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5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飞摧毁了高句骊人的军阵,随后,于禁立刻指挥魏军直接合围,魏军围了一个大圈子,一口就把高句骊军队吞下了肚。
    伯固率领他的卫队左冲右突,拼死战斗,给魏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但是人少打不过人多,伯固身边的卫队全部战死,伯固本人当然也没能逃过死亡的劫数。
    张飞看准了伯固的所在,带着亲兵卫队迅猛的冲击过去,轻松地打穿了所有阻碍,而后挥着狼牙大棒瞅准了伯固就是当头一棒。
    一声闷响,伯固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和他的长子拔奇一样。
    摔在地上一动不动,无神的眼睛看着苍凉破败的天空,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反正张飞肯定是不知道的。
    张飞只知道自己立了大功,很愉快,很过瘾,杀出了兴致。
    狂战士的属性爆发了。
    伯固战死之后,高句骊军队基本上崩溃了,跟随他出战的文臣武将们在魏军铁骑的肆虐之下自然也全部战死,没有谁活下来,说句不好听的,那是投降都来不及投降。
    张飞太猛了,堪称大魏第一猛男。
    高句骊军队军队被魏军杀死了三千多人,剩下的四千多人跪地求饶不敢再战。
    于禁再让军队去夺取丸都城,区区一千多人的守军根本不是魏军的对手,丸都城轻而易举的就被攻破了,连投石机都没有使用。
    于禁本来觉得这一战可能要打一阵子,伯固不会轻易认输,可谁想到伯固居然主动出来送人头!
    伯固的脑袋被张飞拿到,张飞咧着大嘴笑的非常得意,于禁看了忍俊不禁。
    大军入城之后,于禁整肃军纪,没有让军队在丸都城内肆意妄为,然后找来了幸存的高句骊官员询问问题。
    一问之下,于禁才得知高句骊王伯固的小儿子伊夷模还率军正站在外,正在抵抗扶余人的军队。
    张飞再次请战,要带着骑兵去绞杀伊夷模,于禁点头允许,于是张飞很快就带着五千骑兵向北杀去,去绞杀伊夷模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高句骊已经完了,从上到下系统性的被于禁打败,已然灭了国,那么高句骊的威胁就不复存在了。
    接下来,也就只有一个还没来得及成为魏国藩属国也注定无法成为魏国藩属国的那个扶余国了。
    看着丸都城内缴获的大量财富和军械物资,于禁咧嘴笑了。
    这场辽东攻略战,真的是大获全胜了,接下来,只要军队稍事休息,养精蓄锐,就能一鼓作气完成辽东的全部战事,平定辽东了。
    一个前汉没有过的州,一些前汉没有占据过的领土,正在被他所创造,所占据,这是何等的愉悦!
    这样,才能对得起郭鹏对他的信赖啊!
    而且这样一来,说不定自己这边会有不少人能被选进首阳山讲武堂变成天子门生。
    于禁还是相当爱护士卒的,希望这些战斗用命的棒小伙子们会有更多的机会被首阳山讲武堂收纳进去,成为天子门生,拥有光明的未来。
    虽然说魏帝国对待士卒的待遇已经非常优厚了,在前汉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有军饷,有吃有穿,受伤生病有医生和药品,战死有足够的抚恤,士兵们最担心的受伤之后无法上战场的事情也被郭鹏解决掉了。
    伤残士兵会得到一笔抚恤,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被安排到练兵大营里工作,负责训练新进入的新兵。
    亦或被安排到地方乡村担任当地民兵队的教习,负责训练当地的民兵队,间接负责当地的治安。
    伤残严重的也会进入疗养院,接受疗养院的疗养,然后根据伤残情况,想方设法给你找个事情做,绝不抛弃放弃,最起码也会送回老家,给与减免赋税的优待,让家人仔细供养。
