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穿越时代- 第8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此同时,另一场暴风雪也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波兰平原上突然肆虐,堵住了b36的前进路线。

    结果,眼看着符拉迪沃斯托克实在是闯不进去了,远征东北亚这一路的美国b36“和平缔造者”机群,只得临时改换为去轰炸次要目标,靠着机舱里剩下的一点儿燃油,掉头飞到了朝鲜半岛,把三枚原子弹分别丢在了汉城、平壤和釜山,此外,还给缺乏防空力量的朝鲜人附赠了一大堆毒气弹、细菌弹和常规航弹。

    结果,已经在上一次清津港核爆和红白内战之中死伤惨重的朝鲜社会主义共和国,又一次惨遭毁灭性重创,直接死亡人数就超过了两百万,全国爆发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此时正在出访苏联、下榻于克里姆林宫的金日成阁下,在得知噩耗之后心脏病突发,吐血昏迷,差一点就这么去天上见了马克思。

    而进攻欧洲的那一路美国b36“和平缔造者”机群,面对前方暴风雪的阻碍,大部分机组人员也不再继续冒险深入苏联本土,而是选择了轰炸那些中欧和东欧的备选目标,先后核爆了布达佩斯、布拉格、法兰克福、维也纳、布拉迪斯发、萨格勒布、萨拉热窝和贝尔格莱德,还有意大利的米兰和罗马,甚至还对另一些城市投掷了毒气弹和细菌弹这些国家拥有的地面高射炮、活塞式战斗机,甚至是喷气式战斗机,同样也够不着翱翔在两万米高空同温层之中的美国b36“和平缔造者”,只能绝望地眼睁睁看着核弹与炸弹落下。

    就这样,伴随着一朵朵腾起的蘑菇云,原本就在严寒和饥饿之中挣扎的欧洲人,尤其是已经自以为远离战争了很久的东欧人民,在一九四九年春寒料峭的二月份,感受到了更多来自战争的痛苦又有超过七百万欧洲人死于这最后一轮的核爆,而开春之后的大瘟疫则继续夺取了至少三百万人的性命

    不过,也有几架b36“和平缔造者”的机组成员,虽然出征的时候是一脸狂热的大公无私和慷慨激昂,但真正起飞之后却渐渐冷静下来,开始变得自私自利起来。到了最后一刻,人性之中天然存在的求生本能,终于占据了上风。所以,他们在驾驶飞机越过大洋之后,没有继续执行核爆欧洲的任务,而是擅自脱离了编队,带着原子弹掉头南下,飞越地中海和撒哈拉大沙漠,带着核弹投奔了中立国南非,并且很受礼遇。

    此外,有一架b36“和平缔造者”超远程战略轰炸机,因为坚持着想要完成核爆苏联本土大城市的任务,企图强行降低高度进入云层下方,结果在暴风雪之中机翼折损,引擎熄火,坠毁在了苏联和波兰的边境荒野。然后,另一架载着核弹的b36“和平缔造者”轰炸机没有擅自冒险,总算是从高空深入了苏联本土,但隔着云层根本分辨不出方位,最后稀里糊涂地把原子弹投掷到了梁赞州的大森林,根本没炸死几个人。

    至此,美利坚合众国战略空军轰炸机部队,对全球社会主义阵营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核反击,就此全部告终虽然成功地给地球又减少了一千多万人口负担,但却基本没能伤到苏联这个生死大敌的什么皮毛。

    甚至从某种阴暗心理的角度来推测,对于中欧、东欧部分地区的著名城市毁灭和人道主义灾难,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上下,虽然嘴上肯定是各种悲天悯人,但内心深处或许还抱着幸灾乐祸、乐观其成的微妙态度毕竟,这世上从来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波兰人曾经是俄国人几百年的生死宿敌,而德国人则刚刚跟俄国人打了两场世界大战,彼此之间的关系完全可以用血海深仇来形容。虽然如今通过一场血与火的战争浩劫,在镰刀锤子的红旗之下,欧洲各民族暂时化敌为友,团结在了苏联老大哥的身旁,但要说这些欧洲国家的老百姓对苏联人有多么的服气,恐怕也还远远谈不上。反过来,要说如今的苏联人真的已经彻底忘记仇恨,毫无芥蒂地把它们彻底看作了自己人,显然也是天方夜谭一样的虚伪谎言。

