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各地传达了战斗的命令,蜀军决定据险而守,把守住魏军入蜀的各条道路,严防死守,坚决不会让魏军越雷池一步。
刘璋也用很快的速度提拔了一批主战派官员,让他们负责行政诸事,又撤了一批主降派官员的职位,让他们不能对主战派造成掣肘。
又任命吴懿为镇北将军,率领两万精兵扼守剑阁,杜绝魏军从剑阁进攻成都的可能。
任命张任为安北将军,率领一万兵马驻守巴西郡,扼守米仓道出口。
任命原巴郡太守严颜为镇东将军巴东郡太守,率兵两万移驻巴东郡,在巴东郡郡治鱼复县驻守,扼守长江水道咽喉,阻挡魏军溯江而上。
任命将军吴班为安东将军,统领麾下经过战损之后剩余的一万军队听从严颜指挥。
刘璋用自己麾下所有能用的人才组建了一套防御体系,三方面防御魏军进攻,利用蜀地的优势地形,打算打防守反击战,试图坚持到魏军粮尽不得不退兵,由此获得胜利。
刘璋在蜀中大搞军事防御、决定反抗的消息很快就传出了蜀中。
郭鹏也在十二月月中得知了这件事情,了解了一番刘璋的具体防御部署之后,就有针对性的开始了正式的军事会议。
原先只是备战,军事会议还没有召开,现在刘璋率先搞起了军事防御,那么他也不能不开军事会议,不能不和刘璋对线。
八百三十 入蜀之路且艰且险
刘璋的军事防御主要是扼守要道防御的方式。
蜀军针对性的对魏军入蜀的三条道路进行针对性防御。
对米仓道、石牛道和入蜀水道进行针对性的防线构造,试图将魏军入蜀的道路封死,让魏军难以入蜀,等军粮耗尽,自然后退。
不得不说,这样的方法很一目了然,但是往往越是一目了然的方式,就越是有用。
在魏军还没有做好进攻准备的时候,蜀军先一步做好了防御准备,各路大军快速出动,显示出了刘璋对蜀地远超刘琮对荆州的控制力。
对于此,郭鹏召开的御前军事会议上,由参谋令戏忠做了具体发言。
“蜀人在素有石牛道咽喉之称的剑阁派兵防御,阻断石牛道,又在巴西郡的汉昌派兵驻守,阻断米仓道,又在巴东郡的鱼复驻兵,以水陆两军阻断入蜀水道,对我军形成全方面的针对性防御。”
从荆州赶回的郭嘉也对此作了发言。
“蜀人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战,倾尽全力的防御并不出乎意料,对于我军而言,这是早就清楚的事情,如今,我军需要做的是针对这三条防线做出反应,尝试打破这三个防御,进军蜀中。”
郭嘉很明确的认为蜀人拼死防御是正常的,指望蜀人和在战略上无险可守的荆州人一样放弃抵抗,基本上不可能。
益州可以守的险要关隘实在是太多了。
于是针对性的商讨就开始了。
可以确定的是,入蜀的三条道路一条都不好走。
无论是石牛道还是米仓道,都要走艰难的山路,粮食转运不易,还要应付蜀军在关键险要之处的扼守,难度很大。
荆州入蜀道路也不好走,入蜀水道咽喉所在之处的瞿塘关和白帝城位置十分险要,瞿塘关甚至可以和剑阁相提并论。
但是相对于米仓道和金牛道,至少有充沛的水道可以利用,水路运粮远比陆路运粮要方便,也就可以承载更多的兵力进入蜀地。
诸葛亮带着赵云和张飞就是走这条路进入蜀中接应刘备的。
蜀军方面对这条道路也相当重视,蜀将严颜和蜀将吴班率领军队在这里驻守,还是水陆两军一起驻守,人数不少,防备森严,要是打起来不会轻松。
魏军内河水师孱弱,不占优势,但是幸好得到了完整的荆州水师和荆州水兵,补全了水师上的短板,足以在巴东郡和蜀军水师一战。
陆军方面,魏军自然不会担心打不过蜀军,只是蜀人依托优势地形,居高临下,对魏军形成了地形上的压制,对魏军来说仰攻颇为不利。
因此,需要熟悉地形的人带领,方能减少伤亡,还要加大对投石机的使用,可以在最快的情况下歼灭蜀人守军,从巴东郡突破,进入成都平原,攻向成都。
对于这一条路线,郭嘉推荐了荆州降将甘宁,他认为甘宁当初就是走这条路逃到荆州来的,他对这一路的地形相当熟悉,可以大用。
荆州降将文聘、黄忠等在荆南四郡剿贼战役之中立下功劳,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所以郭嘉认为入蜀之战也可以用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增加对魏国的认同感。
