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6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睡吧。”
    “嗯。”
    郭鹏把一切情绪转换为前进的动力,做好了对那帮人发起战略决战的准备。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延德六年六月二十三,郭鹏和蔡邕碰头几次,连哄带骗加忽悠,最终确定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确定五经家法如何断句的规则,并且成功让蔡邕为自己背书。
    延德六年六月二十五,郭鹏秘密召见了袁嗣、荀攸、孔羡和贾逵四人,将四本标有标点符号的线装书“样本”交给他们阅览。
    说这是他确定断句之后,让人加班加点抄录制造出来的新式让他们率先观看。
    然后看着他们对纸张线装而成的书本反复的摸来摸去,然后翻开来一点一点的观看,啧啧称奇。
    直到发现各自手上拿着的自家经典都有点不太对劲的地方。
    郭某人可不会完全按照他们的断句方式来断句,郭某人只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断句。
    对此,郭某人出动了蔡邕进行劝说。
    并且最终告诉他们,他们的断句方式有些地方让本皇帝不满意,所以本皇帝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重新断句,并且公诸于世,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或者说,你们有什么反对意见吗?
    不要紧,提出来,我在听。
    四人互相看了看。
    荀攸第一个说自己没有任何意见。
    剩下三人争抢着向郭鹏表示他们都没有任何意见,愿意按照郭鹏的需求来确认经典文章的断句方式。
    他们会配合。
    反正他们的底线早就被击穿了,此时此刻,底线不断地向下延伸,不断的探索新的可能。
    这让郭鹏非常满意。
    于是,该解决掉的内部问题也都解决掉了,内部意见被郭鹏彻底整合,剩下的外部问题也就到了该彻底解决的时候了。

一千一百七十七 皇帝这是要废私学兴官学
    延德六年七月初一,皇帝郭鹏下发了一道圣旨。
    圣旨的大概意思呢,就是说皇帝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还有和臣子们的讨论之后,觉得当下咱们魏国的教育模式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教育出的人才呢,数量不够。
    魏帝国政府的权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也特别多,对官员的需求也特别多,这一多呢,就出现了官员素质良莠不齐的情况。
    经过慎重的思考和实地调查,皇帝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眼下这种私学兴盛而官学衰落的模式出了问题。
    私学所能培养出的人才数量少,且跟不上政府的需求,而现有官学培养出来的人就更少,更加跟不上需求。
    这是不行的,这样下去是要出问题的,魏国政府的治理能力是要出问题的。
    这样不行。
    所以皇帝一拍脑瓜子,决定做出一些改变,他要改革,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使得不合理的现状变得合理,让一切看上去都充满生命力。
    改革的方式也很好理解,皇帝要加大太学的招生数额,要扩大太学的教育范围,增强太学的教育能力。
    一通官话说完之后,皇帝才说,因为得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贤臣的帮助,他得以将现有的五经国法以标点符号进行标注,使五经国法一眼看上去便一目了然,不需要使用句读也能轻松读懂。
    如此,可以极大提高太学的教育效率,更可以极大地减轻学生们的负担,让他们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去学习句读。
    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都用在研习经义上。
    有了固定的标点,老师也就可以专心讲述经义,不用花费时间去讲述该如何断句,如何理解,直接照本宣科就好了。
    如此,就能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学子了。
    没有纸张的时候,学生只能听老师讲,靠着记忆力去记,记忆力好的,那就占优势,记忆力差的,那就劣势。
    而且很多时候老师只讲一遍,不多讲,很多时候学生还要靠自己去摸索,或者向其他人请教,非常不方便。
    竹简毕竟沉重,而且贵,能写的字也少,是在不适合进行课堂笔记。
    而有了足够便宜且轻便的纸张,学子们就能在课堂上利用好纸张的优势,对老师的讲课精华进行记录,等下课之后,也可以利用课堂上记录的笔记进行自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就是这个道理。
    皇帝奋斗多年,终于可以贯彻落实孔老夫子当年的设想了。
    皇帝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在为全体读书人的学习而考虑,希望他们可以更好的学习,更高效的学习。
    书本现在还不太多。
    皇帝已经安排人紧急抄录,到时候希望太学学子们可以自主结成五人或者十人学习小组,到时候每一个小组发给一本书,进行集体学习。
    这道圣旨的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而且还不是单独发布到尚书台让尚书台负责对外公布的,而是直接发了很多份到各个朝廷官署,等于是皇帝直接对外公布。
    对此,很多官员都感到相当的惊讶,感觉十分震惊,完全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互相询问对方,互相询问上级官员,但是得到的都是【不知道】这样的回答。
    一时间所有士人官员人心惶惶。
    与之相比,寒门出身的官员倒是淡定许多。
    他们仔细阅读了皇帝的圣旨之后,忽然感觉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皇帝这是要废私学兴官学啊。
    自后汉中后期以来,私学兴盛而官学衰落已经是大势所趋,数十年间没有任何改变。
    现在忽然间官学要崛起了,而本身就靠着太学过日子的他们难道不是最大的受益人吗?
