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5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强烈要求缩小打击范围,惩治首恶,放过被逼无奈不得不加入的中低级官吏。
    他们这样的行为彻底激怒了郭鹏。
    盛怒之下,郭鹏下令将上表的十六名官员鞭笞三十,投入大牢,按照冒犯君上的罪行严惩。
    御史大夫郭鸿会同之前一直装病而现在突然痊愈的司隶校尉国渊以及一直都在做鸵鸟的刑部尚书郭议连夜审讯此案。
    这一回,三司的办事效率快如闪电。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他们就联手做出了将这十六名官员废为庶人,剥夺原有户籍,举家流放到凉州酒泉郡屯田的决断。
    这个审讯决断被郭鹏立刻认同,立刻执行,不得更改。
    郭鹏还觉得不够,惩罚的不够严重,于是额外增加了三代不得做官的惩罚措施,又是一棒子打在了他们的子孙根上。
    于是受到牵连的官员人数又增加了。
    其中失去官职流放出京的官员则上升至一百零六人。
    这一百零六人里仅有四十七人没有牵连后代,只是本人终生不得做官。
    话虽如此,失去原有户籍被迁移到凉州之后,他们的政治前途基本上也废掉了。
    凉州那种地方,并没有中原州郡那么好的人际网络给他们提供做官的机会。
    重头再来?
    那又要多久?
    除非凉州很快的变成繁盛之地,他们才有机会重返朝堂。
    这还算好的。
    剩下五十九人背后的五十九个家庭,则连续三代不得做官,还要被流放到凉州参与屯田,去建设凉州去了,百年之内的政治生涯直接归零,百年之后……谁还记得他们?
    就是如此严苛的惩罚。
    天子盛怒,恐怖至此,于是再也没有人敢发声了。
    全体官员心惊胆战,噤若寒蝉,一句话都不敢说,一份奏表也不敢上,生怕自己会受到牵连。
    被惩处却没有离开洛阳的官员们更加不敢出声,以面色惨白的程昱带头,集体到勤政殿外,向皇帝认罪,乞求皇帝息雷霆之怒。
    晾着他们晾了一个半时辰之后,郭鹏才让苏远从勤政殿出来,让他们全部滚蛋。
    老老实实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办实事,再敢说三道四嚼舌根,小心自己的子孙三代!
    官员们心有戚戚。
    虽然可怕的惩罚到此为止告一段落,郭鹏的雷霆之怒和突如其来的严厉惩处把每个官员都给打的懵懵的。
    程昱是这样,田丰是这样,曹操是这样,桥蕤也是这样。
    没有人不为这样的惩治结果感到恐惧。
    

一千零一十四 崔琰案
    曹操和桥蕤没有遭到实质性惩罚。
    但是在郭鹏的授意下,曹兰和大桥分别写了一封信送给曹操和桥蕤,两人看后,心有戚戚,一时间难以安眠。
    受到惩罚的官员们惶惶不可终日,数日来,被吓得一夜三惊,根本不敢睡觉。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之时,他们才感慨的喘了几口气。
    皇帝的一波打击来的实在是太快太凶狠,没有给他们任何反应过来的机会,一切就尘埃落定了。
    被赶走的,子孙三代不能做官的,被降职的,被惩罚剥夺俸禄的,凡此种种,总共三百零七人。
    尚书台的官僚势力遭到严重打击。
    全副武装的皇帝直属禁军四散而出,协助三司官员办理公务。
    在三司官员的指引下,将所有要被驱逐的官员抓捕,抄家,没收他们的家财,然后将他们集体驱逐出京城,交给有关部门将他们发往流放地。
