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在如今的英国政界内部,已经有着这样的不妙迹象了。
而丘吉尔同样很清楚,国王陛下对最近一系列失败的不满,也已经快要达到了某种极限。
但是,尽管已经快要被民众唾弃的口水淹没,丘吉尔还是决心要硬着头皮继续履行职责,努力维持摇摇欲坠的帝国霸业当然,同样也坚决不放弃已经在手里掌握了五年多的巨大权柄
在稍事喘息之后,丘吉尔首相便打起精神,打电话吩咐女秘书,喊来了他的参谋长和最信任的军事顾问,黑斯廷斯伊斯梅将军,开始讨论起了最新的欧洲战场时局,还有苏联人的核子武器。
“大舰队在承受了核爆之后剩余的战舰,还有少数几艘运载增援陆军的幸存商船,目前都已经成功返回了斯卡帕湾锚地。但是根据专家登船之后的现场检查,除了少数几艘当时远离爆心的驱逐舰之外,剩余几乎所有的幸存船只,都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放射性污染,至少需要进行三个月以上的洗消作业,才有可能重新恢复现役。其中一些污染严重的船只,已经被判定只能废弃,甚至无法拆解回炉
而且,各船舰的乘员,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都出现了大规模的辐射病症状,其病理表现跟美国方面紧急发来的绝密资料基本吻合。我们的医疗系统正在全力救治这些不幸的小伙子,但治愈率实在无法保证”
“这可真是一场噩梦。不是吗我们都没有掌握的超级武器,却落到了邪恶的布尔什维克手上”
丘吉尔嘴里叼着雪茄,喷出一个烟圈,“看来皇家海军是暂时没法指望了。那么地面战场呢除了第二次敦刻尔克大撤退的顺利进行之外,在法国前线还有什么好消息传来吗”
“恐怕都是坏消息,阁下。首先,苏联元帅朱可夫今天在巴黎举办了入城式,向全世界炫耀他的胜利。然后,两个小时之前的最新情报,奥尔良刚刚被苏军攻陷了,通往法国南部的大门已经被打开。接下来,里昂的法国工人在今天早上发起暴动,驱逐了当地的警察和军队,基本控制了城市。”
伊斯梅将军答道,“土伦军港的法国水兵发生了暴动,正在跟镇压的军警展开激战,贝当元帅已经快要控制不住他的士兵了。赖伐尔总理则将政府迁移到了靠近西班牙边境的图卢兹,随时准备翻过比利牛斯山脉,出境流亡。原本政府驻扎的维希城,在今天也发生了哗变和骚乱,目前具体情况还不明朗。”
“确实都是些坏消息。戴高乐呢这家伙目前在哪儿”丘吉尔继续问道。
“在巴黎包围圈崩溃之后,戴高乐将军丢下了他的军队,乘坐一列火车逃到了波尔多,这家伙刚刚向我们发来电报,祈求更多的支援,最好是能够派遣遮天蔽日的飞机过来,他的部队似乎被苏联空军轰炸得很惨。而且,贝当将军的部下也不太情愿给他们提供补给”
“且不说我们目前根本没有遮天蔽日的飞机,就算当真有那么多的飞机,在苏联人的原子弹面前,又能顶得上什么用场”丘吉尔烦躁地摁熄了雪茄烟,“关于如何防御苏联人用核弹袭击不列颠本土的问题,总参谋部研究出什么对策了吗议会和国王都对此非常关注。”
“阁下,核子武器对于帝国来说,是一项之前完全不熟悉的新事物,除了在荷兰海域的现场目击,我们就只有美国人提供的少量资料可供参考,而且还不能保证正确性”
伊斯梅将军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吞吞吐吐地为参谋部的同僚们开脱,直到被丘吉尔狠狠一瞪,才尴尬地说出了实情,“好吧,根据专家的意见,只要我们能够打下飞过不列颠上空的每一架苏联飞机,嗯,还有可能被苏联人缴获和改装的德国飞弹,就可以保障帝国的神圣国土不受苏联核子武器的威胁了。”
“这不是废话吗”丘吉尔顿时气得乐了,但他其实也清楚,这样的事情根本就是强人所难,所以也只是笑骂了一句,就转换了话题,“除了法国前线之外,其它战场有什么新的情况”
“挪威战场的情况跟法国前线一样糟糕,我们空投到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伞兵,目前已经失去联系,估计不是被歼灭,就是投降了。奉命进驻卑尔根的一个营,刚刚被登陆的红军驱逐出了市区,正在荒郊野岭里游荡,可能坚持不了几天。只有驻扎在挪威北部纳尔维克港的部队,暂时还没有发现任何敌人,但也不受本地挪威居民的欢迎,如果苏联红军打过来的话,他们估计最多能够坚持一星期”
