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9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父亲眼见盛世,为何能说出此等丧气的话?这是父亲您建立的基业,您创立的魏国,您难道不想魏国基业千秋万代,永远传承下去吗?父亲,儿子不懂。”
    郭瑾大声的询问自己的父亲,倾诉心中的不满。
    郭鹏叹了口气。
    “哪里有万世之国呢?皇帝啊,上一个万世之国,已经二世而亡了,你想让魏国二世而亡吗?”
    郭鹏用郭瑾自己的问题反问郭瑾,郭瑾顿时无言以对。
    “儿子竭尽全力,魏国也会亡吗?”
    “你竭尽全力,承志竭尽全力,承志的儿子竭尽全力,承志的孙子呢?孙子的孙子呢?我魏帝王世世代代,永远都是英明神武吗?”
    郭鹏摇头道:“皇帝,走这条路,就不要想着千秋万代,把自己该做好的事情做好,把该送出去的送出去,就够了,我惟一的希望,就是下一次长安城二月桃花开之时,魏国还在。”
    下一次长安城二月桃花开之时?
    郭瑾不明白郭鹏的意思,他只知道,什么时候长安城开过二月桃花?
    但是他回去以后细细的思考了一阵,还是找来了郭珩,与他商议一阵,然后颁布命令,决定把郭珩送走,送去他的西秦国。
    其他几个郭氏子弟建国都没有太大的风险,但是郭珩建立西秦国,风险不小。
    郭瑾带他看了地图,把中亚地区那个正在逐渐成型的庞然大物指给了他看。
    “这是波斯国,安息国已经亡了,末代君主已死,有一将军趁乱世而起,杀死安息国末代君主,取而代之,建国波斯,大势已成,观其势,不亚于安息国。
    数年前,我派遣人员赶赴波斯与之联络,与波斯国建立往来,波斯国答应与我通商,数年来,已有些许商人来到西域,恢复通商,此番你外出封国,要注意,尽量不要和波斯国有什么矛盾。”
    郭珩看着地图,眉头紧皱。
    “兄长,我若外出封国,波斯国会不会认为咱们想要两路夹击他们?”
    郭瑾摇头。
    “你尽管向西去,尽量不要往南,往西便好,我派人侦查过当地,有广袤平原,可供你发展,短时间内也不会和波斯国有什么矛盾,波斯国本身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国家初立,要处理的事情有多少我是清楚的,他们不敢贸然与我为敌,否则我必然叫他吃点苦头,你尽管去,剩下的事情,交给我,我来处理,你不用担心。”
    郭珩没有再说什么,默默点头答应,随后,便开始准备外出封国。
    郭鹏在郭珩离开之前见了他一面,没多说什么,只说了让他注意身体,若有战事不要贪功冒进,若遇失败也不要灰心丧气。
    郭珩很失望的表情,似乎没有从郭鹏嘴里听到他想要听到的话语,但是郭鹏并没有多说什么。
    郭鹏已经不想多说什么了。
    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好事,有人离开,就有人降生在这个世界上。
    兴元九年正月,郭承志的长子诞生了。
    郭鹏非常高兴,亲自去看望自己的重孙,把自己最常佩戴的一块玉送给了他,还亲自给他起了一个【小虎】的小名,希望他可以像小老虎一样成长的威猛壮硕。
    新生命的到来让郭鹏和曹兰都非常高兴,隔三差五就去郭承志的宫里看望重孙,喜不自胜。
    升级做了爷爷的郭瑾也为此感到些许的放松。
    有了这件开心的事情,或许能冲淡郭鹏一直以来的低落情绪,对于他的身体也有好处。
    前些日子因为过于悲伤,郭鹏病了一阵,让郭瑾十分紧张,好在很快就治愈了。
