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6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帝是真的要为了自己的文治功勋而对天下士人下手了?
    袁嗣依稀记得,皇帝最早治严氏公羊。
    看来,春秋这一经只能留下严氏公羊了?
    左氏和谷梁在白虎观会议之后都无法得到官方认定,没能成为官方学说在太学里立下学官,所以东汉的士人们就已经给不能通过学习左氏和谷梁做官了,魏国也一样。
    然后现在颜氏公羊也要步后尘,成为极其尴尬的在野学说?
    那易经……
    想到这里,袁嗣忽然觉得有点冷。
    不对,不对,怎么会这样?
    自己怎么已经开始设想皇帝获胜之后该怎么保证家族和学派的最大利益了?
    皇帝会获胜?
    皇帝这是要把十四家法只留下五家?
    这是要断绝大部分人的政治利益,这是捅马蜂窝的事情,大家能接受?
    还是说皇帝已经打定了主意能够利用大家的内部矛盾把这件事情办成?
    想到这里,袁嗣忽然想起来,皇帝今天把自己喊到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
    只是问问话聊聊天……而已?
    “袁卿,孤把你喊来,是想要告诉你,孤打算之后召开类似于白虎观会议的会议,会议上,孤会支持《孟氏易》作为易经正统而留存于世,然后罢黜其余易学家法,也算是孤告慰公路在天之灵吧!”
    郭鹏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用虔诚的语气如此说道。
    袁嗣当场就愣住了。
    然后他迅速在脑海里做了一番论证。
    和皇帝作对,是风险很大的事情,搞不好要掉脑袋。
    在这件事情上袁氏的牵扯很深,根本不可能躲避成功,而一旦牵扯进去,就很难不和皇帝作对。
    现在皇帝摆明姿态支持自己,这就代表自己已经站在了不败之地上。
    既然如此,利益不仅没有受损反而还大大的增加了,何苦冒着生命危险和皇帝作对?
    跟这位皇帝作对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这几十年来的历史已经充分的告诫了后来者。
    要不是皇帝下狠手要把大家吃饭的碗给砸了,大家也真的不会去想和皇帝作对的事情。
    可是没办法,现在皇帝要把大家吃饭的碗都给砸了,这就问题很大了。
    不得不动手,不得不敌对。
    可是这依然冒着生命危险。
    因为当今皇帝和刘秀不一样,他不像刘秀获得天下全靠大豪强的支持。
    他手下的兵太强,军队被牢牢掌握在皇帝手里,一应的物资补给也全都是皇帝本人提供。
    这就意味着军队也好武将也好,都是皇帝自己控制,不受任何其他人的干预,不像云台二十八将那样大多数出自豪强家庭,各有各自的利益诉求。
    魏军团结在郭鹏身边,眼下还是当之无愧的铁板一块,并非士人所能插手,所能撼动。
    这也就是说,这位皇帝有掀翻屋顶的能力,他有掀桌子打碎一切让大家都去死的能力。
    只是他暂时还没用,或者说他认为使用这样的能力弊大于利,所以他不会使用。
    但是当他觉得他需要使用这个能力的时候,一切就都不好说了。
    所以,全方位撕破脸皮的对抗是无奈之下的最后选择,是要冒着被打成叛逆者的风险和魏军决一死战的。
    现在不用冒这个风险,难道不是好事?
    可很快袁嗣就想到了,皇帝给出这个利益不是平白无故就给出的,而是需要袁嗣付出一些东西来交换的的。
    付出什么?
