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7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并且嘉奖你,横竖不过五个月,你觉得呢?”
    两个大人物拍自己的肩膀,让王威忍不住的产生了左右为男的感觉。
    王威在心里琢磨,觉得这一来一回,加上赶路和准备的时间,何止五个月?
    六个月能回来都算是好的。
    万一海上出点事情,一年之内他休想乘船离开这里。
    远隔万里之外的异域他乡,王威实在是不想多待。
    但是现在他所面临的这个左右为男的处境实在容不得他强行反抗。
    谁让他是荆州降将,资历最浅。
    张辽和辛毗虽然也是降臣,但是资历比他深厚,地位也比他高,职权也比他大。
    官大一级压死人,他又能如何呢?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王威被委任为代理大使,带领外交部通译官员二十人和五十名士兵,总共七十一人留驻罗马城魏帝国大使馆,一直等到皇帝委任的第一任魏帝国驻罗马大使抵达为止。
    期间,王威可以行使条约中规定的魏帝国驻罗马大使的各项权力,对于商贸事物有决定权,不需要提前和国内商定。
    这个消息被他们照会给了卡拉卡拉皇帝,卡拉卡拉皇帝表示热烈欢迎。
    几个月相处下来,他觉得还是蛮喜欢王威的。
    一直到张辽还有辛毗带着罗马帝国驻魏帝国大使离开罗马城踏上归途的之后,王威都还没有反应过来。
    自己一个带兵打仗的海军将军,怎么就忽然搞起了外交工作呢?
    所以说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
    不过王威还是提出了一个恳求的。
    他希望来接他回去的船队能带一些江南的稻米还有酱油,再来一个好厨子,他非常想吃米饭和炒菜,魂牵梦绕了都。
    这个要求,张辽和辛毗答应了,没什么难度。
    张辽和辛毗带着来时的船只,还有罗马商船二十多艘,组成一个相当规模的远洋商船队,用了两个多月的功夫回到了国内。
    期间,船队一度在海上遭遇大风浪,差点翻船,可谓是惊险连连。
    还好当时距离他们的一个军队驻地不远,他们快速赶过去避难,可算是躲过一劫,没有葬身大海成为海洋大鱼的食物。
    海上的气候多变,时而万里晴空,时而惊涛骇浪,谁也不知道啥时候就惊涛骇浪把自己葬送在海水里了。
    这是最大的不确定性,若非如此,远洋贸易应该更早就诞生了,实在是收益大,风险也极大,稍有不慎,血本无归。
    延德十一年八月,张辽和辛毗不辱使命,胜利归来,不仅带回了财富和好消息,还带回了罗马官方的驻魏帝国大使团队,以及一批背景深厚的罗马商人。
    能跟着他们一起回到魏帝国的,显然都是背景深厚的,背后都是一些实权人物,一些罗马皇帝都不得不顾及的势力等等。
    他们来这里就是来喝头啖汤的,把罗马对魏国的贸易拉起来,这样就能率先抢占利益,不用担心被后来者争夺了。
    郭鹏得知消息之后大喜,下令召开宴会款待罗马大使团队和随着他们而来的官商团队。
    郭鹏自己没有出迎,但是不得不说,罗马大使团队也没想到洛阳城如此雄伟壮观,魏军士兵如此雄壮慑人。
    首先在气势上就输了,自然而然的感觉自己非常渺小,本想端着架子,却没能成功,也没能在意更多的方面。
    沿途他观看着和罗马城迥然不同的建筑和行人们,还有宽阔整齐的街道,一点异味都没有的洁净的城市,感觉十分震撼。
    罗马皇帝的宫殿不小,规模很大,也很奢华,各种设施齐全,一看就能看到满满地富贵气息。
    魏帝国的宫殿与之相比恰好相反,看不出奢华的味道,但是建筑极有章法,威严满满,一眼望过去就能感受到一种无言的压迫感。
    就像是那位皇帝给这个国家的臣子们带来的压迫感一样,给大使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魏帝国礼制规范,这是罗马大使又一感受。
    一层一层的迎接官员,一层一层的汇报,一层一层的进入。
    让大使觉得自己面对的那个人越来越神圣不可侵犯,越来越给他巨大的压迫感。
    终于走到尽头,在魏帝国的政治中心奉天殿,罗马使者感觉自己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才终于见到了那位神秘不可侵犯的魏帝国的主人。
    那位皇帝陛下高居于皇位之上,威严满满,威风凛凛。
    大殿两侧排列整齐的站立着魏帝国的高官显贵们,他们纷纷用好奇的凌厉的视线打量着这群来自万里之外的“大秦国”的使者们。

一千二百九十九 皇帝难道是属貔貅的?