郭鹏肯定了郭嘉的想法,对于这件事情表示赞赏,决定在这一战中重用荆州降将,用他们做先锋,让他们立功,以增加对魏军的认同和归属感。
并且郭鹏进一步肯定了乐进所统辖的这支军队是入蜀的主力军,是魏军能否占据蜀地的主要因素,担负最主要的进攻任务,这是毫无疑问的。
倒也不是郭鹏对关羽他们的能力不信任,关羽他们也是非常优秀的将领,只是相较于水道这条进攻路线,突破石牛道和米仓道的难度都是明显增高的。
尤其是石牛道。
石牛道是当年秦军攻打蜀国巴国的时候所修建的行军道路,相对而言稍微平坦好走那么一丢丢,也是目前来说通往成都的唯一行军之道。
不走石牛道,就没有别的道路可供数万大军直达成都,那些山野小道根本不能承载数万大军的通过和粮草转运。
阴平小道过于凶险,那是邓艾在钟会已经完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兵出险招,剑走偏锋,是真正的无奈之举。
钟会只是想赌一把,邓艾也是在赌,他们都在赌,输和赢必须选一个,而大局在握、只有赢没有输的郭某人根本不会选择那条路。
所以必然要走石牛道。
要走石牛道,必须要面对的天险就是剑阁。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这是李白亲身经历之后加上艺术修辞手法所呈现出来的剑阁之险。
而在艺术性之上,从历史性和军事角度来说,钟会率领十余万军队,在突破了阳平关之后,在蜀中人心动摇的情况之下,愣是没有在姜维的坚守之下突破剑阁。
那可是十万军队,没掺水,如此庞大的数量,占据绝对兵力优势,十万人攻一关也不能攻克,钟会几乎陷入绝境,军心动摇,粮草不济。
当时汉中还有蜀军三个据点坚守,钟会没能拿下那三个据点就匆忙南下,使得魏军的进军不稳,如芒刺在背。
钟会本想速战速决,快速通过石牛道进取成都,结果被姜维一招飘移甩开了邓艾和诸葛绪,强行军到了剑阁堵住钟会,让他寸步不得前进。
那种情况下,一旦退兵,前面是姜维、张翼、廖化,汉中有柳隐、蒋斌、王含,可以想象,他的退兵之路并不安全,恐怕会面临比当年曹爽还要惨的境地。
当时,若非邓艾欧气傍身偷渡阴平成功,而诸葛瞻名不符实昏招迭出,白白让出涪城重镇,那么灭蜀之战是否能打下去还是个问题,蜀汉搞不好还能再苟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由此可见剑阁之险要,绝非常人所能想象。
郭鹏倒不是拿不出十万军队猛攻剑阁,而是觉得这样做意义不大,在掌握了荆州的情况下,从荆州入蜀的困难程度显然要低于从汉中入蜀。
这也是他先攻荆州再取益州的战略指导思想形成的原因。
所以他安排了汉中方面的三万军队和荆州方面的五万主力,为的就是在汉中故布疑阵,分散刘璋的兵力,使得他们在鱼复方面不能安排更多的兵马来防备魏军主力。
刘璋手下军队损失的很严重,要是他不曾进取汉中,说不定还能拿出更多的军队来。
但是汉中北伐之后,刘璋损失了三四万战兵,几年修养也不足以让他恢复元气。
如今刘璋可以拿出这六万多军队已经是十分勉强的事情了,现在他虽然还在继续扩军,但是效率值得商榷,扩军出来的军队是否可以承担大任也值得商榷。
总体看来,刘璋方面也不是没人认为鱼复方向的魏军最为凶险,所以鱼复方面的蜀军是最多的,足足三万。
可尽管如此,面对五万魏军还是略显不足,一旦鱼复县方面被突破,剑阁和米仓道的天险也将失去最大的意义。
相对而言,汉中方面的魏军仅仅三万,只是和吴懿还有张任所部持平。
以蜀军在鱼复方面所布置的兵力,明显不能和魏军相抗衡,因此鱼复方面的突破已经成为了魏军的主要突破方向。
郭鹏根本没有指望过汉中方面军可以突破米仓山和剑阁天险。
只要他们可以起到分散刘璋兵力的作用就可以了。
而刘璋的抵抗也很符合郭鹏的心意,至少有理由对蜀中的豪门士族进行一波清理,然后堂而皇之的往蜀中注入魏帝国的基因了。
也为将来开拓南中获取更多的丰富的矿产资源奠定基础。
八百三十一 郭鹏许下了统一的愿望