    说真的,不仅仅因为郭鹏的威望,更是因为这些待遇,魏军士兵才会勇往直前,不惜一切代价为郭某人血战到底,为他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并且竭尽全力的维护他的地位和统治,维护他的威望和权力。
    郭某人是真的把他们放在心上,真的为他们还有他们的家庭着想。
    军属家庭在地方上都会受到优待,逢年过节也会有地方政府上门赠送一些粮油米面之类的,各项待遇都比一般家庭要好。
    于禁对此完全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只觉得能做到这一切的郭鹏是无懈可击的。
    现在郭鹏又要搞一个首阳山讲武堂,亲自下场做祭酒给讲武堂背书,持续不断的培养军事人才进入军队。
    这里头的意义,反正于禁是想明白了。
    于禁觉得,在那一年,选择在鲍信的推荐下进入郭鹏集团为郭鹏征战,是他一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这个决定让他至今受益匪浅,让他今后余生也有了保障。
    所以整个军事集团会紧紧围绕在郭鹏身边为他效忠,为他扫平一切试图威胁他的势力,只要他发号施令。
    除此之外的事情,这支军队不会考虑,这支军队只知道听从这个男人的命令而已。
    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依然如此。
    至于其他的事情,至于遥远的未来会怎么样,他们也不会去想。
    高句骊的覆亡是一定的,伊夷模不能扭转局面。
    面临扶余王和张飞的两路夹击,伊夷模所面临的只有惨败,没有其他。
    这个想着一展宏图的青年很快就战死了,与他忠心的部下们一起,战死了。
    战死之前,他还不相信他的父亲和他的兄长已经死了,所以还想要突出重围回去会师。
    显然,那样的未来是不会到来的。
    伊夷模的脑袋很快就被张飞带到了于禁的面前,展示给于禁看,顺带着还有一万多战俘,以及亲自前来拜见于禁的扶余国王。
    扶余国王称赞于禁的赫赫武功,向于禁献上了赞美之词,并且询问自己什么时候可以正式成为魏帝国的藩属国,好像还没有人前来册封。
    “放心吧,具体的事情,朝廷会安排妥当的,到时候你们只需要接旨就好了,对了,这一次剿灭高句骊你们也付出了不少,这里的战利品,你们拿走一些吧,毕竟也是出了力的。”
    于禁大手一挥,很是大方的分给了扶余国一部分战利品。
    扶余王对此感恩戴德,说自己会回去等候魏天子陛下的圣旨。
    扶余王走了,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张飞靠近了于禁。
    “文则,什么时候对扶余开战啊?这边高句骊已经完了,该对扶余开战了吧?”
    

九百四十 张飞渴望战争
    于禁再一次确定了张飞的狂战士属性。
    刚刚打完这一战,战争狂人张飞就已经忍不住的要对扶余开战了。
    他还想打仗。
    战斗,战斗,再战斗。
    战斗才能让他愉快,才能让他开心,才能让他寻找到自我。
    毫无疑问,张飞是个铁杆鹰派。
    他渴望战争。
    这就让于禁有些哭笑不得了。
    “益德啊,你这未免也太着急了吧?这根本不是着急的事情,这一战打完了咱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眼下对扶余国要安抚,开战也不是现在开战,你别那么着急行不行?”
    “啊?还要等啊?”
    张飞一脸苦哈哈:“高句骊太不禁打,我都没怎么出力,他们就完了,这……这不够啊。”
    “不够什么啊?”
    于禁摇了摇头一脸无奈:“你不要休息,士兵还要休整,你不想吃饭,士兵还要吃饭,打仗又不是你一个人就能办成的事情!”
    “……”
    张飞一脸郁闷的摇了摇头,然后转身就要离去。
    “等一下!益德,你要是再敢折腾你手下那些士兵,我就向陛下上表,不让你在闲时带兵,你回洛阳去吧!”