“唉,在大舰队瘫痪的情况下,挪威已经注定保不住了地中海那边的情况呢”
“希腊流亡政府已经回到了我们接管的克里特岛,并且拉起了三个营的武装力量。目前正在爱琴海上的各个岛屿,跟希腊赤色分子的游击队展开低烈度作战,今天刚刚控制了罗德岛”
“够了你应该清楚,我说的不是希腊的小打小闹,只要俄国佬的黑海舰队冲不出达达尼尔海峡,我们就必然在那里占上风但在希腊那种地方,即使占了上风也没多少意义我问的是意大利的情况到底有没有可能在那里开辟遏制赤色瘟疫的第二战线,顺便把我们那个缺乏积极性的美国盟友拉下水”
“很困难,阁下。之前为了支援法国战场,我们在南意大利的兵力只剩下了一个旅,而且,他们目前已经被艾森豪威尔强行调到了远离罗马对峙前线的那不勒斯,据说还被美军密切监视。
然后,在北非,我们确实还有更多的兵力,但想要瞒过美军横渡地中海是基本不可能的,而且那里的阿拉伯人也不太安分首相阁下,恕我直言,除非我们能够获得华盛顿的准确表态和切实支持,否则光靠玩一些小手段,是没办法把美军拖上战车的。”伊斯梅将军如此总结说。
“华盛顿的明确支持谈何容易啊”丘吉尔苦笑道,“如果是军需物资,美国人原本就一直在向我们提供。但要他们出兵跟苏联人开战,而且还是在没有打败日本的情况下这可就太难了”
抬头再看了一眼墙上那张满是红色小旗的欧洲地图,丘吉尔的眼神中又一次泛起了无限的无奈和苦涩,“帝国在军事上的牌,现状已经快要出尽了,接下来就是政治家和外交官的工作了艾登应该快从俄国回来了吧不知道斯大林会向他开出怎样的条件希望布尔什维克不要比纳粹更加贪心才好”
这一刻,丘吉尔似乎忘记了某句老话: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也别妄想在谈判桌上得到
于是,到了第二天上午,阅读着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从莫斯科带回的苏方条款,丘吉尔再一次震怒了。
“这这斯大林究竟想要干什么难道他把自己当成了罗马皇帝吗”
第643章 、不一样的二战(下)
第三章、不一样的二战下
对于英国方面试探着伸出的和平橄榄枝,克里姆林宫的要求很简单也很狂妄:
他们要求得到整个欧洲
嗯,确切地说,是除去不列颠群岛以外的整个欧洲大陆。
面对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阁下色厉内荏的询问,约瑟夫大叔斯大林很客气地表示,布尔什维克的现阶段目标“仅仅”是整个欧洲大陆不列颠群岛暂时还不在目标范围之内。
所以,只要唐宁街十号的那个胖子不再妄想干涉任何欧洲大陆的事务,苏联和英国还是可以和平相处的。
再具体一点来说,斯大林对英国方面提出了如下的一揽子要求:
第一,限期撤出所有在法国的英军,不再对法国法西斯伪政府提供任何支持;
第二,限期撤出入侵挪威的英军,承认新建立的挪威红色政权;
第三,限期撤出入侵希腊的英军,承认新建立的希腊红色政权;
第四,和平解决意大利问题,各国占领军撤离意大利,由意大利人全民投票决定未来前途;
由于苏联方面占领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北意大利,佛罗伦萨、米兰、威尼斯等一系列历史名城尽在其手,人口远远多于美英联军控制的意大利南部。所以若是搞全民公投的话,绝对是意共上台的结果
第五,“象征性”地赔偿三亿英镑,作为对法国、荷兰、希腊和比利时等国受害左翼组织的弥补。
粗俗一点地表述,就是:不列颠蛮子速速从欧洲大陆滚蛋,回你们的小岛上玩自己去吧如此方可饶你一死,嗯,走的时候别忘了把赔偿金留下,你之前闯进来搞破坏的时候,可还砸坏了不少花花草草呢
这种把大英帝国视若无物的态度,顿时气得丘吉尔一蹦三尺高,差点撞上天花板。在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发泄了一通之后,这个胖子便彻底熄了跟俄国布尔什维克妥协的心思,决定要咬紧牙关战斗到底。
于是,就在第二次敦刻尔克大撤退顺利结束的当天,丘吉尔在议会发表演说,公开鼓动对苏宣战:
“在纳粹德国的魔掌威胁着不列颠的时候,我曾向国会表明过,我将奉献的我唯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带领我们的国家战胜这样一场极其严酷的考验,度过旷日持久的斗争和苦难。
而现在,不列颠又一次走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女生们先生们我不得不继续请求你们,也要像过去一样,继续奉献出你们的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为了我们的自由和生存,与那个东方邪恶的红色独裁者做殊死的抗争,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最凶残的组织作战。这就是我们的政策。
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如何漫长、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我们务必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大英帝国,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大英帝国所象征的一切,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多少世纪以来的强烈要求和冲动:人类应当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我精神振奋、满怀信心地承担起我的任务。我确信,大家联合起来,我们的事业就不会遭到挫败。
在此时此刻的危急关头,我觉得我有权要求各方面的支持。我要说:来吧,让我们群策群力,并肩前进”
虽然丘吉尔在演讲中洋溢的斗志和激情仿佛跟过去一样强烈,但在议院里得到的掌声却是寥若晨星。
再豪迈的语言并不能掩盖现实的苍白,再热情的煽动也无法让枯萎的心灵死灰复燃。
在持续了六年的全方位残酷战争之中,在从北欧冰原、非洲沙漠一直延伸到东南亚热带雨林的无数个广袤战场之上,大英帝国不仅耗尽了它的全部人力、物力与财力,也被榨干了它的全部精力、勇力和毅力。
整整一代小伙子都倒在了战场上,连女人都被征召进了军队,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血液都快要流干了。
英国人已经受够了无休止的战争,受够了无所不在的匮乏,再也不想继续过着这种噩梦般的日子了。
只要能让大不列颠岛上的家园安宁如初,剩下的什么帝国荣耀,什么大陆均势,都统统见鬼去吧
最终,对苏联宣战的提案遭遇否决,反倒是有人抛出了结束战时状态的建议,并且迎来了一片欢呼。
面对议会的一阵阵反对声浪,丘吉尔首相的脸色异常铁青。如果他真有足够崇高的威望,此时或许已经在琢磨着要不要学习克伦威尔和拿破仑两位先贤,发兵用武力解散议会了。
但很遗憾,他没有。不列颠的军人并不喜欢丘吉尔,反倒因为一系列的失败而对他怨气冲天。
由战前的一流强国衰落到美国跟班的地步,同时还要在最前线直接面对苏联毛熊的恐怖。
把大英帝国一手折腾到这样凄惨的地步,丘吉尔这个首相实在是难辞其咎。
一旦战时状态结束,国防法失效,那么他这个战时首相的下台,恐怕也就进入了倒计时。
到了这个时候,孤立无援的丘吉尔首相,发现自己似乎只剩下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于是,他扭过头来,将期盼的目光投向了西方,那个大西洋彼岸的“民主国家兵工厂”
但是,美国的杨基佬们,真的愿意付出自己的鲜血和金钱,为大英帝国的欧洲霸权去买单吗
大洋彼岸,美国
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开始,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漩涡,前后也已经有四年之久了。
因为战火始终都没有怎么烧到美国本土,所以,相比于到处充斥着死亡和匮乏的欧洲各国,战时美国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