    毫无疑问,付出自己的一切。
    全心全意协助皇帝完成这次的五经统合计划,把十四家法废到只剩五家,变成真正的五经圣人法,统一思想,统一学术。
    袁嗣咽了口唾沫。
    这对他而言,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某一经的家法并非只有一个家族传承,一般都有多个家族传承。
    自光武帝刘秀恢复经学传承立十四博士以来,家传《尚书》的有十四个家族,家传《诗》的有九个家族,家传《礼》的家族有三个,家传《易》的家族有七个,家传《春秋》的家族有八个。
    经历过漫长的岁月,旧的家族有的断绝传承,也有新的传承家族诞生。
    而经过汉末战乱之后,有的全家灭绝,断绝传承,有的则侥幸生存,继续自己的传承。
    他们分别家传不同的家法,在白虎观会议最终完成统合之后,构成了五经十四家法的最高学术垄断体系,是整个东汉高门大户的顶端。
    虽然时至今日,郭某人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还有哪些家族维持传承,而哪些家族已经完蛋。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郭某人的家族颍川郭氏根本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
    他们或许声名不显,或许没什么关键性的人物在这个乱世中崭露头角,但是只要他们的家学不断绝,他们就始终拥有出仕成为高官的机会。
    这个机会这条通道一直拥有,不会断绝。
    只要家里还有儿子,只要家里还有人,就算一时犯法,他们终究会保持这份优势。
    比如颍川荀氏,他们家传春秋家法,虽然荀彧翻了谋反罪被惩处,但是只要他家还有人,他家的政治地位就还在。
    一时失势不能决定他们未来就一点希望都没有。
    况且虽然荀彧死了,荀攸依然身居高位,只是不太得到皇帝的信赖和任用罢了。
    但只要他还活着,荀家还有人,今后的前途谁也说不准。
    与他们相比起来,很多其他家族的存在简直可怜的不能说。
    全靠个人本领,一代人出了问题,好几代人都要遭殃,家族延续性完全不能和这些家传经典的家族相比较。
    而眼下,皇帝想要把这些家族砍掉一大部分,只留下一小部分作为正统,一部经典只允许一家家法,而且留下来的也不是家法了,是圣人法。
    不管你家家法怎样,这就是真正的圣人法,圣人说的话,圣人表达的意思,一经只有一种说法。
    这个好处谁都看得出来,坏处也谁都看得出来。
    零和博弈,赢家通吃,输家血崩。

一千一百四十八 黄龙殿会议
    袁嗣非常清楚这件事情一旦发生会造成什么结果。
    这就和当年的罢黜百家,石渠阁会议还有当年的白虎观会议是一样的,胜利者占有全部,失败者啥都没有了。
    当年的百家争鸣,后来的十四家家法,到现在皇帝只允许五家家法转为圣人法留存于世,其他的通通罢黜。
    当年无论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石渠阁会议和白虎观会议,那都是不见硝烟的战场,打着学术交流的旗帜,干的却是绝门绝户的事儿。
    多少学术派别在这中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大家都清楚。
    所谓的学术会议,不过是利益分割,谁比较合适,比较符合统治者的想法和意见,那就留存于世,谁不合适,那就完蛋。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皇帝毫无疑问发挥了巨大的甚至是主导性的作用。
    只有强势的、统一的帝王,在他需要的时候,才能动用他的威望和权势对国家学术思想进行一次重组。
    皇帝必须要强势,且掌握足够的资源,能让学术宗派看见利益。
    学术宗派看见了利益,自然就会飞奔着来求皇帝选择自己而不选择旁人,皇帝强势且有实力,能够在政治场合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才能决定选谁不选谁。
    皇帝需要学术宗派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构造国家思想,从而顺应统治。
    学术宗派需要政治利益告诉自己的门人——抛弃他,跟着我,有肉吃。
    本质上是双方的一次互相妥协,但是并非每一位皇帝都能这样去做。
    汉朝有两次大的学术重组,每一次都是几家欢喜几家灭亡,每一次留存下来的体系都会更加稳固,更加具备可持续性,除非出现大的问题,否则不会给皇帝钻空子的机会。
    而现在,却是出现大问题的时候。
    维持这套体系的汉王朝灭亡了,崭新的魏帝国建立起来。
    魏帝国的开国皇帝实力强悍,威望极高,魏帝国刚刚在一片废墟中建立,一切都是那么新颖。
    新的王朝需要新气象,新的皇帝也想要构成最适合自己统治的指导思想,并且恰好这位皇帝还有很强的实力,还刚刚打败了一个相当强悍的传统敌人。
    很好,一切都是那么的水到渠成。
    新的思想整合开始了。
    皇帝陛下不愿意继续容忍五经十四家法的存在,觉得现行的这套思想体系不能满足自己的想法,皇帝陛下要做点什么,在自己的武功登上巅峰的同时,整顿文治。
    这样的事情其实已经给有一些预兆了,一些活的比较久的士族老人在皇帝北伐鲜卑的时候就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他们觉得皇帝本来没有必要亲自率兵深入漠北讨伐鲜卑,可他还是去了。
    有什么目的呢?