    士人官员和子弟素来瞧不起太学,只在他们的私学内学习,把持高位,寒门官员深恨之,但是没有任何办法。
    可现在情况似乎发生了一些改变了。
    必须要说的是,郭鹏在办这件事情之前,没有和任何朝廷高官通气,消息被严格封锁不得外泄,所以就算是最亲近的大臣们对此也是完全不清楚,根本搞不懂是怎么回事。
    曹操被一群内阁官员堵在内阁里问东问西,大家都觉得他一定知道些什么。
    可是事实曹操真的什么也不知道。
    “诸君,诸君!冷静一些!这件事情我真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还觉得奇怪,正准备去询问陛下到底是怎么回事!诸君稍安勿躁!”
    曹操满头大汗的安抚着内阁内那些心慌意乱六神无主的士人官员。
    而徐庶等少数寒门出身的官员对此持观望态度,他们很快便意识到这件事情对他们而言是有好处的,所以他们决定等待,观望局势。
    曹操其实也不在意这件事情,他家又不是经典传承家族,郭鹏要废私学大兴官学对他好处多多,至少他家子弟以后就能和士人学习一样的东西,而不用担心不如士人了。
    可是面对那么多部下的询问,曹操也感到头疼,只好借口去询问郭鹏到底是怎么回事,赶快离开了内阁。
    结果在抵达奉天殿的必经之路上,曹操遇到了程昱、田丰、戏忠等朝廷高官,他们也是面色严肃紧张,和他自己一个样子。
    看来,大家事先都没有得到任何通知,谁也不知道皇帝陛下到底要做什么,不清不楚的绝对不止他一个人。
    想通了这一点,他就松了口气——他还以为自己又被排挤除了权力中心,或者干了什么事情让郭鹏不高兴了。
    现在在官员群体里甚至看到了郭嘉,他就放心了。
    和面色不善的程昱互相对视一眼,然后双双甩了臭脸之后,曹操就焦急的靠近了郭嘉。
    “奉孝,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我怎么完全不知道这件事情?”
    “我也不知道,这件事情好像发生得很突然,之前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
    郭嘉看了看周围一大片行色匆匆的官员,开口道:“看来这件事情大家都不知道,陛下办事之前没有和任何人通气过,咱们都一样,但是……我还听说过一个事情。”
    “什么?”
