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饶是如此,也还是有反对和质疑的声音。
    倒也不怪他们,在此之前,设置地方守备校尉的郡国都是由曹氏夏侯氏和郭氏本家的将领担任这个重要职位的。
    夏侯氏和曹氏的将领都被视作郭鹏的家将,绝对亲信之人,被授予重要职位。
    郭鹏在自己的辖区内将郡太守的掌兵之权大部分转移到了守备校尉身上,郡太守所能指挥的只有少量郡国兵,以及紧急战时临时招募扩充的壮丁。
    正规军队的指挥权和统领权在守备校尉手上。
    守备校尉虽然没有郡太守职权大,但是郡太守同样不能指挥守备校尉。
    因此守备校尉大营就是郭鹏设置的大兵营之外唯一有正规军队的地方,职责重大,一直以来都是曹氏夏侯氏和郭鹏本家的亲信将领出任。
    比如曹洪担任平原国守备,夏侯渊做东莱郡守备,曹仁之前担任东郡守备,郭鹏亲将出身的郭烈担任鲁国守备等等。
    除此之外,外姓将领还没有直接统兵守备地方的。
    但是眼下,郭鹏似乎打算做出一点改变。
    他让刚刚投降过来的张辽做东郡守备,率兵戒备袁绍。
    然后又令关羽做陈留守备,统领新设置在陈留郡的守备大营,驻军三千。
    一下子让两个外姓校尉担任守备,直接统领军队,其中一个还是刚刚投降的降将。
    这个改变不可不谓不大,至少这就等于是宣称未来担任守备校尉的降临将不仅仅局限于曹氏夏侯氏和郭氏的亲族将领了。
    尽管如今在明面上,郭鹏设置在各地的军权还是基本上掌握在曹氏夏侯氏的亲族将领身上。
    当然,他们也的确有能力统领这些三千人的守备部队担任守备任务。
    对于其他人的莫名担忧和兴奋,郭某人表示心里一点波动都没有。
    因为就算让一部分军队在各地守备,他依然不担心自己对军队的绝对掌控权。
    不说在基层的军官,就说他半年一次的驻防军轮换制度,也能保证军队处在他的控制之下。
    郭鹏顾虑到地方实际防备需要的时候,也配套设置了轮换制度,表面上宣称是一碗水端平,要给全体士兵同样的守卫州界的机会,其实就是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对军队的掌控。
    很多时候在政治军事决策时候,决策者会遇到两难的问题。
    如何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平衡点,就是决策者水平高低的比较了。
    忠诚又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培养的,只要规矩做到位,想不忠诚都不行。
    想反,也要有条件吧?
    郭某人自问手段并不低劣,还都是大大方方的阳谋,从最开始就确定的规章制度,很早开始跟随自己的人都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这种作风。
    对后来投靠的人来说,这相当于是变革,但是对于老部下们来说,这是日常。
    所以关羽并不觉得奇怪,曹仁并不觉得奇怪,也就是张辽觉得有些奇怪。
    尤其是当他知道自己和关羽是唯二外姓将领统兵的时候,就更加惊讶了。
    然后他就很上道的主动请求将自己的家眷安排到卢县居住,请郭鹏多多照顾。
    郭鹏笑着点头,觉得张辽还是蛮有前途的。
    除此之外,关羽也很有前途,得知自己将就任陈留守备,除了妻子和幼子关兴留在卢县之外,还主动向郭鹏请求,将长子关平从他身边调离。
    郭鹏对关羽的觉悟非常满意,于是将关平派到了鲁国守备郭烈的军中任职。
    这些事情并不重要,已经是惯例了,大家都一样。
    亲族将领还要做出表率,不会因为是亲族就得到额外优待,曹氏夏侯氏和郭氏也都居住在卢县,郭鹏要向所有人表示自己一碗水端平的态度。
    所以这并不重要。
    至少和接下来郭鹏要做的事情比起来,是相当不重要的。
    简而言之,就是韩浩向郭鹏进言,建议郭鹏拿下河内郡。

二百九十九 做老板的感觉,真好
    韩浩强烈建议郭鹏出兵拿下河内郡。
    他简直把河内郡的人们都形容成了渴望他渴望的不得了的变态。
    “河内虽然久经战火,遭到董卓、匈奴人蹂躏,民生衰败,但是河内父老翘首以盼将军到来,且河内郡位置绝佳,将军若能取得河内,则能直接威胁袁本初冀州治所邺城,使之不得安歇,愿将军明察。”
    郭鹏明白韩浩的意思。
    我都把家眷交给您了,您就应该相信我,我是真的愿意做带路党,为您指路,保证您轻轻松松拿下河内郡。
    然后就可以从河内郡直接威胁袁绍的统治核心邺城,让他睡不好吃不好,浑身不得劲。
    了解一下河内的地理环境,也就知道拿下河内郡,就能轻松威胁冀州的统治核心邺城。
    而不用从兖州出发,跨过大半个魏郡攻打邺城,基本上就是骑兵上午出发,下午就能抵达的状态。
    自己要是掌握了河内,绝对能让袁绍发疯。
    所以,会那么轻松吗?