    很显然,他一旦获取了全灭鲜卑的巨大历史性胜利,必然会在武功登上巅峰的情况下,开始自己的文治计划。
    凡是对未来的名声比较在意的皇帝,都会对自己的文治武功相当在意,武功这方面,皇帝只是在挑战自己,文治这方面,皇帝还有很多前辈可以学习。
    比如汉武帝,汉宣帝或者是汉光武帝,亦或是汉章帝。
    现在看起来,咱们大魏帝国的皇帝的确打算学习这几位皇帝,在文治方面动手,整合现在这个不怎么听话的思想体系,变为听话的、符合自己利益的思想体系。
    这位皇帝的确有这个能力,也能提出这个要求让大家照着办。
    但是之前只是猜测,现在则变成了真实存在的事情。
    郭鹏很快便下了诏书,召集天下有名望的儒士到洛阳皇宫的黄龙殿参加会议,讨论今后魏帝国的文化思想发展。
    皇帝陛下是非常开明,也非常注重大家的民主权利的,所以特意邀请德高望重的儒士们来洛阳参加会议。
    咱们好好的吃吃饭,聊聊天,坐下来把事情认真的聊一聊,决定一下未来的文化思想走势。
    这是很重要的,对吧?
    皇帝决定召开黄龙殿会议!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首先就把洛阳朝廷里的官员们震的七荤八素晕晕乎乎。
    当年光武帝复立十四博士的时候竞争是多么激烈,大家都是记得的。
    后来白虎观会议上左氏春秋学派对公羊学派拼死的进攻和公羊学派竭力的防守也是深刻的记忆。
    为了自家学派的传承和发展,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他们什么都能做出来。
    当年的先人们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代价才拥有了现在的家业和地位,结果,皇帝陛下又要搞事情了。
    这才过去一百年左右吧?
    这也太快了吧?
    士人们哀嚎不已,对这件事情持绝对的负面看法,完全不想接受这样的现实,觉得这完全是皇帝想折腾他们。
    根据内幕消息所知,皇帝陛下对五经十四家法的现状很不满意,想要削掉多余的九个,每一经只留一家家法,转为国家承认的圣人法,就此颁行天下,让天下士人学陛下认为,十四家法之所以出现,是前人不够有责任感。
    面对分歧,面对真伪并存的经典,不去进行考证,不做考究,就让它们作为家法而留存于世,让人学习,万一这些是假的,那可怎么办?
    经过先秦乱世和统一文字,很多经典在汉初都已经无法辨认,不认识秦国以前的文字,所以才出现了如此这般的误读。
    每一经的各家家法里,一定有后人牵强附会的伪学,也有完全传达了圣人意志的真学。
    而什么是伪学,什么是真学,这就是本次黄龙殿会议的重要使命。
    皇帝陛下已经无法容忍真伪学并存于世的局面了。
    作为圣人门徒,学习的东西居然有后人牵强附会矫揉造作的伪学,这难道是一个真正的圣人门徒可以忍受的吗?
    绝不!
    为了圣人之学传达于世,为了圣人之学的光芒照耀在这片大地上,我一定要结束这种无聊的纷争!
    一经,只有一学,没有十四家法!
    皇帝的圣旨传达出来的意思,让全天下靠着十四家法垄断学术和上升渠道的士人们大惊失色,心神剧震。
    有些甚至一夜三惊,不能入眠。
    这是头部士人家族真正的命门,真正的命脉,是掌握经典解释权和施教权的高级士族最关键的核心利益所在。
    要是这方面出了问题,那一个家族就真的废掉了。
    而且这还不是一个家族的事情,是一个学派的事情。
    是十四个学派即将消失掉九个只能留下五个的惨痛事件!
    三分之二拥有家法传承的家族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他们的学派将不被承认,他们的学历很有可能不被朝廷接受,这……
    就没办法通过察举制度被举为孝廉、茂才,也不能做官了。
    若是不能做官,谁去读书?
    要命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