    一大群男女老幼失去了一切,只能穿着身上的衣服,被禁军粗暴的推攘驱赶着,哭天喊地的被赶出了京城。
    然后集体坐上牛车,去往不可知的未来。
    没人知道他们的未来是怎么样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一定非常艰难。
    洛阳的花花世界,石板路,兴盛的东南西北四大市集,干净的公厕,清新的空气,从此,都和他们没有了关系。
    洛阳城内优越的经济政治资源从此也和他们没有了关系。
    崔琰的府上被一支黑面禁军部队全部接管,所有家中人包括崔琰本人一起,被驱赶出了府门,全部扔在了牛车上,赶着出了洛阳城。
    他和他们再也不会回到洛阳城了。
    一家老小哭天喊地的被赶出了京城,然后被全副武装的军队押送回到清河老家,从此被禁锢在当地,连家乡都不能离开。
    他本人的直系后代也将被禁锢在当地,连续三代不能举孝廉做官,只能耕田种地过活。
    因为崔琰的事情,导致郭鹏追责崔琰的家人,要求连坐。
    崔琰在外做地方县令和郡守的两个兄弟也被革职,赶回老家废为庶人,至少郭鹏活着的时候休想起复,老老实实耕田种地。
    崔氏族人的孝廉、茂才功名全部被废,全部不作数,不准被选为官员。
    这就是郭某人本身的决断了。
    因为厌恶崔琰,所以要让他家的亲属一起连坐,遭到严惩。
    清河崔氏刚刚有点起来的意思,就被郭某人废掉了全部的努力,一朝打回解放前,被废为庶人家族。
    可谓是凄惨到了极点,甚至可以说除了性命和一部分土地之外,什么都丢了,多年钻营积累下来的各种资源,全都被剥夺,一点不剩。
    崔琰是个典型,典型之外,还有很多受到牵连的大小官员。
    郭某人【盛怒】之下扩大了打击范围。
    中央严惩三百零七名官员,其中的确只是废掉了一百零六名官员的官职。
    但是在地方,这一百零六人的亲眷,在州郡县三级地方做官的亲属也遭到了三司的联合调查。
    最后查出了七十多个的确有渎职行为的地方官员,还有六十多个没有渎职行为的地方官员也被一起废掉了,失去了所有的政治权力。
    等于很多家族不仅是在中央做官的分支遭到了残酷的政治打击,地方的分支也被打击,数年钻营之力一朝尽废。
    这一次郭某人没有仅仅只是在中央处置中央官员,地方也遭到了牵连,比起一年前的崔渠案,这一次政治斗争的影响更大,牵连范围更广。
    不仅自己失去官职和地位,连带着族人也要受到牵连,不能做官。
    洛阳黑衣禁军的大举出动让满洛阳的官员战战兢兢,生怕自己什么地方也让皇帝不高兴,从而步上这群人的后尘。
    洛阳的局面完全被三司官员指挥着禁军接管,禁军的出动也昭示着皇帝的怒火正在倾泻。
    没人敢在这个时候触犯皇帝的霉头,更没有人敢为那些同僚说情,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交情不错的同僚惨遭政治打击。
    尚书台两大势力集团,程昱集团和田丰集团一起遭到了郭鹏的雷霆打击,损失惨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延德四年四月二十六,郭鹏下旨,宣布了几件事情。
    其一是任命原太学教谕许靖出任礼部尚书。
    其二是任命原河东郡太守张昭出任吏部尚书。
    其三是宣布将运河延伸到冀州的计划被皇帝认定是可行的,下令工部尽快拿出执行章程,开始研究探讨。
    其四是警告各部官员,说皇帝因为这件事情非常生气,他们都要小心一点。
    为了意气之争,皇帝居然看到了群臣如此丑陋的一面!
