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刻不但是吴良心中惊奇,瓬人军众人亦是纷纷面露震惊之色,显然他们在这之前也并未见过如此神奇的事情。
甚至就连最见多识广的甄宓,此刻也同样蹙起了眉头,眸子之中多了几分疑惑。
通过他们的表现,吴良亦可以确定自己绝不是眼花。
“海市蜃楼么?”
他心中暗自猜测。
这个词汇早已被后世人熟知,就算是从未见过海市蜃楼的人,亦知道这其实只是一种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很少会有人将其当做仙境祭拜,最多也就是当做一种自然奇观去围观。
不过在这个时代,海市蜃楼便是人们解释不了的现象了。
据吴良所知,这个时代相关“海市蜃楼”的记载应该是出自《史记》,原文应该是:“海旁蜄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蜄”便是“海市蜃楼”中的“蜃”,乃是一种天朝神话中的巨大海怪。
诸多古籍中证明,“蜃”的原型其实就是“蛤蜊”。
只不过“小曰蛤,大曰蜃”,“蜃”在此时人们的认知中,乃是一种已经大到难以形容的蛤蜊,可以与传说中的“鲲”相提并论。
而这种“海市蜃楼”显现,在这个时代的人理解之中便是“蜃”吐出的仙气呈现出来的仙境景象,因此才有了“海旁蜄气象楼台”的说法。
而且就算是这种说法也只有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士族才知道。
加之如今信息传播的方式极为闭塞,大部分接受不到教育的百姓,则只会将其当做仙境,认为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不过面前的景象是否属于海市蜃楼的范畴,还需要一些其他方面的信息左证,吴良暂时只是猜测,还向村民们询问更多的信息才可得出结论。
其实最令吴良惊奇的还不是这个,而是面前这座“仙山”出现的范围。
在村民们祭拜仙山的过程中,吴良已经绕着这座大桑树的四面八方转了一圈,神奇的是貌似只有处于大桑树下才能看到这座仙山,一旦走出这个范围,从任何角度看过去,都只能看到一片寻常的云海。
据吴良所知,大部分海市蜃楼出现时,的确都只有一些特定的地方才能看到,但可视区域这么小的海市蜃楼却是绝无仅有,简直不可思议。
……
在吴良震惊的过程中,瓬人军有不少人也自发的跟随这些村民一同祭拜了起来,他们也是这个时代的原住民,自然也理解不了这种奇异的现象。
如此大约过了半个时辰。
西边的天空已经泛起了一片艳丽的火烧云,东边的那片云海才逐渐暗澹下来,那座“仙山”也随着云海的暗澹逐渐消失不见了。
此刻村们民纷纷在磕完最后一个头之后站起身来,此前那个曾与吴良搭过话的老者亦是主动迎了上来,施礼道:“失礼了,公子要来借宿,老朽倒可以为公子等人安排一间居所暂住一晚,只不过公子随行人数众多,乡亲们家家户户都不宽裕,恐怕负担不起公子等人的吃食,还是得请公子自行解决。”
说是人数众多,其实瓬人军这次总共也就三十来个人,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生活本就不易的老百姓来说,这三十来张嘴的确是个不小的负担,而且大火还是青壮年,一不小心便要吃掉全家一个月的口粮。
“哪里话,老先生能为我们提供居所我已是感激不尽,哪里还敢要求吃食。”
吴良还了一礼,凑到老者耳边道,“为答谢老先生,我携带的行李中还有一些肉脯,不过也是不多,恐怕不够分给村里的乡民,稍后待人散去了,我命人给老先生送去一些,请老先生务必笑纳。”
“肉脯……”
老者应该也是许久没尝过荤腥了,哪怕他的牙口一看就已经嚼不动肉脯了,眼睛里面照样还是亮了一下,连忙施礼谢道,“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怎敢接受公子如此厚礼……既然公子坚持,老朽却之不恭,谢过公子。”
“不必多礼。”
吴良轻易收买了老者,接着又道,“话说咱们这个村落名叫三门村,应该便是与那座仙山前面的三座门楼有关吧?”
