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待法正远去之后。
“大哥,我们真的要去攻打汉中张鲁吗?”关羽问道。
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而张飞也是眼神紧紧地盯着刘备,有些难以置信。
“呵呵……”
刘备呵呵一笑,然后示意了一下。
关羽和张飞也会意,然后三兄弟把门关起来。
刘备定了定之后,看了看张飞,又看了看关羽,最后神情也变得极为慎重。
“二弟,三弟!大哥求你们一件事!”刘备说道。
关羽、张飞:“??”
他俩是相当的懵逼,大哥搞得如此神神秘秘的,这是要做什么啊?
“大哥,瞧你这话说的,我们三兄弟情同手足。”
“有事都是一起分担,哪里需要说求不求的,何事不妨直说便是。”
“就算是让关羽去死,我也绝不会皱半点眉头!”关羽坚定地说道。
“嗯!”
刘备点点头,然后压低声音,
“二弟,三弟,我有个计划……”
关羽和张飞豁然抬起头。
……
而与此同时。
另一边的荆州,一处高门大院。
此处……便是《荆州半月报》的办事处。
贾诩站在窗前望着远方,他的眼神非常的深邃,深邃中射出的是浓浓的精光。
“备备,呵呵……我从未见过有如此肉麻之人!”
“堂堂大男子,取如此名字,真是羞煞人也!”
贾诩嗤笑了一下。
“不过……此人倒是个可利用之人!”
“他,他不会真的采纳我的计策吧?”
贾诩忽然笑得更加的灿烂。
他笑了半晌。
“嗯……若是真采纳了,那刘备此人可就真是惨了。”
“哈哈哈……让他反去攻打益州,到时又不过是徒做嫁衣,到头来却是帮九如兄打下了益州。”
“嗯……到时九如老弟会不会高看我一等?”
贾诩想到此处,他顿时便笑了起来。
他的心情好极了!
没错!
他给刘备的计策便是……打益州!
在贾诩看来,既然刘璋支持刘备兵马钱粮去攻打汉中张鲁,想必支援的力量不会太少。
贾诩极为清楚益州的形势,清楚刘璋在益州的处境。
刘璋一心为民,但下面的人却没有一心为刘璋的,这种处境是致命的缺点。
贾诩深知这一点。
所以他觉得打张鲁还不如攻打刘璋呢!益州比汉中好打!
因此,在收到刘备的信件之后,他思索再三之后建议刘备……
到时得到刘璋的兵马钱粮支持之后,直接反过去攻打益州。
他也清楚刘备此人极其爱惜自己的羽毛,毕竟披着仁义满天下的光环嘛。
若是反过来去攻打益州的话,想必刘备会被天下人所不齿,刘备必然不会同意。
但是!
贾诩何其聪明?
他当即便给刘备想好了各种对策,刘备的顾虑也全都给他解决了。
如此一来,他就不信刘备不动心!
他计策虽毒,但对刘备却是最为有利的,也能解决刘备眼下的困境。
“不知刘备到时候发现打下了益州,结果又徒做嫁衣,他会是什么神情?”
贾诩忽然再次笑了。
他如此尽心尽力为刘备出主意,自然不会真的是为了刘备拿益州。
没错!
一切,都是为了他的是九如老弟啊!
刘川:你这些逼谋士,我尼玛一个比一个阴险!
“到时九如老弟成为最后的大赢家,我贾诩定可记一大功!”
贾诩满怀期待地暗想。
第227章 九如老弟,原来是你惹的祸
贾诩对坑刘备这件事,他没有愧疚感。
“刘备此人……满口仁义道德挂在嘴边,实际上我是不大相信他的真有多仁义的!”
贾诩自顾自的想着,然后摇了摇头。
“当年徐州牧陶谦多次让徐州给刘备,他却是推却不让!”
“此事表面看起来是刘备仁义德行之举,而实则只能说明此人极其聪明!”
贾诩对刘备很是了解。
在他看来……刘备当年推却不接受陶谦的徐州,他认为只是刘备聪明的体现,并不是说刘备就有多仁义。
因为在当时,陶谦敢给,但刘备敢接吗?
不敢!!