军队都还没有进军,大战还没有开打,郭某人已经把未来蜀中的拳头产业给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不仅如此,他还准备好好地拓宽修建一下石牛道,把蜀道打通,加强蜀地对外的交通运输能力。
这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少未来可能出现的割据蜀地造反的情况发生。
一切统治上的不便捷,都可以通过改善交通环境来解决,交通越是便利,统治就越是稳固,这是郭某人的信条。
入蜀作战的计划确定之后,也临近新年了,不知不觉,郭某人发现自己当皇帝的第一年就这样过去了。
总体来说,延德元年这一整年对于郭某人来说是非常成功的。
他不仅搭建起了郭魏帝国的行政架构,还把荆州给夺过来了,在大一统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等于向全天宣誓他是个合格的大一统统治者。
魏国的正统性进一步提升,全国凝聚力进一步提升。
可想而知的是,在攻克益州之后,这样的正统性和凝聚力还将进一步提升。
胜利,不断的胜利,从无到有的胜利,这样的胜利可以奠定郭某人的无上威望。
而这样的威望是魏帝国稳定并且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也是郭某人在日后发动变革的重要支撑。
没人敢反对他。
所有的敌人都会成为郭某人登上高台的垫脚石。
洛阳皇宫里,郭某人面朝西南,似乎可以越过千山万水看到那即将属于自己的富庶的天府之国。
不为别的,哪怕只为了即将到来的小冰期,蜀地的存在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块预订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必须要得到妥善的治理和开发,这对于不久后的将来郭魏帝国将会面临的大范围粮食减产会有巨大的帮助。
尽快统一吧,统一,就能办大事。
延德元年十二月底,郭某人在洛阳皇宫许下了这样的愿望。
整个延德元年,新晋的魏官魏将们各自也有各自的期许,他们在这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也难得的放松了自己的神经,打算家人好好的聚聚。
尚书台御史台和参谋台都忙着办起了年终总结会议。
很快,整个朝廷范围内的年终总结会议都要在勤政殿内进行,郭鹏会亲自听取各个部门全年的总结,并且做出评价。
办事办得好,错误犯的少,自然可以得到嘉奖,年终奖十分可期。
办事般的不好,错误犯的多,总是还得同僚替他擦屁股的,那就要担心自己的官还能不能做下去。
魏天子行政,从来都是最看重官员的能力,能力不足的也想留在官场上?
尤其是洛阳,这个官员待遇最好的,也是生活条件最好的地方。
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留下来的。
这场会议在十二月二十四召开,参与人都是各部门的主官,掌管权力的大佬。
近百号人全部聚集在了郭鹏的勤政殿内,分列数席,君臣奏对,互相讲述一下自己在今年的工作总结。
这场会议一开就是好几天,从十二月二十四开到了十二月二十八,距离新年午宴还有两天的时候,会议才结束。
一大批官员的升迁决定已经在郭鹏手上握着,出于让大家好好休息一下的想法,决定年后再公布。
十二月二十八以后,整个朝廷里最忙碌的事情,就是新年午宴。
郭鹏规定,魏帝国的规矩就是在十二月三十中午,皇帝宴请百官一起吃饭,然后晚上,各回各家,和家人团聚。
皇帝会在午宴上给诸位臣工发福利,发钱,感谢诸位臣工一年来的辛勤劳作。
然后给假五天,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除了必要的轮值官员以外,大部分官员都能得到宝贵的休息时间,皇帝也能休息。
郭鹏毫无疑问是个勤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