“正是如此,其实这个名字是大汉时才有的,听说在大汉以前,我们这里叫做长桑村,乃是因这棵不知活了多少年的老桑树而得名,‘长桑’便有‘年长之桑’的意思,那时来往车马行人都将这棵老桑树当做路标,后来修建了新的官道,我们村子便极少有外人停留了。”
老者点了点头,颇为详细的为吴良介绍道。
“长桑村?”
吴良微微一愣,又道,“我倒听说你们这里曾是被后世称作扁鹊的秦越人的故乡,而他的医术则来自一个叫做长桑君的老者,却不知你们这里原来也叫作长桑村。”
“这老朽就不太清楚了。”
老者蹙眉道,“老朽只知当年扁鹊的确曾在这里开办旅舍,这棵老桑树便在旅舍的院子里面,后来他怎么就成了名医,又是否有长桑君这么个人,老朽就说不上来了,只是听早已过世的老者说,扁鹊成了名医之后便再未回到过村子,也并未为村子办过什么实事,因此村里的人也并不将他放在心上,直到后来有人来到村子后面为他修了一座衣冠冢,大伙才知道村子里竟还有这么一回事……后来还有人提议将村子更名为扁鹊村,也被村民们否决了。”
饭团看书
“原来如此。”
吴良微微颔首,看来这个村子的人是真不将扁鹊当回事,这时若是放在后世,只怕当地政府早就借助扁鹊故乡之名将这个村子打造成了一处民俗风景区……不过这时代可没有市场经济这么一回事,并且因为交通落后,人们也不像后世一样热衷于旅游,因此也的确没有搞这么一出的必要。
如此沉吟片刻,吴良又问:“不过话说回来,方才那浮玉云端的仙山真是令我大开了眼界,你们倒是对此见怪不怪,难道这座仙山时常出现么?”
“倒也不算寻常,这仙山每年只会出现一次,每次都只出现在五月,不过日子却不太固定,就像今年出现在初五,去年则在初八才出现,反正或早或迟都肯定在五月之内。”
老者指着挂在老桑树下的一个小铜钟道,“因此每年到了五月,村里便有人来到老桑树下等待,一旦见那仙山出现便立即敲钟通知全村百姓前来祭拜,这已经成了我们村子的传统。”
固定的地点。
固定的时间。
这完全符合海市蜃楼出现的条件与特点,吴良几乎可以确定那座“仙山”就是海市蜃楼现象。
除此之外。
三门村的地理位置也很有说法,据吴良所知,天朝最常出现海市蜃楼现象并以此闻名的地区有两个:一个是广东沿海地区;一个则是渤海沿岸地区,三门村便属于这个区域。
而吴良更清楚的是。
海市蜃楼绝对不是虚幻出来的景象,而是折射或全反射出来的景象,即是说人们看到的海市蜃楼一定有原型实物!
因此那座仙山与那三道门楼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究竟位于什么位置,距离此处又究竟有多远,恐怕便不太好说了。
而这个村子的人既然将其当作仙山,只怕也肯定没有去过这个地方。
“老先生,我对这些古人古迹亦是很感兴趣,听你说曾经有人来到村子为扁鹊修建了一座衣冠冢,不知这座衣冠冢可还在么,我是否可以前往观摩?”
吴良接着又问。
“有何不可?”
老何笑道,“自大老朽记事起,那衣冠冢便从未有人前去祭拜,早就已经荒废了,如今就在那边的山岗之间,如今那地方早已被荆棘杂草围了个严严实实,连个能走路的地方都没有,公子若是想去只怕要费些力气才行啊。”
“说起来老朽小的时候倒曾去过那里一回,那座衣冠冢修的倒是不错,尤其是那墓碑,凋刻的更是十分华丽,绝非一般人家用得起……再长大一些不贪玩了便再也没去过,村子里的人也基本不去那边。”
………………………………
第八百一十六章 走不了了(4000)
这或许是个有效线索!
