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谌开口道:“公孙瓒暴虐,刻薄寡恩,不是可以长久驾驭的人,使君本来想用公孙瓒震慑异族,但是却让公孙瓒发展壮大,拥兵数万,情况到了这个地步,我真的很为使君感到担忧。”
二百六十二 公孙瓒的心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老实讲,宗员不忌惮公孙瓒是不可能的。
本来宗员是想把公孙瓒培养成第二个郭鹏,与他戮力同心,一起镇守幽州,所以才表奏他为涿郡太守。
但是现在一看,公孙瓒貌似自己很有些想法,在涿郡拉起了一支军队,和袁绍一个州作战,惹得涿郡郡内民不聊生,很多人都去宗员面前告状。
宗员有几次责怪公孙瓒,公孙瓒则满不在乎,既不道歉,也不改变自己的做法,反而变本加厉。
所以荀谌这样一说,宗员就开始考虑要不要继续放纵公孙瓒了。
“话是这样说,但是我是刺史,不是州牧,公孙瓒是郡守,就职权而言,我不能限制公孙瓒的所作所为,只能上表参奏他,袁冀州的担忧,我明白,但是,我心有余而力不足。”
宗员想看看荀谌有什么说辞。
荀谌连连摇头。
“使君糊涂,现在的朝廷是董卓的朝廷,已经不是大汉的朝廷了,使君就算表奏得到了回应,那也是董卓的回应,不是皇帝的回应。
如今天下纷乱,人人都在为自己考虑,谁还能顾及到董卓所立的傀儡呢?使君不为自己考虑,公孙瓒却在为自己考虑,此消彼长,使君,还用我继续说吗?”
荀谌一脸为自家孩子操碎了心的表情,看的宗员心里直打鼓。
见宗员一脸动摇的样子,荀谌决定乘胜追击,拿出绝招来。
这是袁绍允许他使用的绝招,为了拉拢宗员,这样的绝招拿出来并不心疼。
“袁冀州四世三公之家,愿与将军交好,若将军有心,袁冀州愿为长子袁谭迎娶使君之女,两家结姻亲之好,今后共同进退,岂不美哉?”
荀谌看到宗员一脸犹豫的样子,便亮出了王牌。
宗员大吃一惊。
虽然袁术说袁绍是庶子,是他家的奴仆,不是袁家血脉什么的,但是袁绍正式的身份是袁成那一房的继承人,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庶子。
就宗法制度而言,袁术的地位的确比袁绍高,但是袁术也不能说袁绍是他家的奴仆,那太不尊重人了。
所以虽然有很多人私下里嘲笑袁绍,但也有人觉得袁术说的太过分了,不把宗法制度放在眼里。
袁绍在袁家是有地位的,如果仅仅只是一个庶子,袁绍绝对没有那么大的名望。
所以宗员十分吃惊。
“荀君所言,可是真的?”
“这种事情还能作假吗?袁冀州愿意与使君结姻亲之好,如此一来,两家就是一家人,幽州和冀州就是一体,共同进退,使君还需要担心一个小小的公孙瓒吗?”
宗员的内心顿时强烈的动摇起来了。
不为别的,只为自己的女儿可以嫁入四世三公之家,完成人生的飞跃,若是如此,自己家族的地位也将得到提升,借着袁氏的高位,宗氏也能登堂入室,成为响当当的名门了!
没有人可以拒绝四世三公之家的求亲。
宗员是这样认为的。
于是毫无意外的,宗员被攻略成功。
宗员答应与袁绍联姻,两家结姻亲之好,互相照料,互相扶持。
今后的乱世之中,能得到四世三公之家的照顾,宗员感觉自己的人生圆满了。
那么很自然的,占了那么大的便宜,把家族地位提升了那么多,宗员也要投桃报李。
于是宗员就开始着手限制公孙瓒的所作所为。
正在筹备下一场战争的公孙瓒很意外的得知了宗员与袁绍联姻的消息,顿时意识到大事不好。
果不其然,他很快就接到了宗员的手令,宗员下令公孙瓒不得进犯袁绍,否则就切断他的粮道,上表解除他的职位,让他成为无根浮萍。
公孙瓒顿时感到十分恼火与绝望。
他万万没想到战场上与他不分胜负的袁绍居然会使用这样的招数限制他的出击,直接让他陷入了一个十分为难的境地里。
公孙瓒终于意识到了四世三公之家的丰厚底蕴不是自己可以相比的。
自己可以在战场上和袁绍平分秋色,但是在战场之外的地方,自己是被全方位吊起来打的。
可是公孙瓒也知道,只要杀了袁绍,那么一切就都不存在了。
要对付四世三公,就要学习董卓,直接人道毁灭,那是最方便的。
现在人道毁灭的途径被人为的堵住了,自己还有胜算?
