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了我的皇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偷了我的皇位-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巨正沉思半天,劝他回到高府继续作武师,观察动静,刺探情报,做线人,把摄像头秘密地装进高拱的卧室,一举一动尽在掌握之中。
………………………………

37、我是太子我怕谁

    新皇帝尚没有登基,国家处在政治上的真空期,按说是不应有朝会的。朝廷没有当家人,给谁汇报工作呢。但泱泱大国;广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事务的繁多,不允许大臣有一天的懈怠。大臣们着急呀,“国不可一日无君”,多少事情要等着新皇帝拿主意呢。他们不停的上折子,要新皇帝赶快登基。龙庭上没有主事的人,诸多的国事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因此,这天早晨大家不约而同的聚集到养心殿。

    小太子天性懒散,不愿多操心,多管闲事,他又是一个小孩子,把当皇帝视为受罪,特别是父皇死后的几次朝会使他非常难堪,不愿意当这个皇帝,更不愿意早早起来去应付什么劳什子。不过,既然大臣们聚到养心殿,太子就不能不出来,更没有不上朝的道理。

    小太子在李太后的一再催促下,在冯保的引领下很不情愿地走进了养心殿。他怒气冲冲的走上圣坛,脸色阴沉,心想这些人不在家里好好睡大觉,大早晨就跑过来烦人实在可恶。(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奇 书 网 )

    他在龙椅旁,阴着小脸面向众大臣站立,久久不肯发一句话。大臣们心里想太子今天怎么了?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该不会是受刺激脑袋进水了吧?!

    父皇的去世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他受到很大的刺激。在他眼里,父皇是天底下最好的父亲,再没有什么事比失去父亲更令人痛苦!但大臣们猜错了他的心思。

    他在生气,嫌大臣们多事,使小孩子脾气,也是对他不愿干而必须干处境的一种反抗。他本来应该坐在龙椅上听大臣们的奏事,现在只能站着听他们又臭又长的议论和那些弄不大明白的奏章。他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傀儡,一切事情均有母后和大臣们当家,根本用不着他来操心。即便如此,每天还要听他们胡诌八咧,实在烦人,但又不敢讲出来,害怕受到李贵妃的惩罚。

    正是这种恶劣的情绪贯穿了他的前半生,导致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志气消沉,疏于朝政,遇事躲避,索性钻进脂粉堆中消磨时光,**无能、**无德,成为一个昏晕的皇帝。'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超多好看小说'

    太子久久不发话。

    大臣们只得在地上跪着,不能抬头,实在难受,心里都在嘀咕着。

    陈皇后和冯保不约而同地想到太子是在耍小孩子脾气,故意让大臣们在地上跪着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朝堂之上,冯保不敢多说话,害怕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他不停的使眼色提示太子应该让大臣们起来,但是他犯了犟劲,装作没有看见,沉着脸就是不说话。直到听到陈皇后威严的咳嗽声才见好就收,勉强地说:“大家都起来吧!”

    太子的这一手真的起到一定的作用。一些人本来要上本参奏冯保,向太子发难,让小太子难堪。他这一弄都给镇住了,他们心想这个臭小子今天有点不对劲,备不住来点什么邪的,还是别找晦气自寻倒霉,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冤死活该。一时间,场面给冻住,一片寂静,大家等待着有人出来说话。

    终于,还是太子打破了寂静,他说:“各位到底有没有事情?有事就快说!要是没有的话就散朝,我要回去睡觉了。”

    话语中带着懒散和极度的不耐烦,摆出一幅要走的样子。

    大臣们当然真的有事要禀奏,不然大早晨跑到这里干什么。

    古代的臣子有奸臣,佞臣,也不缺数量众多的忠臣直臣。也有些人虽然谈不上是真正的忠臣,但遇事敢于说话,为了某种目的或者为了名垂青史获得长远的利益,不惜作出暂时的牺牲,做出一些令人称道的勇敢举动。这不,有个年轻的大臣站出来,请安后就硬邦邦的说:

    “先帝驾崩已经有好几天了,先帝的丧礼还遥遥无期,太子到现在也没有继承大位。国不可一日无君,朝廷不可没有当家人。如今朝政混乱,一片散沙,诸多的朝政都不知该如何处理,大臣们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人心涣散,国将不国。微臣奏请太子及早继承大统,登上皇帝的宝座,安定臣民之心人心,请太子三思!”