因为徐州的地理位置处于四战之地,周围群雄环绕。
曹操、袁绍、袁术、吕布等等都在周边,谁都想吃徐州这一块大肥肉!
由此可见,当时的徐州就像一群狼都想吃到嘴里的肥羊,而那时势单力薄的刘备怎么敢在众狼觊觎的情况下,牵走徐州这头肥羊呢?
再说,陶谦本身在徐州的威望极高,当地的士族全都是支持陶谦的,而并没有支持刘备,若是刘备接手了徐州……
仅仅是徐州的士族不支持他,刘备即便是接过去也会瞬间分崩离析,直接瓦解!
刘备对这些都看得极为清楚。
当然!
直到之后……经过陈登、孔融、糜竺等人的再三劝说,刘备才终于同意掌管徐州。
为何此时才同意呢?
因为陈登代表了徐州的官场,孔融代表官又代表读书人,而糜竺则代表了徐州的本地豪族。
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刘备自然也有了底气接受徐州。
总而言之。
贾诩觉得不管怎么看,都表现了刘备此人的聪明程度,与他是否仁义关系并不大。
贾诩对此作过专门的分析,所以他对刘备可谓是极其了解。
“天下诸侯群雄逐鹿的时代,刘备想要加入其中分一杯羹,仅凭此一点便可看出他并非真仁义。”
“争夺天下势力者也,哪是仁义之人做的事?”
“九如老弟倒是不像争天下之人,说他仁义,我还相信……”
贾诩站在窗前看着远方,经过一番思考以后给自己找了个理由。
他和刘备好歹是鸽友,又交流了一段时间。
没有友情也算有交情吧?若是平白无故地坑,他会愧疚的。
所以!
他想坑刘备,就必须得找个更加有说服力的理由来寻求安心,这是他的习惯。
于是……
在刘备与刘川的对比之下,他自然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刘川。
如此……贾诩的心安了,他也才好心安理得地坑刘备,让刘备反过去攻打益州。
“我贾某人虽然做了报社社长,但我仍然是那个贾谋人,没错,是谋划的谋!”
贾诩嘴角上扬,他对此表示极为满意。
“待刘备拿下益州,到时给九如老弟一个惊喜!”
贾诩笑了起来,他的心情颇为愉悦。
“对了,报纸也得办好,可千万不要辜负了九如兄的期望啊。”
贾诩捏紧拳头下决心。
如今……
《荆州半月报》在荆州彻底办了起来。
不得不说,贾诩在这方面有着绝对的能力,刘川一点都没看错他。
报纸这等新兴之物,刚开始流行起来的确充满了难度。
但是贾诩却完美地解决了此难题。
起初……他将报纸定位在荆州的各大士族。
毕竟士族对接受这些新兴之物的能力要远远强于普通百姓。
除此之外,因为刘琦是州牧,直接以官府的名义向士族压,让他们订购报纸。
不管刘琦在荆州的威望如何,这点面子士族们还是愿意给的。
不过是一份报纸而已!
又不是什么贵重之物,用不着和刘琦这个州牧唱反调吧?
所以报纸发行之后,顺理成章地便打开了士族层面的销路。
待销路打开之后,意外的是报纸也跟着普及了起来。
因为很多人发现,这个所谓的报纸实在是太有趣了!
上面各种消息、还有知识学习,甚至还有奇奇怪怪的故事看,简直包罗万象啊。
以至于到了后来,所有士族都主动抢购,根本不需要去推动。
如此一来,报纸的普及是越来越广,整个荆州几乎掀起了一股读报纸的风潮。
然后……
随着读报纸的人越来越多,《荆州半月报》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贾诩对此极为满意,因为达到了刘川说过的目的。
贾诩可以肯定,此时刘川若是要操控荆州百姓的渔轮,不过是翻掌之间而已。
“九如老弟的脑子,真乃神也,无人能及啊!”贾诩感叹道。
而就在贾诩感叹之际,一个小厮从外面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贾社长!不好了,大事不好了!”小厮手中拿着一把小刀,火急火燎地说道。
“什么大事不好?难道天还塌下来了不成?”贾诩脸色一冷,责备道。
他最看不惯便是做事慌慌张张。
“是……是是是!”
