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发起人是广陵太守张超。
    契机,是在雒阳做官的袁绥回到了家乡。
    袁绥是广陵人,他的职位比较特殊,是太傅掾,是袁隗的属官。
    袁隗不甘心失败,暗中操作忽悠着董卓给名士们封官之后,就派袁绥暗中潜出雒阳,回到家乡,找到了广陵太守张超。
    袁绥向他阐述了袁隗对董卓的不满以及袁隗做的准备,希望张超可以联合自己的兄长陈留太守张邈,一起联络名士们,发起讨伐董卓的战争。
    张超欣然应允,将广陵太守的职责托付给了袁绥,自己带领军队和物资来到了陈留,找到了兄长张邈。
    两人一拍即合,继袁绍之后,发起了第二批次讨伐董卓集结令。
    他们将讨伐檄文发给了徐州刺史陶谦,山阳太守袁遗,南阳太守张咨,汝南太守孔融,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冀州牧韩馥,还有在南阳招兵买马的后将军袁术等人。
    于是讨伐董卓的两大派系,大将军何进旧部派系和关东名士派系就此集结起来。
    袁隗本来的想法可能是想让袁术主导名士们讨伐雒阳,袁绍主导的大将军派系可能不在他的计划之内。
    结果袁术太水了,二月份刘辩身死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大将军派系和名士派系的讨董诸侯们因为共同的诉求而联合在了一起。
    最后,主导人居然被公推为率先发布檄文硬刚董卓而名节保全的袁绍,不是袁术。
    袁术为此十分恼火,他也发布了檄文,结果响应的只有长沙太守孙坚和江夏太守刘祥,这两人响应了他,要从荆州率军来配合他。
    袁术还写信给郭鹏,想和郭鹏联军攻打董卓,增强自己的声势,郭鹏回信给他说自己抵达南阳路途太遥远,他会先去酸枣参加义军,之后在雒阳与袁术会师。
    郭鹏因为要参加讨董联军,所以召集麾下重要的臣属们商量这件事情,决定谁人随行,谁人留下固守。
    首先确定的是各国国相和县令等有要事在身的人不能离开,要继续留下来处理政务,安置流民。
    在郭鹏的劝慰之下,本来很想去但是政务繁忙实在脱不开身的臧洪和曹操都不再争取。
    “大兄,子源,这个时候,我能信得过的人不多,我只能拜托你们了,黄巾势大,没有信任的人留守青州,我实在是担心”
    郭鹏握住曹操和臧洪的手,两人心中感动,决定留下来镇守地方,让郭鹏安心征战。
    臧洪离开之后,郭鹏又和曹操密谈。
    “大兄昔年说为了自保,我们需要一人跟随袁术,一人跟随袁绍,求取生机,但是眼下局势混乱,咱们也不知道明天会变成什么样。
    袁氏自己都不保,又怎么会在意咱们?大兄,说句不恰当的话,袁本初,袁公路,可以做朋友,但是不可托付性命与家族前途。
    最可靠的,永远是咱们自己家人,大兄,我已经是青州牧了,虽然底蕴不如袁氏,但是咱们要自己做出一番事业,也并非是难事。”
    曹操听郭鹏这样说,顿时对未来有了期望。
    他决定配合郭鹏,配合自己家人,开创属于自己家的事业,而不是在袁氏的庇护下苟延残喘。
    说真的,袁绍在何进面前揭他伤疤的事情,真的挺让人寒心的,当初那个豪气干云的袁本初,已经不在了。
    曹操确定了这件事情。
    最能靠得住的,还是自己家人。
    怀揣着自己做出一番事业的信念,心中怀有理想和情怀的曹操返回了济南国。
    郭鹏又把曹仁曹洪夏侯惇和夏侯渊四将分封为校尉,让他们带兵留守青州可以掌控的四郡国。
    曹仁配合陈纪守平原郡,曹洪配合曹操守济南国,夏侯渊配合枣祗守齐国,夏侯惇配合臧洪守乐安国,程立居中指挥,务必保住大家的胜利果实。
    于禁也不带去,留守青州练兵,郭鹏决定带关羽张飞赵云郭烈四将出击。
    曹纯和郭嘉被带上,去见世面。