    根据目前得知的情报,郭鹏得知袁绍驻兵一万在繁阳县,并未南下进攻濮阳。
    袁绍本人不在邺城,而是北上高阳县,大概是想趁着公孙瓒忙于镇压各地宗员旧部起事的机会从背后消灭公孙瓒。
    说起来,郭鹏还是挺乐见其成的。
    他很希望看到袁绍消灭公孙瓒,顺便把辽东的地头蛇公孙家族给灭了。
    好像袁绍灭不掉公孙家族来着,公孙家族是给司马懿灭掉的。
    公孙瓒在郭鹏写信给他责骂他心狠手辣杀宗员全家的之后,还特意写了信向郭鹏解释。
    他说说自己是鬼迷心窍了,真的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做这样的事情的。
    很显然,公孙瓒不愿意失去郭鹏这个强援,于是还搬出了同为卢植弟子的身份,向郭鹏请罪,然后希望郭鹏可以出兵北上协助他牵制袁绍。
    郭鹏看完之后就把公孙瓒的信给烧了,对他的求援意向置之不理。
    至于拿下河内郡,在郭鹏看来,有了韩浩这个带路党,根本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只是眼下兖州的乱局还没有收拾好,郭鹏抽不开身,也不想再这个时候给袁绍找麻烦。
    袁绍辛辛苦苦地帮他扫除幽州的乱局,这个时候怎么能给他拖后腿呢?
    正好,郭鹏的理由也十分充分。
    四个郡国的乱局需要收拾,大量屯田和流民需要处理,他真的没有时间进攻河内郡。
    但是他对进攻河内郡很感兴趣。
    “河内父老的苦楚,我明白,张杨不修德政,助纣为虐,居然相助吕布图我兖州,此时决不能善罢甘休,待我整理兖州完毕,一定出兵河内,眼下我抽不开身,这样。
    元嗣,你去找郭司马,和郭司马一起,商量研究一份进攻河内的方略给我,需要多少兵马,多少粮秣,路线如何等等,要尽可能的完善,详尽,我很期待。”
    郭鹏一脸『你懂我的意思』的表情看着韩浩,韩浩大喜过望,立刻领命,笑呵呵的去找郭嘉了。
    很显然,韩浩发现了这是郭鹏正在考验他的本领,要看看他是否有真的本事,要是有真本事,就会托付给他更重大的职责。
    这是他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
    韩浩信心满满,拿出十二万分的精气神,要好好地展现一下自己多年所学。
    看着他努力的样子,郭某人由衷地感到开心。
    所谓老板动动嘴,员工跑断腿,做老板的感觉,真好。
    随后,郭鹏带人前往濮阳,去见了曹操和戏忠。
    “袁本初自大战开始就屯兵繁阳,不南下,也不返回,就驻军在繁阳县,动向诡异,但是根据侦查,咱们的探子回报说,袁本初的军队似乎很缺粮草,很多士兵都上山采浆果充饥。
    还有很多士兵下河摸鱼,有士兵捕杀野兽,也有不少士兵成群结队劫掠黎庶和富户,冲击庄园夺取粮草,乱的很,据此来看,袁本初似乎并没有做好进攻东郡的准备。”
    曹操将自己探知的消息告诉了郭鹏,并且根据袁绍的军队缺少粮食的情况,判断袁绍并没有南下之心。
    “袁本初如果想要南下策应吕布,不可能不给军队配足粮草,所以明公,忠以为,袁本初在荡平辽东公孙瓒之前,一定不敢南下进攻兖州。”
    戏忠则给出了更加明确的判断,判断袁绍采取了先北后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稳定后方,然后再徐图进攻青兖二州。
    这个判断符合郭鹏从情报中得到的准确消息,可见戏忠的确是下了功夫研究袁绍的。
    “既如此,就好,兖州现在乱得很,韩元嗣还建议我攻打河内郡,我有这样的想法,不过眼下半个兖州残破,需要整顿,暂时没有进取之力了。”
    郭鹏摇了摇头,一脸横遗憾的样子。
    然后,郭鹏把张辽介绍给了曹操认识,也把曹操介绍给张辽认识,之后,就是曹操和张辽一人主政一人掌兵,共同镇守东郡了。
    曹操对于郭鹏任命一个降将做守备掌握军权的安排很是不理解,私下里与郭鹏谈论此事。
    “子凤,张文远是并州人,是降将,眼下吕奉先刚刚败亡,张稚叔还在河内郡,袁本初还在冀州虎视眈眈,你就任命他做东郡守备,这不是太危险了吗?你不担心他通敌,我还有这样的担忧。”
    听了曹操的担忧,郭鹏哈哈一笑,摇了摇头。
    “大兄,你担心,我可不担心,张文远不是一个单纯的武夫,他读过书,懂道理,能在雒阳和长安这两个地方,以大将军旧部的身份存活,难道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吗?”