    甚至还有人为此流血,在天子脚下斗殴流血,还打伤御史大夫郭鸿,完全没把天子威严放在眼里,他非常生气。
    这次的严惩并不是结束,如果还有下一次如此丑陋的争斗,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
    会死人的。
    记住,只有我才能让你们流血。
    冰冷的警告震慑着每一个人的心。
    而这次的政治风波,倒台的最高官位的官员是崔琰。
    虽然事件的起因不是因为他,最倒霉的也不止是他,就因为他的官位最高,引起的反响最大,于是这场大量官员被惩处且牵连了家人族人无数的重大政治案件被冠以【崔琰案】之名。
    连续两次大案被郭某人官方定性为姓崔的人引发的事件,某种意义上,崔氏也算是注定要名留青史了。
    但是很可惜,他们并不能捞到什么政治资本。
    相反,还要把赚到的政治资本全给赔掉。
    所以清河崔氏算是彻底废掉了。
    继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颍川荀氏,颍川陈氏,颍川钟氏之后,第六个上了规模的名门望族也遭到了郭某人的毁灭性打击。
    和前五个不一样,崔氏纯粹是自己找抽,还正好撞在郭某人的枪口上,郭某人不拿他们全族开刀都算是对的起他们的。
    至少郭某人没杀人,只是诛心。
    因为过于恐惧,幸存者们甚至没有非常在意皇帝的前三道命令。
    直到这件事情的风波渐渐过去,十数日之后,许靖和张昭都已经走马上任了,他们才注意到皇帝到底对朝局做了些什么改变。
    被大举打击从而大量减员的尚书台迎来了一批新的权力掌控者。
    许靖,汝南人,曾经主持月旦评,德高望重,名声很大,举世皆知,他做礼部尚书,本来是没什么问题的。
    张昭,徐州人,虽然资历浅,不过年龄大,在地方也是有名气的士人。
    历经县令、郡守之职,现在升职进入中央担任吏部尚书,从两千石升任到两千五百石,从程序上来说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如果一切都按照程序上说的来做,那么整个朝廷早就和谐了。
    就是因为很多事情都不能按照程序上说的来做,很多事情都要经过明里暗里的政治斗争和利益交换,所以才有很多人对这件事情感到意外。

一千零一十五 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呢?
    许靖的确名声很大,全天下士人都知道这个人,他主持过月旦评,点评过很多士人。
    很多士人因为他而获取名声踏上仕途,他的名声大过天,本来的确是非常适合做礼部尚书的人。
    可是……
    背主求荣的事实让所有人对他都心存芥蒂。
    翻墙投降这种事情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你就那么怕死吗?
    怕到了连脸都不要的地步?
    虽然不敢说,虽然对他表面是一样的尊重,可实际上他的名声已经被毁了,只是因为他举荐选拔的人太多,大家谁也不敢把他推下神坛。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所以后来皇帝把许靖发往太学做老师教育学生,大家也都觉得挺合适的,让他终老在太学也不错。
    但是这一次,许靖居然被任命做了礼部尚书。
    这个就……
    有种吃汉堡吃的很甜美时,打开盖在上面的面包想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就看到里头躺着三只被咬了一半的蟑螂的感觉。
    不吹不黑,很多人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虽然还十分恐惧,却依然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皇帝是故意的吧?
    让一个污点士人来主持公府复试这种重要而神圣的事情!
    可不管怎么样,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
    不仅不敢,也不敢。
    第一个不敢,是不敢反对皇帝的意见。
    第二个不敢,是作为一个士人,不敢对许靖提出批评意见。
    刚刚才有三百多名中央官员遭到皇帝严惩,地方上也有一百多人遭到牵连,很多士人家族因此被废掉了数年钻营之功,政治努力一朝归零。
    皇帝不仅打击中央,还要牵连地方家族,这让很多家族为之感到恐惧,他们可不愿意为了某一个人葬送掉整个家族的政治前途。
    大家读书学习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当官吗?
    谁还敢当出头鸟?
    程昱?田丰?曹操?桥蕤?
    还是哪个铁头娃?
    没有,一个都没有。
    于是这件事情就这样说定了,许靖很快走马上任,出任礼部尚书,执掌公府复试选拔孝廉、茂才的权力。
    然后是张昭。
    作为一个徐州人,一个在郭鹏平定徐州之后才投降的徐州人,张昭的资历是不能和比较早跟随郭鹏的青兖二州士人还有冀州士人相提并论的。
    在朝中显贵高官普遍是这三州人士的时候,张昭异军突起,忽然蹦了出来进入朝廷中枢成为至关重要的吏部尚书,这让所有人都没想到。
    谁也不知道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会让一个徐州士人从河东郡太守的职位上空降入中央,成为吏部尚书。
    徐州人,做吏部尚书?
    他配吗?
    他立过什么功劳?
    居然可以接替程昱曾经担任的职位?
    没人知道,但是一样没人敢反对,敢反对的都被郭某人干翻了。
    程昱不敢反对张昭做吏部尚书,正如田丰不敢反对许靖做礼部尚书一样。
    这两个突如其来的官员忽然进入了被青兖冀三州人士把持的中央核心权力集团之中,这让人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皇帝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场政治斗争好像没有胜利者。
    程昱肯定是惨败了。
    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