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锦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锦华-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真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但是,她这样把老头子抬了出来,就让人没办法再拒绝了。曾氏虽然气闷,也只好咬牙道,“大嫂不必苦恼,这暗青色的布料正好适合咱爹穿用呢。”

    李氏大喜,口中赞道,“还是弟妹一片孝心!”一边就想着伸手去接布料。

    锦华却一个闪身就挡在了她前面,“大伯娘且慢。”

    李氏手缩回来,便把三角眼一立,沉脸呵斥道,“怎么,给你祖父做衣裳你还舍不得不成?!”

    锦华就笑,“哪里哪里!我啊是这么想的,难道就兴大伯娘孝顺祖父不成?我也很想亲手给祖父做件棉袍呢,所以呢,就不劳大伯娘动手了,回去我自己做好给祖父送去就行了!”

    李氏无话可说,讪讪的抽了抽嘴角,却还不甘心,“其实,你大伯父也。。。”

    锦华却抢先连珠炮一般的说道,“我不光给祖父做,还有我爹娘、兄弟,还有我自己一年四季的衣裳,都得在这里面出呢!虽然咱家里一年四季都有定例,却只有棉布的,我们全家上下从没有做过绸缎的衣裳,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索性把一年的衣裳都做全了。仔细算算,这些还不富余哩。我看大房那边俱是绫罗绸缎,不如回头也给我们拨上一份啊!”

    说罢拉了曾氏一边说一遍抽身就走。

    那刘家老五倒也耿直,也不迟疑,二房的人走,他就也跟着抬脚往东边走了。

    锦华一面脚步不停,一面暗自庆幸,这五爷爷性子一贯古怪,自己前几天抽空给他做了一件棉袄偷着给他送了去,虽然也没得到他多少笑脸,但是,到了这关键时刻,五爷爷果然还是很?力的!

    几人脚步匆匆,李氏无奈的跟了几步,无奈自己小脚走的慢,没两步人家就去的远了,只把李氏恨得咬牙切齿。

    她本是让小菊时时刻刻盯着的,早就想着谋算田家的回礼了,好出一出心中那口恶气,没想到却连一点便宜也没沾到!

    等五爷爷把衣料给送回来告辞出去,曾氏才不情愿的道,“难道真得给你祖父做身棉袍?我怕做了他都要嫌弃,背地里会把衣裳给剪了撒气呢!”

    锦华笑道,“我也就是那么一说,什么时候做完还不是由我们说了算哪!大伯娘要是要到了您的头上,您就问她讨要做棉袍用的棉絮和丝线什么的,总之就是一句话,没做完!”

    转眼间到了十五。到曾氏这里学经的人又增加了,一下子就来了四个人,先是听听曾氏讲经,然后一起诵诵经文。现在,曾氏隐然已经成为她们这一群的一个领袖人物了,看着精神倒是越发的好了。

    锦华也看出来了,母亲是真心向佛,也是真心喜欢弘扬佛法。总之,这人有了事做,有了奔头,精气神跟原来是大不一样了。

    最近,曾氏正忙着绣一副观世音菩萨的画像,绣好了挂起来,也方便族人一块诵经礼敬。

    这人多了,是非就多。诵经之余,免不了议论些家长里短。就有个三伯娘神神秘秘的说起“三江家的事”来。这位三伯娘的家跟三江婶家也是近邻。

    果然,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大家都是头一回听说,都非常惊讶,很是唏嘘了一番。

    这事还没完呢,那三伯娘见众人讶异,脸上甚有得色,又一脸诡异的对着曾氏低声道,“弟妹,我可听有人说那个奸夫就是你家大伯哥呢!”
………………………………

二十九丝绣



    大家闻言顿时都愣住了。这个消息比刚才那个可是劲爆多了。

    这三江家的一个女人拉扯着俩孩子,本该生计艰难,但是,出乎一般人的预料,也没见人家过的如何凄惨。为此,村里人早就背地里议论纷纷,各自猜测一番,不少人心里就有了点谱:这三江家的一向有些姿色。。。

    但是,刘继祖,那可一直都是整个镇上知书达理、踏实心善的典范人物啊,提起他,大家伙都是心生敬意的。无论如何,也无法把他跟三江家的那个女人联系起来。

    曾氏早就在一边听得胆战心惊,闻听此言忙肃起脸来矢口否认,“不可能,嫂子可别捕风捉影!孩子他大伯一向忠厚老实,可不是那样的人!”

