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还有呢?”
“我也不该喝多了。伤身。”
“嗯。还有呢?”
“怎么还有啊?!”李茂林已经叫了起来。
锦华忽的一下坐了起来,气呼呼的转身看他,“你何苦去招惹表哥!”
还害得自己第一次跟那个人低头。虽然当时不知怎么的,那些做小伏低的话竟然是张口就来,一是觉得李茂林确实有错,不该揭人家的短。第二却是担心那人会对李茂林不利。可回来后却越想越郁闷。
自己何尝如此低过头,尤其是在他面前?
不过再想想,自己已经做到那个地步了。那人应该不会计较了吧?
“哦,原来是为了这个啊。”李茂林把双臂枕在脑后,脸也沉下来,语气很是不善,“不过是看他不顺眼。刺他两句而已。怎么,不行啊?”眼神已经凌厉起来。探究的看向锦华。
锦华隐约猜到他的心事,却又不能说破,只好故意瞪起了眼睛,“他招你还是惹你了?你知不知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啊。他读书很是不错,万一将来青云直上,回头再报复你可怎么办?”有意无意的露出关心和急切来。
原来是向着自己的,李茂林顿时又眉开眼笑,嘴上却嫌她啰嗦,“行了行了知道了,以后我见了他远着点走还不行么!真是的,最看不惯那种自命清高,说话阴阳怪气的家伙了!”
锦华见他听劝,好歹松了口气,转身再躺下。
李茂林再次百折不挠的伸出手来,没想到还是被锦华拦下了,“你还有一个错处。”
锦华转过身来,见他迷惑不解,便不情愿的提醒道,“我们家的事。”
这事始终是她心里的一根刺,她是容不得别人置喙她的家事的,尤其是站在大伯一家的立场上对自己指手画脚,而这个人恰恰是跟自己最亲密无间的丈夫。
李茂林马上道,“是我的错,以后再也不犯了,行么?”
他认错的认得如此干脆,反而让锦华很是怀疑他的诚意,但是当他又颤着嗓子喊着她的名字栖身上来,锦华也只是趁机使劲照着他肋下的软肉死命拧了他几下泄愤,但到底没再推开他,只是认命般的闭上了眼睛。。。
转眼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前李茂林携着锦华去给刘家送了节礼,曾氏正跟丈夫冷战。
见了女儿不免红了眼眶,“你那个糊涂的爹真要把我给活活气死了!竟偷偷攒下钱买了东西给你祖父送过去了!”
锦华知道父亲的脾气,就是他爹对他再不好,对他拳打脚踢了,时间一长,他也不记恨了。爹的心里始终对祖父、对大伯还是怀着一份感情的。
她只能给母亲出主意,“您把钱匣子看好了不就成了,任凭我爹怎么想,没钱也是白搭!”
曾氏擦擦眼泪,点点头,“以前是我疏忽了,没想到你爹还敢跟我玩心眼子。不过,你爹的钱好管,就是锦年那里我还不放心。他在铺子里赚的钱都是自己攒着呢。”
曾氏原本就对她那独子没办法,逼着他读书逼了十年都没成,如今人渐渐大了,又开始去学本事,晚上回来时越发的跟爹娘没话说。曾氏也越来越摸不透儿子的心思了。
对此,锦华也是无可奈何,她可没有通天的本事把一家人的脾气秉性都改了。好让他们从此放下成见,从此相亲相爱。尽管家里的气氛比起以前已经缓和了不少,但弟弟跟爹娘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不可调和的。
“唉,兴许成了亲就好了。”曾氏叹了口气。
锦年的婚期已经定下了,就在十月里。因为曾氏听说锦龙的婚事定在了十一月,她当然要抢在大房的前头办喜事,否则哥哥要比弟弟晚,那还成个什么样子呢!
锦年照旧不想理睬姐姐,却兴致勃勃的求着姐夫继续教他骑马。
李茂林平时哪里有这个耐心啊,可这回不知怎么的。竟然像模像样的教了起来。看着那二人比以前亲密了好多,锦华心里着实熨帖不少。
中秋家宴,一家人团团坐在一起。按着惯例。就连姨娘们、韩嬷嬷等人也被安排了一桌。
不过,理应高兴的李老爷却一副不大高兴的样子,拉长了脸,一杯接一杯的喝着闷酒。看着一家之主心情不好,一家人也都有些惴惴的。都不敢高声喧哗,酒桌上的气氛很是沉闷。
锦华看看李茂林、李茂森兄弟俩,也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便知道有什么事发生了。可惜,她不知道。
但是,看张氏的神情。她却是知道的。同样被蒙在鼓里的还有婆婆韩氏。锦华几乎要苦笑了,好嘛,这个家里头众人的地位高低简直一目了然啊。
李茂林看他爹那副几乎要哭出来的样子。实在看不下去了,一把把他爹的酒杯抢过来,没好气的道,“够了,别再喝了!多大的事啊值当的愁成这样!”
