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4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些人觉得这样的举措不太好,皇帝有点奇怪。
    中原大地上被修的四通八达的道路,那些平整的可以跑马车的大路也不知道耗费了多少钱和人力物力,虽然便利了军队,便利了战时,但是平时最便利的不还是那些商贾吗?
    皇帝对相当一部分家族的商业产业都不征税,基本上等于免费修路给他们用,豪强士族都通过组织商队四处行商而获利颇丰。
    对此,朝中一些官员都看不过去,认为朝廷花钱如此之多,在无法节流的前提下,就更应该开源,所以应该对这些豪商大贾开征税收。
    这个建议提出来顿时遭到了很多官员的反对,说什么市税和城门税已经存在了,还要怎么征税?连前朝都没有的税今朝却要加上?
    有官员拿出了糜氏和曹氏的例子,说糜氏和曹氏的例子就该用上,商人走南闯北获利颇丰却不交税,长此以往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是要出事的!
    支持的大部分都是家中不从事商业的出身,反对的则大部分都是家中或者亲属家庭有利益相关的,大家的屁股坐在不一样的地方,讨论问题的方法自然不同。
    慷他人之慨这种事情做起来自然愉快,更别说是打着国家大义的旗号。
    那有切身利益相关的自然会觉得肉痛,反对也就是自然而然的。
    从延德元年十月开始,这样的争论已经广泛存在了,不过作为皇帝的郭鹏没有正面回应过这件事情,对此,一些心腹大臣都清楚是什么原因。
    作为心腹亲信,满宠知道,这件事情本质上等于是皇帝和豪强大户之间进行的一次妥协。
    他修路方便了这些家伙赚钱,但是不加税,于是当他要推行盐铁专营的时候,脑袋清醒的豪强大户们的反对力度也比较弱小,基本上等于做做样子。
    这固然是因为郭鹏的权势大威望高,但是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保护了他们的一部分利益,所以在皇帝剥夺他们另一部分利益的时候,他们才没有跳着脚起来反对。
    做一个交换,也免得皇帝直接对他们开刀,使得天下尚未一统的时候内部不稳。
    皇帝真的就不想对那些富的流油的大商户下手吗?
    无非是他们背后也有各自的靠山,追根溯源,还是能追究到皇帝面前的官员群体之中,征税与否,不在商户,而在朝堂。
    其实满宠也知道郭某人做事情都是有深远规划的,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平白无故拍脑瓜想出来的,一定是有其用意。
    曾经大家都不明白皇帝那么执着于修路的原因是为什么,难道仅仅只是为了方便战争进行吗?
    后来才意识到,在民生和商业方面,这些路实在是太重要了,而且在新政策的推行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因为这些路的存在便利了商业,使得商业蓬勃发展,而皇帝不加税,于是当皇帝推行盐铁官营的时候,反对的声音也弱了许多。
    皇帝没有用自己无上的威望一力打压,而是进行了一定意义上的妥协,在统一战争进行的时候,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内部的团结,使得郭魏政权可以一致对外,而不至于内部分裂。
    大魏帝国的开国皇帝怎么可能是一个简单角色呢?
    从一个县令之子走到皇帝的宝座上,这样的人物会简单吗?
    不会有人这样想的。
    所以皇帝执着于修路,还是为了巩固统治,而作为他的心腹亲信,满宠知道自己必须事事跟随他的脚步,必须事事与他站在同样的阵线上一起努力,他的命令必须达成。
    这是自己作为一个在朝中树敌颇多的官员的生存之道。
    别的不说,和曹洪之间的恩怨就不是简简单单可以化解的。
    而且聪明的满宠也不想着化解,和曹洪的关系不好,对他来说也是好事,他要是和曹氏走得太近,郭鹏不一定高兴的。
    曹操,曹仁,曹纯,曹洪,曹休,还有曹家二代的子弟们,甚至太子郭瑾身上都有一半的曹家血脉,作为皇帝,郭鹏会不注意?
    曹氏本身就是起家元从集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军政两界都有不小的势力。
    现在朝中也有不少拎不清的人贪慕曹氏的权势,喜欢和曹氏靠拢,大有结党营私的趋势,这样真的好吗?
