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他的眼睛微微闭了起来再睁开眼时微微抬头恰好就看到院子外一树梅花徐徐开放徐徐飘落满地。
上方惊变白一场嘴角边露出一丝莫测高深的笑意望向李知音说道:“至于惜花主人琬既然天下四大名公子其中三个都逃不开他又怎么能置身事外!”
“也许很快他就得重出天下到那个时候我们又能见面了!”
李知音也不由得道:“也许!”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三:倾国
两个宫装少女端著一个银盘踩著碎步走过一道圆形的玉石拱门里面是一道窄窄的小径两旁植满了各色奇花如果有一个品花之人进来这里只怕会喜得脑中充血在这里无数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奇花遍植于这一小院中平常人见到一朵那都是祖上烧香可是这里几乎应有尽有不知是如何栽培这些花四季不同地域各异但是此刻却全都在这个小院中开得正盛。
那边一株梅树之下一丛奇怪的花通体金黄如玉花瓣丰腴肥厚层层舒展开来仿佛黄金精雕细琢而成正是传闻中的绝世妙品金宝相而后面不远处则开著一株黄白紫三色的细叶奇花知道的人就知道这叫做黄白紫三色佛桑极其少见平常花有双色已属不易像这黄白紫三色佛桑更是罕见未闻。
而一处隐蔽的角落处有一个小小的水塘水塘中一朵花隐在众花丛中不仔细看很难现看到的人却只觉惊艳那是一朵紫色的水莲紫色花瓣的中间是嫩黄如金的触角里面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蕊只有在凋谢的前一刻才会张开传说那些嫩黄色的触角就是为了保护花蕊安静的睡觉所以人们把这种花叫做睡火莲本来是异国的一种名种想不到竟然被人移植于此。
花香袭人小径俳红地上铺满了道旁的落花那两个宫装少女踏足其上来到一个九级的玉阶前踏上那紫色水晶罗砌而成的玉阶两个侍女跪在门前恭恭敬敬的道:“公主!”
淡黄的纱幔遮不住屋里的倾城倾国一个慵懒的风铃一样的声音缓缓道:“进来罢!”
那两个侍女答应一声这才敢起身低下头小心翼翼的走入门中将银盘放在一边的紫檀木桌上伸手拿起一袭浅浅的罗纱走到珠帘之后欠身道:“奴婢给公主宽衣……”
朦胧的雾气间一只绝世无暇的玉手从洒满了玫瑰花瓣的水面伸出跟著一个少女缓缓自浴桶之中浮起丝丝的柔散落水面这是一具毫无暇蔽、活色生香的侗体就那么赤裸著躺在雾气缭绕的水面那两个侍女匆忙走上前来将薄纱披在少女的身上少女这才起身珍珠一般晶莹的水珠从她光滑的侗体上滑落。
轻启檀唇:“有那个人的消息了没?”
两个侍女跪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喘上一口左边的宫装少女诚惶诚恐的道:“启禀公主惜花主人琬自从圣上封城戒严开始就彻底没了踪迹几年来无数人曾经千方百计的各方寻找他的下落可是……”
那个少女的声音不怒自威冷冷道:“可是什么……”
那两个宫装少女闻言忍不住都机伶伶打了一个寒颤右边的少女结结巴巴的道:“至今还……还是还是没有一点消息!”
那少女猛然拂袖将刚端进来的那面银盘扫落在地里面的银器物件洒落一地“都是一群废物找了三年居然还是连个人影都找不到养你们干什么吃的。都给我滚……”
那两个宫装少女如蒙大赦急急忙忙的捡起地上掉下的东西端起银盘逃也似的离开了这里。
对于南唐皇宫来说这里就是禁地别说一般的宫女侍卫就算是当朝宰辅权倾朝野的李布政都不敢跨进这所小院一步。南唐皇帝李恨水掌握了整个王国然而在这所小院里他却只有恭恭敬敬的等侯著里面的主人说话。
这个地方就是南唐权力的核心沉鱼苑。
这个人就是倾城公主――李沉鱼。传说之中有著让天仙都为之嫉妒众神都为之沉迷的绝世之容。十倾城图排名第三。
缓缓走到窗前凝视著角落里的那朵睡火莲李沉鱼这位凌驾于万人之上的倾城公主此刻却不由得有些落寞。
薄纱委地落花无声过去了这么多年众多男子在她眼中都视如草芥只有八年之前那一个白衣如雪的少年走进自己这所沉鱼苑却正眼都没有看向自己一眼。
是啊他看不见可是八年过去如今如果他眼睛已经复明再看到自己的时候会是一幅什么样子?