李老爷募的瞪大了眼珠子。血红着眼睛指着李茂林便骂,“你个小畜生。我把你们含辛恕苦养这么大,你们就是这么回报我的!”
李老爷子突然发作,一家人都被吓了一跳,尤其是几个孩子,十分惶恐不安。
锦华也心里一紧,没想到今天居然闹这么大的阵仗!李老爷子平时对大儿子还是挺客气的,客气中带着疏远,从来不像对老二那样骂骂咧咧的,今天居然大失常态,李茂林不会被气疯吧?
没想到李茂林还未发作,那边李茂森已经“啪”的一声把手里的酒杯直接摔在地下,铁青着脸怒吼一声,“爹,您骂我您就直说得了,干嘛还捎带上别人!我就是不想念书了,怎么地,您还想逼死我不成!您要是觉着我丢您的人,您直接给句话,我现在就立刻一头撞死去!”说着眼里已经委屈的红了。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锦华恍然大悟。读书可是件大事,哪家为这事也得大动肝火,哪能说不读就不读呢。
这爷俩争吵的动静挺大,还真让人心惊肉跳的,锦华赶紧给自己院里的俩姨娘使个眼色,让她们先把俩孩子弄回去,别给吓着了。
等孩子们走了,锦华回过头来,正担心老爷子会不会当场被他这位不但毫不知羞、毫不心虚,反而一脸“谁也对不起我”的神逻辑的二儿子给气晕过去的时候,老爷子神奇的偃旗息鼓了,耷拉着脑袋再也不吭一声了。
就这样被他小儿子给吼住了?
真是太不给力了!锦华很有些忿忿不平。
这么想的显然不止她一个,李茂林一直冷着脸不吱声,此时忽然拍案而起,张嘴就骂他弟弟,“你还好意思朝着爹大小声?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连个屁也没读出来,要是我早就羞愧死了,你还好意思对着爹吼?!你可知道这么些年,爹在你身上投入了多少心血,寄予了多大的希望!你,你就是这么回报爹的!”
李茂森猛地一擦眼泪,横起眼睛瞪着他哥,“读不出书来的人多了,难道都得撞死不成?你怎么那么狠的心啊你,你还是不是我亲哥?!”仿佛满腹的心酸和委屈。
旁边的张氏也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扶住丈夫的胳膊,看着李茂林的眼神颇有些不善。
锦华一下势头不对,赶紧起身拦下暴怒的李茂林,“你就少说几句吧。也喝了不少了,赶紧回去歇着吧。”
你爹和你弟弟好着呢,用的着你在这里当坏人么!吃饱了撑的你!好说歹说的把人拉回了自己院子。
………………………………
第八章 搬家3
等回了院子,锦华忙着伺候他擦脸擦手,那人的酒劲儿却似刚刚上来,迷离着眼睛,挥舞着手臂恨恨的骂,“个没长心的混蛋!一家人眼巴巴、小心翼翼的供着他这么些年,说不念就不念了!没长心的混蛋啊!”
锦华一看势头不对,赶紧朝左右使了个眼色,丫头们忙不迭的退下去了,不想听见什么主子不愿让人知道的家族秘辛。
那人嘟嘟囔囔的骂了他弟弟半天,忽然就又委屈起来,“这臭脾气,一不顺心就lll火,谁惹着他了?!老了老了,也是个老无赖,不讲理!不让人省心!”这是在抱怨他爹呢。
锦华听了心里十分好笑,又猜着他本来就没喝多少,只不过借酒装疯、泄心中不满而已,所以也不敢露出畅意的神情来,只低着头忍笑。
不轻不重的埋怨了他爹几句,末了又狠狠的握拳一砸炕桌,“搬家!明天就搬家!不跟他们在这里生气了!眼不见心不烦!”