    大医馆的人连连称赞郭鹏身体强壮,说他一定可以长命百岁。
    郭鹏却很不待见大医馆的人,对他们没有好脸色,很快就把他们赶走了——程昱去世以后,郭鹏一直都很不待见大医馆的人。
    话虽如此,郭鹏的身体尚且还过得去。
    郭瑾于是可以全身心投入政务之中,一边推进货币改革的事情,一边思考对盐铁专卖的局面该不该做出改变。
    程昱去世以后,郭鹏完全丧失了对政治的兴趣,郭瑾的求助他一概不发表言论,让他自己解决。
    至于学部,每一项工作布置下去都需要很长时间去落实,并不需要郭鹏时时刻刻都盯着。
    他现在把兴趣转移到了农业部门,尤其是农具和肥料研发的部门,时不时就往这些地方跑,搞得这两个部门的官员总是很紧张,不知道太上皇到这里到底是要干什么的。
    郭瑾也有些疑惑,不知道郭鹏天天往这些地方跑是为什么。
    郭鹏一脸【你完全不懂】的表情指着郭瑾的脑子。
    “你啊,尽管玩弄你的权术好了,跟你说,你再怎么玩弄权术,也比不过这些东西能给你带来的收益,这才是最重要的!你不仅要让大家吃饱,还要让粮食有更多更大量的富余才可以啊。”
    郭瑾不明白郭鹏为什么这样说,很多朝臣也不明白,权当郭鹏是一时兴起,没当回事儿。
    但是很快他们就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兴元九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寒潮来的比往年要早,以至于一些靠北边的地区的粮食产量受到了影响。
    秋收之后,河北北部地区一些郡县向朝廷报告这个事情,引起了农部尚书诸葛瑾的注意。
    他思来想去有些忧虑,上报郭瑾,言及粮食产量降低,河北北部地区粮价可能会有波动,必要时希望可以动用仓储平抑粮价。
    郭瑾正在忙着货币改革的最后推进工作,便下旨让诸葛瑾相机而为。
    诸葛瑾于是做好了一系列的准备。
    到了十一月末,天气更加寒冷,十二月初一,徐州刺史向朝廷上报了一个很令人惊讶的消息——淮河封冻。
    不只是淮河,淮河附近的一些支流也相继上冻,大运河部分河段也上冻,冰层较为结实,已经影响了一些公务船只和商业用船。
    徐州刺史正在组织人力物力对上冻的河面进行破冰,以确保公务船只和商业船只的通行顺利。
    消息传来,整个洛阳朝廷的高官们都惊讶了。
    淮河位于两淮地区,一向温暖湿润,北方河流上冻倒是常事,可他们之前从未听说过淮河能上冻。
    怎么突然之间淮河上冻了?
    郭瑾听说这件事情以后,不得不放下手中的货币改革工作,召开了国务会议,讨论这一不同寻常的现象。
    群臣碰头之后,互相商议此事,觉得情况不对劲,往年都是北方河流上冻,更冷一些也就是中原地区部分河流上冻,从未听说过淮河上冻的消息,可是如今,淮河上冻了。
    一些官员忽然冒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看向了面色不佳的皇帝郭瑾,想说些什么,但是犹豫再三,没敢说。
    先观望一下。
    这一观望,就叫诸葛瑾想起了一些事情。
    他想起了十多年前,延德三年四年间朝廷关于大运河的大争论。
    “陛下,淮河上冻,加之今年河北地区部分州县粮食减产,臣以为,这不是偶然。”
    诸葛瑾站了起来首先发言。
    郭瑾眉头一皱。
    “你是说,这种情况不会就此终结,不是仅此一年,而是……”
    “未来数年,可能年年如此。”
    诸葛瑾环视了一圈目瞪口呆的同僚们,开口道:“诸位可还记得延德二年六月,太上皇下令时任内阁首辅曹公研究大运河开建事宜时所下的诏令?”