    满宠很清楚,刘邦和吕氏还有刘盈的例子郭鹏不会不知道,后族过于强大对于皇族来说并非好事。
    所以娶了郭氏女的满宠知道,作为皇室亲属的自己完全不应该和曹氏有好的关系,反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针对曹氏,打压曹氏,和曹氏的关系要恶劣起来。
    这样,自己的价值才会大大提升。
    反正他的妻子是郭氏女,是皇族的女人,他相当于皇族的亲戚,有了这重身份,曹氏想报复他?
    当郭鹏是瞎的?
    满宠认认真真的接下了郭鹏的命令,然后把自己的子女和父母都安置在了洛阳,自己只带着妻子一人就起身赶赴益州赴任去了。

八百六十五 真以为魏天子是冤大头?
    安排了满宠作为益州的行政首脑,郭鹏放下了心,然后便开始在洛阳筹备受降仪式,等着刘璋和蜀中群臣前来洛阳。
    他已经等不及要和这群人好好的交流交流了。
    郭鹏的命令很快通过汉中送达了蜀中。
    而当时,关羽大军已经到了成都和乐进会合。
    两军会师之后,在郭嘉的安排下,魏军诸将分头派兵前往蜀中诸郡县进行军事占领,确定魏军对蜀中的占领。
    整个过程都算是安稳和谐的,没有任何变动产生。
    郭嘉颁布的生产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安抚住了蜀中人心,大家对于魏军都抱有一定程度的信任,相信他们不会烧杀抢掠。
    魏军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展现出了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于民秋毫无犯,被蜀人盛赞为真正的王师。
    局势很快稳定下来,蜀中各地都开始紧急恢复农业生产,郭嘉连续三次发布命令,让蜀中官员立刻组织农业生产,想着尽可能的保证一点农业收成,哪怕只有往年的一半也好。
    在这样的氛围之中,郭鹏的圣旨来了。
    圣旨的内容就是对蜀中各地的安排,对于蜀中官员的安排等等,比如什么人走,去洛阳,然后什么人留下不动弹等等。
    比如刘璋全族肯定是要跟着走的。
    然后出身东州的全体官员都要跟着一起走,甭管你是抵抗派还是投降派,东州派官僚被郭鹏连根拔起,整体迁移离开蜀中。
    这个政策一公布,顿时整个蜀中本土派都高兴的难以自抑,大力盛赞郭鹏的英明。
    而作为失败者,东州派的人们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对此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心理落差。
    也就是许靖这种里外不是人的觉得有些许的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做比较好。
    不过随后,圣旨上再度公布了,意思就是之前主战派的益州本土官员们也要随着刘璋一起前往洛阳,比如黄权,比如张松和张肃等,他们都要前往洛阳,要离开蜀中,族人也要一起迁移。
    很显然,郭某人是要对抵抗过自己的人连同东州人一起连根拔起,把蜀中的抵抗势力一起拔出,留下一个顺从的干净的益州。
    啧啧啧,这手段,这决断。
    和刘璋真的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刘璋输得一点都不冤枉。
    有些人的面色不太好,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认命的。
    谁让人家是真的胜利者呢?
    八万魏军虎视眈眈,钢刀雪亮,长矛冰冷,谁敢造次?
    益州刺史的人选也相当给力,原豫州刺史满宠,备受郭鹏青睐的拥有极强行政能力的干吏。
    不过一听这人的名字,曹休就有点不太自在。
    当初杀了曹洪几十个宾客,把曹洪整的惨兮兮的老冤家,连累整个曹氏都进行了一波自我排查,整顿了一下家风,废掉了不少在外面有点嚣张的族人和家奴。
    连带着至今为止曹洪都在老老实实的给郭鹏缴纳巨额赋税。
    满宠这家伙对曹氏是没什么避讳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打击也不手软。
    关键是郭鹏还特别喜欢他,把郭氏女嫁给了他,处处对他维护,让人没办法对他下手。
    曹洪是真的好几次都想报复他,想给他一点颜色看看,给他找点不自在,但是找不到机会,也不敢真正的下手。
    他办事太稳当了。
    现在让他来做这个益州刺史,接手一个战后略显混乱的益州,看得出来郭鹏很信任满宠,很看重他,相信他可以整顿好蜀中局势。
    除了满宠之外,是一大批蜀中新任州吏、郡守、郡吏、县令和县吏的名单,基本上对东州派原先占据的官位和职权进行了一轮接替。
    不仅是那些东州人,连益州本土的那些抵抗派的权位都被皇帝安排人手来接替了。
    而且深入贯彻到了郡吏还有县吏的地步,以往这些都是行政首脑自己安排,现在郭鹏直接把名单确定了,很多人都是来自中原,而非本地人。
    蜀中本土派们这才发现,皇帝不是大发善心要奖励他们,所以才把他们讨厌的人都给赶走了,而是为了赶走这帮人,安插进他的自己人。
    益州不再是益州人的益州了,益州,是魏帝国的益州。
    本土派的官员们对此感到了很大的心理落差,但是他们不敢反对,不敢有什么意见。
    八万魏军还在呢,反对,那不就等于是在落人口实吗?
