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锦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锦华-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锦华转头看看姑母身上半旧的褐色褙子,微微摇摇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要不是重来一次,锦华不能提前预知后事的话,是看不出来什么的。这次却不同,她除了看到两个人不时的秋波暗送,还看到了很多别的东西。

    比如,大伯父明显已经发现了他们两个人的小举动,眼神颇有点不善。他一直就反对这两个人在一起的。原因很明显,罗家如今家道中落,只剩一个空壳子了。

    虽然他对守寡的大姐颇多怜惜,平时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可是,联姻就是另一回事了。

    何况,这个外甥实在太不成器了。除了生了张不错的脸孔之外,简直一无是处。

    读书读书不成,在田地上也一点不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将来吃饭都成问题哩,让闺女跟着他还不饿死啊?

    锦华虽然一直不喜欢锦秀嚣张跋扈的做派,但对于她的选择还是觉得勇气可嘉。她应该是知道姑母家的内情的,但是,知道归知道,感情的事,是谁也会说不清楚的。

    即使知道生计艰难,锦秀还是义无返顾的一头扎了进去。

    锦华不知道,她后来有没有后悔。。。

    小菊正好端了一盘菜上到了男方那一桌,大伯父的眼光顿时被小菊吸引了过去,眼睛滴溜溜的围着小菊已经开始发育的鼓鼓的胸脯转了一圈。

    锦华眼尖,甚至看到小菊仿佛是厌恶的微微的皱了一下眉。

    原来还有这一出啊!

    锦华兴奋的紧紧攥住了筷子。菊姐姐啊,你原来一直都是深藏不露。当年我还真是小瞧了你了,您还真是魅力非凡啊!

    锦华正忙着瞅空就四下里看,不经意间却忽然遇到了一个人的目光。

    是他。锦华吃了一惊,心里如起了惊涛骇浪一般,手抖了一下,筷子里夹得茄子险些没掉下去,面上却并不慌乱,而是不露痕迹的把眼光转开了。

    怎么会这样?!

    前世明明不是这样的!那时候他面对自己和锦凤两人的情谊,一直都是纹风不动、冷眼旁观的,仿佛置身事外似的。

    就是刚刚成亲那会子,两人关系亲密些,也仅能说得上相近如宾而已。他何曾以这样的眼神望过自己?

    曾几何时,自己心心念念的不过是他这样一个饱含情意的眼神而已。只是要他这样的看自己一下,自己也就满足了。

    可是,时过境迁,你当我还是那个傻不拉几、一心只装着你、什么都不知道的天真女子么?

    现在的自己,虽然一副年轻柔弱的壳子,内里却早就衰老不堪、凉薄如水了。

    锦华心里头不但没有小鹿乱撞的欣喜,反而激灵灵一下,浑身起了身鸡皮疙瘩,只觉得恶寒不已。

    她下意识的转头看坐在自己身侧的锦凤,不想却正撞见锦凤恨恨的眼神。

    两个人眼睛对上,锦凤匆忙间换上了一副勉强的笑容,眼睛却慌乱的躲开了,手拿着筷子去夹菜,却夹了好几次都没夹起来,只好尴尬的把筷子放下,复又拿起了杯子喝了一口果酒。

    锦华被她那个眼神惊了一下,身上有点发凉。她摸摸鼻子,觉得自己着实有点冤枉。

    唉,能让假仁假义的二姐显露出如此真性情来也真是不易了。

    整个女席上,只有罗家姑母和李氏不停的叽叽呱呱。姑母不停的奉承李氏,夸奖锦凤懂事知礼,夸奖锦龙机灵可爱,当然也就顺势说起了锦秀。

    “大嫂,我就说你会教养。家里的孩子一个两个的都这么出众。就说锦秀这孩子吧,我看着也格外的好,又孝顺,又懂事,说话做事都让人觉得特别的贴心。”说着笑着看了一眼锦秀,锦秀早已经羞得低下头去。

    锦华早就注意到,往日吃饭头也不抬、筷子不离手的大姐今天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又斯文,又秀气,半天才拿筷子夹一次菜,文文静静的嚼了,还每次都拿小帕子擦擦嘴角。

    看的锦华都替她累得慌!这也太能装了吧?

    “锦秀今年满十六了吧?”姑母的声音响起来。

    哎呦,重头戏来了。锦华装作无意,却把耳朵高高的竖了起来。

    “是啊。”李氏皱了皱眉,脸上还适时的露出一种担忧的神色。就是乡下闺女定亲晚些,十六岁也不小了,越等就越寻不到好的亲事了。她这做人嫡母的,可不是要发愁么?

