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他取舍难定的话,这样的胸襟凭什么占据山西之地,这片繁荣的土地早晚成了别人的嫁衣。”
胜利者?何为胜利者?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胜利者,或者称之为王者!降一格身份,名义上在一段时间里屈居人下,这丝毫不影响镇南王对山西的统治,这点来护儿明白,区区一个幼帝没有资格统领一手由他人经营的山西。
而只要时机一到,镇南王可以找出无数个理由取而代之,看似简单的过渡却能成就一名真正的帝王,这是权术,也是来护儿给龙斌开出的一个命题,一个诱人却也充满未知的选择。
人心是会变的,杨广死后大隋天下已经名存实亡,来护儿不是个迂腐的人,他痛心但并不像当初的靠山王杨林那般妄图逆势而行,他忠心但绝不愚忠,军人的归宿不该沉浸在缅怀过去的记忆中,而是应在血与火之间重新找回自我,迎接第二次的生命之光。
来到山西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这里种种的一切却给来护儿在心灵上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渐渐的,他似乎找到了人生新的目标,来护儿清楚的明白他可做将,也可作帅,但永远做不了王,他需要有人来给他指明前进的方向,而前提是要让那个人拾起并掷下那枚他为其准备的棋子。
张须陀的目光有些浑浊,他懂得来护儿心中的所想,可是有一道坎他却很难跨过,对于龙斌,他由衷的感激,可是作为一名臣子,他无法割舍与杨广的君臣之义。
他有时候会感觉十分的彷徨,此刻,如果让他在杨广和龙斌只见做个选择,到底会选择效忠于谁呢?这是个两难的问题,他无法选择也不愿选择,这份纠结一直困扰着他,所以对于来护儿表露出的拥护于龙斌的态度,他的内心十分的犹豫。
“这么做……真的妥么?”抬头看向来护儿,张须陀欲言又止,良久才吞吞吐吐道:“如果,我是说如果,要是先帝还活着,来将军你是会帮助陛下中兴大隋,还是辅佐雄主,开创新朝呢?”
愣愣的看了张须陀好一会儿,来护儿眼神中闪过丝伤感,可随即爽朗的放声大笑道:“张将军的忠义老夫佩服,可作为我们这些征战沙场半生的老将,凡事都该敢于接受,而不是拘泥于儿女情长之中。”
来护儿虽然天生精通于军事,可在察言观色上只能算是个粗汉,丝毫没有联想到杨广未死的可能,还以为张须陀沉溺于悲痛中无法自拔,故出言宽慰。
“罢了,世事无常,到时候再做打算吧!”暗暗的在心头念道,张须陀思来想后还是不打算把杨广未死的消息告诉来护儿,毕竟从当初杨广在草舍的态度来看,他自己也就想做个隐士,不愿再涉足俗世的争端。
…………
镇南王府的书房里,龙斌望了眼闭目养神,好似睡着了的徐世绩,对跟前的赵威说道:“二狗,不要为难那些个细作,本王有信要让他们带给他们背后的主子。”
山西境内的细作基本全都被挖出,而遣派他们来的势力也已经让龙斌掌握,更重要的是,天宗神教的钉子浮出了水面,虽然可以立即拔除,但龙斌还是想静观其变,等到卢鼎天从东瀛回来后,弄清那个设计对付自己的人的身份,再采取行动不迟。
赵威答应一声便返身离去,而这时徐世绩才缓缓的睁开双眼,老神自在的说道:“为兄我没猜错的话,师弟你想借那些细作的嘴,来把山西即将诞生名幼帝的事情昭告天下吧!”
“先礼后兵,算是给那些人个提醒,也绝了他们拉拢萧后的想法。”无所谓的摊了摊手,龙斌微笑着说道:“这世道派几个细作探听些情报再正常不过了,所以没必要将事情弄大,把人给那些个势力送过去,也好让他们认识到本王以和为贵的态度。”
“待人以善虽说不错,但有时候略施惩戒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于龙斌轻易放过那些被掌握了的细作,徐世绩报以认可的同时,也不枉提醒他需要用些铁腕的手段,震慑一下对手。
得意的嬉笑一声,龙斌凑到徐世绩的耳边,低声道:“师兄,你还不知道吧!那些个去送信的细作,有大半都改弦易辙,成了你师弟我的人了。”包括李渊派来的肖正在内,有四个势力的细作在威逼利诱,以及好言相劝下,暗中效命于了龙斌。
惊讶之色突然浮现在徐世绩的脸上,他原本就有这般作为的想法,未料到还没开口提到,龙斌就已经着手去做,且收获颇丰。
“士别三日,真是刮目相看啊!”徐世绩捋了下刚蓄起的胡子,含笑道:“这几个细作如果真的忠心于你,说不定将来会有大用!”
