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现在的北平根本奈何不了东北,如果北平在短时间内力量再次壮大,那么这个脆弱的和平就会被再次打破。即便是,他们也相信日本人即将入侵这个事实。
但是,他们肯定会认为,他们能够在这之前打败张作霖,从而完成统一。无论是谁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在面对外国侵略的时候,一个统一的国家,显然要比一个分裂的国家要强力得多。
所以,这应该才是张作霖拿不定主意的最根本的原因。如果,让北平真个把孙中山打败了,可不仅仅是把**党消灭在萌芽当中。而且,还顺势扩大的北平的势力。至少,现在听从孙中山指挥的粤桂滇系军阀会遭到重创,那么的话,原本游离在北平统治范围之外的粤桂滇就有可能纳入北平的统治范围。甚至是,一直算是处于一种窝里斗的四川,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姿态。而这些,对东北来说都不算是什么好消息。
不然的话,以他对gcd的恐惧,或者说是极端厌恶,早就同意北平传来的讯息,甚至还有可能让东北的军队也参与其中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那么,您觉得,如果日本人入侵的时候,以现今这个北平政府,能不能完成整合华夏所有力量的任务?”
“曹锟没有这个实力,吴佩孚嘛,倒还有几分可能。但是,他和曹锟几乎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虽然他们也有些争斗,但是他绝对不可能抛下曹锟单独行动,或者说是不可能在曹锟下位之前自己上位。所有,整合力量这个任务,他们应该是不能完成。”
老实说,也许曹锟,吴佩孚他们都有足够的能力。但是,贿选已经是曹锟他抹之不去的历史污点了。只要他曹锟还在一天,那么吴佩孚出头的时间也就遥遥无期。而背着贿选之名的曹锟,想要整合全国的力量,还真是难上加难。
更何况,张作霖和他们斗了这么些年,光是他们两人的恩恩怨怨,就足以保证张作霖不会说出什么好听的话来。
“那么,您觉得面对日本人的侵略,如果不能聚集起全国之力,那么我们又将面对何种局势呢?”
听到杜历这话,屋里的其他三人的脸色一下子全都变得阴沉起来。会面对何种局面,还用说吗?几乎是没有任何幸理。本来,国力就不如人家,还各自为战,不失败才叫怪事儿呢。
“想来,你们也想到了这个情况了。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聚集起全国之力的中央政府,而不是现在的北平政府。所以,我们对广州那边的态度,还得要慎之又慎。”
“我明白你的意思,以孙先生的威望,如果他是大总统的话,确实能够完成整合的任务。虽然,不能如臂指使,但是要做到令出一门还是可以的。但是,这样的话,北平就甘愿让出原本属于他们的权力么?或者说,按照你的意思,我们现在就得对广州那边加以支持?”
“我们,现在什么都不用做。但是,还是得和北平传达那么一个消息,那就是原本用来防备我们东北的部队,绝对不能用于攻击广州。那些精锐,必须得用在抗击日本人上。当然了,他们如果不同意的话,您应该有办法让他们明白,如果他们真把那些部队调走了,您就会挥兵入关吧。
至于,广州那边,现在正是他们涅槃之时,得给他们一些适当的压力,让他们在压力当中成长起来,他们的军队才会拥有足够的战斗力,他们的那所军校才没有白办。而不能精锐齐出的北平,正好是他们的磨刀石。”
虽然,由于直奉战争没有爆发,使得广州不能先行从容平定内部分争之后才举行北伐,而是在他们甫一建立之初就有可能面对直系的打压。但是,杜历还是相信,他们应该能够熬过这段日子,完成凤凰涅槃。毕竟,先不提gcd的组织能力,光是gmd本身,也绝没有后世杜历他们从历史书上见识到的那么无能。
“这点儿,我确实能够办到。你的意思我算是明白了,咱们东北现在要做的首要任务,那就是加紧壮大自己的实力,保存自身的实力,咱们的每一分力量都只能用于和日本人的战争当中去,而不是掺合到国内那些纷扰中去。如果,广州能够在北平的攻击下熬过来,并且成立民国政府,那么我们东北会在恰当的时机易帜。不过,对gcd我们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毕竟他们主张,就是要把我们这类人,以及富人全都给镇压了。我可不希望,当我们易帜之后,落入他们的手心里。”