    “这么好的闺女,不知道谁家有福气得了去呢!”姑母高声的赞道,声音洪亮到整个院子都听得清清楚楚。

    李氏咳了一声,不知道说什么好,眼睛不由得看向邻桌的大爷。

    锦华的眼睛也跟着看了过去。可不是么,这事李氏可做不了主。

    不止是她,几乎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向了大爷。

    大爷半低着头静默了一会儿,笑着向自己妹妹道,“锦秀这孩子从小被家里娇惯坏了,女红啊,厨艺啊,什么都不太精通,所以呢,我琢磨着,至少得找一个家境殷实些的,还得有人伺候着才行啊!哈哈哈。。。”

    大爷哈哈笑起来,仿佛为自己毫不掩饰的夸下海口而不好意思。

    众人便都附和着也笑起来。除了锦秀和罗家母子二人。

    锦秀的脸一下变得煞白,紧紧咬着嘴唇没说话。罗敏成低头看向面前的酒杯,脸上看不清神情。

    姑母的脸色则一下子就拉了下来,一搁筷子,冷冷反驳道,“要我说啊,要寻亲事也不能只看钱财啊这些东西,这些不都是身外之物么,不都是死的么!钱还是要人去挣的!所以呢,关键还得看人品才气,看这人本身好不好,看将来能不能成为一辈子的依仗!”

    大爷被妹妹咽了一下,笑容立时便挂不住了,只好沉默着端起了酒杯。

    老爷子看了看大儿子,又看了看闺女,便咳嗽了一声,慢慢道,“我看呢,要寻亲事自然得要十全十美的,既有才情,又有家资,这样才算的上是一门好亲事呢。”

    老爷子一说话,那就是一锤子定音了,大家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这个话题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虽然老爷子这话说的跟废话一样。锦秀这个孙女他并不上心,但是,他关心的是大儿子和闺女的感受,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也只好两边和稀泥了。

    姑母暗地里瞪了老爷子一眼,忿忿不平的使劲戳着碗里的饭,埋怨他不帮着自己说话。

    席上的气氛就这样冷了下来,再也不复当初的热闹。

    中秋圆圆的月亮依然高高在上,冷冷的抛洒下万千清辉,不为你喜,也不为他忧。
………………………………

第一章新衣



    因为二爷这两天的所作所为着实让人心寒,曾氏索性就在锦华屋里歇了,连看也不愿看见他,眼不见心不烦吧。

    锦华倒是觉得这种跟母亲同起同住的体验甚是新鲜,眼睛不停的看着母亲,脸上也一直挂着抑制不住的笑容。

    曾氏见女儿越长大越是懂事,还越是喜欢粘着自己,再想想正屋那人,心里头浓浓酸涩里便微微觉出些甜来了。

    虽然家里一贯的乌烟瘴气,儿子还是那样的平庸无奇、不尽人意,他对自己还是一如既往的那样不体贴、不理解。。。总算女儿知道心疼自己,也不枉生养她一场。

    昨夜回来,母女两人同床夜话,叽叽咕咕的讨论了半宿。话题自然离不开最新的劲爆猛料,锦秀和罗家表哥的婚事。

    曾氏许是被姑母对二房的态度给气着了,居然一反背地不论人是非的常态,把罗家那点子事事无巨细的给锦华抖搂了一个遍,锦华自然听得津津有味。

    什么姑母跟她婆婆一直就不对付啊,她婆婆抱病而亡姑母也要负相当一部分责任啊,平时管丈夫管的又严啊。

    但是,令锦华格外觉得有趣的是,这位姑母对丈夫的督促跟别家妻子很是不同,她的要求只有一个,你无所事事、不求上进不要紧,喝点小酒、拽点小文也不要紧,就是不能看别的女人。。。

    这些劳什子破事,前世锦华因为不喜姑母,也就从来都不关心这些细节末节,如今竟是第一次听说,自然大大的满足了好奇心。

    白天跑了一天,上了床又说了半天的话,锦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睡了过去,等醒来时日头已经艳艳的上了三竿了。

    锦华只觉得头隐隐作痛,揉了揉眼睛,却见母亲正坐在床边飞针走线,头上的百合花银簪微微的透着亮光,手里的好像是一件薄荷色的略小些的上衫。

    “娘,您这是,已经裁剪开了?”锦华颇有些惊喜。看来母亲起了个大早呢。

    “你的衣裳都那么旧了,好几年没做新衣裳了,娘只想让你快些穿上新衣。”锦华忙蹬了鞋子下地往近前仔细看,一边埋怨道,“您也不好好歇歇,睡个回笼觉什么的,昨天跑了那么远的路呢,昨晚又睡得晚!”