徐世绩的夸奖让龙斌更加的得意,不管能否产生奇效,仅仅让自己亲手搞出了几个谍中谍,这可绝对是跨时代的产物,想想都让人兴奋不已。
“师兄,走,陪本王去拜访下萧后,选个幼帝还是该让她做主才是!”既然风声已经放出去,那也是时候落实下去了。
“选幼帝倒是其次,你这个镇南王是不是需要再加个头衔才是最必要的!”徐世绩拉住朝外走去的龙斌,目光深邃的说道。
闻言龙斌脸色一凛,可很快又松弛了下来,笑容更盛道:“如果幼帝才五六岁的话,那么按本王的年纪,做个亚父还是蛮合理的吧……”
………………………………
第一百九十章 山西小朝廷
“朕以幼龄,统承鸿业,仰承父恩,殷勤教诲,巨细无遗。(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迨亲政后,振奋图强,敬报父恩。尔等百官,文武皆贤,股肱之臣,赞予重用,光昭旧绪;愈茂新猷。”稚嫩的声音在豫章新建的简易宫殿里传出,无数人的目光投向正前方首座上的幼童,神色各异,忧喜参半。
当山西的官员们跪倒高呼万岁以后,幼童惶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轻松,因为他知道这个几日来不断在背诵的说辞总算是完结了,同时又略显无助的转头望向了身旁的美妇,稚嫩的神色间像是在询问接下去的步骤。
杨广逝世后的第三年,镇南王龙斌在豫章奉杨慎为帝,杨慎并非杨广亲子,而是其子侄,只是自小便寄养在皇宫之中由萧后抚养,且颇受杨广喜爱,因此也可说与皇子无异,而且虽不是先帝所出,但毕竟是杨氏宗亲,奉其为帝也无可厚非。
大殿之上,站在朝臣首位的龙斌感受到萧后的目光后,神色肃然的站出身来,双手把笏板举在胸前,恭敬道:“吾皇年幼,本王定率众臣全力辅佐,已报先帝知遇赏识之恩!”
“镇南王之忠心,天地可鉴!”萧后见龙斌出声,稍微犹豫了一下后,朗声道:“皇帝年幼,朝堂诸事尚需镇南王打理,本宫希望您担任皇帝亚父,还请王爷切莫推辞!”
“亚父”仅次于生父,可谓是对异性长者的最高称谓,不过在场的朝臣对此并未有多少非议,只有少数几人在窃窃私语,可很快也在身边众多不善的目光下,给生生的闭上了嘴巴。
假意的推辞了几句后,龙斌坦然接受了亚父的身份,这是他奉立新帝的条件。而事实上,这个条件根本就没有丝毫的阻碍,无论是来护儿,还是自己的老岳丈贺若粥,都没有将此放在心上,他们都是明眼人,不可能看不出新帝即位只不过是个过渡而已。
没过多久,这场由龙斌和二个老头导演的一场登基大典便圆满落幕,从这一天起,山西之地不再是个诸侯割据了的势力,而是名正言顺的大隋小朝廷。
对于山西的变动,天下各势力反应不一,有人遣人来贺,也有人极力诋毁,不过更多的则是视而不见,当然这种模糊不清的态度只是表象,龙斌可收到了不少暗中送来的密信,之中大多都是对新帝即位大加赞成和拥护的。
“这些个墙头草,真是一个都不得罪!”和徐世绩下朝回到王府,龙斌甩出手里拽着的一沓密信,冷笑的说道。
“一年多的太平日子过去了,有些人也该坐不住了,对于那些实力不济的人而言,这个时候轻易的表明立场,不是引火上身么?”徐世绩毫不在意的扫了眼那沓密信,轻笑道。
“本王不管谁坐的住还是坐不住了,反正别来山西找麻烦,谁要是坏了本王的安乐日子,本王就要谁的好看。”语气听上去好似恶狠狠的,但龙斌脸上却带着轻松的笑意。
天下格局已经趋于明朗化,相比于暗潮涌动的中原,偏居一偶的山西遭敌来犯的可能几乎没有,何况龙斌一向奉行的中立政策,因此一般不太会惹人敌视,除非到了天下一统的最后时刻。