会不会觉得惊艳还是一如当年只是缓缓的离开不一语。
自从他离开南唐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了日月如梭岁月无情自己此刻虽然依旧倾城天下再过十年是不是还能依旧如昔。
李沉鱼不知道权力地位名誉钱财美丽……她都有了然而这个世界上依然没有人可以抵挡得住岁月的流逝。
随著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去她心底那个人当年那瘦削苍白的背影忍不住越清晰。
他是不是真的已经死了还是已经彻底归隐田园?他现在人在何处?竟然连自己倾尽举国之力都再也找寻不到他的一丝消息。
蒋琬我一定要找到你没有人可以在我的面前例外你也不可以。
就算你已经死了我也要把你的尸体带回来葬在我的园中!
屋檐下风铃被一阵阵轻风吹起出一串串清脆的铃声。
屋内一位绝色的少女临窗而立目光遥望向院外广阔的天下那里有著十三个强大的国家割据了江山分立于天下!
那就是辽战、西越、南唐、精绝、支月、狼梦、长汉还有鸠摩、小蜀、宛国、小楚、吴昭、成渝!十三国!
多谢一直支持帝王的兄弟们今天帝王ii之名动河山正式布请新老读者们多多投票多多点击多多收藏尽早上新书榜。谢谢大家!
………………………………
第一章 教书先生
这是一个动乱的年代。
在这个动乱的年代里许多地方都在征战不休数百年来形成了以七大国为还有在七国夹缝之间苦苦求存的六小国共十三国的大致局面。近六十年来十三国虽然经常风雨飘摇互相征战但令人欣慰的是虽然因为大国征伐强大的更显强大弱小的更加弱小但十三国的格局却一直都没有打破还是一如继往的在风雨飘摇之中努力的延续著自己的国祚。
辽战、西越、南唐、精绝、支月、狼梦、长汉就是这十三国之中比较强大的七国号称长信七国另外鸠摩、小蜀、宛国、小楚、吴昭、成渝这六个小国除鸠摩与小蜀算是比较大尚能自保外其余四国则多是依附于另外七国这其中宛国依附于南唐成渝依附于长汉吴昭依附于西越小楚依附于狼梦形成了九分天下的局面。
天下征战也许就因为某个帝王的一句话所有的士兵们就得拿起武器与敌国开战胜利者在自己的版图之上又多了一块可以供他们逐猎盘剥的欢乐场败了的则更加变本加利的盘剥下面的百姓以期动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夺回失地但是自古以来不管战局成败那些朝中的大臣们又何曾变过苦了的只有天下的黎民百姓在这种战乱频的日子里烽火连天征战不休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就连卑躬屈膝的生存都已经成为一种奢望所有人都在寻求一方乐土可以躲避战乱带来的痛苦抚平妻子儿女们受伤后的心灵。
可是征战还在继续所有士兵都得拿起武器跑去跟那些不知道姓名和他们一样悲惨的敌国士兵血肉相博不管是杀了或是被人杀都没有人会记得因为像这样的例子每一天都不知道要生多少次。一战下来动辄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死于非命没有了士兵们冲锋打仗于是抓丁的命令就下来了所有村庄里壮年的男子都被迫出征壮年的男子死绝了就抓未成年的男丁未成年的男丁抓完那就年长的人甚至妇女幼童都要抓去服役。
没有人还有选择的权利人的生命卑微渺小得如同巨人脚下的泥沙什么尊严什么自由……一切都只是一个笑话被人狠狠的踩在脚下践踏。(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能活著已经是他们所有人在这个世上唯一的奢望。
一切都为了满足那些野心帝王们心中的欲望千万人在数百年的战乱之中失去性命随处可见因战争到来而破碎的家庭嘶声的痛哭在这个世界上到处上演甚至都已经不再哭泣了因为眼泪早已熬干。
十年不识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声。
然而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是有平静的地方的就如同湘西边境这个偏僻的小镇。
平安镇位于成渝与小楚的边境平安这两个字也不知道是哪一年哪个睿智的先人所取平安就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寄托了天下多少人的梦想渴望许多人这一生都在为寻找一个这样的地方而无休止的奋斗流尽了血泪尸骨积成拔地而起的高山然而天下还是动乱不休这个世界依然一如继往。