    曹操面色一变。
    “那几家人,袁嗣,荀攸,还有孔羡跟贾逵,前段时间好像都被陛下召见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时也没人在意。
    结果今天忽然间陛下就把圣旨下达了各官署,把大家都给吓了一大跳,这不,咱们都给部下逼得过来问情况了。”
    郭嘉感慨了一阵:“也不知道陛下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反正我这里是真的搞不清楚了,陛下这一回可真是办事严谨。”
    “陛下办事素来严谨,看来这件事情是计划已久。”
    曹操抿了抿嘴唇:“那么长时间居然一点消息没有泄露出来,看来陛下是真的没打算在此之前告诉任何人,而是打算把事情办成了再公布,现在看起来,这件事情成了。”

一千一百七十八 扭转未来
    虽然对郭鹏的政策本身没了什么担忧,可是对于那个标点符号什么的,郭嘉依然什么都不知道。
    这样的事情可不多见。
    担心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对的郭嘉颇有些忧虑。
    “可标点符号是什么?我等闻所未闻。”
    郭嘉开口道:“而且现在想想,六月的时候左伯献纸,可能就是陛下自己推动的,造纸技术完善之后,纸张数量大增,价格大降。
    我听说很多士人之家都颇有微词,因为他们曾经购买了大量的高价左伯纸放在家里储存备用,那个真的比逐渐好用多了,很多人都买了。”
    “结果忽然间左伯说造纸术成熟,可以造出大量廉价纸张,纸价大跌,他们完全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觉得吃了大亏……”
    曹操皱了皱眉头:“其实奉孝,我家也买了很多。”
    “我也是。”
    郭嘉面色不佳的点了点头。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
    “奉孝,你说,区区一个左伯怎么敢冒着得罪那么多人的风险把改良造纸术的事情公布出来呢?”
    曹操忽然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郭嘉面色一慌,赶忙看了看四周,把食指竖在了嘴前,低声道:“你知道就好了,别往外说,小心惹祸上身。”
    曹操本来觉得这个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亏点钱,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郭嘉这一说,他就明白了。
    背后怕是有人在操纵这件事情的走向。
    从造纸术的成熟到纸张的大量制造,再到皇帝召见几大家族的代表人物,然后再是现在的这道石破天惊的圣旨。
    曹操终于明白这件事情是怎么回事了。
    但是他还有一个疑惑未曾解开。
    “可造纸术的改进应该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前汉到如今,奉孝,这个事情……”
    “就此打住,孟德,这件事情对你我家族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你什么都不知道,我也什么都不知道,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懂?”
    郭嘉严厉的看着曹操,生怕他说出一些什么不该说的事情。
    这件事情对于皇族出身的郭嘉和亲族的代表性人物曹操而言,都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屁股坐在不同的地方的他们,完全不用愁眉苦脸,完全不用慌张,他们是皇帝基础的基本盘,皇帝对谁下手也不会对他们下手。
    所以,他们只需要无脑打call就好,别的一概别说,就当什么都不知道。
    总结一下,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陛下让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就是那么简单。
    曹操心下了然,点了点头。
    “懂。”
    说完,两人低下头,双手放在身前,和其他人一样走在前往拜见皇帝的路上,就像是一个平平无奇没有任何突出色彩的俗人一样。
    很快,一群大臣抵达了奉天殿偏殿之前,向看守在殿前的苏远请求拜见皇帝。
    程昱、曹操和戏忠三人一同上前请求拜见皇帝,苏远便前往通报。
    不一会儿,殿门大开,苏远招呼着大臣们一起进去。
    进去之后,他们刚刚见到皇帝的面,就被人手赋予一本新式线装书。
    蓝色的封面,左上角有一个白色的框框,框框里写着这本书的书名。
    或是《尚书》,或是《春秋》,或是《礼》。
    纸质,现状,翻开之后能看到非常整齐端正的小楷字从右往左从上往下的一列一列的存在于纸面上。
    然后就是奇怪的符号,比如【,】、【。】之类的,还有【“”】和【:】之类的。
    他们不知道这些符号是什么,但是却看得出来,被这些符号分开以后,读书就变得非常轻松,不用句读也能读书,一句一句的读,没有丝毫生涩和不畅快的感觉,一目了然。
    感觉他们多年练习之下的断句能力忽然间变得毫无用武之地了。
    哪怕不用学句读,只要识了字,只要拿着这样一本书,就能读懂任何一本经典。
    这个时候再听老师稍微讲一讲经义,做做笔记,那简直就是事半功倍,比起之前那种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