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远暗叫了一声“好家伙的确是一个很明白的女人看来她还是很不简单呢。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他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要问的话而是另寻了一个话题:“不知姑娘和京城的四大家族中的上官家是什么关系?”
上官婉儿凝目望着他道:“大人的消息倒是灵通得很奴家正是来自上官家族。”
秦思远倒是大出意外他可从没有听父亲说过这事当下惊异地说道:“难怪在下觉得姐姐不是一般人原来是上官家族的大小姐这就不奇怪了。”
上官、费、苏、令狐是京城里的四大家族都有几百年的历史财力一个比一个雄厚。虽然现今他们在朝廷中没有一个任高官的子弟但由于家族的历史悠久他们在京城的势力盘根错节与朝廷的大部分官员也有密切的来往。可以说一些高官能够多年在官场上屹立不倒与他们的财力支持有很大的关系便是秦重和南宫长春这样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的人物也不能不卖他们的帐因为不仅自己的部下与他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说就是他们自己也非常需要他们的财力支持。
这四大家族各有各的产业。上官家族经营的是粮食据说他们的存粮和国库有得一比上官家族若是打个喷嚏市面上的粮价就会大起波动。费家经营的是布匹从普通的粗棉麻布到上等的绫罗绸缎他们都有经营经营份额也占到了帝国市场总量的两成。苏家经营的是珠宝帝国的珍珠玉石、南洋的珊瑚翡翠甚至遥远的西方的钻石琉璃都是他们经手的货物份额也占到了市场的三成而且由于经常向皇宫提供珠宝苏家与后宫的关系不一般。令狐家族经营的是瓷器、茶叶和毛皮和珠宝一样瓷器、茶叶和毛皮的重要消费者是贵族富户因此令狐家族在他们心目有着较高的地位。
四大家族中上官家族和苏家的实力最雄厚对帝国的影响甚大但二者的影响面不同。上官家族影响最大的是平民百姓因为粮食的紧缺与否粮价的每一丝变动最先感受到的总是平民百姓。另外则是朝廷一旦生战争或天灾粮食出现紧张朝廷往往会向上官家族求援。苏家则对平民百姓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消费者中是没有平民百姓的他们影响的都是贵族富户。
上官婉儿作为上官家的大小姐自然是上官家主的掌上明珠在家也是一呼百应的人物如今却成了皇帝的女官也难怪秦思远感到惊异。不过秦思远的心里倒是高兴得很他本就想和四大家族加强联系如今有了这个机会那是万万不能放过。
于是他继续讨好地道:“在下很早就听说上官家的大小姐是一位才女今日一见才知道姐姐更是天仙一般的人物想必陛下对你喜欢得很吧?”
上官婉儿却有些羞恼说道:“什么喜欢不喜欢的陛下身边的美女无数怎会喜欢奴家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女子?奴家不过是为陛下处理一些事情吧了。”
秦思远赶紧用手拍了一下嘴巴道:“在下说错了应该是陛下欣赏姐姐才对!”
上官清儿素手掩着小嘴轻笑一声道:“这还差不多不过大人这样恭维奴家不知有什么事情需要奴家帮忙?”
秦思远面不改色开门见山地问道:“姐姐知道这次陛下召见在下到底是为何事吗?”
上官婉娇笑道:“恭喜大人了是天大的好事!”
秦思远见她神情颇有几分认真心中略安还想着继续追问突见她的脸色一正前行了一步和他拉开了距离只顾往前行去。
秦思远心中一愣原来已经转过了回廊前面雕花盘龙的阁门在望。而且他也明白了为什么上官婉儿会有这样的转变因为在那阁门的前面正站立着一个同样清秀的侍女不用说肯定也是仁和帝身边的女官了。
看到上官婉儿和秦思远一前一后不紧不慢地走来站在阁门前的那个女官迎上来口中低声对上官婉儿抱怨道:“怎么这么慢吞吞的陛下在里面都等不及了。”
上官婉儿歉笑着道:“秦大人是第一次来宫中我向他介绍了一下宫中的情况所以来得慢了些陛下没有脾气吧?”
