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穿越时代- 第7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已经当了五年战俘的塞西尔军士长,还有他那一百多个没来得及被遣送回国的美国驻华海军陆战队同僚,也只得垂头丧气地承认现实:他们只是换了个地方,然后还得继续自己的战俘生涯不接受现实又能怎么办呢在日本人的战俘营里都熬了这么多年了,难道换成苏联战俘营就要觅死觅活了不成

    跟之前的日本战俘营相比,堪察加半岛上的苏联战俘营自然是寒冷得多了,才刚刚进入十月份,天空中就已经飘起了小雪。好在每个战俘都发到了厚实的毛皮大衣,取暖的木柴也很充足,并无受冻之虞这些木柴都是苏联士兵在降雪前监督着美国战俘们去郊外砍伐的,堪察加半岛上虽然人少,但树却是多得很。

    然后,在堪察加半岛上的苏联战俘营里,塞西尔军士长总算是吃上了久违的面包虽然是带着明显酸味的俄国黑列巴;饮食中肉类的供应也比日本人那边丰富得多虽然经常会有一些马肉香肠之类的奇怪玩意儿;而且堪察加半岛还出产各种很稀罕的高档水产品在美国城市里经常是有价无市的阿拉斯加帝王蟹、新鲜海胆、鲑鱼和大马哈鱼,在这边的市场上却是玲琅满目,卖得极其便宜。虽然苏联看守不会那么好心地给战俘们提供这等美食,但塞西尔军士长还是可以用随身财物购买到一些来解馋。此外,这边战俘营的管理制度也比较宽松,入冬之后,有时候甚至允许战俘离开营区,到城市去逛一逛反正只要港口一封冻,就连苏联人自己,都被严酷的大自然困在了这块地方。这些美国战俘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而且,如今这年头,整个世界都在铺天盖地的战火中燃烧,跟外面那些终日与轰炸、枪战、强制劳动、饥饿、疫病、逃亡甚至是核污染为伴,过了今天就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的人们相比,他们在战俘营里好歹有吃有喝有住,需要干的活儿也不多,简直都可以说是在享受一场悠长的度假了,又还有什么可委屈的呢

    只要一旦想开了,放宽了心思,不再怨天尤人,战俘营的日子感觉也就好过了许多。毕竟,作为败军之将,他们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对战俘营的生活抱有太多的幻想,能够不受酷刑折磨就该感谢上帝了。

    唯一让这些前美国驻华海军陆战队员们感到遗憾的是,自从三战爆发开始,他们就再也收不到家里的信件和邮包了之前在日本人的战俘营里面的时候,他们还可以走红十字会的渠道,通过瑞士中转,跟美国故乡的家人勉强保持通信,可是随着三战的爆发,瑞士这个理论上的永久中立国也挨了核弹,旋即被苏联攻灭,红十字会随之陷入瘫痪。如此一来,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被战争的火幕划分成了两大阵营,已经不存在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中立国了,交战双方从此断了沟通渠道,让这些渴望得到家乡消息的战俘们倍感沮丧。

    今天是俄国人的圣诞节,就连战俘们都得到了一份圣诞节特别配给,每个美军士兵都能分到一瓶酒和一盒糕点。至于军官那些军官早就已经趁着美苏两国还没有彻底撕破脸的时候,全部早一步乘上了回国的邮轮。在没走成被丢下的这些倒霉蛋之中,塞西尔军士长已经是军衔和资历最高的了。

    就这样,在一月七日的东正教圣诞节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战俘营的前美国驻华海军陆战队员,这批前后已经老老实实蹲了五年战俘营的“模范战俘”们,在木屋里烤着火,喝着酒,吃着糕点,看着窗外的落雪,听着塞西尔军士长磕磕巴巴地翻译着俄国报纸上的战争新闻,一时间颇有些隔岸观火的感觉。

    “苏联黑海舰队主力突破土耳其海峡,大举进入地中海,炮击海法港和贝鲁特港。叙利亚起义军攻入帕尔米拉,中东地区的美军正在向伊拉克溃逃斯大林发表公开讲话,号召阿拉伯人和非洲黑人配合红军发动反殖民起义后面都是些套话、空话和官样文章,还有很多拗口的专业词汇,我就不翻译了”

    “巴黎核爆后的废墟初步清理完毕,法国政府预备举办全国公祭,以悼念上百万死难者”

    “经专家评估,被原子弹摧毁的荷兰海堤在短时间内难以修复,阿姆斯特丹的重建工程被迫延期。”