    曾氏违心的给人辩解,也是没有办法。听三伯娘说话的意思,只是传闻听说而已,并没有坐实,若自家不打自招了,那事情的性质可就变了!

    有这么个败坏门风的大伯,自己女儿、儿子的亲事都不好说了!否认,坚决否认!

    一旁的四奶奶一向惯于息事宁人,跟大房那边关系一向不错,马上也站出来说道,“他三伯娘,这话可不能随便说啊。继祖那孩子我可是看着他长大的,他什么性子我最是知道的,打死他也干不出这事来啊!”

    大成家和二成家的婶子也都点头称是。

    现在是舆论呈现一边倒的态势,那个三伯娘虽然不太服气,到底没再说什么。

    曾氏忙站起来招呼大家伙,“咱们开始诵经吧。”这个话题就这样被带了过去。

    曾氏暗暗的长出一口气,心里怕的咚咚直跳,提心吊胆之余更恨那刘继祖表面道貌岸然,其实一肚子男盗女娼,差点累得自家也名声受损。

    锦华正在外屋忙活着擦拭桌椅,大家都自以为声音压得很低,以为她没听见,其实她的耳朵灵着呢。

    她倒是一派淡然,完全没有曾氏那么紧张,在这一点上她跟母亲的想法并不一致,她才懒得去维护什么刘家的名声,即使是大伯身败名裂,那时也是他应得的下场!即使为此累得整个刘家跟着声名扫地,那也没有什么好怕的。

    但是,后来的事实让她有些失望。这些话不过是妇人们私底下嚼嚼舌根而已,并没有传到明面上来。看来自家祖父保密的功夫真是做到家了。

    没过两日,小枝姑又提着篮子上了门,这次手里却并没有给曾氏带什么锦缎之类的布头来。

    曾氏有点奇怪,小枝姑却道,“二嫂,我在绣庄里头听到了一桩买卖,您想不想做?”

    曾氏听不得这“买卖”二字,皱了皱眉,垂了眼睛没吱声。锦华却对此并不介意,大感兴趣的凑上前去,“什么生意啊?”

    “绣庄的东家最近想招揽人专门绣经文,据说要专门供给那些信佛的富家奶奶们使用,却又嫌弃庄上原有的那些绣娘都不识字,绣不出那种气体的什么气势啊,还是气韵啊什么的。而且,最难的是,这些字体小如棋子般大小,笔画又繁复,一般人还真绣不出来呢。是以,许记绣庄正在出高价聘请新的绣娘呢。我想着,虽然我们这些人绣不了,但是二嫂绣这东西肯定是小菜一碟,我才想着能跟东家说一声,把这桩差使给接下来。”

    锦华着急的赶紧捅了捅母亲,“您倒是说句话啊。”别人都做不了的话,工钱肯定会水涨船高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曾氏听小枝姑赞她,心里受用,心里的不舒服淡了,这才矜持的点点头,道,“绣些佛经也算是礼敬佛祖的一番心意。既然这东西这么难绣,我也不敢保证能绣好,只先拿来试一试吧。”

    曾氏口中虽然谦虚,但这也就算是答应了。锦华顿时心花怒放,真怕母亲那执拗脾气上来了,白白拒了这送上门的挣银子的好机会。

    小枝姑笑着起身,“那我就去绣庄去领花样子和布料、针线等物。人家绣庄原本是要聘专门的绣娘,要求都在庄子里做完的,生怕弄坏了料子、多费了丝线什么的。也是二嫂的绣品东家一直很欣赏,这才格外优待,允许带到家里来做呢。”

    这么说着,曾氏更是觉得有面子,觉得这活计很是值得一做了。

    很快小枝姑就送了一大堆东西过来。锦华一看那花样子就先倒吸一口凉气,“这字,也太小了些!”

    曾氏凑过来看了一眼,不屑的笑笑,“怪不得这价钱给的这么高,果然不是好应付的。”

    锦华本有些担心,现在见母亲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心里才算有了点底。

    越是艰难,曾氏反而更来了兴致,马上就兴致勃勃的开始着手分线。

    她把丝线拿出来在明亮处细看,点头道,“果然是专门做发丝绣的丝线。”说着就开始分股,一股,两股。。。锦华眼睁睁的看着母亲把一根那么细的丝线居然又劈成了八股,不禁赞叹出声来。

    我的老天,这是怎样的技艺啊,简直巧夺天工!