    按照常理,大臣们拥护你继承皇位应该高兴,对拥护之人大加褒奖。然而,继位一事在以前的朝会上,他已明确说过要等先皇的葬礼后再说,虽然他不知道这是高拱的阴谋。但他又很不愿意做皇帝,能推一天算一天,等推不过去再说。这几天的经历,使他认为做皇帝不好玩,让他做皇帝就是在害他,为难他,让他受罪。这个大臣又提出来不是与他为难,无视他的权威吗?对于听惯了各种奉承话的他来说,如此直白的话他不爱听。他勃然大怒,低喝一声,道:

    “大胆狂徒!我先前说过几次不想当皇帝,你还要用这一套废话烦我,你眼里还又没有本太子,难道你在为难我,与我作对吗?看来对你只有严惩才能知道本太子的利害。来人!把他架出去打二十大板!”

    太子昏了头,怒不可遏。
………………………………

38、太极是他们发扬光大的

    他看着大臣被侍卫们架出去,陈太后的咳嗽声压根就没听到。

    酝酿已久的火山终于喷发了,他正肆意的发泄着心中的不满。

    高拱一言不发,心里却在偷偷地笑这位傻太子。如此一个阿斗还用我来推翻吗?他很庆幸,老天爷也在帮忙,正帮他一步步的走向权力的顶峰。

    这个年轻大臣不喊冤,也不求饶,任凭侍卫们架着往外拖。他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光明磊落,一定会有正直之士为他说情,明史上也会因此记上光辉的一笔。果然,台下议论纷纷,众多的大臣都在高声地为他求情。

    张居正迅速地站出来,对太子说:“且慢!微臣张居正有本要奏。”

    太子看到下边跪了一人。他认识是次辅大臣,他的老师,连忙说:

    “张老师快快请起,有话就说吧!”

    他的语调缓和下来,带着尊敬和爱戴的口吻。

    “启奏太子,给事中大臣本是言官,向朝廷进言就是他的职责。虽然有违太子的意思,但是在为大明的江山社稷考虑,是为了太子的啊!一片忠心,日月可鉴。可不能作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让天下的忠臣寒心!微臣恳求太子网开一面饶他一次,让他好好感悟太子的宽厚之心吧!”

    张居正高声进言,说完跪地不起。

    张居正是太子的老师,太子从小就很敬重他。父皇临危托孤,他知道老师是可以信任的人,不会害他。本来也没有真的要对大臣怎么样,张居正的求情正好给他一个台阶,便说:

    “好吧!把他放了吧。”

    于是,一场小小的插曲就这样风吹云散,一带而过了。

    太子已经站的很长时间,有点不耐烦,说:

    “各位,时间不早了,有事快说!如果没什么事情,我就要回去了。”

    众臣一听,有事的赶快秉奏,不然就没机会说了。

    高拱站了出来高声奏道:

    “刚才给事中说话有点唐突。太子是想行忠孝两全之礼,不想仓促继承大统,但大臣们也是为社稷考虑,应该加以认真考虑。现在天气很热,先皇的灵柩在宫里停放的时间长了必将会腐烂。微臣建议派一个重臣,抓紧时间为先皇寻找一个吉祥之地,以便确定葬礼的日期。等先帝入土为安,太子继位后就可以专心治理国家了。望太子三思!”

    太子对高拱没什么好的印象,几次朝会都让他十分难堪,看他的笑话。太子甚至有点恨他,不过他是首辅顾命,又不敢得罪。听他这些话,更不知是好心还是歹意,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他迟疑了一会儿,回头望望冯保,希望得到一点点提示。

    可是他没有一点反映,冯保知道这是在挤兑他,调虎离山。按惯例,按职责,确定皇帝的灵**均是司礼监份内的事,做为大太监更是责无旁贷。如果把他派出去,不在太后和太子身边,远离政治中心,斗争局势就会急转而下,后果将不堪设想。他的脑子在飞速转着,考虑如何应付,扭转这一危机,由于太专注,没有看见他求助的眼神。

    太子看了半天,因得不到冯保任何提示,无奈,只好说:

    “大人考虑极是,甚和我意,但不知谁去更合适呢?”

