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稍微好一些,其余国家,那些与权贵们利益导向一致的士人们,又如何会帮助嬴政呢?
他们不帮忙,嬴政即便是能够打下六国土地,又如何能够治理呢?
还不是短暂的统治一段时间,看着光风霁月,如日中天,转眼大厦将倾,无可挽回?
鞠子洲提剑纵马,思虑重重。
他思考时候,总觉得自己似乎漏了什么。
似乎遗忘了什么。
但他已经无暇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了。
多年过去,很多记忆已经模糊,他也没办法重新把那部分东西找回来了。
他根本没有退路!
策马,赴韩!
……
张硕与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兄弟说着话,对方抱怨着制漆工作的难熬。
他这兄弟张敖与他一样,是识字的,文学水平并不见高,但是主持一些最基本的工作,颁布命令,根据律法和流程整合工人够用。
张家倒了之后,他们带着同样作为侍妾的生母各自分家过活,又因为体力劳作实在辛苦,而且秦人给出的待遇又着实不高,因而他们便同样的变成了秦吏。
官职不高,待遇勉强说得过去,就是工作太累。
张硕这里,每日天不亮就要出门,深夜才回。
一天到晚泡在那施工工地里,不说软香稚嫩的美人,就连雌性生物都见不到几个。
晚上到了家又受母亲唠叨。
想要购置一些好物刷刷,购置几个美妾暖床,这才发现这些秦人真是可恶——他们手握了重金,花不出去!
秦国将韩地四郡物资归拢,统一分配。
因着肆意地审杀各地权贵,人口、粮食、地亩、财货等一切都被秦人掌控。
他们将人口按数配置,二百户编一屯,十五屯为一会。
奴隶尽皆转为民众,原本可以通行的人口买卖也被废止,粮食、布匹、器具都要在所属会内购置。
并且购置时刻不用钱物。
只以劳动计数抵偿。
钱,花不出去,更买不到任何东西!
张硕和张敖一致认为,自己是被秦人给坑害了。
钱为什么会花不出去呢?
他们弄不明白,心情郁闷,想要骂两句,也是骂什么呢?
自己当秦吏,秦人的确是给了钱了。
可是钱花不出去,他们只能看着家里堆起来的黄金,胡思乱想。
他们只得咽下这口恶气。
两人一面说着话,一面又免不得抱怨起来。
抱怨着,两人又想喝酒。
张硕便指使自己的两名侍卫去给自己弄些酒菜来。
但指使不动。
张敖看向他的两名侍卫。
他的那两名侍卫对于他的命令也置若罔闻。
“我们只负责保护你们的安全。”一名侍卫硬邦邦撂下这句话。
四个侍卫继续在门外说着家乡有什么特产,在家时候抓蚂蚱烤着吃之类的破事。
屋里,张硕与张敖更气了。
他们只能自己去官寺之中申请酒菜。
比较意外的是,他们真的就申请到了!
按照秦国给秦吏的标准配置,他们俩在每月有三天休沐时间。
这三天当中,他们每个人可以有三斤中等烈度的酒、十斤肉、二斤鱼、五斤菜的配额。
听到秦人和善地说出这些话时候,张硕与张敖两兄弟都高兴坏了。
虽然三斤酒确实有些少,但是肉食给够,却也不错!
他们于是立刻叫人给自己送回家去。
抱怨诉苦,怎么能没有酒水美食呢?
两人拿到了酒肉,关起门来,喜滋滋地轻蔑门外不听话的侍卫。
“本来啊,要是你们乖乖听话的话,这酒肉,也都是有你们一份的!”张敖习惯性地敲打一句。
关上门,兄弟两个开始说自己的话。
说着,干一杯酒。
用的不再是往日里习惯了的青铜酒爵,而是没有任何雕彩纹刻的瓷杯。
一斤酒分倒两杯。
看着着实是少了。
“秦人是真的吝啬!”张敖讥讽一句,看着酒杯里清澈的酒液:“这么一点点够谁人喝的?就这,一天还限量三斤。”
张硕深以为然。
两人碰杯。
一饮。
当然不舍得饮尽。
只是……
“这酒如何不甜?”张硕皱眉。
闻着还是很香甜的,但是为什么喝着不甜?