    曾氏抬起头笑道,“我今儿也不知怎么的,觉得浑身都有劲。往常要是稍微劳累些,总要腿疼腰酸、头晕心悸的,这次也是奇了,一样也没犯!既然精神好得很,索性把你的衣裳先给你赶出来!”

    锦华心里暖暖的,低着头看着衣裳没说话。

    片刻后,她忽然抬起头来,因为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娘,您自己的那件衣裳先别剪,咱们这次做一件特别点的好不好?”

    曾氏奇怪的看着她,“褙子的款式无非大同小异,不过是在刺绣上能做点花样而已,还能特别到哪里去啊!”

    锦华也不争辩,从箱子里找来纸笔,利利索索的磨好了墨,提笔三下两下就画了个大体的样子出来。

    曾氏本来没多少兴趣,无可无不可的,一看之下却有点惊喜,“这件衣裳样式倒是别致!这衣襟如果不是斜襟右衽的话,居然也很好看呢!这是你想出来的?”

    锦华得意的一抬下巴,“昨儿咱们去城里,我看见有个穿著富贵的妇人就穿了这么一件,跟咱们平日的衣着颇为不同,就是开襟开的太大了些,看着不太顺眼,我就想着把它改一下,改的领口稍微小一点,便成了这个样子。您看怎么样?”

    其实这却是前世时锦华在京城时见过的那些时髦的贵夫人们的穿着打扮而已。京城里贵人多如过江之鲫,讲究就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享受,所以多的是专门研究美食华服的人。几乎所有衣裳打扮方面流行的风潮都是从宫里兴起来,再扩散到官宦人家的后宅,最后才慢慢的流传到全国各地去的。

    那时候的自己,初踏贵地,简直什么都没见过,什么都不懂,是个彻头彻尾的无知妇人。而自己又怎么肯就此认输呢?更重要的是,怎么肯因为自己浅薄无知而让别人瞧不起自己的丈夫呢!

    于是,咬着牙小心翼翼的跟别家的夫人小姐们交往,看她们的穿衣打扮,学他们的处事谈吐,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走一步看三步,如履薄冰。。。最终苍天不负苦心人,自己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京城里的生活,当家主母做得很是合格,与同僚亲眷有来有往,互通有无,没给他惹出什么纰漏来。。。

    那时,他虽然贵为两榜进士,但在富贵如云的京城,根本就什么都不是。无根基,无后台,谁能拿你当回事呢?所以,他在翰林院做个七品小官,也是小心翼翼,勤勤恳恳,唯恐行差踏差一步。而自己,总算能助他一臂之力,夫妻同心协力,让他得以慢慢的在都城站稳脚跟。。。

    曾氏拿过小样,仔细反过来复过去的看,一边点头,“现在看着还是不错,不知道做出来之后效果如何?”

    “那您敢不敢做,敢不敢穿?”

    “那有什么不敢的!”二奶奶顿时精神一震。她本就是个不服输的性子,更是对外貌打扮很是注重的人,因此自然是跃跃欲试。

    母女两人便开始商量如何裁剪。锦华只是能提供一个图样而已,究竟如何下手她是不知的,还要靠曾氏根据自己的经验慢慢摸索。

    前世时她各种各样的衣裳穿过不少,自是跟现在河滨县里毫无例外的斜襟褙子花样多了很多。只是那些都是请绣娘做的,哪里轮到自己动手?

    整整一个白天,锦华和母亲都在忙着做新衣的事情。

    锦年也很忙碌,他在忙着补自己未完成的课业。他爹在一边虎视眈眈的看着呢。

    锦年一边努力稳住手腕写着大字,一边偷眼看看他爹,心里叫苦连天。被他爹这样紧紧的看着,很有压力有木有,手都要抖得写不下去有木有?

    “那个,爹,”锦年实在是熬不住,小心翼翼的开了口,“您渴不渴?累不累?您先坐在那边歇一会吧?等儿子写完了,就呈给您看好不好?”

    二爷冷冷瞪了他一眼,也知道儿子确实写不下去,就回身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