幸好天下间还有这么一个地方因为这里地处偏僻而且是成渝与小楚两国之间不同于大国边境日日征战民不潦生的景况成渝与小楚这样的小国都只能在大国的缝隙之间挣扎求存哪里还有余力互相攻伐是以两国之间这短短的一条边境线竟然成为了这个世间上少有的乐土。
这里人迹罕至依山靠水因为千百年祖祖辈辈们慢慢的繁衍才而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小镇这里的世界是平静的千百年如一日没有外界的那许多勾心斗角世俗繁嚣也没有大国之间的那许多的动乱征战流血争斗。
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几乎与世俗隔绝里面的人很少出去外面的人也不屑进来这只是一个小镇平静快乐就如同平安河上千百年如一日的江水。
江水涛涛东流而平安镇也永远是这么的木讷安静直到半年以前平安镇上来了一位教书先生据说还曾经在南唐做过一任大官人们都把他叫做四先生。
四先生年纪并不大看起来顶多也就二十一、二岁的样子可是他的知识却让小镇上那些一直以来被人尊为渊博的长者们惭愧不已小镇上的人对他极为敬仰因为从来没有外人到来对他更是易乎寻常的热情。
在这种连识字都没有多少人的年代读书人总是格外受到尊重。
四先生来了就再没有走似乎喜欢上了这样一个平静的地方就在镇子东头买了一间带有大槐树的院子住了下来后来这里渐渐的成为了小镇上孩子们最喜受玩耍的地方平日里有事没事都聚在这里四先生讲的许多外界的事情不光他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便连那些号称无所不知的长者也是头一次听闻。
后来小镇上的人一合计索性大家凑钱建了一座私塾请四先生教导孩子们读书四先生沉吟了一下也就答应了从此真的在这小镇上教起学生们来本来小镇上并没有私塾读书更是大富高官人家才有的特权就算想请也没有哪个人愿意来到这样一个穷乡僻壤来教导一群小孩子读书四先生愿意留在这里当真是意外之喜。而且他几乎不要什么束侑所有人都欢天喜地的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私塾当中去。
日子日复一日就这么平静的流逝著这所私塾在平安镇上倒是慢慢的成为了镇上最神圣重要的地方也许唯有村西头的那间土地庙能够稍稍与之相提并论一下。
………………………………
第二章 与世事都隔着一层山水
四先生的私塾收弟子的时候规矩很怪既不像外面的那些私塾一样规定只准男孩子上学也完全没有贫贱之分放牛人家的儿子和镇上员外郎家的儿子那也是安排在一张桌上而中午在校期间所有人都不能吃家里面带来的米饭他请来一个孤寡的老婆婆专门为这些学生们做饭无论你是谁家的孩子吃的都是同样的粗糙就只有一碗米饭一些简单的青菜。
许多大户人家都曾为此来找过四先生理论但是四先生却坚持如此如果做不到那就收拾东西回家最后那些孩子的大人们只有妥协幸好这里还是贫苦人家占多数青菜豆腐有时甚至丰于家中而且不用交纳额外的钱币倒是为那些贫苦人家省了一个人一午的饭食因此欢喜的倒占了大多数反对的多是富贵人家只是人数既少又敌不过四先生的执拗最后那也只有无奈的接受这个现象了至少比起每日一顿的午饭来说四先生讲的故事远远有趣得多即便饿一中午肚子那也远远值。
所有人渐渐都接受了这条奇怪的规矩但对于这个四先生居然还收女娃上学那可就闹的大了只是四先生也不解释却也不让步直到半年人们才慢慢的没有那么强烈的去反对这一点。
只不过虽然各家最后都没有反对但是还是没有多少人真把女娃儿送到私塾里去对于他们来讲女娃儿长大了就要嫁人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如乖乖的在家里学点针线女红帮忙做事白白费什么心去读书最后还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而且女娃居然可以上学这一点在封建制度森严的古代明显是不合规矩的跟那些男孩子整日里混在一起成何体统日后嫁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