    诸葛瑾这一说,群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想起了当年争论非常激烈的大运河之争。
    郭瑾也想起来了。
    当年,郭鹏说开建大运河,群臣都以为这是劳民伤财的举措,根本没有必要。
    郭鹏却坚持要这样做,他认为天气正在不断变冷,不用多少年,寒冷就会影响到北中国的粮食产量,导致粮食大规模减产。
    到时候如果没有可靠的渠道运输南方粮食到北方,以北方的人口基数,必然会造成缺粮少粮的情况,乃至于出现饥荒。
    而一般的道路运量有限,损耗比较大,根本不足以支撑北方巨大的粮食缺口,所以务必要修建一条可靠的水道。
    以水道的巨大运力完成南粮北运的大工程,确保北方不会出现大规模的饥荒。
    当时朝臣都觉得郭鹏这是异想天开,阻力很大。
    但是郭鹏力排众议,要求执行,以他的权力强制要求朝廷开建大运河,于是延德五年,大运河正式开工。
    大运河的开工不仅为南粮北运做了工作,也方便中原人口迁移到江南地区。
    但是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方便南粮北运,为了对抗气候变迁。
    当年郭鹏曾经在朝会上说过一句话。
    当年正好参与到这次会议之中的诸葛瑾记得。
    “当初,太上皇还曾说过,有朝一日淮河封冻,你们就知道这条运河到底有什么用处了。”
    然后整场国务会议就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之中。
    大约一炷香左右吧,皇帝郭瑾深深地叹了口气。
    “太上皇早在二十年前就看到今天了。”
    魏帝国的精英们无言以对,纷纷都感觉到了震撼、不可思议。
    魏帝国居然真的有了淮河上冻的这一天。
    没什么好说的了,郭瑾立刻在国务会议上宣布大家要做三件事情。
    第一,在气候危机还没有完全爆发之前,利用大运河尽可能多的把南边多余的粮食往北边运输,运输到河北地区,运到幽州并州平州地区。
    第二,这些地区要广泛建立更多的粮食仓库,尽可能多的屯粮,以备粮食大范围减产的时候,这些地区的仓储粮食可以派上用场。
    第三,加速推进河北、中原地区的人口向江南、岭南地区的转移工作,加大力度,设置标准,用更高力度的优惠政策进行劝诱。
    工作布置完毕,需要有人去执行。
    郭瑾为了更好的推进这些工作,把南书房定义为了专门处理这三件事情的集中办公室,调动各部门精英干吏授予南书房侍读的身份,在南书房行走。
    又为了统筹各方面的工作,郭瑾又把目光转移到了能力极强的老一辈官吏身上。
    最终,他再次选定老臣郭嘉作为一群南书房侍读的头头,授予南书房总裁这样一个临时工性质的职位。
    专门负责处理相关政务,并且向郭瑾进行专项汇报。
    为了确保文武分治的局面,郭瑾还专门把他参谋台的职位拿掉了,让他在内阁挂了一个次辅的职位,由军事参谋官转任文职。
    然后顺理成章的授予南书房总裁的临时职位。
    郭嘉一开始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得知以后当场愣住。
    因为当年他也问过郭鹏为什么要做这样劳民伤财的事情,郭鹏说等到淮河有一天上冻了,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了。
    现在淮河上冻了,郭嘉也知道为什么了。
    但是当年到现在……
    郭鹏真的是人吗?
    埋藏于心中多年的问题一朝爆发,郭嘉真的有点怀疑郭鹏到底是不是人了。
    当然了,有这种疑惑的人绝对不止一个郭嘉,很多有点资历的臣子想起当年那场大辩论,基本上都会产生惊异的情绪。
    他们一直没当回事的事情,郭鹏却提前二十年为他们做了准备。
    等到危机来临的时候,一条大运河纵贯南北,成为魏帝国对抗这场气候危机的重要生命线。
    郭鹏甚至没有给他们讨论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上天警示的机会。
    要是没人知道这件事情,到还能说这是上天警示,天人感应对的上,但是……
    太上皇提前二十年就说了这件事情,这难道也是上天警示?
    天子难道真的是天子?
    对于天人感应心知肚明的精英们忽然觉得那个很久不露面的太上皇郭鹏变得更加神秘了。
    但是他的提前准备派上了用场。
    整个朝廷经历短时间的慌乱之后,很快就理清了这件事情的应对思路,并且设置了相对应的处置官署,着手开始应对危机。
    而这一切,就是因为他们有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此时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正一头扎进农具堆里无法自拔的太上皇郭鹏的身上。

一千五百五十七 如果魏国需要他做一个神他就做那个神好了
    69,最快更新东汉末年枭雄志 !
    郭瑾从南书房里出来,前往农部官署,在农部官署的角落里找到了正在和一群工匠讨论农具改良问题的郭鹏。
    郭鹏让他们改良耧车,让耧车提高效率的同时,又要能适应南方水田的复杂环境,适应多种农作物的播种需求。
    现在耧车的改良已经基本上完成,因为郭鹏的一力推动,工匠们都把改良之后的耧车称为【凤车】
    眼下,工匠们正在就木制农具的防腐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于农具可以更长时间的使用,而不至于使用一段时间就要更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