    于禁出言叫住了张飞,然后出言威胁。
    之前,攻打高句骊之前,张飞实在是无聊透顶,于是就想方设法的带着部下骑兵搞什么模拟战争,互相用木棍骑马大战。
    这种行动美其名曰锻炼战斗能力,维持战斗力,实际上就是让他自己过瘾。
    张飞喜欢折腾士兵是出了名的。
    当初郭鹏不止一次因为张飞在涿郡任上折腾士兵的事情上责罚张飞,但是张飞就很好地表现出了一个“我认错但是下次还敢”的态度。
    骂一次好个十来天,再骂一次再好个十来天,让他到洛阳来亲自挨骂也不行。
    罚俸也好,罚食邑也罢,反正在他看来只要有仗可打,一切都能重新获得。
    这家伙俨然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怎么骂怎么罚都不改,搞得郭鹏差点真的想把他给剁了。
    但是怜惜人才的郭某人考虑到张飞的巨大破坏力,终究舍不得。
    后来,郭某人想起了汉武帝时期霍去病的先例,于是想着与其让张飞祸害自己人,不如把张飞放到边境上去祸害鲜卑人。
    显然,张飞没有霍去病那么天才,不能起到那么强悍的作用,但是让他收拾一下远远不如当初匈奴人的鲜卑人,也勉强够用。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郭鹏决断的正确性。
    张飞花了几年时间把延长城一线打成了鲜卑真空带,直接间接干掉了二十多万鲜卑人,还不断带人深入草原剿杀鲜卑部落,骗他们南下来打伏击,是当之无愧的鲜卑终结者。
    张飞就是一把这样的双刃剑。
    他就是静不下来,他就是想折腾人,没外人给他折腾,他就要折腾自己人,就那么简单。
    所以搞清楚了张飞这个奇行种的行为模式之后,郭某人就对张飞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掌握了张飞的正确使用方法,让他绽放出了夺目的光辉。
    而眼下,于禁也面临如此困境。
    周边除了扶余人已经找不到可以让张飞祸害的对象了,该收拾的都已经被收拾了,没有外人让他祸害,他就要祸害自己人了。
    危!
    总不能现在就让张飞带兵去打扶余吧?
    后勤跟不上啊。
    要饿肚子的。
    左思右想没办法,于禁越想越怕,生怕自己制不住发疯的张飞,只好悄悄上表,请郭鹏想个办法,把张飞从他这边调走,让他去办点别的事情。
    否则这个资历比他还要老的老将在他手下办事,他实在是不好打也不好骂,到时候折腾起来,自己实在是左右为男。
    于禁让人用最快的速度把奏表送到洛阳,郭鹏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为首阳山讲武堂一期学生候选名单的事情忙碌。
    为了更好地选拔出适合进入首阳山讲武堂的学生,郭鹏与参谋台还有兵部一起开会。
    短短一个多月,已经开会十多次,针对各种实际问题做了各种各样的改进。
    到延德三年三月初,参谋台和兵部已经筛选出了三百一十七名确定的军校生人选。
    其中二百七十七名是底层士兵,剩下的四十名是基层军官。
    每人都有足够的人头斩获,足够的战功,还有足够的识字数,也有足够的忠诚度,非常适合进入首阳山讲武堂进行新一轮的进修。
    学习行军的指挥,安营扎寨的技术,天气的判断,地理位置的利用,攻坚战原理,野战原理,防守反击的打法,偷袭的打法。
    等等等等一系列已经总结出来的军事技巧会在首阳山讲武堂内传授给这五百名前途远大的未来之星。
    他们将成为魏军持续保持强大战斗力的不可或缺的推动力。
    并且首阳山讲武堂还会源源不断的输送这样优秀的基层指挥官进入军队,从根源上保持魏军的强大战斗力。
    开办一所军校需要筹备的事情实在是很多,不是拍拍脑袋瓜子就能完成的。
    郭某人为此召集了很多人力物力进行筹建,不过还是在教学方式这一环节上出现了问题。
    这一次提出问题的不是崔琰这帮人了,而是财政部和工部一起提出来的。
    他们都是郭鹏的自己人,目的也不是阻止,而是考虑到了成本的提升。
    他们说太学扩大规模招生和越发扩张人数的官僚机构造成了竹简、绢帛消耗量的极大提升,这给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眼下书写的主力是竹简,附带以少量的帛书和纸张,朝廷每日耗费竹简的数量一日超过一日,财政支出量也越发庞大。
    现在又要增加一所军校,意味着又要增加很多竹简,这对于朝廷财政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的确,这个问题提出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郭某人一直都在故意忽视这样的事情。
    因为他对官员的要求非常高,要求记录在案的东西非常多,魏帝国政府使用的竹简、纸张和帛的数量远远超过东汉政府所需要的。
    这是一笔很大的财政支出。
    就像之前那场论才大典,一千多人的考试,消耗了大量的竹简,成本高昂,事后被很多官员议论,说这样的方式实在过于昂贵,不能成为常态,否则政府根本支撑不起这样的消耗。
    这是实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