    此外,对于一向被欧洲主流文明所鄙夷和排斥的俄国人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比带领着一群总是自诩为上等文明人,用看待蛮夷野人的眼色来看苏联老大哥的傲娇小弟,更让克里姆林宫闹心的了眼下欧洲各国正在天灾、饥荒和战火燃烧后的废墟里挣扎,全靠苏联救济来吃饭,所以暂时表现得还算是比较的服帖,可是肚子里也已经积累下了不知道多少牢骚。如果等它们缓过气来,谁晓得还会闹出多少幺蛾子

    为此,苏联人一直觉得有必要对欧洲的傲娇小弟们实施更多的棍棒教育,让它们认清自己的地位只是,如果让苏联军队自己亲自上阵,对不听话的小弟们挥拳头秀肌肉的话,未免有点吃相太过难看,而且在国际上的影响也非常之不好,就像另一个世界的“布拉格之春”。眼下能够借美国的核大棒一用,让这些不够听话的小弟们清醒一下,充分认识到核武器的恐怖,以及自身的虚弱无力,自然再好不过了。

    跟反击苏联过程之中的各种不顺和误中副车,还有从出发之前注定了的有去无回就相比,美利坚合众国战略空军惩戒智利这个反骨仔的行动,倒是相当之顺利由于如今在阿根廷就有美军的前进基地,距离智利的边境只有区区几百公里,美军完全可以不必使用昂贵而稀少的b36“和平缔造者”机群,只需使用保有数量相对较多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还有更加古老的,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就已经装备服役的b17“飞行堡垒”轰炸机,就可以轻易翻越安第斯山脉,给智利的国土播洒下无尽的死亡与毁灭。

    跟欧洲各国相比,已经远离战火大半个世纪的智利人,在防空力量方面只会更加薄弱。面对铺天盖地翻越安第斯山脉而来的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远程战略轰炸机群,智利军队根本就是手足无措,除了在事先就已经将政府疏散到了偏僻乡下之外,基本就只能是坐等核爆蘑菇云在自己的国土上逐一降临

    于是,已经陷入末日疯狂状态的美国战略空军,轻而易举地从空中翻越了安第斯山脉,在智利上空来回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将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智利议会常驻的瓦尔帕莱索,绰号“海上葡萄园”的维尼亚德尔玛,坐落于北方峡谷中的达塞雷纳城,还有阿塔卡马沙漠中的安托法加斯塔港,这样五座智利全国最主要的大城市逐一点名,种上了蘑菇云。同时,也没忘了对智利的其余小城市,进行地毯式的狂轰滥炸,什么燃烧弹、高爆弹、毒气弹、细菌弹,都好像不要钱一样地疯狂乱丢结果,在事先对核爆危机有所预料,已经提前疏散到乡下的智利政府,由于不慎泄露了踪迹,最后依然在美军的地毯式轰炸之中倒了大霉,政府首脑几乎死伤殆尽,残余的幸存者也无法在组成一个真正能让人信服的新政府就这样,南美洲的最后一盏文明灯火由此熄灭,安第斯山脉脚下的智利,终于也进入了混乱无序、暴力为尊的黑暗动荡状态。

    另一边,甚至在结束了核爆智利的任务,将这个细长的国家摧残到前工业时代之后,美国战略空军还能拿出一枚富余的原子弹,轰炸了哥伦比亚共和国的首都波哥大经过一场持续了一年多时间,极度地冗长、拖沓、战略战术极端低劣和混乱,令人完全提不起劲的低烈度内战之后,依靠日本人零星接济资助的军火,哥伦比亚的红色游击队终于在去年十二月取得了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控制了包括首都波哥大在内的全国大部分精华地区,并且兴高采烈地宣布成立社会主义新政府但也因此而不幸地召来了美国战略空军的核弹暴击,刚刚组建的社会主义新政府在美国核弹的蘑菇云之中灰飞烟灭,哥伦比亚共和国重新陷入混乱状态。

    至此,伴随着这一连串的蘑菇云在南美洲各地相继冉冉升起,南美洲所有国家的首都和主要城市,无论大小、贫富、语言、人种和政治倾向如何,皆已被美国和苏联双方的核弹清理过一遍,从经济到政治都陷入了全面崩溃的状态。更可悲的是,由于一部分美军依然驻扎在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各港口,恋栈不去,或者说无家可归,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因为这些家伙的缘故,南美洲还将承受更多苏联原子弹的暴击