小厮连连点头。
“社长,就刚刚……刚刚在报社的门上发现插着一把刀!”
“你看,就是这把刀,刀上还有一封信!”小厮将刀递给贾诩道。
“这是何意?”
贾诩皱了皱眉,狐疑地接过去。
竟然有人将刀插在报社的门上,这摆明了是挑衅,是威胁!
在荆州这块地盘上,谁不知道报社背后站着的是官府?
挑衅报社就是挑衅官府,威胁报社就是威胁官府啊!
谁的胆子竟如此之大?
“哼!某必严查!”
贾诩嘀咕着,然后打开信件……
随后……
待贾诩看完信件内容,他的脸皮直接抽起了筋……
“九如老弟,原来是你惹的祸!”
“哎,我遗憾的告诉你……你被人送刀片了啊!”
贾诩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第228章 此战有几成把握?
贾诩决定了……
他要把刀和信件原封不动地交给刘川,借此机会催更!
“其……其实我也想催更来着!”
“只是我不好给九如老弟讲,借此机会,倒是可以明目张胆的催更了,哈哈哈……”
贾诩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
刘川让他出来办报纸,给了他半本《水浒传》,让他分回合连载在《荆州半月报》上面。
因为当时刘川没有写完,只有半本便给了他。
刘川告诉他,这种故事可以吸引人读下期的报纸,然后贾诩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故事可以吸引人读下期的报纸?
因此,他带着好奇把半本《水浒传》先给读了。
但就是这半本书,却把贾诩勾了个神魂颠倒。
要知道当下的时代混乱不堪,多少人都有个英雄梦。
恰好水浒传便是热血故事,而里面的人物更是让人想要琢磨,贾诩也不例外。
总而言之。
就连贾诩看水浒传,也容易将自己带入故事去思考,所以更别说其他人了。
于是……
他多次想向刘川催更,然而刘川在建铜雀城实在是太忙了,哪有时间写剩下的半本?
贾诩也没办法,他也想拿着刀找刘川催更来着啊,只是他不可能那么做啊。
而此时,竟有人送刀……
“好,好,好!这把刀送得好!”
“你过来!去给我把这把刀磨一磨,弄得锋利一点。”
“然后带着这把刀,以及信件给我送到铜雀城去,交到城主刘九如的手中!”贾诩乐呵呵地叫过小厮吩咐道。
小厮满脸的问号。
搞不懂贾社长这是怎么了,有人送刀啊。
这种威胁性之物,竟让贾社长如此兴奋……
还要把刀给磨锋利一点……贾社长莫不是疯了吧?
“是……是!小的这就去办!”小厮狐疑着大声回道。
他虽然有疑问,但却没有问出口,作为下人他懂这个规矩,不该问的不问。
“九如老弟啊九如老弟,我贾诩服你!”
“也不知你的脑子到底是如何长的?”
“新奇之物多就算了,写书写故事也如此之神。”
“说你是天下读书人之首,我贾某人也举双手赞成啊。”
贾诩看着小厮走出去,好一阵感叹。
同时他也很庆幸,庆幸当时荀彧把他给「输」了,如此他也才理所当然的留在了荆州,还可以帮刘川做事。
“也不知道文若兄怎么样了?很久没有他的消息了。”
“哎……其实当时你也应该留下来啊……”
贾诩嘀咕着微微叹了一口气。
……
而另一边。
许昌,一处宅院里面。
荀彧与郭嘉正相对而坐。
“文若兄,最近我都没怎么见你出门,是有何心事吗?”郭嘉颇为好奇地问道。
“奉孝多虑了,我哪有什么心事?”
“只不过是感觉慢慢地上了年岁,有些事情有些力不从心而已。所以在家修养之而已。”
荀彧笑了笑说道。
他看起来笑得很是轻松,感觉毫无压力之状。
然而……
荀彧的笑容在郭嘉看来,始终觉得笑得有些勉强。
“上了年岁……力不从心。”这几个字,看起来有些奇奇怪怪的,但郭嘉不会认为荀彧是想再生子嗣,是对他的夫人力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