虽然,对杜历的意思,张作霖基本上算是完全了解了。而且,他的言语里也颇多赞同。但是,对gcd的防范还真是不遗余力。也许,这也正是历史上,他在北平杀死李大钊他们的缘由吧。
显然,杜历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他的这份顾虑完全打消。不然的话,只要他的心里有着这种顾虑。那么,对广州那边总会是有一些疙瘩。如果,这种疙瘩被北平摸透了,那么北平肯定会打一些擦边球,也会让广州那边的日子更加难过。
“gmd现在执行的三大政策,是孙先生提出来的,在gmd内部,也只是获得了一部分人的支持。只不过,由于孙先生的威望太高,暂时把gmd内部的其他意见给压制下去了而已。但是,您可别忘记了,今年孙先生已经五十八岁了。虽然,五十八岁算不上高龄。但是,听说孙先生身体不是很好。所以,孙先生也许就是这两年了而已,而一旦孙先生仙去,那么他提出的三大政策,还能不能继续坚持,还真是说不准,您觉得,是不是如此呢?”
孙中山是25年的时候,在北平去世的。虽然,这个时代,北平政府并不是张作霖主政,那么邀请孙中山来北平的事情也许就不会发生了,那么孙中山也许就不会在25年就早逝了。但是,杜历也知道,这仅仅是自己的美好愿望而已。毕竟,即便是来到北平,孙中山接受的,依然是全华夏最好的治疗,他的身体也许真的就是油灯尽枯了。
“你的意思是说,只要孙先生一去,那么现在的那个三大政策就会立即不复存在?有这个可能吗?再说了,孙先生的身体不好?你这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
“哪里得来的消息您就不用管了,至于这三大政策,当然不会在孙先生仙去的同时就被废除。但是,您可别忘了,用gcd人的话来说,gmd其实就是一个资本主义政党,他奉行的是资本主义。他的绝大多数党员,对gcd的顾虑和您几乎是一摸一样。
更何况,在gcd看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根本就是两个完全对立的阶级,他们的信仰,他们的主义,他们的追求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现在,孙先生健在,以他的威望,能够把这一切压制下去,但是他若是不在了,这些矛盾就会一点一点的爆发出来。直到最后,那就是唯有一个结局,那就是双方的彻底决裂。”
“不对吧,如果真有你说的那么多不同,那么他们双方现在是怎么走到一起去的?按照,你的意思,他们双方根本就是势不两立,必须得斗一个你死我活的敌人才对啊。”
显然,杜历的话又让张学良给抓了一个空子,确实按照双方的主张,双方的章程,应该怎么都走不到一起去才是。老实说,杜历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所以,张学良的询问,还真是让杜历有些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虽然,杜历的历史还算是不错,但是这也仅仅是指在学校时候的考试而已,他本人并不是搞历史研究这方面的。更何况,随着杜历本人的长大,对他们从小学到大的历史,也就不得不有所怀疑了。
这个时候,张学良本来就是刻意针对他,如果还拿历史书本上的东西来回答。岂不是,把一切都交给那些编纂历史书的学者们,希望他们没有美化伟大的党了?这个几率,显然还是太低了。
''
………………………………
第三五一章 决定
第三五一章决定
显然,杜历的沉默总算是让张学良觉得,自己这一枪应该算是击中了要害。本来嘛,你要说这双方是一种合作也不算什么。但是,却偏偏要在他们刚刚才确定合作的时候,就断言他们合作不了多久。这岂不是,摆明了给自己一个机会。确实,如果真如你所说的那样,水火不容,哪里还有合作的可能。
“其中的究竟,我们并不是当事人,当然不清楚了。就如同,前些日子,我们和北平突然签订的和平协议。如果,有人知道了,英国佬曾经找上门来,表明态度,支持我们打压一下北平,那么在其他人看来,大帅的这个举动也是无法让人理解的吧?”
