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喊我去盗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曹操喊我去盗墓- 第6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煮你们家的族谱。”

    吴良亦是笑呵呵的答道。

    “吴太史说笑了……这?”

    巫女呼以为吴良在与她说笑,于是又施了一礼,结果来到近前探头向锅内看了一眼,当场便被吴良的诚实镇住。

    吴良根本没有与她说笑。

    铁锅里装了满满一锅清水,浸入水中的正是她家的族谱!

    不过并非全部的族谱,而是只有那块受到了严重腐蚀的青铜板。

    这便是“开水浸泡法”。

    后世发现的大部分青铜器都发现于地下,因此难免会被一层浮土覆盖,就像这块青铜板上那层略厚的锈迹一般,这种浮土实际上是一种土锈。

    对于这种土锈,专业的考古人员对付这种土锈,通常会使用此前吴良提到的机械去锈法与化学去锈法,从而最大程度的保护文物。

    后世的盗墓贼可管不了这些,他们只想尽快将到手的明器拿出去换取巨额的利益。

    因此出手的明器便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卖相,覆盖了一层土锈的青铜器显然无法得到买家的认可。

    于是渐渐的,一种急功近利的方法便出现了,正是吴良现在使用的“开水浸泡法”。

    对于这种土锈,只需先将青铜器放入一个容器中,再将温度为80℃至90℃的开水倒进入,直至青铜器完全被浸没,如此过个几分钟后,大部分土锈便会自然脱落,偶有留存亦会变得好清理许多。

    而遇到土锈严重的青铜器,还可以将水加温至沸腾,如此土锈便会脱落的更加彻底,只是这种情况下亦有可能导致青铜器本身在土锈脱落的过程中一同受损,因此如果不是那种不易损坏的青铜器,还是慎用为妙。

    吴良刚刚亦是将先命人将大铁锅中的水烧开之后。

    再撤去柴火使水略微冷却,才将这块青铜板放了进去,如今已经泡了几分钟,再观察一下情况应该就可以出锅上桌了。

    “?”

    惊异之余,巫女呼扭头看向吴良。

    吴良却并未解释,而是伸着脖子看向了锅内,此刻那一锅原本清澈见底的水已经变得浑浊不堪,看样子已经泡化了不少混杂在土锈中的杂质。

    “典韦,可以取出来瞧瞧了。”

    吴良随即对典韦点头示意,典韦则早有准备,先用一块长木板伸入铁锅中将青铜板的一角支出水面,接着便早已戴好了防止被开水烫伤的手套将其扶助,而后在吴良的协助下将这块青铜板从里面抬了出来小心放在了提前准备好的木板上。

    而在如此施为的过程中。

    已经有一大片土锈自青铜板上滑落,“夸嚓”一声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如此土锈之下的青铜板便露出了很大一部分,吴良看到了上面的金文,看起来保存情况还比较良好,随即放下心来。

    接着待青铜板放稳之后,吴良也不着急解读上面的内容,又取出铜匕首与一些较为细小的工具小心清理起了其他的残留土锈,直到土锈下面的金文全部露出来为止。

    “这是?”

    当吴良彻底看清楚上面的金文之后,却又愣住了。

    只见这上面共刻有九个大字,其中最上面乃是一个最大的“姜”字,接着下面的八个字分为了自上而下的两列,右边写道“太公在此”,左边写道“百无禁忌”。

    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这句话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

    据吴良所知,类似的话早在西汉成书的《史记》中便有出现,原文应该是:八神将,太公以来作之,今凡人家多有“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也就是说,早在西汉年间或是更早的时候,这句话便已经在民间流行,并且常被作为一种辟邪手段使用,普及度可能还不低。

    而实际上哪怕到了后世,有些地方也还有使用这样的年画来取代门神,并且有些乡下修建房屋时,还会在特意在房梁上刻下这样的话,又或是在房屋奠基的时候立下一座刻有这句话的小石碑来取代“石敢当”。

    这种做法各地都有不同的说法,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当年姜子牙奉命封众神,等分完众神,姜子牙发现位置都已满,自己反而没有地方可封,于是就只能坐到门楣上,如此防止个别神仙失职渎职,更不能让一些凶神煞神和厉鬼恣意妄为。”

    这种说法显然是从《封神榜》中杜撰而来,不能作为考古依据。

    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吴良怀中的那方“太公印”。

    “太公印”上共有八字,写作“太公赐福,百无禁忌”。

    若是忽略掉最上面的那个“姜”字,“太公印”上的八个字与这块青铜板上面的内容便只有两字之差。

    并且排列方式与字体都完全一致,看起来就像从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一般,只是大小比例不同罢了。

    不知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联系,“太公印”自登上郁洲山之后出现的异常是否与其有关?