锦华心头大喜,脸上还不好露出来,只更加心甘情愿的替他擦起身子来,那动作简直可以称的上是温柔似水了。
同是不想念书,李茂森的命运却跟锦年截然不同。
李茂森挑明了之后,也就只有老爷子在中秋之夜了半截子的火,半道里还被他小儿子一盆冷水给给浇熄了。接下来的几天,家里人还没怎么着,李茂森却还赌上了气,闷在自己院子里不出来,谁也不见。
张氏还在两老的面前握着帕子泫然欲泣,“二爷心里难受啊,他何尝不想蟾宫折桂,光耀门楣?可这功名也不是想考就考得出来的!这么多年,他受家里供养,心里这压力大着呢。。
。”不但满腹的委屈·而且还隐隐指责家里人不够体贴她丈夫呢。
被她话里话外的暗暗指责的人均低头不语,仿佛还真有些愧疚似的。老爷子默然半晌,最后抬起头嘱咐下人,“去到厨房传个话·中午给二少爷做个红烧蹄膀来,他爱吃。”
这就不战而败了?
锦华心里头可真腻歪。想他们家锦年,为了不念书这个事几乎阄腾了好几年,差点被她爹娘给逼疯了,中间被骂无数次,还被打了好几次,闹腾的伤筋动骨、要死要活的·最后才终于达成所愿。连带着自己那几年也过得不舒坦,经常提心吊胆的,害怕固执的爹娘又跟执拗的弟弟干起来。。。
为什么到了人李家,这事情就诡异的掉了个个儿呢!一家人还都得小心翼翼的供养着那位呢!
此时,李茂林终于提出了搬出去的话。
还没等老爷子说话,李夫人已经低头掉起了眼泪,拿着帕子哭得无声无息的,却一个字都不说·活脱脱就是一个哀伤、心碎却还隐忍、体贴的母亲形象。
李茂林有些慌乱的皱起眉头,张氏早就低下头装哀伤,锦华看看左右·只好起身站起来劝,尽管劝的毫无诚意,反过来覆过去的不过是那些车轱辘话,还得说的小心翼翼,省的婆婆吃心,以为是自己背后挑唆分家,再把自己给恨上可就不妙-了。
这一劝,非但没给劝好,李夫人却哭得更厉害了。
老爷子终于坐不住了,烦躁的起了身·朝着老婆子一挥袖子,“行了行了,别哭了!又不是搬到多远的地方,不就是一墙之隔,也值当的你哭哭啼啼的!简直头长,见识短!”尽管厉声斥责了妻子·却又转头看着大儿子,“既然你母亲舍不得,你就再晚点般。等。。。。”微微沉吟了一下,“等你母亲过完生辰之后吧。”
李茂林立时就点头应着了,毫不犹豫的。
锦华却心里一咯噔,这一下子,就又给延后到十一月里去了啊!
韩氏又抽搭了一会儿,终于停住了悲声。
这下轮到刘锦华郁闷了。昨晚上还高兴了半宿呢,合着全白费了。
幸亏接下来要忙活锦年的婚事,她没事就往娘家跑,跟母亲商量着告礼、铺床、做账等成亲的各项流程,又帮着布置新房,回家来还拿着不少活计,给锦年做个衣裳、鞋子之类的,倒也顾不上琢磨李家的这些糟心事。
幸而婆婆韩氏也不知是不是觉着老大快搬走的缘故,倒也不再为难她,她凡是想回娘家,一般也就准了,并不用大费口舌。
就是刘家院里,也是一番新景象了。要说曾氏也是个聪明人,早就命人破土动工起了一道墙,在自己院里给儿子又隔出一个小院来做新房。虽然小了些,到底是独立的院落了。
锦华想起前世母亲和弟弟的恩恩怨怨,十分欣喜母亲的转变。那时候,母亲在锦年婚后,掌控欲依然十分强烈,甚至还几次不顾脸面、大失矜持的去听儿子和儿媳的墙角。。。想想锦华都替母亲臊的慌,也替她累得慌。
如今这样,真是最好不过了。
锦年成亲那天,按着曾氏的意思,婚事依然办的十分体面、热闹。
洞房花烛夜,锦华笑着看着锦年拿秤杆挑起新娘的盖头,露出一张熟悉中又带着陌生的浓妆艳抹的笑终于长出了一口气,把心落到了肚子里。
锦年在成亲的这一天,包括挑了新娘子的盖头之后,一直都是一副冷冰冰、不上心的死模样,锦华暗自唾弃他,不过也没空搭理他,反正自有治他的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