教化,而圣主侧重推行霸道,善用循吏良臣,更注重于才干。”
“明君和昏君未必一无是处,说不定才华横溢,比如汉灵帝、宋徽宗、宋钦宗都是昏君但才华横溢。”
“而圣主未必才华横溢,甚至无赖一个,比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但圣主的为君之道是任人为贤,唯才是举,而达到垂拱而治。”
“……”
“辩爷。”
军师联盟不断灌输帝王之道的思想:“咱们的目标,从一开始,便是开疆拓土,扬威海外的圣主,自然要学会杀人诛心,以霸道立威,王道治国。”
“现在!”
军师联盟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不正是需要咱们以霸道立威的时候吗?尤其,你年纪小,若没有雷霆手段,岂能镇得住这帮士族?”
“想想康熙帝吧,十六岁除鳌拜,在当时他若有半点妇人之仁,岂能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诛尽,从而成功亲政?”
虽然,刘辨穿越至此,已经过了半年多的时间,但前期的他,更多只是在处理问题,学习军事兵法等,没有接触过帝王之道。
如今讨董告一段落,接下来要登基称帝,勇斗士族,为以后横扫天下打基础,刘辨想要从目前的状态,转变成真正的帝王,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这对他心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