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3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此一来,除了凉州,还有道路极其难行的辽东,整个北方已经被郭鹏扫平,郭魏政权羽翼大成,威压天下。
    所以当刘璋得知郭鹏亲自来到汉中打败了吴懿抢占汉中之后,绝望的感觉已经溢于言表了。
    他的王宫里有一幅地图,是汉帝国的全图,刘璋把郭鹏占据的地盘标注了一下,观看了一下双方的实力对比,顿时就是满满的绝望。
    “关西,中原,河北……郭子凤几乎把天下所有的精华都占据了,连汉中都没了!这怎么办?这还怎么办?子远,元雄,你们告诉孤,孤该怎么办?孤该怎么办?”
    刘璋用绝望的表情和语气看着损兵折将溃败回来的吴懿和吴班。
    他们把刘璋积累下来的东西都给败的差不多了刘璋现在真的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成都卫戍军就剩一万,剩下来周边几个郡的壮丁都给抽了一遍去北伐,现在都没能回来,人丁损失惨重,不仅没有军队了,家家户户还都在哭泣,都在悲伤的为自己的亲人哭泣。
    汉中的东西没得到多少,全都给郭鹏夺了去,现在连自己这边的老本都快要败光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元气。
    如果不是郭鹏没有做好进取益州的准备所以才离开,益州已经没了,刘璋就是丧家之犬,甚至会被郭鹏抓到长安去。
    当然不是去做皇帝,而是去当阶下囚。
    刘璋自己都已经一清二楚了,眼下他连完整的防线都支撑不起来,要不是郭鹏没有南下,他连成都不都不敢待着了。
    这里是盆地,是一马平川,只要魏军越过汉中一带难走的路,进入四川盆地,就能顺畅地行走。
    阳平关挡不住魏军,白水关也难说,剑阁也难说。
    眼下该怎么办?
    刘璋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傻傻的看着吴懿兄弟两个,对于身边为数不多的可以依靠的将领,刘璋向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是他们又如何不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呢?
    孙策惨败乃至于身死的消息已经传到了益州,占据江东最有希望抗衡郭鹏的人已经死了,江东军惨遭覆灭,眼下江东内乱迭起,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功夫协助他们完成所谓的三位一体?
    江东完了,现在看似损耗最小的,只有荆州刘表。
    刘表是唯一还有力量可以和郭鹏抗衡的人,地盘未遭损失,军队主力也没有遭到损失,综合实力已然是最强的了。
    可笑,真的可笑,不过一年的光景,原本来势汹汹主动出击的江南三大诸侯势力居然已经落到了如此境地。
    再这样下去,郭鹏想要进取江南,估计也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了。
    刘璋很清楚,郭鹏暂时班师,是因为还没有准备好,给他准备好的时间,他一旦准备好,大家就全完了,他甚至可以三方面开战,鲸吞江南。
    现在他还没有那个储蓄,他正在积累,而对于江南三大诸侯势力来说,如果不主动捣毁郭鹏的储备,阻碍他的储备进程,大家就全完了。
    可是,他们还有可以骚扰郭鹏的力量吗?
