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锦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锦华-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两家便跟约好了似的,王不见王,真是有意思的一家人啊。

    不过,比起每次上香最多只给几十个钱的吝啬的刘大奶奶,小和尚对刘家二房的印象就好的多了。

    曾氏又是两大串铜钱撒了出去,小和尚立刻眉开眼笑,嘴里吉祥的话一串一串的往外倒,尽管曾氏不是那种轻易就得意忘形的人,心里也是极为舒坦的,脸上笑意浓浓。

    母女俩同样受到了如上次一般的优待。单独上香,有权利听讲经,中午还安排斋饭。

    刚进了听经的院子,就看到了上次结识的田夫人母女两个正坐在比较靠边的角落里。

    田夫人向着这边微微一笑,曾氏和锦华自然就悄悄的上前,寻了两个空着的蒲团,跟她们坐到了一起。

    这次讲经的还是上次的大和尚,内容恰好是《了凡四训》,曾氏和锦华曾经讨论过多次,对内容很是熟悉,听起来也毫无阻碍,因此听得很是入迷,都觉得很有收获。

    用斋饭的时候,田、刘两家人自然又坐在了一块,说说笑笑,气氛十分融洽。

    田氏显然对经文同样很有见解,同曾氏两个人讨论的很是热烈。

    锦华便坐在一边静静的听着,田氏身旁跟着的小姐却有些不耐烦了,悄悄的凑到了锦华耳边,“整天什么敬畏啊什么功德啊,净是些老生常谈,听得我的耳朵都磨出茧子来,烦也烦死了!”

    锦华看这姑娘说话十分直白有趣,不由得笑了,反问道,“你既然这么烦听这个,为什么每次都还要跟着来进香啊?”

    那姑娘白了她一眼,仿佛她是个傻子,“我要是不趁机跟着出来放放风,整天被关在家里,还不憋死我啊!”

    田夫人显然也听见了女儿的抱怨,不禁挑眉怒道,“你这孩子,在这庙宇里头,在神佛座下,说话也没个正形!什么放风不放风的!”

    田小姐吐了下舌头,忙低头做认错状。

    曾氏见状忙劝解道,“夫人不必动怒,小孩子家家的,心性单纯,在家里呆不住也是情有可原嘛。”

    田夫人依然怒意未消,“这孩子都十四岁了,眼看着就要及笄了,却还是整天长不大似的,真是愁煞我了!”

    田夫人看一眼旁边一直安安静静坐着的锦华,不禁叹道,“姐姐真是好福气,我看你家小姐倒是文静的很,乖巧知理,比我们家这猴子强上许多了!”

    田小姐见母亲夸锦华,便偷偷抬起头来不服气的对着锦华做个鬼脸,惹得锦华忍俊不禁。这个姑娘心性单纯,真是直白的可爱。

    曾氏见母女两人闹别扭,觉得有点不安,便赶紧又提了个话头,引得田夫人重新谈论起经文来。

    田小姐感激的看了曾氏一眼,低声对锦华道,“你母亲多好啊,温柔可亲,看着脾气好得很。不想我娘那般,对我凶死了!”

    锦华不好说什么,只好一笑置之。

    田小姐又仔细看了几眼锦华,低声眨着眼睛奇道,“你这一个月变化可真大!脸色红润了些,比上次好看多了!你上回来的时候,就跟大病初愈似的,脸白的像只鬼,那头发啊,焦黄焦黄的,好像风一吹就倒的样子。”

    锦华只想抚额,这姑娘也太直白了,有这么说人的么?

    没等她回话,田夫人便使劲瞪了女儿一眼,厉声道,“你说的那是什么话?!有你这么形容别人的么?!”转头又歉意的看着曾氏和锦华,“对不住啊,我这闺女就这么个脾气,不知道话怎么说。”

    锦华忙笑道,“夫人莫要动怒,我就喜欢田小姐这种直来直去的性子,再说了,田小姐说的也都是实情啊,本来就没什么。”

    曾氏也觉得好笑,不禁掩了唇道,“你还别说,田小姐这双眼睛还真凌厉,我闺女最近确实气色好了不少,此言非虚啊。”说罢也上上下下的仔细看自己女儿,一副满意的样子。

    田小姐得到了支持,得意的朝她母亲一扬下巴。

    看得出田夫人也是极疼女儿的,拿这闺女也毫无办法,只好无奈的摇摇头,懒得再去管她。

    田小姐是个呆不住的,安静了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就又低声凑过来对锦华道,“我看你母亲这衣裳甚是好看,样式新奇的很,是在那个绣庄做的啊?”
………………………………

