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穿越时代- 第4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显然,虎大威在得知此事之后,肯定也有过白拿粮食不给钱的打算,可惜未能如愿。

    得知这股贩粮的海商似乎无法强抢,而确实跟登州叛军有关系之后,洪承畴一时间也有些迟疑,生怕因为跟叛贼扯上关系,而被御史弹劾。但如今秦军的缺粮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再拖下去只怕是要哗变,而京师那边也是摇摇欲坠,危在旦夕朝廷那边应该不会再吹毛求疵了吧洪承畴不太自信地如是想道。

    总之,为了解决大军粮秣匮乏的燃眉之急,洪承畴最终还是决定去大沽口找海商买粮。然后,因为如今秦军断粮在即、军心浮动,当真是一刻也耽搁不得,洪承畴生怕在使者往来、讨价还价之中浪费时间,干脆带上了中军督标营,亲自赶往大沽口筹粮,什么体面尊卑都不顾了,只求以最快速度把粮食搞来。

    然而,洪承畴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他前脚刚一离开,天津这边后脚马上就爆发了一场塌天大祸

    北直隶,永平府,乐亭县

    伴随着呜呜的牛角号声和震天的隆隆战鼓,数万大军犹如一条蜿蜒的长龙,正沿着通往京师的官道,向着西南方向缓缓前进。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绝大多数士兵看上去都是一般的虎背熊腰,光溜溜的头顶后面挂着一根细细金钱鼠尾,很多人的脸上还都有伤疤,目光中总是透露着凶残和暴虐的气息。

    温暖的秋日之下,官道两边一望无垠的田野中荒草丛生,不时可见白森森的骨骸,还有被焚烧的焦黑废墟。而这条年久失修的道路之上,亦是坑洼起伏,以至于细微的尘土飞腾起来,然弥漫纷舞,涌入士兵与牲口的眼睛、耳朵、鼻孔里面,走在前边的士兵还可以勉强忍耐,后队士兵已经完全笼罩在粉尘之中,不得不要么离开大路走在两边,以避开尘土。要么就用衣服遮住口鼻,眯缝着眼睛向前面猛进。

    然而,尽管一路走得灰头土脸,但这些女真兵全军上下还是极为兴高采烈,上到八旗旗主、贝勒都统,下到包衣汉军,都对如今的空前胜利而满心激动,甚至憧憬和期盼起了打进北京城之后的丰富战利品。

    而率领这支军队的后金君主皇太极,更是志得意满,仿佛看到天下至尊的宝座已经在前方向自己招手:

    “明国虽大,却已成朽木,如今遭到这般致命一击,想来或许真的是到了寿终正寝之时了吧”

    事实上,眼下的大好形势,对于皇太极来说,也是完全的意外之喜。直到关宁军突然集体倒戈之前,他还万万没有料到,大明帝国居然这样突然就到了土崩瓦解的时候

    在今年春天取得大凌河之战的胜利以后,皇太极虽然利用俘获的吴襄、祖大寿等关宁降将,对锦州、宁远一带残余的辽西将门发出了许多劝降信,但内心之中根本没抱成功的希望毕竟两边的待遇差距实在太大,明廷能够给辽西将门拨发每年五百万两的饷银,后金却最多只能给他们几块连年灾荒的关外土地。

    所以,当辽西将门居然倒戈来投之时,在一头雾水的皇太极心中,绝对是惊悚比惊喜的成分更多。

    直到关宁军真的剃发易帜,向女真八旗献出了山海关等各处关隘要塞,让开了通往中原的捷径,皇太极才终于确定了这并非明国在施展什么苦肉计之类的圈套,而是一个从天而降的空前大礼包

    不过,“山海关关宁军”的这份天降大礼包虽好,却也彻底打乱了皇太极的原本的战略规划:他之前是准备在打完了大凌河之战,再屯兵休整数月之后,就亲自率领一支精兵北上宁古塔,去讨伐那支盘踞在海参崴的“短毛海盗”,以此来解除女真八旗的后背之患的但是随着山海关这一中原门户的豁然洞开,上述的一切构想都统统打了水漂从八旗旗主到寻常旗丁,都早已被中原的花花世界迷了心窍,眼看着辽西走廊成为坦途,早就红着眼睛要进关去大抢一票,哪里还肯去宁古塔那边的深山老林里吃苦受罪

    而皇太极虽然相对冷静和稳重一些,但也同样深知“天予不取,反受其祸”的道理关宁军倒戈献关,对于爱新觉罗家入主中原来说,乃是千载难逢的绝妙良机。若是因为自己的迟疑不决,错过了这个短暂的机遇,让明廷抓紧时间重新夺回了山海关那么皇太极恐怕这辈子都要为此而后悔到吐血了