    刘璋反正是没有了,占据汉中之后,他也成了一个带甲十万的大军阀,随后出兵五万北伐凉州,丢了数千军队,结束了北伐,实力还在,汉中还有数万驻军,结果庞羲造反了。
    庞羲一波造反,把汉中的军队折腾得七七八八,他就带走了不到一万人。
    机动兵力折损近半。
    为了夺回汉中,为了杀死庞羲,刘璋脑子一热又凑了三万军队给吴懿让他带去剿灭庞羲夺回汉中,谁曾想居然让庞羲里通外国喊来了郭鹏。
    秦岭防线纯粹就是虚设,完全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庞羲联合郭鹏大破刘璋手上最后一支机动兵力,这支三万多人的机动兵力只回来了三分之一多一点,损失惨重。
    可以说刘璋现在虽然还有数万军队,但是大部分都是不能调动的地方驻军,可以调动的机动兵力已经消耗殆尽,如果郭鹏再来,他只能全面总动员,把蜀中男子全部动员上去和郭鹏决一死战了。
    他没有别的办法了。
    幸亏刘焉给他留下了还算丰厚的益州府库,天府之国给他带来的粮草和赋税也算丰厚,他只是没有军队,不是没有钱粮。
    硬着头皮学习刘备来一波超级总动员,把男人全部拉上去,或许还有一战之力。
    也就只有一战之力了,保护自己的政权的一战之力,除此之外,再也不能进取。
    若要进取,除非用钱买通外族人,利用羌人或者南蛮部族的人。
    吴懿想到最后,就像刘璋提出了这样的想法。
    他说蜀中汉人壮丁折损太多了,在这样下去,连田地都没有人去种植了,这样是不行的。
    惟今之计,不能向北发展,只能向南开拓生存之地,向南边的蛮族部落要物资,要人,要钱。
    这是唯一的办法。
    

六百三十二 荆州一定要完整的交给郭鹏
    刘璋思来想去,觉得吴懿说的有道理。
    现在郭鹏还没有立刻南下,他或许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积累才能发起下一波总攻击。
    在他发起总攻之前向南开拓,从蛮族部落手里夺取人口资源,或许,还能苟一阵子。
    南中蛮族从来都是刘璋看不起却头疼不已的存在。
    讨伐吧,感觉得不到什么,不讨伐吧,他们又总是上门找抽。
    这下可好,我没办法往北,那我就正正好好可以往南来了。
    汉中没有了,吴懿做不了汉中太守,没关系。
    为了方便他们向南开拓,刘璋爆发了求生欲,当即任命吴懿为越嶲郡太守,任命吴班为牂牁郡太守,给两人军政之权,让他们真正意义上向南开拓领地,讨伐南中蛮人,获取人口、物资。
    这是眼下刘璋唯一可以做的事情。
    益州和荆州还有扬州都差不多,主要的汉人人口集中的四川盆地内部,集中在成都附近,离成都越远的地方则汉人越少,甚至没有。
    南边设置的越嶲郡和牂牁郡、永昌郡等等,感觉就像是设置来玩的一样。
    基本上全都是当地土著,被称作南蛮的存在,没有汉人人口,不交税,不纳贡。
    名义上属于益州属于大汉,实则就是蛮荒未开化之地,全都是原始丛林部落。
    刘焉没想着开发,刘璋要不是被郭鹏逼得没办法了,也不想开发的。
    这不是没办法吗?
    吴懿和吴班就带着一些军队南下,来到了越嶲郡和牂牁郡,开始了他们艰难的南方开拓之旅和为刘璋续命的行动。
    自吴人之后,蜀人也不敢向北看了。
    不过该说不说,南中部族虽然蛮荒,但是物产丰富,资源丰富。
    树木,石料,矿产,野生动物,很多很多。
    人口也并不少,各大部族的人口看上去不多,但是真的集合起来,还真不少,至少对于急缺人手的刘璋来说,意义很大。
    如果吴懿和吴班做得不错的话,相当程度上是可以在南中得到很多可以用来发动战争的资源的。
    四川盆地之中的战争潜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现在必须要向南,向云贵高原进发,夺取当地的战争潜力。
    如果不能顺利从南中获取战争潜力的话,刘璋的政权就会真正的土崩瓦解,没有救了。
    而当此时,只有荆州刘表刘景升还维持着相当一部分意义上的军队。
    毕竟名义上荆州军队都是刘表的,不管将领不是荆州人,都是刘表的军队,刘表的指挥他们不能不听。
    当然做不做就是一回事了,做到什么地步则是另外一回事。
    唯一一支嫡系部队惨遭覆灭,刘表也有些怀疑,也有些猜测,但是没有证据。
    张允的确是阻止过了刘磐,是刘磐自己热血上涌不顾一切的去袭击魏军的,结果被魏军一顿毒打,自己丢了性命不说,还把嫡系部队败光了。
    没了嫡系部队,刘表立刻就很没有安全感了。
    没有安全感是不行的,刘表需要安全感。
    刘表思来想去,决定想方设法的把刘磐曾经的旧部、南阳人黄忠叫到了身边。
    他任命黄忠担任镇北中郎将,驻守在襄阳,把襄阳的两万卫戍军队交给黄忠统领。
    很显然,刘表打算培养新的嫡系部队了。
    黄忠出身普通寒门家庭,没有士族出身,年龄也偏大,资历深厚,某种意义上和蔡氏蒯氏并不是一条路上的人。
    刘表看中了黄忠这样的出身和态度,于是增加了黄忠的兵权,让黄忠统领襄阳卫戍部队,以此增加他的安全感。
    蔡瑁也没有阻挠。
    他知道刘表很缺乏安全感,这个时候不给他一点安全感,也不符合他的利益。
    但是黄忠为人稳重,在军队里有勇名,带兵有一手,资历深厚,要是让他成了刘表的亲信掌兵,对于蔡瑁而言不是好事。
    蔡瑁就想着能不能稍微拉拢一下黄忠,别让黄忠变成他们整个荆州战略的绊脚石。
    蔡瑁一点都不想让荆州步上江东和益州的后尘,看着江东和益州的遭遇,蔡瑁都快被吓死了。
    不行不行,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荆州一定要完整的交给郭鹏,不能出现战乱!
