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得意够了,才把话锋一转,“我李家日子正过得蒸蒸日上,当然不能分家。分家做什么,那是兄弟不和,败家之兆啊!如今我李家一家人和和睦睦,互相体谅,友爱融洽,自然不会分家!那只不过是个障眼法而已,让官家不至于寻到我家的不是。所以,不管你们以后谁搬了出去,还跟以前一个样,在一个锅里吃饭,一个账上走钱。”
    李茂林和刘锦华都有心理准备,闻言只是频频点头称是。
    二房两口子虽也隐约猜到了,但希望和失望的落差是如此的巨大,还是难掩脸上的失望之情,勉强跟着应了几声,还不敢让老爷子看出端倪来,脸上的笑容十分僵硬。
    然后两房又各自表了一番决心,老爷子笑眯眯的听完,这才宣布,“还是老大搬过去住吧。”给出的理由自然是富丽堂皇的,绝不是爹娘不疼你,“你们大房人口多,搬过去也住的宽敞些。明青和明玉老跟你们挤在一块儿,实在有失体统。”
    李茂林沉着脸坐着,不大高兴,“爹娘跟着老二住,不跟我们,岂不会让人笑话我们不合规矩。”
    锦华也假模假样的附和,“是啊,哪家的长辈不是跟着长房的啊?”
    老爷子有些不耐烦了,“不是说了,不是分家么,只不过是宅子大了点而已,还跟以前一样,所以,谁搬出去都行。”
    李茂林闻言脸色更黑了,却站起来躬身应着了。
    锦华也跟着站了起来,努力抑住自己的笑意,眼睛无意中扫向张氏,只看见一双羡慕嫉妒的眼睛,便又不着痕迹的转了开去。
    只有婆婆韩氏脸色很是难看,李茂林虽不说话,眼睛却不时担心的看看她。
    李茂森阴着脸瞅了半晌,忽然冲着他娘说起了怪话,“娘,您拉这个脸做什么?大哥又不是真分了出去!而且,您跟我们在一起住,还担心我不孝顺你不成?干嘛做出这个样子来啊!”
    韩氏被他小儿子说中了心事,脸上微微有些发红,窘迫的骂道,“你个孽障,我哪有说你不孝顺啊,净胡说八道!”
    李茂森冷笑一声,并不反驳。
    张氏也在一边“劝”道,“你乱说什么呢,咱娘才不会不愿意跟着我们住呢,咱俩可是这一片出了名的孝顺,娘哪里会不愿意跟我们住呢。我说的对不对,娘?”
    韩氏心虚的别过脸去,低低的嗯了一声,再也不好表露出半分不愿来。
    李茂林嫌弃的看了他弟弟一眼,转头安慰韩氏,“娘,我们就是住的稍微远了点,其实,就在俩院子中间打一道门,就跟以前一样,每日里过来跟您请安,陪着您一块吃饭,又不是真的分了家。”
    锦华自然也跟着意思意思,虽然心里丝毫不同情婆婆。
    一直等到李茂林出去办事,她回了自己院子,屋子里没人的时候,她才大力的拍了几下桌子,也不顾手疼,低低的伏在桌上笑出声来。
    真是天助我也!