“师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世事无绝对,多做些准备也是不错的,只有拥有了绝对的实力,才能真正做到稳如泰山,坚如磐石。”老成持重的徐世绩并没有龙斌这么淡定,提醒了句后接着道:“新朝刚立,各级官员的名单我安排了下,你觉的没问题就暂时这么定了。”
“师兄,这事你做主就行……对了,完了后交给萧后过目一下……”龙斌大方的一挥手,全权交给徐世绩去处理,毕竟财政由四弟何亮和婉婷二人掌控,兵权又握在自己手里,其他的就算有所不当,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后果,再说他只是亚父,多少也要给小皇帝留点面子。
“是啊,官员任命也不能我们一家说了算,从李密那里换来的除了杨氏宗亲,还有不少前朝大臣,也要顾忌下他们的感受。”徐世绩斟酌了下,说道:“我看还是让来护儿和你岳丈二人处理此事,他们都是三朝老臣,威望极高,不容易让人诟病。”
见龙斌赞成的点了点头,徐世绩转身便准备去拜访来护儿和贺若粥,走到门口处突然停住身形,回头时脸上带着丝凝重道:“张须陀一军经过二年来的扩充和整训,已恢复当年实力,比起过往其战力更加可观……”丢下这句话后,徐世绩深深望了龙斌一眼,便径直走了出去。
品味着徐世绩这句好似无关紧要的话语,龙斌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任何事情都必须防范于未然,徐世绩摆明是在提醒龙斌防着张须陀,这倒不是说张须陀是个忘恩负义,奸逆背主的小人,反而正是因为他的忠贞而二,才让徐世绩有这么一说。
山西的军务向来无需龙斌担心,因为龙旗军的前身是万家村的护卫队,对于龙斌绝对的忠诚和拥护,可是随着这支军队越发的庞大威武,有些东西也随着滋生,而这便是汉人与生俱来的派系之分。
龙旗军除了山西兵役制提供的兵源外,有极大一部分是隋军投诚的将士,包括一些郡城统一整编的守军,以及过往大战的俘虏的兵士。
这些人都是隋军出身,很自然的就补充到了张须陀所部之中,不仅是因为张须陀的威望和他爱兵如子的名声,更多的也是一种归属感,一种同一派系的归属感。
军中存在派系是正常的,可也是危险的,随着山西小朝廷的建立,这支由张须陀统帅的隋军到底效忠于皇帝,还是效忠于实际掌控山西的镇南王呢?龙斌丝毫没有把握,他从不怀疑张须陀的品性,可也正因如此,龙斌才认为最终张须陀会倒向幼帝,而不是自己这边。
忠诚是张须陀恪守的准则,更何况他清楚杨广未死,心中怎么可能没有中兴大隋的想法,万一到时候遇到两难的局面,张须陀会做出怎么的举措呢,或者龙斌又将如何对待他呢?
“看来是该好好整顿下军务了!”心中默默的念叨了句,军队是龙斌生存于乱世最有力的保障,他必须完全且彻底的掌握。
………………………………
第一百九十一章 混编
旌旗飘荡,杀声震天,豫章城外的龙旗军驻地和往常一样操练着兵士,灼热的阳光下,汗水如雨水般低落,可将士们的精神却个个饱满,看不出丝毫乏累,更不用说对枯燥操练的抱怨,每日都不缺肉腥的三餐以及丰厚的饷银,让龙旗军成了无数山西青年向往的地方。
“士信,张将军所在何处,本王有事寻他。”欣慰的看着眼前操练着的将士们,龙斌对着陪同在身侧的负责督练的罗士信问道。
豫章城外共有四个大营,分别是从东瀛还未归来的林士弘所部,徐世绩部,尉迟恭部,还有就是龙斌此时所在的张须陀部。
四部马步各军共计三十五万余人,其中林士弘部十四万,徐世绩部九万,张须陀部八万,尉迟恭建军最晚所以才四万余人,而这也构成了龙旗军的主力。
“父帅去内营视察去了,此地烈阳高照,沙尘又大,王爷还是请去大帐等候!”罗士信一身戎装,单手提着佩剑,比起从前样子又干练了许多。
“好吧!就去大帐。”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