    “爱尔兰共和军与美军在戈尔韦城展开激战,苏联人给爱尔兰提供了五万条步枪的紧急援助。”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被直接划入苏联国土,并且恢复其东罗马帝国时代旧称君士坦丁堡”

    “投降后的英国本土陷入无政府状态,并爆发大规模饥馑。爱丁堡的苏格兰政府派遣代表团前往莫斯科,恳求苏联派兵进驻。同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觐见斯大林,公开恳求红军渡海进入不列颠,帮助恢复英国的国内秩序,并且提供一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斯大林表示这个问题有待研究”

    “一支美国舰队出现于法罗群岛海域,疑似企图偷袭摩尔曼斯克,目前已被红海军逐退”

    “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发表公开声明,驳斥了社会上有关将要降低战时食品配给标准的谣言,宣称即使在三战爆发、东欧普遍旱灾的情况下,苏联政府也有能力给每一位勤劳的公民提供足够的食品”

    “中国红军宣布已经解放福建全省,正在积极筹备渡海进攻台湾事宜”

    “越共发动的第二次西贡战役受挫,南越当局在泰国援军的支持下,再次守住了临时首都西贡。”

    “菲共宣布在吕宋岛北部取得碧瑶大捷,预备对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起反攻。”

    “雅加达核爆之后,原荷属印度尼西亚殖民地的混乱状态仍在继续,迄今未能组建起一个得到广泛承认的新政府。各个城市频繁爆发武装冲突。印度尼西亚地区在未来有分裂为诸多小国的可能”

    “印度战场上,持续了三个月的班加罗尔战役宣告结束,钱德拉鲍斯的印度国民军取得惨胜,但自身损失也非常沉重。印度反动派首领甘地于加尔各答遇刺,具体伤情暂时不明”

    “苏联人对日本东京湾一个盟军据守的要塞投掷了原子弹,消灭了据守在那里的澳大利亚部队。至此,日本战场上的最后一支盟军也被歼灭。日军大本营发表捷报,宣布国土收复作战顺利结束”

    听着俄国报纸上这一条条胜利的消息,诸位美国战俘的情绪也越来越低落。尤其是得知日本列岛上的盟军被彻底歼灭之后,所有人都不由得哀叹起来想要让祖国为自己报仇,看来是没指望了。

    看着众人情绪如此低落,塞西尔军士长只得干笑几声,折起了报纸,“大家也不要这么沮丧嘛从投降的那一天开始,属于我们的战争就已经结束了。各条前线上的同胞们打得怎么样,也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不管怎么样,从好处来看,随着日本战场的结束,战争毕竟离咱们是越来越远了至少不必再担心被自己人的飞机炸了战俘营,而咱们能够活着回家的几率,估计也会多少增加一些”

    诸位美国战俘如此一想,也就释然了自从进了战俘营,这场战争就跟他们没有多少关系了,心中唯一的念想,就是如何在战俘营里努力地活下去,还有期盼着哪一天能够回家而已。至于什么身为军人的荣耀,立功受赏的梦想自从沦为战俘的那一天开始,他们就不敢再做诸如此类的白日梦了。

    美利坚合众国在三战中被打得这么惨,一个败仗连着又一个败仗,固然是令人沮丧,但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岂不是意味着战争很快就会以美国的求和而结束,他们也不必再在勘察加半岛滞留太久了吗

    于是,在片刻的沉寂之后,战俘们又再一次变得活跃,重新开始推杯换盏、嬉闹作乐起来。

    然而,就在这些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模范战俘”们苦中作乐、强颜欢笑,自认为可以在这片世界边缘的蛮荒之地,静静等待乱世结束的时候,代表着战争和毁灭的阴霾,其实已经悄然在向他们逼近

    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烽火狼烟之中,整个欧亚大陆都已经找不出一片真正的安乐净土了。

第756章 、白头鹰的核反击计划(上)

    第一百十三章、白头鹰的核反击计划上

    一九四七年二月一日,美国,华盛顿,白宫

    二月的华盛顿,依然是一派大雪纷飞的景象,窗外的整个世界,仿佛都变成了一片雪白。yznn堆着厚厚积雪的大街上空无一人,显得分外安静。这既是因为漫天风雪把人们都堵在了屋子里,也是因为政府颁布的战时戒严令自从三战爆发以来,美国政府就宣布全国进入了戒严状态,任何游行、集会都必须经过重重审批,而首都华盛顿的很大一部分市区更是被直接划为禁区,严禁没有证件的无关人士擅自进入。