    所以,几乎没怎么犹豫,皇太极就推翻了之前的作战预想,又一次集结了倾国之兵,大举入关南下。

第405章 、大明帝国的丧钟(下)

    第九十六章、大明帝国的丧钟下

    不过,虽然已经攻入了山海关,但皇太极的战术指挥还是十分保守,并没有一口气直扑北京城。

    这一方面是因为刚刚打完了历时近一年的大凌河之战,明军固然大败亏输,女真兵也被拖得筋疲力尽,连战马都掉了膘。如今还没怎么准备,就突然要再次入关伐明,顿时就有些措手不及,兵力、军械、辎重都不凑手,尤其是那些蒙古同盟军,在大凌河战役之后早已回家了,如今还得赶紧派使者到草原上调兵皇太极最初带进山海关内的八旗兵马,不过是两黄旗的数千人而已,后续部队还在慢慢赶过来。

    另一方面,皇太极同样也对刚刚归顺的关宁军不太放心,在某种程度上打着坐山观虎斗的主意此次倒戈投降的关宁军,加上之前大凌河战役的关宁军战俘和被裹挟着投降的杂牌明军之后,总数已经多达四五万人。而后金即使尽发倾国之兵,再加上科尔沁部等蒙古同盟部族,也不过能凑出七八万兵马而已。

    很显然,这样一个庞大的不可控军事集团,若是放在身边或背后,任凭哪个君王都是不会放心的。

    于是,皇太极就借口等待后续部队和新铸造的重炮,进关不久便在昌黎县扎下大营,作为本次伐明大战的前线指挥部。然后自己抓着八旗精兵安坐不动,只派遣祖大寿和吴襄两员降将,率领四万关宁降军分兵两路,扑向京师和天津按照皇太极的如意算盘,如果祖大寿和吴襄能够旗开得胜,那固然很好;如果这票关宁降军被绝地反击的明廷给打垮了,那么也等于是帮助后金国解除了一个潜在的隐患。

    反正不管那边得胜,死的都是汉人,都是在损耗明国的元气,皇太极是一点都不心疼。

    对此,以祖大寿和吴襄为首的辽西将门也无话可说这基本上就算是投名状了。

    至于这一次入关能不能攻下京师,皇太极倒是没有抱着什么志在必得的想法按照他对八旗旗主的说法,本次入关的指导思想就是“得寸则寸,得尺则尺”,万事不可强求。能够一鼓作气打进紫禁城坐龙庭,固然是再好不过。如果一时半会儿没法置明廷于死地,那么也没必要把自家老本都拼上。

    所以,他最初才在昌黎屯兵不动、坐观战局,心中就是打着万一局势不利,便退回山海关的主意。

    不想在此番突变之后,哪怕是面对亡国之祸,明军的抵抗依然只能用“软弱无力”来形容,完全没有半分垂死抵抗的疯狂劲头在女真八旗按兵不动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刚刚倒戈的关宁军,祖大寿就直捣京畿,将明廷在北直隶仅有的两支野战军之一,卢象升的天雄军给打得溃不成军。而另一路的吴襄也是连奏凯歌,从山海关一路杀到天津城下,如果不是洪承畴的秦军赶到,或许已经拿下这座北京门户了。

    看着关宁军这些自己的手下败将,居然在关内打得如此顺风顺水、摧枯拉朽。如今屯兵昌黎的女真八旗上下也很是眼热,一时间全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再也按捺不住,急吼吼地要一显身手。

    而原本还打算继续观望一阵子的皇太极,也架不住底下众人的群情汹汹,看看八旗兵马已经集结得差不多了,科尔沁部的蒙古骑兵也到了,便从昌黎拔营出征,继续向着明国的京师挺进。

    或许这一次当真是福星高照的缘故,女真大军刚刚走到乐亭县,就又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大喜啊大汗天津的明军哗变啦真是上天保佑我大金啊”

    一片卷起的尘土之中,胖嘟嘟的莽古尔泰眯着一对豆豆眼,兴高采烈地骑着一匹枣红马从前面赶来,还没凑近皇太极的御驾,就隔着老远高喊起来,“只要打垮了洪承畴,那崇祯小儿就死定啦”

    看着莽古尔泰这般完全不知尊卑的粗豪举止,皇太极一时间不由得眉头微皱,但听了他的话语之后,顿时也是大喜过望,“天津的明军真的哗变了不会是什么谣言吧”