宗员!
宗员!
公孙瓒心底的怒火熊熊燃烧着。
而宗员并不知道公孙瓒正在想些什么。
公孙瓒很清楚,一旦袁绍真的和宗员结成儿女亲家,那么就没有自己什么事情了,宗员的力量将为袁绍所利用,自己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你们要我死,我偏不死!
公孙瓒性格之中果敢决然的一面爆发出极为强大的力量,在强大的求生欲促使之下,公孙瓒的心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这个时候是初平三年的二月份。
郭鹏正在兖州推动屯田政策,又招募壮士进入军队之中充实军力。
除了从平民和被俘获的黄巾士卒之中精选壮士参军之外,也有一些中小豪强地主仰慕郭鹏的名望,自己散家财,拉起数百人的队伍来投靠郭鹏。
其中有一家族为山阳郡巨野县李氏家族,家主李乾在当地有勇武豪气的名声,武艺不凡,威猛壮硕,带着儿子李整还有侄儿李典一起投靠了郭鹏,被授予曲军侯的职位。
郭鹏看到这个记录的时候,笑了出来。
名声大,势力大,不用自己招揽,自然会有有本事的人来投靠。
除了招募壮士参军之外,郭鹏又与兖州当地的一些有名气的人交往,询问哪里有贤才,亲自拜访,邀请他们出仕。
经过名士们的这张关系网,郭鹏先后拜访了东郡人陈宫陈公台,山阳郡昌邑人满宠满伯宁,陈留郡平丘人毛玠毛孝先以及任城国人吕虔吕子恪。
郭鹏上表,举荐他们出任地方县令和郭鹏的州牧府以及左将军府的官职。
这四个人里面,郭鹏最欣赏的是满宠。
郭鹏听闻满宠在此之前曾经在山阳郡内出仕过,一度试任县令,为太守所看好。
但是后来因为杀死了违法的督邮张苞,得罪了郡中大人物,丢了官职回到家中赋闲,一直到现在郭鹏前来拜访他。
“杀死张苞,满君后悔吗?”
郭鹏如此询问满宠。
满宠果断摇头。
“依法处死有罪过的人,这是正确的行为,既然是正确的行为,就不会后悔。”
郭鹏微笑道“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满君还会去做吗?”
“至死方休。”
满宠板着一张脸,面无表情。
郭鹏大笑,握着满宠的手任命他为济北国卢县县令。
这里是郭鹏为自己新选择的驻地,以左将军的名义,将左将军府设在卢县,重新建立根据地。
将新的大本营交付给满宠治理,是郭鹏对他最大的信赖。
满宠跪伏在地上向郭鹏表示他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绝不徇私枉法。
郭鹏还礼。
除此之外,值得郭鹏在意的也就是陈宫了。
二百六十三 政治不正确的袁绍
陈宫,这是个靠一张嘴成就了曹操兖州之主身份的人。
可是却又在之后,一手操作,几乎葬送了曹操的事业。
对曹操而言,几乎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若没有陈宫为曹操游说鲍信,曹操则不能成为兖州之主。
而陈宫却又在后来背叛了曹操,转投吕布,追随吕布一直征战到被处死,都不愿回到曹操的麾下。
其中自然少不得被郭鹏任命为任城国相的边让的功劳。
正是因为边让的嘴不饶人,惹怒了曹操,曹操愤而诛杀边让还有他的一些朋友,而这群人之中,就有几人也是陈宫的朋友。
名士交际圈是个圈子,名士不多,就那么些人,这个圈子很小,随便磕磕碰碰都能牵连到一些了不得的人物。
你杀了名士圈子里的人,就是和名士做对,和士族做对,和拥有政治地位、生产资料和大量人口的庄园经济实体做对。
他们是构成地方势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他们就是兖州。
黄巾军可以这样做,因为他们就是反贼,没有道德包袱,而曹操也这样做,下场可想而知。
顶着名士光环的郭鹏则不存在曹操那样的问题。
同属名士圈子,大家各自都有各自的觉悟,圈子外的人随便骂,圈子里的人要是互怼,那就不一样了,回转的余地还是有的。