    嫌自己活得太长了?
    只是这样一来,魏天子将在蜀中掌握很多关键重要的职位和权力,不断地攫取蜀中的利益,益州人还将面临来自中央朝廷的钳制和压迫。
    这不是益州人所期待的,却是无可奈何的。
    听说了这个,不少抵抗派的官员都露出了嘲讽的笑容,觉得那帮本土投降派高兴的太早了。
    真以为魏天子是傻瓜?
    真以为魏天子是冤大头?
    别想多了,魏天子要的,比我们要的还要多,人家可以正儿八经的用大军打进来了,占领了,征服了。
    你们这帮家伙还想做梦?
    不过抛开这些,主战派们也没什么好嘲笑人家的。
    人家好歹还生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做土财主,主战派们则要随着刘璋一起去洛阳,去接受不确定的未来,去面见魏天子。
    据说当初荆州降臣们都有比较好的待遇,也有不少人得到了任用,但是也不知道他们这帮人去了,能否得到好的任用。
    刘璋也有这样的担心,因为郭鹏没有明说要给刘璋什么待遇,只是客客气气的邀请刘璋去洛阳见面,谁也不知道郭鹏到底是怎么想的。
    刘璋找来了郭嘉询问,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郭嘉则表示刘璋完全不需要担忧。
    “陛下必然会给刘使君封侯,刘使君就等着过好日子吧!”
    “若如此,我一定会记住奉孝的帮助。”
    刘璋陪着笑脸。
    很快,六月初,运送益州庞大战俘队伍的部队就出发了。
    从成都到汉中再到关中,然后前往洛阳,路途并不算太遥远,但是也要耗费掉一个月至两个月的路程。
    这主要是考虑到这些人并非是军队,而是一群普通人,身体素质远远不能和魏军的战斗军队相比,所以放宽了时间限制。
    押送他们前往洛阳的负责人是曹休。

八百六十六 后悔的刘璋
    曹休以亲族将领的身份率领三千士兵押送这些益州战俘,带着他们一群人偕老扶幼的大车小车的经过蜀道往洛阳而来。
    这的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修缮之后的骆谷道的确不错,曹休自己都能感觉到。
    当初跟随郭鹏进攻汉中的时候,骆谷道很难走,而这一次从骆谷道进军南下的时候就明显方便了许多。
    听说为了修这条路死了不少人,他们在凉州得到的战俘基本上都死在了修路的途中,还有人戏称这是一条血肉之路什么的。
    不过自古以来修这种路也不可能不死人就是了。
    从骆谷道进入关中之后,路就更好走了。
    曹休带着这群人在长安补充了一些食物和日用品,和镇守长安的雍州刺史陈宫见了一面,之后便继续带队往洛阳方向前进了。
    进入关中之后,这路就好走多了,和修缮之后的骆谷道就更加不是一个档次的。
    这群战俘之中有很多人比如吴懿吴班之类的,他们在当年都是跟随刘焉从洛阳出发,走过从洛阳到益州的道路。
    时间差不多过去了十多年,但是当时的记忆还在,当时走这条路的艰难也还记得。
    就连刘璋都记得,他也走过从洛阳到长安,再从长安到益州成都的道路,知道这些路到底是多么的难走。
    可是进入汉中走上骆谷道的时候,这群人就觉得路好走了不少。
    艰险的蜀道拓宽了很多,地面似乎也平坦了不少,向身边人询问,才知道骆谷道被郭鹏下令拨款六百多万钱修缮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