对于内行而言,尤其墓碑上的文字与装饰花纹才是最具有参考价值的,比那些常人眼中贵重的金器玉器更加珍贵,说不定便能够从上面找到一些对吴良有帮助的东西。
“对了老先生,你可知那座扁鹊墓修建于何时?”
如此想着,吴良又追问了一句。
“这老朽就说不清楚了,听祖辈们说,那座墓于秦朝以前便已经在那里了,具体修建于什么时候我们这些粗人也不会记,早就没人知道了。”
老者摇了摇头,抱歉说道。
“多谢老先生指点。”
吴良施了一礼,终于不再追问。
“时候也不早了,老朽先带公子等人寻个住处吧。”
老者也不再与他谈论这些事情,随即带着他们来到一处距离老桑树不远的闲置院落。
院落占地面积不大,却共有4间平房,虽说是闲置,但这院落打扫的却是颇为干净,吴良等人并未在院子里与房屋中见到大量的灰尘,只是里面基本上没有家具,此前应该是被当做库房使用,其中一间平房中便摆满了农具,看起来至少得有百余件。
这肯定不是哪一家人的农具,而是整个村子的百姓使用的农具,只是放在一起统一管理罢了。
看到这一幕,吴良越发确定这名老者在村子里的地位一定不低。
因为若是寻常的群居村落,就算乡里乡亲有了什么事情会互相帮忙,可各家的东西还是要自行保管的,尤其是农具这样的重要生产工具……就这么说吧,在一个村子里,谁能够将生产工具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便等于攥住了所有村民的生计,这样人不说在村子里面只手遮天,也必定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地主?
三老?
吴良心中猜测着老者的身份,却也并未多问。
他只是暗自告诉自己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名老者虽然看起来慈眉善目,村民们表现的也颇为好客,但与那些关系比较松散的村落相比,这个老者与村民们若是藏了什么坏心眼的话,亦可以做到同进同退,对付起来也要费不小力气。
尤其若这个村子真是那名老者的一言堂的话,只需他一个人产生了什么坏心思,便可以轻易发动村内的百余家百姓,那加起来也是几百号人呢。
“我们这里穷乡僻壤,居住条件也只能如此了,希望公子不要介意才是。”
带吴良等人看过院落里的情况之后,老者又回过身来施礼说道。
“怎么会,我们这样的人风餐露宿已是家常便饭,能够有这么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便已谢天谢地了,还要多谢老先生康慨相助。”
吴良连忙还礼道。
“冒昧的问一句,公子是打算在我们村子少住几日,还是明日一早便启程赶路?”
老者又笑盈盈的问道。
“不出意外的话,就算不是明日一早,最晚也会在明日之内启程。”
吴良沉吟片刻,说道。
这座村子的民间传说已经打探的差不多了,先教众人休整一夜,明天再去瞧一瞧那座衣冠冢不迟,不过肯定不是去掘墓,就只是查探一下那座衣冠冢的外部细节,看看是否能够从中找到一些有帮助的线索。
至于衣冠冢内是否可能埋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吴良就算再心急,也断然不会当着这些村民的面去做掘墓之事,如此必定会惹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最好的方式便是先假意离开,然后再趁着夜色折返回来,趁着村民们与那座扁鹊的衣冠冢不注意速战速决。
“既然如此,公子便早些歇息吧。”
老者微微颔首,转身便要离开。
“老先生留步。”
吴良又将其叫住,杨万里则已经颇合时宜的取来了几片用麻布保起来的肉脯,吴良顺势接过交到老者手中,笑道,“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老先生务必笑纳。”
瓬人军不差钱,出征携带的肉脯都有鞋底大小,别看只有几片,分量却是很足,这三片肉脯加起来得有一斤左右,却要用至少五斤鲜肉才能制成。
而在这个战乱时期,老百姓基本上都是食不果腹的状态,莫说是肉食,便是最糙的陈粮能够管饱都是一种奢望,因此他这谢礼已经不算轻了。
“公子不必多礼……既然如此,老朽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老者口中说着推让的话,却已经麻熘将肉脯接了过去,肉脯的香气随即扑入鼻腔,老者说话咬字之间都带上了一些砸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