    皇帝派人出海寻找大秦的事情,知道的人不多,关注的人很少,这件事情的规模也不大。
    横竖几艘船,一千余人的规模。
    皇帝没有动用国库走官方渠道,而是自掏腰包,让内廷出钱出物资,朝廷顶多出了一些通译人才,所以这件事情并未引起任何关注。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大秦国在什么地方,有多强,以及对魏帝国的重要性,他们并不在意这些,他们更在意眼前的利益和权势。
    大秦国距离他们真的太远了,远到了几乎不可能产生冲突和往来的地步,所以大家并不关心。
    谁能想到皇帝就真的派大海船出海,海上航行两个多月,然后就找到了大秦国,见到了大秦皇帝,还和大秦国签署了一揽子贸易协定。
    鬼能想到!
    可事情就这样发生了,由不得他们不相信。
    远隔万里之遥的大秦国还就真的派人来了,还就真的要和魏帝国的成双边伙伴协议了,大家还就真的要通过那广阔的海面开始做生意了。
    这样的事情,怎么想怎么觉得难以置信,尤其郭魏帝国相当一部分高官根本就没有见过海长什么模样,根本就不知道海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或许对他们来说,大海的意义就在于能给提供给他们一些滋味的确不错的海鲜料理,仅此而已。
    但是大海的意义可不仅仅是这些啊,大海的意义更多地在于金钱财富啊。
    这次接见,主旨在于向罗马帝国的使臣展现魏帝国的威严、强大和富庶,让罗马帝国的使臣更好的了解到魏帝国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
    在朝堂上展现给他们看无疑是最直接的。
    歌舞,音乐,菜肴,酒水,餐具,还有礼仪,这是最能直接体现一个国家富强的地方。
    现在,的确也体现出来了。
    罗马帝国的使臣是真的知道这个生产丝绸的国度是如何的强大富庶了。
    酒过三巡,郭鹏让罗马使臣当着所有魏帝国高官显贵们的面宣读了他和罗马帝国达成的协议。
    每个季度出售给罗马帝国多少丝绸、瓷器、漆器、铁锅、茶叶等魏帝国特产商品,每个季度又从罗马帝国进口多少葡萄酒和奴隶。
    双方的货物结算用黄金和白银做为货币,因为双方都愿意接受黄金和白银进行交易。
    而那个巨大的黄金白银的流入量让群臣目瞪口呆。
    这是皇帝主导之下的内廷和皇家海商团队与罗马帝国达成的贸易协定,是官方的。
    其中一部分收益归内廷,一部分收益则被郭鹏【大发慈悲】赐给了国库,用在民生用途上,改善国库总是岌岌可危的状态。
    那么多的黄金白银,说真的,东汉时代走来的群臣真的只在史书上见到过。
    史书上才能见到西汉时代皇帝一赏就几千斤几万斤的黄金白银,到现在,基本上看不到。
    他们手上很少有金银,基本上都用铜钱,乃至于丝绸绢布等货物进行交易。
    皇帝赏赐也就是几十斤一百斤左右的赏,和西汉皇帝比起来,皇帝出手并不大方。
    近来风传皇帝有意确立金银本位的经济政策,决定把黄金白银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法定货币,以此减轻魏帝国缺铜的问题,以及解决铜钱价值底下不足以支撑大规模贸易的缺点。
    如果是这样的话,对于魏帝国的商品经济来说的确是好事。
    至少大家不用再携带那么多绢布和丝绸作为贸易货币了。
    五铢钱虽然是法定货币,是大家都认同的货币,但是毕竟价值低,小宗商品交易和日常生活用品交易用五铢钱还行,但是涉及到大宗商品贸易,五铢钱就不行了。
    面值低,搞大宗贸易需要数量巨大的铜钱,而数量巨大的铜钱又太重,运输不便,成本过高,实在不便于商业贸易。
    为此,人们甚至把蜀锦绢布一类价值高昂的商品用作货币,进行交换,以此进行大宗商品的贸易。
    当然,最近一段时间,也渐渐有人开始使用金银进行大宗商品交易,但是除了需要称斤算两确定纯度之外,还有一个很直观的问题就是,魏帝国不仅缺铜,也缺少黄金和白银。