    因此,目前华盛顿的进出人流剧减,游客更是基本绝迹。从林肯纪念堂到阿灵顿方尖碑,到处都是行人寂寥。很少能够看见打雪仗、堆雪人的孩子,而由于新一轮的大规模强制征兵的缘故,清扫积雪的环卫工人也减少了许多。除了白宫和国会山一如既往的人声鼎沸,其它地方简直是静谧得能够听到屋顶上雪落的声响。

    然而,这份安静祥和的氛围,却丝毫不能让白宫的主人感到愉快在渡过了一个最令人闹心的圣诞节之后,杜鲁门总统又迎来了一个更加令人沮丧的新年,而随后似乎还将要迎来一个几乎令人绝望的情人节。

    随着三战的全面爆发,全球各条战线上的美军,都在从一场狼狈的溃败走向另一场更狼狈的溃败。

    可恶的俄国毛子简直是把原子弹当成常规武器在使用,一刻不停地到处玩核爆种蘑菇,连圣诞节和新年这种时候都继续高歌猛进、狂轰滥炸,丝毫不肯给美军留下哪怕一丁点儿的喘息之机。

    随着不列颠的投降、艾森豪威尔的溃退和葡萄牙的覆灭,美军在欧洲还能够控制的军事基地,除了实际上更加靠近美洲的冰岛之外,就只剩下了北爱尔兰的第二大城市伦敦德里。为了巩固最后这个能够触及欧洲大陆边缘的桥头堡,五角大楼不顾英国本土已经投降的恶劣现实,硬是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通过北极航线向伦敦德里输送了大量的物资和部队,企图在逆势之中将爱尔兰战线继续维持下去如果得到上帝保佑,能够消灭爱尔兰共和军,夺取爱尔兰岛的话,那么更是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不列颠投降带来的恶果。

    然而,在苏联人遍地播种的核爆蘑菇云之下,这一切的努力和挣扎,最终都被证明是枉然和徒劳毕竟,以二战时代的科技水平,无论是哪一家列强,都不能百分百地保证一定击落飞到自己头顶的每一架敌机。而只要一枚原子弹被成功投掷后的破坏力,就能让一个最坚固的港口据点,在短时间内彻底报废。

    四七年元旦上午,苏联战略空军横穿混乱动荡的大不列颠岛,对北爱尔兰的伦敦德里投掷了原子弹,导致一万三千名美军、四千英军,二十六艘船舰和二百四十五架飞机被摧毁,三万平民当场死伤而在随后持续半个月的“新年大轰炸”之中,苏联战略空军更是出动了上千架次的轰炸机,对目前实际被美军控制的北爱尔兰地区,投掷下无数的燃烧弹、高爆弹和毒气弹,把北爱尔兰的六个郡彻底化为了炼狱。

    正在戈尔韦城与爱尔兰共和军进行激战的三万美国远征军,顿时丧失了几乎全部的后勤给养,迅速陷入了弹尽援绝的困境。五角大楼进行评估之后,认为爱尔兰战线已经无法维持,只得放弃爱尔兰,组织撤退。但由于后方的爱尔兰人游击队破坏了道路、桥梁和港口,正面的爱尔兰共和军主力也死死咬着溃退中的美军不放,头顶还有苏联飞机的不时轰炸,海面上还有苏联潜艇的伏击和苏联巡洋舰的偷袭破交战整场撤退组织得十分糟糕,最终只有大约九千美军成功撤出爱尔兰,并且活着抵达了冰岛的首府雷克雅未克港。

    至此,美利坚合众国在大不列颠群岛组织的战事,终于以赔光本钱、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当欧洲战场彻底崩盘的同时,在西亚和非洲战场上的美军,也是继续呈现一片土崩瓦解的溃败态势。

    随着苏伊士运河与直布罗陀海峡被相继封闭,以及苏联黑海舰队大举突破土耳其海峡进入地中海,原本散布在北非地区和地中海各岛屿港口的盟军部队,就顿时沦为了釜底游鱼、瓮中之鳖,一时间既无路可逃,也无力顽抗,甚至连集结起来都办不到制海权易手,陆路交通也被造反的阿拉伯人游击队骚扰,因为后勤被切断,给养物资也日渐匮乏,更麻烦的是看不到希望,士气全无,只能在各自的驻地坐以待毙。

    尽管局势已经如此绝望,为了尽可能地拯救这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