十一章静怡



    曾氏的披风一直都是披着的,行走间只能露出下半身来,就是抬抬胳膊,须臾间也根本看不出衣领上的新样式。

    只有到了用餐的时候,她才脱了披风下来,随意的搭在了椅子靠背上。

    曾氏是个很有数的人。这间屋子里的俱是自恃身份、家里规矩很重之人,应该不会出什么纰漏。果然,大家虽不时有余光瞥向曾氏,却也保持了最基本的礼貌,并不曾议论出声。再加上大家互相也并不相熟,因此曾氏才如此大胆的显露了新衣,却有把握不会招来什么麻烦。

    那边田夫人自是也听见了,几乎是女人就阻挡不了美丽衣衫的诱惑,倒也同有此疑问,借此机会拉着曾氏往她身上看了又看,也叹道,“姐姐这衣裳真是好看得紧呢。”

    曾氏颇有点骄傲的看着锦华,嘴上却谦虚道,“这衣裳不是在绣庄买的,只不过是锦华胡乱琢磨,我们娘两个胡乱做的罢了。”

    田夫人便笑道,“姐姐不必过谦了,这种在胸前对襟的款式,看上去很是顺眼,又特别显得出腰身,看着身量也显得特别高,实在是很有巧思了。”

    田小姐也接茬道,“夫人这针线做的也细致,上面绣的百合很是淡雅出尘。若是买成衣的话,怕得要一两银子才能拿得下来呢!”

    曾氏不好意思的连连摆手,田夫人却若有所思,道,“姐姐这一穿出来,恐怕过不多久,就被不少人学了去呢!”

    田小姐闻听此话忽然一拍手,急切的看着田夫人道,“娘,我们绣庄里若是抢先用了这种款式,肯定会小赚一笔的吧!”

    曾氏和锦华听了一愣,随即很快就明白了过来。看来这位田夫人家里是开绣庄的。

    田夫人却大为尴尬,看着曾氏和锦华有点哭笑不得,“小女言语无状,让姐姐笑话了!”

    曾氏却不是那小心眼的,反倒洒脱一笑,“小孩子家家的,不用在意!反倒是她脑子转的快,如果姐姐有意的话,不妨就按小姐说的去办吧。”

    田夫人确实开着绣庄,自然在刚才就想到了这个主意,但却不提防让自己心直口快的女儿给说了出来。

    当着别人的面就这样谋算人家的东西,实在是说不过去。何况曾氏又说了这么通情达理的一番话,显得自家的心思简直是不见人了,真把田夫人羞臊到地里头去了。

    田夫人脸微微红着,亲热的把曾氏的手一拉,恳切道,“姐姐这一番话真要把我给臊死了!我如何能白白就去拿姐姐和锦华的东西去赚钱呢!”

    锦华原本就在琢磨着赚钱的事情,根据这衣裳赚钱的事情她也想过,却并不可行。她可没有物力和财力去开铺子,再说,款式上的变也是极易模仿的,有经验的裁缝看一眼就能做个差不多的出来,自己短时间间内靠这衣裳称雄一时并不太难,时间长了,却并不能垄断了这种样式来专营了。

    如今看她母亲这样大方,虽然心里有些不舍,便也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只好微笑不语,作壁上观。

    两人推辞了半天,田夫人见曾氏确实是真心相让,这才道,“姐姐既然这样说了,这样式的衣裳我也确实心里喜欢,便要借了去用用了!”曾氏便笑了,“自家姐妹,这才对嘛!”

    田夫人也跟着笑,抬手就从头上取下了一只碧绿如意簪下来,递给锦华,一边笑道,“你看我,到现在还不知道刘小姐的名字呢?”

    锦华忙站起来恭声道,“回夫人的话,小女子名唤锦华。”又抬头去问询的看曾氏,并没有去接田夫人的玉簪。

    这玉簪看起来价值不菲。田夫人的意思,竟是想用这玉簪作为感谢了?

    不过,说起来也对。田夫人顾及脸面,定然不会把真金白银拿出来,像小商小贩一般来赎买的,肯定是采用这种比较迂回的方式来进行的。既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又借着送礼物的名头,丝毫没有斤斤计较的市侩之气。

    这下却轮到曾氏脸红了,觉得自己在这儿坐了半天仿佛就为了赚人家的东西似的,自然推辞不受,最后田夫人恼了,“既然姐姐不肯成全妹妹,诚心要让妹妹顶上巧取豪夺的名声,妹妹也就只能不赚这个钱了!”