他们没有搞清楚。
于是又多了一项可以抱怨的事情。
两人肆意地发泄着心头懵憧的不满。
一杯酒未喝完,两人就都倒了。
门外,四名正在谈论晚上吃什么的秦兵听到屋里没有了辱骂和抱怨,打开窗户朝里瞧了一眼。
“都倒了。”轻蔑:“就这酒量还觉着一天三斤很少呢!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他们在里面骂什么呢?”另外一名侍卫问道。
“俩人在屋里什么都骂,骂秦王陛下吝啬,骂我们不知尊卑、骂工地上的工人对他不够尊敬,跟他对着干、骂厨子不给他们切生鱼片吃,反正看见什么骂什么,不指导哪来这么大戾气,不知道的恐怕会觉得我们慢待了他们!”
“怕不是有病!”
“多半是这样,平时干活时候怎么没见他骂人?”
“怕被打呗,这种人,当面胆小如鼠,背地里却觉得陛下的决策都要指手画脚,真以为自己很了不得了……”
“我在国内时候也见过一些这样的,我爹以前就是这样,虚得很,一点也不实在,叫人见着就烦。”
第一百八十五章 送别 (二)
长长的铁锯由两人拉着将大树锯倒。
一旁有人用绳子拉着将倒的大树朝着既定的位置倒下,以免乱倒,砸伤了人。
“轰隆”一声巨响。
数人合围的巨木轰然倒下。
这本是可以充当柱梁的良材,如今应着人们的需要,它将要被分割,作为木轨。
“歇一歇。”废了老大力气的伍长喘着粗气喊道。
众人听此,也就纷纷就地坐了下来。
伍长拿了水壶,给众人分水喝。
水是烧开了的熟水,提过来时候是热的,此时已经凉透,九月底喝来,只感觉冷。
“点个火热一热吧,水太凉了,喝不下去。”一人说道。
以前他们是可以在隆冬之中喝得下去冰凉透骨难以下咽的凉水的,如今习惯了热水,就再回不去以前。
“也好。”余人纷纷赞同。
他们于是捡来干枯的树枝,引了火,开始加热壶中的水。
热水期间,几人又开始聊起天来。
“听说魏国有人进犯了,是吧?”
“是啊,王翦将军已经带人去与之作战了,前天休沐时候的大集合记得吧?就是那天召集的人手,好像是带了五千人。”伍长添了一把枯叶:“听说那群人竟然相要杀死陛下。”
“想要杀陛下?这不得把他们全歼掉!”
“就是,这群人肯定是怕了我们了,竟然想打陛下的主意,是要给这群人一点教训!”
“叫的越响亮,心里越是怕!”
伍长看着火,有些遗憾:“只是可惜抽调兵员时候没有抽到我们。”
不然非得叫他们长长记性。
饭可以乱吃,话怎么能乱讲!
陛下的威严,岂能容忍有人玷污。
他们说着,远处有鼓声响起。
众人立刻起身。
“什么情况?为什么会有鼓声?”
“不知道,赶快过去!”
鼓声,一般在喊人集合时候用。
但这半晌午,不早不中,并非是吃饭的时候。
这时擂鼓集合,肯定是有事情要发生了!