………………………………
第五章 分否5
    家里的气氛有些压抑,尤其是当李茂林从铺子里回来的时候。
    他的脸一直都是拉着的,害得刘锦华也不敢在他面前肆意说说笑笑,生怕碍着他的眼。
    锦华很是不忿他的态度,面上不显,心里却暗骂他活该。不就是觉着被自己亲爹抛弃了么?这么大个人了,这点事还看不穿。
    不过,这也难怪。看得出来,这人对他老爷子的孺慕之情还是很深的。只可惜,人的心本来就是偏的,就是亲爹娘也一样。
    锦华丝毫也不同情他。李茂林这人在外头还算精明,但在对待家人的问题上,却是颇有些愚蠢的。
    而且,因了他低落的心情,晚间也变得不像以前那么需索无度,欢爱的频率大大下降,让刘锦华觉得日子又好过了不少。
    正如锦华所料,决定搬家跟真的搬了家之间,好像还有一段长长的路要走。
    不过,这件事情真的急不得,她也只能耐着性子慢慢的等着,还不能露出端倪来。
    院里的下人们却有点人心浮动,因为对外一直是打着“分家”的旗号,真实情况只有几个主子知道,下人们人多嘴杂,便也一块瞒了。
    就连一向通情达理、深居简出的茗姨娘,也来正屋拜访了几趟,被锦华含糊了几句,就打发走了。
    不过,茗姨娘等人肯定都是欢喜大过隐忧的。谁也不愿窝在后罩房里过活啊,儿子都已经那么大了。
    只是前院的李二管事忽然来见刘锦华,说是东府已经重新修缮了一遍,奉了老爷子的命,请大奶奶过去看看,有什么还需要改进之处。
    锦华激动不已,恨不能欢呼一声喊叫出来。却强自按捺住了,依然端着大奶奶的谱儿,客气的跟这位老爷子颇为倚重的二管家道了声辛苦。
    两府之间早就打好了一扇小门,就在靠近东院的这一边,锦华散步的时候,总要在这里徘徊许久,心里反复想着隔墙的景象,可直到今天,她才能正大光明的跨过这道门。
    这边比李府还要大一点,结构布局却是差不多的。二门以内就是一个主院带两个小跨院,更多的地方种了花草树木,在这炎夏。看起来比李府繁盛热闹了好多。
    锦华看了却一皱眉。前世在曾家,虽然她平素不喜花草,觉着这东西开花时看着有多绚丽多彩,过后花落时便有多衰败难看,何况平常又爱招蚊蝇。实在是中看不中用之极。
    然而,却又怕那人嫌弃自己世俗,不懂得富贵人家的格调,才勉为其难的在院里种了不少。只可惜,那人却不能体会自己的心意,依然淡淡的。也没见有多喜欢。。。
    现在则不同,既然老爷子发了话,给了自己这个权利。自然要充分利用一下,否则怎么对得起自己辛辛苦苦重来这一世呢。
    正院里也栽着不少花草,各种颜色争奇斗艳,看起来很是漂亮,可锦华眼睛眨也不眨。直接叫人一并拿花盆移出去,只留下几棵高大的梧桐和几棵虬枝刚劲的枣树。其余的全用青石板铺起来。
    后院子里花草虽多,却是见缝插针,到处都是,显得有些杂乱。
    锦华又指点着只留下高大的树木,名贵些花草的就装了盆,尽量挪到一处,形成一个小规模的花园子。一般些的就直接拔了,腾出不少空地,预备着将来能开辟出几块菜畦来。
    等吩咐完了,刘锦华后知后觉,自己这不跟祖父一样,变成毫无情调,不爱有格调的花草,只爱经济实惠的菜地的人了么。
    不由得哑然失笑。
    又见李二管家做事很是利落,已经领着几个匠人在那里移栽花草了。看着那些或素雅,或妖艳的花被连根铲起,心底不由得一阵快意,似乎前世被压抑着的那口浊气终于被吐了个干净。
    说着话,就到了七月二十六,正是老爷子大寿。
    锦华并没打算去,打发人送个礼也就是了。
    可李茂林哪里肯依,眉头一皱,“毕竟是亲祖父,离得又不算远,连人影都不见,实在是太不像样了吧?你让别人怎么看你,怎么看你们刘家?”
    锦华知道,他又要搬出他那一套理论来教训人了,不由得心中烦躁,冷笑一声道,“你这叫站着说话不腰疼吧?你知道我爹娘没分家之前过的是什么日子?!”
    李茂林本来就情绪不佳,一听这话顿时跳了脚,声音顿时扬了起来,“你说的那些我都知道,可天下哪有有不是的父母,只有做错事的子女!为人子女的,哪能因为爹娘有些微错处就怨恨爹娘的!”
    锦华见这人实在蛮不讲理,也不想与他争执,只冷了脸拿了一本书坐在那里,索性一言不发,心里却堵得难受。
    李茂林却依旧不肯罢休,振振有词的道,“再说了,不管老爷子如何偏心,你家里的那些田地,还不是沾了老爷子的光才得来的?为人子女的不知感恩,还要。。。”
    锦华气的肝都要疼了,深觉眼前这人实在不可理喻,竟然胳膊肘往外拐了起来,一点点都不理解自己的心情,深吸了一口气,嘴巴顿时更不饶人了,“听李大爷这意思,是恨不得让我们家分家时分文不得,净身出户?当时我爹还病着呢,然后求医无门,一家子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李茂林也被她气得脸都变了色,“你休要强词夺理,我哪里说过这样的话?!”