    曾氏一看她急了,忙安抚道,“好了,好了,妹妹若给我我接着还不行么!”

    田夫人这才重新欢喜起来。

    曾氏看了那玉簪一眼,笑着对女儿颔首道,“锦华,既然是夫人的一番心意,你就拿着吧,还不谢过夫人?”

    锦华忙双手接了,福身称谢。

    田夫人却不乐意了,转脸对曾氏嗔道,“怎么还叫我什么夫人啊,你我都姐妹相称了,怎么还让闺女一口一个夫人的叫呢?”

    曾氏掩口笑起来。锦华也很惊讶,经过这么一番变故,两个人这友谊怎么这么迅速的就建立了起来,但还是非常高兴母亲平生,不,两辈子加起来,才有了这么一位手帕交,高高兴兴的脆生生的喊了一句,“姨母。”

    田夫人一使眼色,“静怡,你也上前见过姨母!”

    田静怡高兴地两眼眯成了一条缝,欢快的重新给曾氏行了礼,便拉着锦华的手有点紧张的问她生辰。

    两人都把生辰一说,锦华确是比静怡刚刚大了一个多月,田静怡这才一脸的后怕的拍拍胸口,“吓死我了!刚才我一直喊你姐姐,幸亏没喊错,否则我真要亏死了!”

    转眼又高兴起来,“那你就是我姐姐了,太好了,整日里我一个人,真是闷死我了!改天你去我家玩吧!”

    锦华看了眼母亲,得到了曾氏的鼓励这才点头应下。

    俩人又互相通报了家里的详细住址。田静怡一听之下大为兴奋,“原来你们家住在乡下啊?真是太好了,乡下一定很好玩,改天我一定找你去!”

    锦华见她知道了自己的家境不但没有瞧不起反而一副很羡慕的样子,不由很是动容。

    真是一个心地纯善的女孩,人生得一这样的知己足矣了。

    其实,比起自己得了这样一位小友,母亲跟田夫人相交才是让她最高兴的。

    从刚才那件事上就能看出,这位田夫人是个人品正直之人,绝对值得相交。而且,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这田夫人好灵敏的心思。一只玉簪出手,却一下子全了双方的脸面,各取所需,各有所获,又在瞬间拉近了彼此的感情,也说不上谁占了谁的便宜了,简直皆大欢喜。

    母亲若是有这么一位有头脑的闺蜜在侧,若是碰到困境的时候,多个出主意的人,也不至于再次万念俱灰,走上绝路吧。。。

    曾氏见锦华与田静怡亲密的挨在一处说着悄悄话,便也把自己裙下系着的一个粉色荷包解了下来,递给了田静怡,“早就想着给静怡一点见面礼的,但我家里也没什么好送的,只有我做的几样针线,不嫌弃的话就收了吧。”

    田夫人却很高兴,觉得自己亲手做的东西送人更加诚心诚意,便接过荷包细看,“姐姐的手艺真是好,这荷包做的如此精致,小女受之有愧啊。”

    田静怡高兴的道了谢,拿过荷包来爱不释手的把玩了半天,才珍而重之的系在了腰上。

    几人感情上拉近了,便又热热闹闹的聊了一阵,等觉得倦了才站起身来。曾氏还想要趁着这次出门去县城买些东西,上次答应给锦年买的文房四宝还没兑现呢。

    田夫人自然高兴的邀请两家一起上路。
………………………………

十二章进城



    到得寺门之外,大成叔果然如约正在外守候,看见锦华娘俩便立刻绽开笑容想迎过来,结果马上又看见有别的女眷在,便慌手慌脚的远远站住了。

    锦华便上前跟他打了声招呼,又跟他商量着要再去一趟城里。

    大成高兴的满口答应,“没问题,想上哪儿直接开口跟叔说就行!”二房的人都是忠厚纯善的,他是不担心他们会诬赖自己车钱的。

    庄户人家赚个小钱十分不容易,虽然他不管风吹雨淋,晴天雨天,每日奔波劳苦,从不停歇,但家里经济情况依然很是拮据。没想到今天运气实在太好,居然碰上了“大买卖”,沾了二房的光,光县城一天就要跑上两趟!刘大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等在寺门外的田家的下人也早已呼啦啦一下聚拢了来,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嬷嬷,一个伶伶俐俐的小丫头,还有一个衣衫洁净的小厮,这几人行礼进退之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