    不过现在吴良可以确定一件事。

    那便是这块青铜板并不存在与“太公印”相似的气息,因为昨夜找到青铜板之后吴良便已经教察木王子使用阴阳眼仔细看过,察木王子确定这些青铜板不属于法器的范畴。

    “呼姑娘, 你也来瞧瞧?”

    暂时没有什么头绪,吴良只得对杨万里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将巫女呼放到近前来了。

    巫女呼自是求之不得,连忙快步走上前来向那青铜板上看去。

    “……”

    如此一看之下,巫女呼的面色变得有些复杂,但她也并未立刻向吴良做出解释,而是又道,“吴太史,可否将这青铜板在翻转过来再教我仔细瞧瞧后面的金文。”

    “自然。”

    于是吴良又与典韦一起将青铜板翻转了过来,露出了后面的那一段疑似诅咒的金文。

    “多谢。”

    巫女呼随即靠近了一些,似是正在逐字逐句的解读上面的文字。

    吴良在一旁静静的看着,既不阻拦也不打扰,他看得出来,巫女呼的心中八成已经有了答案,就看她晒后是否会如实交代了。

    正如此想着的时候。

    “吴太史,我知道这是什么了。”

    巫女呼回头看向吴良,语气笃定的道,“先祖留下的书籍中记录了此术,这是‘泰誓’,乃是姜太公独创的一种灌注了强大术法的盟约。”

    “泰誓?”

    吴良凝神琢磨了片刻,这才开口问道,“你所说的‘泰誓’,与商朝末年姜太公携周武王、联合各路诸侯所立的‘泰誓’可是同一种东西?”


………………………………

第七百六十九章 铜印(4000)

    据史书记载,周武王姬发即位的第九年,想继续完成姬昌的大业,东征商纣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军队出师之际,姜子牙左手持黄钺,右手握白旄誓师,说:“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

    于是兵至盟津,各国诸侯不召自来有八百之多,诸侯们都表示如今正是征伐商纣的时机,可姬发却又认为时机未到,便与姜子牙、各路诸侯共同立下了《泰誓》之后班师而还。

    如此又过二年,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此时纣王已经荒淫暴虐到了极点,天下怨声四起,姜子牙见时机成熟,就向姬发提出伐纣建议,于是姬发通告诸侯共同征伐,终于顺利推翻商朝建立了周朝。

    而在后世,《泰誓》则流传有两个版本。

    一个版本被称作伪古文,此文乃是汉武帝时期由一名河内女子所献,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东汉时期便已经被认定为伪书,不可取信。

    另外一个版本则被称为真古文,被收录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

    不过后世考古学家研究战国时期成书的《左氏春秋》时发现,就算《史记》中收录的真古文其实也并不是《泰誓》的完整版本。

    至于《泰誓》的完整版本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后世早已就没有办法考证,自然也就相当于彻底失传了。

    另外。

    无论是后世流传的伪古文还是真古文,吴良都曾看过。

    两者虽然篇幅不同,但其实类型都应该归类为檄文,无非都是说纣王如何如何昏庸,如何如何荒淫,如何如何暴虐,如何如何毒害天下,我们讨伐他乃是顺应天命,乃是为国为民,我们必须代表上苍惩罚于他……

    其实从檄文的标准却评判《泰誓》,无论是伪古文还是真古文,结构都已经十分完整。

    但更早成书的《左氏春秋》却特别提到《泰誓》中还有更加神秘、更加重要的内容,只可惜提到归提到,《左氏春秋》也并未将《泰誓》中缺失的部分记录下来,等于给后世留下了一个空白的问号。

    如今巫女呼忽然提到“泰誓”,并将其称作是姜太公独创的一种灌注了强大术法的盟约,这自是立刻引起了吴良的兴趣。

    难道他所知的《泰誓》也是如此?