这个女官有着非常秀气的脸庞此时她微微一皱眉头道:“那倒是没有不过陛下吩咐若是秦大人来了就赶紧让他进去看来陛下是急于想见到秦大人另外陛下让我们两人都守在阁门口不必进去。”
上官婉儿和那个女官两个人留在了阁门外叶天龙轻轻地推开了用上好的檀香木所制的门恭恭敬敬地走了进去。
阁门无声地在他的身后关上了一股醒脑的清香扑入鼻子让原本走得有些晕头晕脑的秦思远不禁精神为之一振。
仁和帝正伏在白玉的书案上他的身后站着一个英伟的配刀男子手按刀柄气势如山。听见脚步声仁和帝抬起头望着朝自己面前走来的秦思远温和地说道:“朕听说爱卿你回到了京城急于想见你一见没有事先通知你爱卿不会受惊吧?”
秦思远连忙俯身拜倒口中道:“微臣没有陛下的旨意就私自返京还请陛下降罪。”
………………………………
第三十五章
仁和帝用柔和的声音道:“朕没有怪罪你的意思不必多礼快起来吧!”
“谢陛下不罪之恩!”秦思远又拜了一拜才站起身来。
“你且坐下朕有些话要同你说。”仁和帝吩咐道。
“微臣就站着听工陛下的吩咐好了。”秦思远推辞道。
“你还是坐下朕这些话也不是一句两句能够说得完的。”仁和帝的口气仍是非常柔和。
秦思远推辞不过只有在书案前的一张椅子上坐下来。
仁和帝含笑望着秦思远道:“秦爱卿听说你在蜀州做得不错不仅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你还消灭了蜀州的流民军并数次抵挡住了鞑凶军的进攻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吧。”
秦思远顿时感到颇为为难这叫他怎么说呢?说自己阴谋刺杀了孔定方?说长宁的流民军是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所以做了总督后他们就归顺了自己?说自己推行了种族平等、阶层平等的政策所以百姓和少数民族都拥护自己?说自己和娜云雪达成了秘密协议?这些中不论哪一件只要说出来都是杀头的大罪。秦思远可不想就这么送了性命这是在皇宫自己的武功再高想逃出去也是很难的。
但是皇帝的问话又不能不答没有办法的他只有一本正经地施展他那江湖骗子的功夫根据一年来的经历将事件扯得尽量合理合情其中免不了对仁和帝大加恭维将那些成绩全部归功于皇帝的英明官兵对皇帝的忠诚上。
仁和帝也不知道是真的相信他的这番半真半假的话还是他的重点不在这里并没有过多地追问里面的详情也没有问及新政的事情状似关切地听完他的故事然后又谈了几句关心秦思远的话就开始将话题转变了。
看似无神的眼睛突然闪过一丝光芒有如划破浓雾的闪电仁和帝望着秦思远状似轻松地说道:“如今帝国战火四起灾民成群惟独蜀州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你可为帝国的官员做出了一个好榜样想要朕给你怎么样的赏赐呢?”
将眼前这个老人的这些变化尽数看在眼中原本有些看不起这个古稀老头的心突然警觉了起来。秦思远不禁想到这个老人或许并不如外界传说中的那样无能吧?如果没有相当的手段仁和帝能够统治了大洪帝国将近四十年之久吗?尤其是在朝廷中两大宰相把持朝政又斗得个你死我活的情况下帝国的局势仍然能够稳定这么多年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吧?这老头平庸无奇的外表下是不是有着不为人知道的可怕一面?
这样一想他对眼前的老头突然有了一份凛然也更加小心翼翼地猜测皇帝话中的含义。
秦思远平静地望着仁和帝说道:“微臣既食帝国俸禄就该为陛下尽力这些都是微臣份内的事何来功劳?再说微臣现在已经是一州之总督三等伯爵陛下对微臣的封赏已经够多臣可不敢再有其它奢望了。”
仁和帝轻拍一下白玉书案叹道:“居功而不傲能够时时想着朝廷的恩德爱卿你可真是朕的忠臣啊可惜像你这样的忠臣太少了!”