    基本上决定之后,郭鹏确定只带五千人出击,三千步军两千骑兵,剩下的兵马留守青州,防止黄巾军趁自己不在举兵进犯,乱了自己的老巢。

二百零八 酸枣盟誓
    作为一直以来的第一心腹,程立得到了郭鹏的授权。
    一旦遇到黄巾军的进犯,则留守的四校尉都要听从程立的指挥,反击黄巾,但是不得主动进攻。
    准备好这一切之后,戏忠突然来求见,请求跟随郭鹏一起去讨伐董卓,增加经验。
    “忠喜好军事,实在不堪政务之苦,还请明公成全。”
    戏忠苦哈哈的向郭鹏请求道。
    郭鹏看着戏忠苦哈哈的样子,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好吧,志才,你就跟着我一起去讨伐董卓吧。”
    郭鹏安排了其他人接下戏忠留下的摊子,把戏忠纳入了讨伐军之中。
    不过,虽然决定了讨伐军的组成,郭鹏却没有立刻率军出击,而是继续命令军队操练,自己则跑到了夏侯渊的军中,和夏侯渊一起了解北海国方向黄巾军的情况。
    三月开春,郭鹏还亲自主持了临淄县范围内的开春祭祀,并且带领全体官员将领一起下地耕种,正式宣布了屯田政策的开始。
    筹备了数月之久,郭鹏所掌握的齐国济南国乐安国和平原郡四地同时开始了屯田,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的郭鹏要亲眼看着这一刻的到来。
    有组织的屯田绝对是效率很高的积攒粮食的方法。
    郭鹏亲自带人四处巡查各郡国各乡村镇县的屯田情况和水利情况,挨个巡查,带领农业团队挨个指导,确保春耕的成功和夏粮的丰收。
    发现做得好的基层小吏就奖赏,发现做的不好的就直接罢黜,扔回临淄做苦工去,以为惩戒。
    每个季度做一次成绩评选,优秀者优先晋升,不良者严加惩处,以此作为鼓励基层小吏带领黎庶努力耕种不懈怠的方式。
    在夏粮丰收之前,郭鹏不会率军出征。
    他要确保夏粮的丰收,和屯田政策的有效运行。
    屯田是他稳住青州的根本策略,这个策略要是实施的好,青州才能成为他稳定天下的大本营。
    其他的一切都可以暂时靠边站,农为国之本。
    不仅如此,要是这边政策运行的好,那边还能形成对黄巾军的强大舆论攻势,对黄巾军进行内部的分化瓦解,将现在这令人头疼的数十万规模的黄巾军给削减一些。
    方便他之后的操作。
    郭某人奸诈狡猾心狠手辣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种事情他操作的得心应手,趁着这个档口把荒地和无主的土地大量掌握在手,形成自己掌握青州的底气,才算是真正在青州站稳了脚跟。
    这还要多感谢黄巾军为自己削弱了青州的本土势力啊!
    虽然不能给他们颁发军功章,但是在郭某人的心里,闹事的黄巾军每一个人的胸前都已经佩戴了郭某人亲手制作的汉贼出品的军功章。
    郭鹏这边带领手下们种田种的不亦乐乎,而就在二月底,河南的讨董联军已经在酸枣盟誓了。
    酸枣方面,兖州刺史刘岱,陈留郡太守张邈并郡内孝廉卫兹,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及其弟鲍韬,山阳郡太守袁遗,豫州刺史孔伷,陈国相许婀ㄆ较爻ち跹懔昕ぬ卣懦盼恢詈蠲耸摹
    郭鹏缺席参加,算是十镇诸侯盟誓。
    盟誓会议上大家你推我我推你,谁都不愿意做那个宣读盟誓的人,最后以陈留郡孝廉卫兹登台宣读盟誓,宣布讨董联军正式成立,遥推袁绍为讨董联军盟主。
    盟誓之后,大部分诸侯留在酸枣等待袁绍的进一步指示,孔伷则率军返回豫州,屯兵颍川,遥遥威胁雒阳,以为酸枣的策应。
    酸枣盟誓是二月底,而在此之前,董卓得知自己杀掉刘辩不仅没有让关东诸侯罢兵,反而激起了更多人的反抗,顿时慌了。
    就探知的情报来看,中原数个州郡肯定会起兵讨伐自己,到时候大军十余万浩浩荡荡而来,自己这边的一万多人哪里够打的?