    黄忠的确能干,所以才更不能变成敌人。
    蔡瑁于是到处托人打听黄忠的有关消息,想着能不能从中找到突破口。
    还真别说,真给找到了。
    黄忠的独生子黄叙身体不好,生病很久了,一直找不到名医可以治好,黄忠为此忧心忡忡,多方寻访名医,为黄叙诊治。
    现在黄叙的身体还是没有得到医治,黄忠情绪低落,蔡瑁觉得这是一个好的突破口。
    于是蔡瑁主动接近黄忠,向黄忠示好,表示愿意介绍名医给黄忠。
    这个时期,黄忠的心情很不好。
    北伐失败,失去了老领导,独子又不断生病,多方求医也没有个结果,他正处在人生的低谷,却又偏偏被委以重任,统兵两万镇守襄阳。
    人生的际遇让过了不惑之年的黄忠哭笑不得。
    结果蔡瑁在这个时候出现,主动提出要给黄忠的儿子介绍医生。
    黄忠对蔡瑁比较陌生,双方出身不同,没有来往,黄忠也不太想和他们走近。
    但是对方主动提出要介绍名医给自己,若能治好儿子的病,黄忠也就不在意谁是谁了。
    于是黄忠与蔡瑁往来,向蔡瑁询问他能介绍哪里的名医来医治他的儿子。
    蔡瑁神秘一笑。
    “汉升可曾听闻魏公郭鹏麾下大医,关内侯华元化?”
    “华元化?”
    黄忠有些惊讶:“当然听说过,华侯提领大医馆为天下人治病的事情谁都知道,以医道封爵,可谓是第一人啊。”
    “没错,只要汉升愿意,我可以送汉升之子去邺城,请华元化亲自出手,为汉升之子诊治。”
    “当真?”
    黄忠惊讶地看着蔡瑁。
    “当真。”
    蔡瑁点了点头。
    黄忠顿时大喜。
    华佗元化,那可是医道封爵的第一人,当初郭鹏表他为关内侯的事情,还在天下间掀起了一阵小小的风波。
    若不是紧随其后就是袁术称帝,瞬间抢了头版头条,估计华佗还要更加有名气一点。
    其实这个事情对郭鹏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随手为之,不过这个故事还真的是蛮有意思的。

六百三十三 华佗封爵记
    郭鹏和华佗认识,那是在郭鹏平定吕布之乱之后没有多久的时候。
    郭鹏成为青兖二州之主,可郭单生病日久,病情逐渐加重,很多名医来看了,都束手无策,郭鹏衣服都不换,在郭单床边侍奉三天,十分担忧。
    紧接着,老丈人曹嵩向郭鹏推荐了华佗。
    华佗是他的老乡,也是沛国谯县人,是当地一个士族家庭出身的士族子弟。
    身为士族子弟,华佗也有着士族子弟该有的生活,认字,读书,生活优渥,没有吃不上饭的忧虑,年轻时曾到徐州游学,兼通数经。
    但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他做了医生。
    医生的地位在古中国一直比较尴尬。
    尤其是在汉末那个强调战功和重视农桑的时代,医术跟其他杂技一样,是方技,属于贱业,做医生的人被看做是不事农桑的蠹虫,很受鄙视。
    士农工商,这个等级排位真的不是说着玩玩的,农民虽然被欺负,很惨,但是事实上,从事贱业的人比农民更惨。
    虽然人们离不开医生,但是不妨碍儒门士人们鄙视医生。
    儒家士人们连搞法律的郭某人家族都视作二等家族,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也没什么是做不到的。
    华佗学了医术,做了医生,没有走家族为他准备好的路,做了一名游医,四处行医,兼济天下。
    多么高尚的情操,对吧?
    可实际并非如此。
    华佗很后悔,非常后悔。
    在给郭单治病的过程之中,郭鹏与他交谈,他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