    就这样,由于未曾料到原以为已成死狗的美国佬,居然还藏着几分反击之力,苏联人在这一轮交锋之中稍微吃了点小亏,于是谨慎地暂停了对美国本土的战略核打击,转而将主要力量用在了欧洲核爆的善后和救援问题上。但另一边,在全世界面前狠狠逞了一把威风的美国人,却已经把仅有的核武库已经全部打空,昂贵的的b36“和平缔造者”超远程轰炸机也基本打光了,只能在绝望中等待着苏联人的下一步行动。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这场惊天动地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收尾之前的短暂平静时期。苏联方面暂时停止了大规模的对美军事行动,而美国人则已经只剩下半口气,想动弹也动弹不得在此期间,经历了无数艰苦、危险和磨难,只剩下一腔光荣赴死之心的哈尔西舰队,也终于抵达了大西洋彼岸

    而与此同时,克里姆林宫的斯大林同志,也开始考虑起了彻底结束这场战争的最终方案

    s:接到编辑严肃警告,以后不允许再在章节末尾写关于川普和美国大选的“敏感话题”,以前写的随笔也都要删掉。故而今天通告一下大家。有兴趣的人,不妨可以去本书qq群或贴吧逛逛。

    关于近期的感悟,准备总结起来写一篇杂文现在的美国社会,跟我最早认识的那个成长的烦恼里的美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二三十年美国社会变化的程度,真的不比中国和俄国小多少。

第796章 、对美最终解决方案(中)

    第一百五十三章、对美最终解决方案中

    西澳大利亚,珀斯港,被舰娘侵蚀后的魔改版大和号战列舰

    南半球秋日的和煦阳光,从万里无云的澄净碧空之中洒落下来,带给每个人一丝慵懒的暖意。

    远方不时传来海鸥的鸣叫声,让这座全世界距离战火最远的港口,显得分外安详、和平与静谧。

    自从结束了南印度洋的最后一次扫荡作战之后,以大和号为旗舰的“蓝色美人鱼”日本海军女子舰队,因为一直没有得到新的任务,长期无事可做,已经在这里停泊休整一年多了。由于一直听不见炮声和爆炸,看不见硝烟和鲜血,每日丰衣足食,悠闲无事,无论是舰上的女兵们,还是几位身份特殊的乘客,如果不是还能通过一些渠道获得最新的战争新闻的话,都简直忘记了这个世界还处于一场空前残酷的战争之中。

    “浓雾弥漫、波涛汹涌的斯卡格拉克海峡波罗的海的出口之上,火光燃烧,炮声回荡,一艘艘舰艇在爆炸声中被烧成明亮的火球。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官,绰号蛮牛的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上将,在走完了最后一场横跨大西洋的漫长旅途之后,终于为他那支饱受磨难,被辐射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舰队,寻找到了一个符合军人荣誉感的葬身之所而属于美国海军的光荣征途,似乎也将从此走向结束”

    沐浴着南半球秋日的温暖阳光,王秋坐在大和号舰长室的小沙发上,悠闲地阅读着一份被邮政飞机跨越半个地球送过来,并且专门请了专业人士翻译出来的德国报纸在这份报纸上面刊登的战争新闻之中,某位德国记者用颇为文艺的笔调,详细地描绘了美国大西洋舰队在哈尔西上将指挥下的那场末路之战。

    此时,距离哈尔西舰队折戟沉沙、全军覆没的斯卡格拉克海峡之战,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两个月。

    事实上,早在哈尔西舰队刚刚背对着冉冉升起的蘑菇云,仓皇逃出被核爆的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的时候,这支舰队的踪迹,就已经被轨道上的侦察卫星王秋发射的哆啦a梦世界黑科技道具给注意到了。但问题是,当时所有人都以为这不过是一伙自发逃命的残兵败将,故而最初并未对哈尔西舰队多加关心。

    后来,通过卫星监视,发现古巴关塔那摩基地的这支美国舰队,在离开加勒比海之后,并没有向北前往美国本土东海岸的港口,也没有前往南美洲的美军占领区,而是向东横渡大西洋,才引起了一定关注。但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支破烂不堪的小舰队之所以横渡大西洋,应该是打算流亡到南非在关塔那摩的时候,哈尔西上将集结了一艘战列舰,一艘轻巡洋舰、两艘正规航母、一艘轻型航母,十四艘驱逐舰、五艘远洋补给舰、十二艘海防舰和八条快速油轮。但是等到他逃出被核爆的关塔那摩之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