这就是出身和师承关系带来的人生差距。
人生处处有差距,人和人就不能比,一旦比起来,那就吃柠檬吃到没完没了。
郭鹏邀请陈宫加入自己的左将军幕府,陈宫欣然接受郭鹏的邀请,进入左将军府为郭鹏出谋划策。
很显然,陈宫乃至整个兖州士人团体的具体政治倾向都是偏向于保守的,也就是拥汉倾向。
他们并不期待乱世,并不向往乱世,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尤其是在遭遇到了黄巾之乱以后,更是如此。
兖州本地的士人们因为郭鹏能保护兖州,所以尊崇他的权力,更因为他在之前的讨董之战中表现出了拥汉的政治立场,所以拥护他的统治。
相对的,兖州士人讨厌袁绍,因为袁绍至今为止都不承认汉献帝的正统。
袁绍至今为止依然不奉汉献帝为皇帝。
他一直都表示汉献帝是董卓册立的皇帝,与他作为大将军何进旧部所拥立的皇帝不一样,他就是为此而反对董卓的。
即使现在刘协已经被天下大部分人认同为正统汉帝,袁绍极其麾下却依然不认同。
袁绍是想方设法在自己的辖地内寻找可以册封为皇帝的刘氏子孙,对抗长安朝廷。
这样的政治立场是袁绍和兖州,乃至和袁术产生剧烈冲突的原因,因为郭鹏承认汉献帝的统治,袁术也在表面上承认汉献帝的统治。
郭鹏不仅拥汉,而且还和袁绍有仇,绝对不会认同袁绍的战略思想,还很愿意建设兖州,维护兖州的和平安定,简直是理想的统治者。
兖州士人因此十分拥护郭鹏。
郭鹏感受到了兖州士人整体的保守政治氛围,于是不提起征战的事情,而是做出了埋头建设的做法,推行屯田制度,兴修水利,新建粮仓,修筑道路,一副建设者的姿态。
而作为被他引入幕府的充当战略规划职责的兖州本地士人陈宫,显然也体现出了这种保守的政治倾向。
陈宫建议,暂时不要对外动兵,不管是长安还是冀州,都不要动兵。
长安还在内乱,让他们内乱好了,北边袁绍在和公孙瓒对峙,让他们对峙好了。
现在让他们互相消耗实力,等真正的机遇出现了,郭鹏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了。
而眼下最重要的,是安定地方,是生产和建设。
这一点郭鹏并不否认,他的确也是这样做的,要储存粮食,要扩编军队,要增强实力。
不过陈宫还体现出了作为一名有着优秀战略规划能力的军事人才所应该体现出来的眼光。
陈宫虽然建议郭鹏暂时休养生息,但是他同时也建议郭鹏,要特别注意袁绍。
在袁绍于河北立足未稳之时,就要想着进攻河北覆灭袁绍了。
袁绍的政治立场太不正确,这一点有谋反的嫌疑。
不能让袁绍在河北站稳脚跟,不能让袁绍发展壮大,否则袁绍从河北往河南进攻是俯冲,郭鹏对抗是仰望,地势上就有区别。
“兵法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袁绍若得河北,以冀州之户口,幽并二州之剽悍马队,居高临下虎视河南,对明公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事情。
现公孙瓒与袁绍敌对,袁绍处于被南北夹击的状态,明公若能举兵北伐,与公孙瓒呼应,则袁绍必然覆亡,这是明公的大好机遇,愿明公把握。”
郭鹏听后很高兴。
貌似最近一段时间,袁绍的声望下降的非常厉害。
原先他的立场就让他不受兖州士人的欢迎,现在好像更是如此了,郭鹏数次在名士们谈论袁绍的时候听到了对袁绍的痛责。
原因倒也不是不能探寻。
和曹操差不多,是因为一个人的死,但是因为四世三公的身份,袁绍到底不像曹操那样差点无家可归。
要说名士不会杀名士,那是不对的,身为名士们的领袖之一,袁绍杀掉的名士还少吗?
只因为他是四世三公出身罢了。
但即是如此,也不是完全没有副作用。
那个因为袁绍而死的人,是韩馥。
原冀州牧,把职位让给袁绍的冀州牧,韩馥。
他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