秦思远心内既惊且笑惊的是仁和帝对自己在蜀州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还一味地夸奖自己定有什么“阴谋”;笑的是如果自己这样也算是忠臣只怕朝廷就没有什么奸臣了。
皇帝到底有什么“阴谋”呢?秦思远一边猜测着一边不动声色。在皇帝的底牌没有翻出来之前他要看看风色再说。
见秦思远不为所动的样子仁和帝突然站起身来走到他的身前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朕要封你为三等侯爵西南都护使全权管理蜀州、春州、粤州和康番自治领的军政事务。”
仁和帝说这句话的声音虽然柔和平缓但落在秦思远的耳朵里却是如巨雷轰鸣。坐在那里的身子猛的一震他抬起头来用复杂难明的眼神望着眼前的大洪帝国皇帝。
从雅阁里出来良久秦思远仍未从仁和帝带给他的巨大震惊中恢复过来。上官婉儿见他一副呆呆地表情忍不住问道:“天大的喜事降临到秦大人的身上为何大人看起来没有一点高兴的样子?”
秦思远盯着上官婉儿清秀的脸问道:“婉儿姑娘认为这真的是好事吗?”
上官婉儿微微回避了一下他的眼神有些言不由衷地说道:“为什么不是?大人荣任都护使这可是帝国几百年来没有人享受过的待遇。”
秦思远知道她说的倒也是事实。都护使一职原本是帝国的开国皇帝为了奖励当年随他一起打江山的主要功臣设立的由于这个职位的权力太大到了后来也只有亲王才能担当这个职务外姓大臣无论功劳有多大都不能担任。即便如此这个职位的设立还是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因为一个都护使管理的地盘往往有四五个州之多占到了帝国地域的近两成势力极度膨胀朝廷根本对他们无力节制尤其是当皇帝比较懦弱时朝廷的军令、政令在他们那里根本行不通。到了大洪历三百二十七年也就是光武大帝即位的第五年终于出了大问题。当时任东南都护使的一位亲王因为实力太过雄厚又欺负光武大帝年幼遂起了野心在吴州举兵造反随后西南都护使和东北都护使也举旗响应。幸好光武大帝刘破虏虽然年幼却雄才大略在太后的帮助和一帮忠臣的支持下起兵平乱历时十年总算将几个造反的都护使一一击败。由于认识到设立都护使一职的弊病太大光武大帝取消了这个职位自此以后的三百多年间再没有出现一个都护使。
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历史典故所以秦思远对仁和帝任命他为西南都护使非常地震惊。
“婉儿姑娘可否告诉在下陛下的这个任命究竟是谁出的注意?”秦思远继续盯着上官婉儿问道。
“大人以为是谁呢?”上官婉儿举手理了理鬓边的散姿态极端优美。
“在下想来能够提出这个建议的不外乎两个人一个是惠妃娘娘一个是御使大人侯似道。前者深得陛下宠爱听说还有非凡的智慧陛下一向对她是言听计从的;后者对陛下忠心耿耿他的话陛下也是愿意听的。”秦思远思索着说道。
上官婉儿抿嘴一笑脸上颇有几分得意的表情。
秦思远见她笑得神秘吃惊地问道:“不会是婉儿姑娘你出的主意吧?”
上官婉儿笑道:“这个主意不好吗?大人得了这么大个官职是不是该好好感谢奴家?”
秦思远苦笑道:“好好得很简直是把在下放在火上烤!”
上官婉儿问道:“此话怎讲?”
秦思远摇了摇头说道:“这个有名无实的职务只会令在下成为众矢之的。”
他已想明了其中的厉害关系西南都护使官职虽大但现在确实只是一个空名。康番自治领是一个以番族为主的地区那里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当家作主的是喇嘛和僧侣虽然名义上受帝国管辖但多年以前帝国就失去了对它的控制。当地的官员早有脱离帝国自立的意思只是时机还没有成熟而已。而且那里与印月帝国接壤印月帝国的势力在当地插手比较深。可以说康番自治领是一个麻烦重重的地方;春州的杨玉坤和粤州的黄安各自拥兵不下三十万造反的意图已昭然若接都是不好惹的主自己一旦成为他们的上司哪怕只是名义上的他们的矛头势必先指向自己。仁和帝这样的安排显然有几个意图第一他已经掌握了杨玉坤和黄安准备造反的消息让自己出面对付他们避免他们一开始就将矛头指向朝廷;第二自己既然做了西南都护使那么康番自治领的事情就不能不管那里闹独立也好印月帝国插手也好都得自己想办法应付省了朝廷的很多麻烦而且一旦出了什么大事民众也只会怪罪自己不会骂朝廷无能;第三进一步激化南宫家族与秦家的矛盾使得南宫家族将主要精力放到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