    太子答应了。

    高拱心里非常高兴,立即建议道:

    “按本朝的惯例,职责分工,此事非冯公公不可呀!”

    太子闻听觉得没错,也没多想就说:

    “大伴!你的意下如何?”

    高拱的计谋马上就要得逞了。

    冯保的心里很窝囊,像吃进个苍蝇恶心又吐不出来。在大庭广众之下又不好说什么推辞的话,只得顺着话说下去。

    “主子,能为先皇献微薄之力是老奴的荣幸,也是老奴的福分。太子如此的器重,让老奴受宠若惊,为皇家做事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不过,老奴还有一个请求不知当不当讲?”

    太子从小跟冯保长大,有一种依赖和特殊的感情,言听计从,他的任何要求都会答应的,便笑着说:

    “大伴请讲!”

    冯保动情地说:“为先皇寻找一块风水宝地,可是一件关系大明江山社稷的千秋万代,兴衰存亡的大事。老奴可以去寻找,但老奴毕竟是个半残之人,是一个半男不女的腌臣。如果把这样的大事交与老奴去办是对先帝的大不敬,也是对大明朝的不尊重啊,一旦有什么不测,我担当不起这骂名啊!”

    太子闻听觉得也有道理,就说:

    “大伴说得有道理,是忠心肺腑之言。不知那位大臣肯和高公公一起去?”

    冯保笑了笑,接着奏道:

    “首辅高拱是穆宗皇帝的托孤之臣,肩负着先皇的丧礼大事,选择风水宝地这样大的事情当然责无旁贷,如果让高大人和老奴一起去定会万无一失,马到成功。请太子明断!”两人打起了太极,拼起了智慧,功夫都很了得,都是一流的高手。

    朱太子到底年幼,被他们的轮番轰炸给弄晕了,不知该如何处理,眼里充满了疑惑,心想:他们今天唱的是哪一出啊?

    场面陷入了沉寂,鸦雀无声,空气中充满了紧张。

    大臣们都瞪着眼睛,默默地等待着事态的发展。谁也不接这个话头,看着双方的表演,欣赏着这个千载难逢的高手对决。
………………………………

39、张居正也叫及时雨

    太子看着场上的群臣,还是没人吭声,一脸的疑惑,迟疑的说:

    “两位说得似乎都很在理,各位大臣也都不肯说话,我已经不知道应该如何办了。要不就由首辅大人领头,冯公公一起去万寿山办这件事吧!”

    太子觉得这样做很好,公正、合理,既能把正事办了,又照顾了两位大人的意思,应该是一个万全之策。特别是高拱不在身边他感到浑身轻松,求之不得。

    但太子这样决定,却让高拱却坐不住了,心里像开了锅,一阵紧张,脸上冒出细细的汗水。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偷鸡不成反噬了一把米,象就要被打倒一样,有点站不住了。如果出去帮隆庆寻找吉祥之地,远离全国政治中心,丧失了主动权,就会极大地动摇他的首辅地位,说不定会有人会乘机而入。然而,太子虽然还不是皇帝,也是金口玉言,当着众大臣说出去的话是万万不能改变的。此时,高拱觉得天昏地暗,万念俱灰,本来白净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他好不后悔呀!失策啊!一切都完了,以前所有努力都将付之东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赔了夫人又折兵啊!”他的身体感觉有些发抖打摆子一样,两腿发软马上就要坐在地上。

    这场闹剧戏剧性的变化,大臣们感到十分好玩。不由得一阵窃笑,又不敢笑出声来。他们的太极拳打得实在太精彩了,难分伯仲,没有胜负,结局又都很尴尬,似乎冯保略占一点先机。

    清人评价张巨正最大的特点是“救时”,此刻就显露出来。他不失时机的站了出来,说:

    “太子,微臣张巨正有事情秉奏!”

    太子本想这件事情就此处理完早早回宫,谁知又杀出一个程咬金,张大人又出班奏事了。朝会开了很长时间,他已疲劳万分,但又没有什么办法,总不能不让大臣们奏事吧。只好说:

    “张大人,我已站了一个都时辰,腿都快要站不住了!” 听完太子的话,张居正微微一笑对着冯保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