    而《左氏春秋》中提到的缺失部分便与此有关?

    “正是。”

    巫女呼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先祖留下的古籍中,有关‘泰誓’的部分的确提到了那篇由周武王、姜太公与各路诸侯共同立下的《泰誓》,先祖还在文中说道,《泰誓》才是周武王讨伐商纣成功的关键。”

    “?”

    听到这里,甄宓的神色亦是出现了一些变化。

    她是九尾狐妖涂山女娇的出马弟子,而住在她体内的涂山女娇曾亲口承认,蛊惑纣王的妲己也曾是她的出马弟子,乃是她毁灭商朝为夏朝复仇的重要棋子。

    因此涂山女娇始终认为,毁灭商朝乃是她的功劳,她才是那个关键所在。

    如今巫女呼忽然说《泰誓》才是周武王来讨伐商纣成功的关键,这自然无法令她认同,最重要的是,她从始至终也只当《泰誓》就是一篇普通的檄文,并未发现其中有什么术法痕迹……难道是因为不曾见过原版的《泰誓》?

    “可否请呼姑娘说的再详细一些?”

    吴良继续追问道。

    “其实关于‘泰誓’,我也没有办法完全说清楚,先祖留下的古籍中只提到,这是一种一旦立下便无法反悔的誓约,若是有人违反了誓约,必定遭受其中蕴含的术法诅咒,无人可以幸免。”

    巫女呼神色严肃的说道,“先祖还提到,这是姜太公唯一没有传给他却传给了丘穆公吕印的术法,也正是因为‘泰誓’,他才中了吕印的祸水东引之计,最终误伤了其他几位同胞兄弟,落得一个被姜太公逐出家族流放倭国的下场。”

    魔鬼契约?

    巫女呼的这番解释令吴良瞬间联想起了后世游戏中的一个这样的词汇。

    在游戏设定中,魔鬼属于守序邪恶阵营,它们几乎花费了大部分的时间来腐化凡人,最常见的就是与凡人签订魔鬼契约,而这就是一种永远无法反悔的誓约,无论是魔鬼还是凡人违反了契约上的内容,便会受到契约力量的严厉惩罚,谁也不能幸免。

    巫女呼的描述虽然与游戏中的魔鬼没有任何关系,但这种誓约的效力却是极为相似,使得吴良十分容易理解。

    想着这些,吴良又想到了青铜板另一面刻着的“天地不容、人神共诛、死无葬身之地”之类的诅咒话语。

    若巫女呼所言非虚,那么那些诅咒话语应该便是违反誓约将会承受的代价吧?

    只是姜太公将这样的“泰誓”刻在自家的族谱上,又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吴良暂时能够想到的,便是防止族人背叛家族,又或是防止后人手足相残?

    但想想貌似也不太对。

    若“泰誓”果真如此厉害、又或是这族谱上的“泰誓”十分厉害的话,巫女呼的先祖吕佐害死了自己的同胞兄弟必遭“泰誓”诅咒,就算姜太公不将他逐出家族,不将他流放到倭国,他也注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反倒是姜太公的做法有些画蛇添足。

    “呼姑娘,你能看懂这上面的金文么?”

    吴良随即问道。

    “也是一知半解,不过我猜大概应该是告诉吕氏后人违反家规之后的后果,因为据我所知,‘泰誓’即是誓约,便一定会写明相关的要求与后果,否则便不成誓约。”

    巫女呼沉吟着道。

    “有道理……”

    吴良微微颔首。

    这么说起来,巫女呼方才既然声称当年姜子牙、周武王与八百诸侯立下的《泰誓》乃是“泰誓”,那么便也应该写明相关的要求与后果才是,而并非一篇普通的檄文。

    《左氏春秋》中又明确表示《泰誓》中缺失的部分才是更加神秘、更加重要的部分,那么缺失的部分有没有可能便是相关的要求与后果?

    若是真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