    董卓慌乱不已,也恼火不已,恼恨自己派出去的这些名士一个个都是忘恩负义狼心狗肺之徒,更恼恨那些进言让自己大封天下的家伙。
    要是早知道这些人会反,董卓早就在雒阳把他们全部干掉了。
    不过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当务之急是确定如何应付眼下的局面。
    针对眼下的局面,董卓定下了动员关中征兵的命令,强行征召壮丁加入军队,当场开始操练,搞得关中鸡飞狗跳的。
    随后,董卓想到了迁都。
    雒阳虽然号称有八关守卫,但是距离关东前线太近了,把皇帝放在这里,太危险,一不留神被打败了,连缓冲的余地都没有。
    董卓觉得这样不行,于是开始谋求迁都。
    于是董卓又大会群臣,提出这个战略规划。
    董卓的理由是刘邦定都长安传位十一世,刘秀定都洛阳至今也传位十一世,按照石包室谶的内容,如今应该迁都长安,以顺应上天和百姓的意愿。
    谶纬学说盛行的东汉,谶言的市场很广大,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论据,用谶言来掩饰自己的行动往往都能得到大义名分。
    不过这一次,事情太大了,董卓遭到了诸多的反对。
    三公之中,杨彪和黄琬都反对,只有荀爽见风使舵,阳奉阴违的迎合董卓的意思。
    董卓没有在朝堂上得到支持,到了幕僚之中,心腹幕僚伍琼和周毖也反对。
    这下董卓恼火了,下令杀掉了伍琼和周毖,理由是这两人推荐的人全都反了。
    虽然事后董卓有点后悔,但是好处还是有的。
    杨彪和黄琬怂了,一开始强烈反对的两人怂了。
    见到董卓真的杀人,两人不想枉死,就来向董卓道歉。
    董卓撤了他们的职,没杀他们,改任命光禄勋赵谦担任太尉,太仆王允担任司徒,并继续掌管尚书台。
    而于此之前,董卓还用诏书把在长安附近带兵三万人的皇甫嵩招到了京师。
    皇甫嵩当时正在长安附近带兵,以对抗凉州的叛军,手下有三万多招募来的有战斗经验的士兵,势力很强。
    于是,皇甫嵩身边的幕僚凉州人盖勋就劝皇甫嵩起兵讨伐董卓。
    盖勋是凉州世家出身,在凉州有不小的名望,对董卓的行为十分不满,于是劝说皇甫嵩讨贼,安邦定国,谋个万户侯。
    皇甫嵩打仗是一流,政治则是三流,和朱儁一样,身为当朝名将,年纪越大,越不想折腾,胆气越不足。
    面对这种情况,皇甫嵩表示自己起兵进攻雒阳是以臣伐君,他不敢承担以臣伐君的后果,居然抛下军队去雒阳赴任。
    他的军队自然被董卓狂喜之下笑纳了。
    董卓任命皇甫嵩做城门校尉,结果又因为和皇甫嵩的矛盾,派人诬陷皇甫嵩,要搞他。
    幸亏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和董卓的关系不错,一顿流泪苦求之后,董卓才放过了皇甫嵩,而皇甫嵩逃过一劫之后,更没有胆气了,彻底成为了一只鹌鹑。

二百零九 放飞自我的董卓
    董卓没花一点力气把自己最大的后顾之忧给排除了,还有了更多的军队,顿时底气足了很多。
    于是在二月十五日,在强大兵力的威慑之下,迁都长安的政策得以确定。
    二月十七日,皇帝刘协启程前往长安。
    三月五日,皇帝和大批官员抵达长安,前后历时十八天。
    在这次迁都行动中,还有大量中央图书馆兰台的书籍转移至长安,途中因为大雨的缘故,道路泥泞难行,有一半的书籍被抛弃焚烧,剩下的由司徒王允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
    董卓还命令军队驱使黎庶和大户一起前往长安,不允许他们留在雒阳,不愿意走的多数被杀死。
    期间,董卓还命令士兵冠光明正大的劫掠不配合的士人和富户,甚至派人盗取先帝陵墓,挖掘财宝,搞的雒阳是一地鸡毛。
    而在当时,董卓留在了雒阳,屯兵于毕圭苑以防御反董联军,长安朝廷的内外事务都交给王允来处理。
    因为王允出身并州,并不属于关东士人集团的缘故,所以王允受到了董卓的提携。
    更因为董卓曾经做过并州刺史和并州牧,所以董卓对王允更是推心置腹,对他没有隔阂和怀疑。
    至于王允对董卓是不是也是一样的推心置腹毫无隔阂,那还真不好说。
    此一时期,王允是长安朝廷的实际控制者,董卓则在雒阳安排对抗关东联军的事情。
    为了立威,更为了打击关东联军的信心,扩军之后兵力大盛的董卓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撼和恐惧的决定。
    杀了袁隗。
    被全天下针对,董卓曾经良好的自我感觉彻底崩塌,用幻象营造出来的贤明董卓已经彻底死掉,既然他们已经决定和董卓不死不休,董卓也就干脆彻底放飞自我了。
    曾经做过的事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