    此时刘锦华简直悔青了肠子。前世时只知道母亲技艺超群,也不过是多穿了几件她亲手做的衣裳,多挂了几个荷包而已,并没有亲见这种如此精湛的绣技,这是多大的一个损失啊!

    如此,锦华更是下了决心,跟着母亲小心翼翼、亦步亦趋的学。

    她学着母亲的样子,手里拈着一枚如牛毫一般细的银针,一下一下的,绣的极为缓慢。

    当她绣完一个字,在腰背酸痛中抬起头来的时候,才发现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暗下来了。半天的功夫,居然只绣了一个字?!

    不过,唯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曾氏看了之后,还是点点头,觉得闺女绣的应该是能交的了工的。从明天开始,不用在白布上练了,直接上手便是。

    虽然绣的慢了一些,锦华倒也沉得住气。这种刺绣的顶尖手艺除了天赋良禀之外,无一不是在日日一日的苦练中得来的,自己涉及的时日尚短,总得静待时日,方可期待有所成就。

    冬天,正是做腊肉的好季节。锦华很是乖觉,主动的帮着杜大娘在厨房里一连忙活了好几天。

    每年腌制腊肉,刘老爷都会请人来杀一头大肥猪。当然了,过年的时候,还会杀一头。

    一向冷清的杜大娘看着这姑娘穿着旧衣裳,表情淡定的、毫不勉强的帮着她把做好的酱料均匀抹遍猪肉外表,然后将猪肉放入准备好的大坛子里。

    没有一点闺中小姐的娇气,没有流露出一点对厨艺的鄙视和看不起,平时也不爱说些花言巧语,只是闷头做事,真是,让人没法不喜欢。

    锦华一向爱吃熏肉,但这酱料可是杜大娘的独门秘方,后来即使她到了京城,仍然觉得那腊肉不如杜大娘做的够味。

    不过,杜大娘做酱料的时候丝毫没有避讳她的意思,还是让她的心肝激动的扑通扑通跳了好几下。这种东西,都是压箱底的绝活,哪有轻易示人的?

    她略带激动的站在一边,看杜大娘动作娴熟的把盐,花椒,八角,茴香,丁香,山奈,香叶炒香,又碾磨成粉末,然后把姜,再用甜面酱和料酒混合均匀。刘锦华默默的把她的用法和用量记在心里。

    等到做完饭回了屋,她就翻出一个册子,把刚才记得东西写在了纸上,方便以后查用。这样的东西她已经记了满满一个册子了。

    记完了转身把手仔细的洗净,赶紧拿起针线笸箩跟母亲坐在一起绣经书去。

    她刺绣的速度每天都在缓慢的提高着。这经文字体小巧,一个一个纤细得跟一个小虫子一般,很不出活,非常考验人的耐性,但是,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字在自己的针下显现出来,锦华心里还是很有满足感。

    进了腊月,家里的事开始多起来,进香是别想了,但是,锦华和田静怡之间的书信来往不断,倒是很能解闷。
………………………………

三十章新年1



    大景七年的新年很快就来到了。

    大房那边的忙碌自不去提,二房自己也很是忙活了一番。

    “过了年一打春天就该变暖了,你表哥虽然秋天的时候新作了一身夹衣,可只有一套怎么够换啊。再说了,二月里他就要去县城考试了,正该再做上一身新衣裳。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就是家里再难过,去参加童生试也得穿的像样一些。再说了,从里到外的置办上一身,也能讨个好彩头不是?”二奶奶脸上一脸的疼惜,生怕内侄受了什么苦楚。

    锦华暗地里翻个白眼,心里十分不愿,但也知道母亲对这次童生试十分重视,每日里都要念叨几遍,只好肉痛的答应了,拿自己贴身的钥匙开了自己的小箱子,慢吞吞的拿出几串钱来,撅着嘴道,“哪里只有表哥衣裳不够穿,咱们全家也都只有一套可以穿用,索性一块做了吧。幸亏有田家姨母那两匹布料撑着,我们再另外买上些细棉布做内衬,再买些棉絮倒也够了。”

    曾氏便使劲戳一下她的额头,笑骂道,“你个小守财奴,在这一点上你跟你爹一样,可真是都随了你祖父了!”

    锦华忙捂住额头,心里却想着别的事。

    幸亏那人忙着准备童生试,没空跑来自己面前转悠,否则。。。

    否则怎样?其实她自己也不知道会怎样。

    本来,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