    曹操皱着眉头,缓缓说道:“说是这样说,但是我总觉得不踏实,你把兵权交给一个降将,这太冒险了。”
    “非也非也。”
    郭鹏也摇头:“张文远能在雒阳和长安活下来,趋利避害的本事就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他比谁都清楚眼下的局势,甚至从开战之初就对吕布不看好,所以攻打燕县也是出工不出力。
    饶是如此,他也没有背叛吕布反戈一击,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投降,在这种世道,这本是人之常情,张文远不会看不出我等的优势和袁本初的劣势,他会竭尽全力。”
    曹操将信将疑。
    “即使如此,我也不觉得他是可以信任的人,子凤,他可是并州人。”
    “并州人又如何?难道就不是大汉子民了吗?”
    郭鹏笑着握住曹操的手:“大兄,这种世道,不能指望什么人都和咱们家人一样无比可靠,人人都不愿意死,人人都想活,也想要富贵,想要权势。
    看准有权势的人跟随之,是人之常情,原先的主上衰败,属下四散而去改换门庭并不奇怪,不能奢求每个人都一定要为主上而死,只要能做好份内的事情就可以了。
    而且,他的家眷已经送到卢县去了,在东郡还有大兄为我看着他,张文远不是愚笨之人,我放心,在这里,张文远绝对不敢造次。”
    曹操看了郭鹏一会儿,笑了。
    “我这天生就是一个劳碌的命,刚在济南把屯田的事情弄完,你就让我来东郡收拾烂摊子,我是你妻兄啊!”
    “大兄若不是我妻兄,我能把东郡那么重要的地方交给大兄?”
    郭鹏哈哈一笑:“眼下袁绍在北,张杨在西,大兄,东郡可就要靠你了,没有你在东郡盯着,我可不敢高枕无忧。”
    “你就知道给我说好话,让我埋头苦干,你好高枕无忧。”
    曹操一脸的笑意,倒是见不到多少埋怨之色,似乎挺乐在其中的样子。

三百 郭氏故吏
    郭鹏很清楚曹操的忧虑,也很清楚这个世道,人人对于忠诚的焦虑感。
    因为这个时代有一个很根本的问题。
    汉天子还在,大家所有人在名义上都是汉天子的臣子,郭鹏也好,袁绍也好,袁术也好,都是汉天子的臣子。
    包括他们各自的属下,也基本上都是汉天子的臣子。
    这段历史进程之中,各大军阀势力内部出现过很多造反叛逆的事件,这是能够理解的。
    因为严格来说,这一时期,按照二重君主制的规矩,他们的部下有很多人不是他们的故吏,那些麾下官吏往往是他们率军占领某个地方之后,某个地方原先就有的官吏。
    是朝廷任命的。
    所以只要汉天子还在,这些官吏只需要以汉天子为君主,而不需要以占领地方的军阀为第二重君主来效忠,没有实际上的道德包袱。
    就好比陆康反抗袁术,陆康的庐江太守是朝廷任命的,他本人也不是袁氏故吏,袁术有什么资格对他指手画脚呢?
    二重君主哪一重都沾不上,人家凭什么对你效忠呢?
    董卓杀袁隗,吕布杀丁原之所以广为诟病,是因为袁隗是董卓的举主,丁原也是吕布的举主,这等于弑君,能不被人诟病吗?
    郭某人更是深刻的明白这种隐忧的存在是多么的要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