“这怎么可以放在一起对比呢?毕竟,我们这么做也有我们不得已的苦衷。如果,不是你来告诉我们日本人的威胁已经近在眼前了,我这会儿应该已经在北平街头畅游了。”
虽然,由于他们和日本人接触的时间不少,所以在杜历提出那个观点之后,他们几乎是立马就认可了杜历的观点。但是,现在的张学良毕竟还年轻,如果张作霖入主北平,那么他张学良就不止是东北的太子爷,而是华夏的太子爷了,这种诱惑对他来说还是不小的。
虽然,他平日里最是恼恨别人把他当做太子爷看待,而且这个时候北平中枢政府的命令也不能真正在华夏通行。所以,在心底深处,由于这个缘由,张学良对杜历也还是有着那么一丝不满的。
虽然,张学良也明白,于杜历无关,张作霖做出这样的选择更是没有丝毫出错的地方。但是,他毕竟是一个二世祖,或者说,只能是不那么纨绔至极的二世祖而已。对日本人的警惕,对日本人的态度,都没有张作霖这么坚决。不然的话,九一八的时候,即便是有千万种说辞,身负国恨家仇的他,都不应该不作抵抗的放弃东三省的。
“现在这个时局,我们的苦衷,没人能够理解。即便是北平,他们也只是防范于未然,甚至是不能奈何我们东北,才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所以,那两个严格说起来应该算是不死不休相互敌对的两个政党,为什么能够走到一起来,我不是神仙,当然不能够准确的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但是,有一点我能够确定,那就是其中我们北方的邻居应该出了不少的力气。如果,没有他们掺合其中的话,双方根本不可能联合起来。”
张学良话语里隐藏的一丝埋怨,屋里的人全都没有听出来。不过,当他承认东北如此,是有不得已苦衷的时候,就已经表明他的反驳是多么的无力。毕竟,你可以说你是有苦衷,难道就不允许其他人有苦衷了?
如果,不是这个问题是张学良提出来的。如果,不是张作霖存心起了,要让张学良彻底明白其中的道道。张作霖早就换话题了,毕竟他们今天的主要议题虽然杜历已经给出了一个方案。但是,这个方案显然还没有说服他们不是。虽然,他也觉得,也许是张学良把话题扯开,才会导致如此的结果。
“当初,由于陈炯明和孙中山政见不合,最为关键的是,陈炯明手握军权。所以,孙中山只能离开广东,奔赴上海。在上海,孙中山不得不反思他这些年失败的缘由。很显然,兵权是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因为,他手里并没有过硬的兵权。所以,这一次他回到广州之后,筹办黄埔军校的事情也就立即提上了日程。
当然了,他能够如此迅速的回归广州,苏俄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而投桃报李,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也就不是那么稀奇了。更何况,gcd在鼓动人心上面确实有着人所不能及的本事。”
杜历的历史,除了那些大事之外,其他的全都还给他的历史老师了。更别提,这历史教材上的东西,只能信任其中的一半了。但是,他虽然只能够结合其中的一些事情,猜测出其中的一些道道来。但是,张作霖不一样啊,他作为大军阀之一,还是对这些事件有一些把握的。
虽然,杜历也提到了,苏俄人应该在其中占据了决定性的因素。但是,双方是怎么勾搭上的,杜历还是不了解。但是,张作霖这么一说,才算是明白了。显然,孙中山应该算是面临着又一次失败,然后才有了这三大政策的出现啊。
“大帅刚才说的,和我所了解的有所不一样。我还以为,双方的合作仅仅是依靠孙先生一人的威望所维系呢,现在看来,其中应该还有一些利害关系。不过,这就足以说明,他们双方的合作更不会长久了。毕竟,现在他们再次返回广州,各个方面都需要苏俄的支持。
但是,等他们站稳了脚跟,苏俄的援助虽然还是一大奥援,但是绝对不再是必不可缺了,那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