    虽然近年来大家都有共识,认为西汉奢侈的陪葬制度把大量黄金掩埋在了地下,但是谁也做不出那种挖人家坟墓找黄金的事情。
    所以只能听之任之。
    但是随着丝绸之路的打通,大量黄金白银顺着丝绸之路流入魏帝国,魏帝国的大宗货物交易领域已经出现了一定规模的黄金白银交易,而不仅仅是铜钱交易。
    以此为基础,郭鹏手中掌握的黄金和白银也逐渐多了起来。
    于是他开始思考进行货币改革,把黄金白银作为货币进行流通,便于魏帝国跟中亚国家还有罗马帝国进行大宗商品的贸易。
    至于要不要引入纸币的概念,他觉得还是有待商榷的。
    魏帝国的商业目前来说并没有发展到那个需要纸币引入的地步,没有到宋朝那种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程度,目前国家还在建设中,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
    虽然这样肯定是利于商业发展的,只是纸币利于伪造,在当前这种环境下,他觉得还是要缓一缓,不能贸然上。
    否则把好不容易整理顺畅的经济环境搞坏了,问题就大了。
    而且黄金和白银的数量似乎也并没有多到那个足够进行币值改革的地步。
    但是与罗马帝国的商贸一旦确定,并且流通起来,双方官方和民间的贸易一旦打通,以魏帝国的商品优势,必然可以对罗马帝国的黄金白银进行大规模的掠夺。
    到时候,魏帝国所拥有的黄金白银或许就能推动这一轮的货币改革了。
    除此之外,郭鹏也没有忘记派人去日本岛探索。
    小小列岛,拥有相当丰富的黄金和白银资源,郭鹏也不知道是什么原理,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派人乘船探索、登陆日本岛。
    太史慈的部下、海军将领黄韬和周维被郭鹏命令率领五只大海船和一千名士兵,从延德六年开始探索日本岛。
    目前已经探索出了四国、九州,正在进入日本列岛的本州地区,并且切实的接触到了日本列岛上切实存在的政权。
    然后进行了交战。
    郭鹏让军队去不是为了做慈善,而是找黄金,找白银,以及抓奴隶,这当然会引起对方土著居民的反抗。
    当然结果也是一样的。
    对方根本不是对手,一交战就全面溃败,士兵死的很惨,也被灭了好几个有点规模的魏军开拓出了一大片可靠的前进基地,并且驻军,开垦土地进行耕种。
    这条航线也变得成熟起来。
    目前四年过去了,黄金白银没找到多少,奴隶倒抓了不少。
    在目前找到的有限的白银矿和黄金矿上,这些本地奴隶已经开始开采工作,每年能给郭鹏带去一定量的黄金白银。
    虽然数量不多,总比没有好。
    石见银山郭某人也只是知道存在,但并不知道具体在什么地方,更不知道这个时代有没有日本先民已经开始了开采。
    反正他把内廷培养出来的勘探矿藏的团队派过去,就看他们能不能找到。
    至于其他的,他也不是很担心,反正时间充足,一边抓奴隶,一边开采矿藏,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至于日本列岛上那些不成气候的小部落小国家小聚落,一千魏军足以摧毁他们的存在了。
    而且日本现在又没有统一政权,本身连政权结构都还相当原始,欺负他们就跟胖虎欺负大雄一样,还不用担心哆啦a梦。
    但是在找到石见银山之前,郭鹏想要确立金本位银本位,是有危险的,没有稳定的长期的黄金白银来源,想要搞货币改革,大规模发型金属货币,就很难。
    与罗马帝国的贸易是一边,另一边,石见银山也必须要找到。
    然后把黄金白银和粮食挂钩,确定新的货币制度。
    与其说金本位银本位,倒不如说郭某人一直都在坚持粮本位,对人而言,粮食才是最重要的生命线,没有粮食,金银再多也是破铜烂铁。
    就眼下来说,与罗马帝国的贸易已经开始。
    海上贸易带来的巨大收益已经震慑人心,朝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