众人顾不得等水开。
伍长捧了一把土,将火灭掉,随后带人跑出去,与大部队集合。
陈矩见到自己所部的人手集合得差不多了,于是清了清嗓子,说道:“此次召集众人,是陛下有命令下发。”
“我部众人,听命。”
“凡家中未曾娶妻、乡里无有相好者,出列,居队左。”
“凡故乡无父母在上,无亲朋在旁,无子女在下者,出列,居队右。”
“秦王政令曰:韩地四郡,十七县中,田亩、人口统计已经完成。此十七郡中,皆地广袤而人丁稀缺之况。”
“因其地中较关中地况更加肥沃,耕牛口数足够,只欠缺壮劳力。”
“故而在军中征募愿意留居本地者。”
“留本地者,须以自愿、家乡无负担者为主。”
“留居本地,须尽快配婚,落实家业,以安居添口,早育子女为主。”
“凡配婚落户者,五年之中不得服兵役,以留任农官、县吏为主,凡有伤残、军功者,可授入天下陵之资格。”
一席白话,将秦王政的命令传达下来。
陈矩随后说道:“居队伍左右之人,如有留居意向,可在十日之内来我处报名,十日之后,陛下要安排女子与汝等相见,配婚。”
“对了,这次为你等挑选出来的配婚女子,多是韩地原本宫闱、贵户之中的淑女、公主,相貌都是顶好的。”
“你等即便不愿就此落户,也大可以报个名去看一看,见见世面,并不吃亏!”陈矩这样发出诱惑。
原则上,秦王陛下不同意用手段去逼迫兵士们落户的。
但是不迁来一些人又不行。
韩地本身人口并不算少,只是打完仗之后被杀的人太多,这些人原本是各处的管理者,掌握有大量的社会资源。
陡然之间把他们抽空,如果不去填补,重新分配资源,那么各地势必会有动荡。
为了争夺那些无主的,摆放在眼前的资源,庶人们会闹。
所以需要有足够的人来填补资源分配者这一角色。
引入足够的资源分配者,以确保新的资源分配格局的稳定,从而促进生产。
同时,杀了那么多人之后,被他们收集起来的那些少女、妇人也都失去了依仗。
这些人,如果只是收到功力,供给“秦王”享乐,而不使他们进入生产和生活,那肯定是一大负担。
但若是把他们配给还未婚配的兵士,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口的增长和社会资源的生产。
对于资源的消耗首先就会被摊开。
其次就是这部分没牵没挂的单身汉手里积攒着的资源也会被投入社会之中进入流通。
好处很多,所以在下发任务时候,秦王政其实是允许
而女子的美貌,对于这些气血方刚,浑身精力无处发泄,与同袍们同吃同住,训练已久,并且刚刚打完仗不久,没有通过烧杀抢掠来发泄内心压力的壮少年们而言,无疑是完全没法儿拒绝的毒药。
陈矩这样的简单诱惑,所有人都知道他其实就是想让大家去报名。
但,他是大家的兄弟,他会害大家吗?
很显然不会!
既然他讲了是漂亮的,那就肯定是漂亮的。
这下所有人都兴奋起来。
就连那些没有资格报名的人这时候也想要凑凑热闹过去看看那些女子了。
……
韩非喝了酒,醉醺醺躺倒在大街上。
韩国没了!
韩王被当众审杀!
这则大胜的消息,对于秦人而言,是他们最敬爱的王的又一次胜利,是值得歌颂的。
是他们把公平与正义带给了韩国的受欺负受压迫的庶人同胞们。
是值得大书特书,值得饮酒作乐以庆祝的。
但对于一个韩国宗室出身,心怀故国,并且愿意为之付出性命的士人,就不那么快乐了。
韩非哭得泪流满面,眼睛红肿。
他知道韩国打不过秦国,但完全没想到韩国这么快就会被灭掉。
一个与秦国打了百年交道的独立国家,一个月之间就没了!
仿如幻梦!
韩非是无论如何不愿意相信的。
堂兄韩缜如此精通兵家之术!
他怎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败亡呢?
在秦国也没听说王翦有多么厉害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
韩非不敢相信。
他迫切地想要喝酒。
信念的崩溃,令人痛不欲生。
第一百八十六章 送别 (三)
烂泥瘫软在街旁。
酒气浊臭,路人见到,不免要皱皱眉,躲着走。
负责扫大街的老翁见到,上前拍了拍他的脸,想把他弄醒:“醒醒,你住哪儿的?我叫人送你回去睡,睡在这里,实在容易着凉的。”
咸阳城中,如今已经见不到乞丐。
大开荒之后,周遭的山林、坡地经过改造,有相当一部分被垦为农田。
付诸如此的大力气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