    锦华默然不语,沉默了好半天,忽然又出声道,“你不是我,你是无法体会分家之前我过的日子的。今日索性与你明说了吧,我就是恨,恨祖父,恨大伯,恨大伯母!如今总算是分家了,我们才过上了点好日子。如果一直呆在台子镇上,我爹娘。总有一天是死路一条。。。”
    最后一句话已经低到听不见,锦华的胸口却如遭重击一般,那种熟悉的绝望的感觉又攫住了她的身体,让眼泪一下子冲出了她的眼眶。
    锦华憋得难受,索性放开了胸怀伏在桌上大哭了一场,把整整一条素帕子都打湿了。
    李茂林有些发愣,看了看她,然后就是闷头不语。
    锦华哭到后来,见他如此冷清,不由得又在心里嘲笑自己。你瞧瞧吧,人家竟然连哄都不屑哄一下了。算算日子,自己成亲也刚大半年而已。俨然已经算是“旧人”了呢。
    所以,除了自己,可别指望外人能心疼你。可是,人伤心欲绝的时候,谁不渴望能有个温柔的人在身边安慰一下呢?
    所以哭到后来自己都觉得没意思。自己给自己擦干了眼泪,又站起身自己洗干净脸,上了床自睡了,也不管那人如何。
    兴许是哭过了很是疲乏,睡得还挺瓷实。第二日起了床也像忘了昨夜的事情一般,依然对李茂林嘘寒问暖。害得李茂林心里颇有几分忐忑。
    待了半天,终于确定妻子并没有因昨天晚上的事怨恨自己,松一口气之余。不由得又有些郁闷。
    她前一刻还哭得如暴风骤雨一般,转过天来就跟没事人似的,就那么不把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当回事?!
    到了正日子,锦华依然用心打扮了,与李茂林一起回了刘家。她自然是无法拗过他的。既然他坚持。自己也没必要跟他死扛着生闲气,权当出去散散心罢了。
    等接了爹娘和锦年几人。便分坐了两辆车一起出了城往台子镇走。
    娘两个自然坐了一车,锦华少不了把自己家里的那些破事跟母亲唠叨了一番。
    曾氏拍拍闺女的手,安慰道,“男人啊,还不都是这个样子。你总算运气好,不想为娘一样,熬了半辈子才出了那个虎狼窝。”
    两人正大倒自己的苦水,互相倾诉的正痛快,忽听前边传来锦年的声音,“姐夫,您就教教我怎么骑马吧?我爹都已经点头了。”
    锦华惊讶的打起帘子往前头看,见锦年正逮着高高坐在马上的李茂林不放手,一脸的恳切。
    李茂林本已经在严词拒绝,怕有什么危险,忽然见后头锦华露出一张脸往这边看过来,竟然鬼使神差的改了主意,点了点头同意了。
    锦年大喜过望,差点欢呼出来。
    锦华见弟弟露出久违的笑容,不由得心里也跟着欢喜起来。
    锦年虽然对自己的婚事点了头,终究是不太高兴的,连锦华也落了埋怨,不大愿意理睬姐姐。
    锦华并不当一回事,只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来不起的大事件,心里确定弟弟将来一定会感谢自己便是了。
    到了刘家,照样是高朋满座,人来人往。
    让锦华惊讶的是,一直号称“病的很严重”,甚至是“快要不行了”的李氏居然精神抖擞的站在二门处迎来送往的招待客人,虽然依然瘦的皮包骨头似的,下眼泡也肿的很厉害。
    大伯母简直是战斗力惊人啊,锦华暗自惊叹。
    也或许,是菊姨娘那个儿子养了许久依然病病怏怏的,如此“重大”的喜事,才让大伯母的病瞬间被治愈了?
    刘老爷子和刘大爷对李茂林亲自上门道贺颇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顺便对锦华也高看了一眼,很亲切的问询了锦华几句话,又对李茂林夸赞道,“不是我老头子夸口,我这个孙女那可真是秀外慧中,既识文断字,又熟稔针线女红,可真是贤良大度的好主母啊。”
    锦华佯作羞涩,其实是低着头大皱其眉,眼角余光却扫到二姐锦凤朝这边投来不善的目光。
    等拜完寿两人退回到自己座位上,锦华觉察出曾尚才也往看了这边一眼,眼神十分复杂。
………………………………
第六章 搬家1
    也怪不得曾尚才夫妇两个眼神异样,实在是李茂林这人有个毛病,就是爱现,爱显摆。属于蹬着鼻子上脸的那种人。
    如今,他正志得意满的对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