    “千真万确据探马来报,天津城里都烧起来了那烟火在四五里外都看得见”

    莽古尔泰一脸乐呵呵地说道,“吴襄也派了使者来说这事,再过一会儿就到”

    “甚好甚好真是上天保佑我大金”皇太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扭头朗声高吼道,“速速传令,八旗诸军立即选拔精骑,一人双马,携带三日干粮,随我奔袭天津”

    北直隶,顺天府,天津卫城

    一场纵兵大掠、烧杀的残酷戏码,正在这座号称“天子门户”的城市里上演。

    斑驳残破的天津城墙内外,陕西腔调的喊杀之声惊天动地,一团团的黑烟在城池上空飘动,街巷之中充斥着城内军民的哭喊声,而成群结队的乱兵仍在从各处营垒赶来,源源不断地往城中涌去。

    这些日子一直在忍饥挨饿、满腔怨愤的山陕乱兵们,手持五花八门的兵器,砸开了天津城内各家各户的家门,抢夺他们的财物,淫辱他们的妻女,甚至剥夺他们的生命,纵火焚烧他们的房屋

    不久前刚刚解了天津之围的陕西救兵,此刻却成了蹂躏这座城市的强盗和屠夫。

    一切的纪律和道德都在这个时刻灰飞烟灭,只剩下最原始的残酷和暴力。

    当正在大沽口筹办军粮的洪承畴,得知后方有变的噩耗,赶快带上中军督标营急匆匆赶回天津的时候,天津城内已是烈焰飞腾,浓烟四起,哀鸿遍野每一条大街小巷的两边,都倒满了残缺的尸体,流出的血水顺着青石路面的缝隙在街道上延伸,不断有人从家门里扛着包裹慌乱地奔出,却又被后面追赶的乱军追上,一刀砍死,然后抢夺走他身上的财物。而女子的哭泣声和惨叫声,更是从每一座宅院里传来

    当看到天津巡抚的尸体,也被挂在了衙门的房梁上的时候,洪承畴终于忍不住两眼一黑,晕了过去。

    就在洪承畴离开军营的半天之后,北京朝廷的内阁次辅钱士升过来巡视。这位仁兄一到天津,就大摇大摆地闯进军营,召集以秦军为主的勤王军诸将,呵斥他们贪生怕死,居然在天津顿兵不前,不肯进京赴难,又勒令勤王军务必于五日之内抵达京师,否则必有严罚云云但对于最关键的粮草供应问题,钱士升却是一字未提,显然是认为这些卑贱武夫都是餐风饮露的神仙,哪怕只喝西北风也应该能打仗才对。

    明末的北京朝廷一向都有这个毛病,一旦遇到危机就拼命把外地兵马往京师调集,以为兵力越多越安心,却根本不准备后勤供给,好像完全没考虑这些兵马也是要吃饭的,结果就是援军哗变,忠臣胆寒。

    而更让勤王军上下义愤填膺的是,在训斥完他们这些拿着白条流血流汗的军士之后,钱士升接下来还要再去天津卫城,嘉奖天津巡抚“守城有功”据说是巡抚大人在朝中大肆撒钱,给几位阁老都行了重贿的缘故。于是,城外诸军顿时一起大怒:如果没有我们赶来救援解围,你这破城早就已经陷落了

    而且,你这个狗官分明有钱贿赂朝中重臣,为何却坐视我们这些救命恩人在城外饿死呢丧尽天良啊

    结果,在又饿又怒,一肚子怨气难平之下,秦军的几位千户、百户等中低级军官,居然趁着天津官府打开城门,迎接次辅钱士升大人车驾的机会,带着亲信家丁一拥而上,杀散守军,夺了一座城门。紧接着,同样怨气冲天的各路勤王军,一起鼓噪哗然,乱哄哄地争相涌入天津,纵兵大掠,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由于威望卓著的洪承畴总督有事不在,各部将领根本约束不住群情激奋的官兵,很快就把哗乱闹得更大了。

    诸位兵头们心中都很清楚,由于之前一系列狗屁倒灶的苛刻待遇,士兵的怒气如今已是跟火药桶一样炸了开来,再也没法压制。即使是他们这些上司,也只能顺着士兵的心思,索性轰轰烈烈地大闹一场,否则第一个被炸死的就是自己。反正如今已是动荡乱世,虽说按照体制还是文贵武贱,可掌握兵马的将官们只要不是造反,在惹出了兵变之类的乱事之后,就连朝廷也只能尽量安抚,而不敢严厉追究。

    他们这些老兵油子,如今对于这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