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革秦- 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隗状不好说有什么问题。

    因为这事情没法儿挑明。

    不挑明,虽说可能也没法子洗清嫌疑,撇清关系,但至少有一线机会。

    而一旦挑明,就完全没有机会。

    “鞠先生,礼物贵重,小儿哪里消受得起!”隗状叹气:“不若私下里,悄声说与我一人?”

    “老兄你很贪啊!”鞠子洲笑起来:“这漏洞又不是只有一处,要我都讲与你听吗?”

    天坑!

    隗状悚然:“不如先用餐?”

    “也好,我也饿了。”鞠子洲点头:“我在阿政宫中拿了一坛酒,我们可以喝一喝,我久不喝酒了,今日难得高兴,老兄你一定得陪我喝上两杯。”

    隗状嘴里发苦。

    这,绝对是秦王政派来的吧!

    “鞠兄。”隗状无奈,躬身深深一礼:“你有事就直说吧,我年岁大了,吃不住惊吓的。”

    “那好,我也就不搞那些弯弯绕绕的了。”鞠子洲正色:“阿政想要修一座陵。”

    “这么早?”隗状疑惑:“王上年轻,为何此时便要修陵?”

    “修大一些,难免花耗时间长些。”鞠子洲人畜无害地笑。

    “修大一些……似乎也没有什么。”隗状为难。

    他知道这件事情绝对不只是修陵这么简单。

    但是,鞠子洲不说,他不敢问。

    “里面可能要加上一些人。”鞠子洲诚恳起来,一点一点说出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老兄你可以支持王上。”

    “劝王善政,人臣本分!”隗状义正言辞地说着模棱两可的话。

    飞荧对于自己父亲骑墙的行为很是不满。

    没有确定的立场,想要左右摇摆,如何能最大化的获利!

    他听着鞠子洲与自己父亲的对话,虽然听不太懂,可是有些事情却很明白。

    他知道,自己应该有一个立场。

    “也好。”鞠子洲并不嫌弃:“那你尽量不要反对。”

    “王之所愿,固臣之所愿。”依旧是这样的套话。

    鞠子洲轻蔑笑着:“酒你留着喝吧,饭就不吃了。”

    “送鞠先生。”隗状将礼数做足。

    飞荧看着自己父亲谦卑的背影,摇了摇头。

    暮气沉沉的老头子!

    只知道和稀泥而已,或许经验多一些,然而与这家、与这族一般的灰败腐朽,不足为伍。

    飞荧打开了鞠子洲拿来的那坛酒。

    酒里有一卷竹简。

    飞荧眼前一亮,趁着父亲没注意,将湿漉漉的竹简塞进自己衣下。

    而后他倒了一杯酒,满饮。

    烈酒梅香。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下陵 (六)

    十月,王八年岁首。

    秦王政以六畜祭天,昭秦人悉:建王陵。

    新的秦法已经快要制定完成,秦王政所关心的事情,有很多也已经开始有了解决的思路。

    但这些关系到一国政制的问题,注定不可能是一两天里就可以得到答案的。

    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对于现状和现状之下的人的需求有着透彻的了解的。

    利益、权责的分配上,也要屈从于现状和现状之下的,人的需求。

    当人们想要跪着的时候,叫他们站起来,就是与他们做对。

    当人们想要躺平的时候,叫他们跪下去,更是与他们做对。

    “所以任何的改革,都需要有需求先行于前利益紧随其后。”

    嬴政坐在鞠子洲对面,吃着许久之后相聚的第一餐。

    鞠子洲大口啃了一口鹿肉:“这我是知道的,可是我的确想不通,你为何这个时候忽然想要给自己修建陵墓?”

    “王翦去年八月进入楚国之后发来过一次捷报,师兄你读过吗?”嬴政并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没有。”鞠子洲放下手里的肉,用湿毛巾擦了擦手:“但是捷报的意思应该是大胜吧?为什么你的陵墓会与大胜有关?”

    嬴政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师兄,捷报也是战争之后的捷报。”

    “王翦他们进入楚国时候,楚国、秦国边地都下了连绵的暴雨,秦国国内的农民有着农会的照顾,没有因为这天灾而死几个人,但楚国就不一样了。”

    “楚人死伤惨重。”

    “王翦对于这些当然是无所谓的,可是那些兵士则不同。”

    “他们果然怜悯那些遭了灾的穷苦楚人。”

    鞠子洲嚼食嘴里的鹿肉,微微颔首:“这是应该的。”

    “当然应该!”嬴政语气笃定:“我们所能够观测到的一切的人的分野,不就是这样吗?”

    “秦人兵士是穷苦人,是世道的下层阶级,是受了欺辱的。”

    “楚人穷苦人,与秦人穷苦人,虽说分属异国,受的是不同的人的欺辱,但他们的遭遇是一样的。”

    “秦人如今好过一些了,但他们毕竟没有忘却这一切。”

    “见到遭了灾的楚国穷苦人,就如见到昨日之自己。”

    “物伤其类!”

    “所以秦人兵士想要救助楚国穷苦人。”

    “这也是,理所当然。”

    “救了”鞠子洲提着一口气。

    “当然救了。”嬴政挑眉,颇有些扬眉吐气,翻身做主的意气:“王翦自己是对于楚国穷苦人的境遇没有什么感触的。”

    “可他到底是王翦,一如既往地聪慧。”

    “他能够察觉到兵士们的意愿,并且愿意顺从与利用这个意愿。”

    “所以秦人兵士救助楚人庶民。”

    “好事情!”鞠子洲忍不住想要喝彩。

    嘴角咧起。

    “他们为了救助这些人,冒险占了三座县城,并且因此惹到了一些楚人。”嬴政开怀。

    “所以有了后来的,捷报。”鞠子洲叹气:“好事情啊。”

    “新年开年便听到了这样的好消息,是否值得喝一杯?”嬴政笑着问道。

    鞠子洲想了一下,重重点头:“值得!”

    “那就喝一杯。”嬴政如此说着,举起酒杯。

    鞠子洲笑了笑,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嬴政看着鞠子洲倒酒的动作,看着鞠子洲手中酒杯里满满的一杯酒水,眼神冷了几分:“身边这些人换了十数次,换来换去,还是赵高更合心意一些。”

    鞠子洲洒脱笑着:“赵高毕竟少,秦政比赵高更少。”

    “世上有些人,注定是少之又少的。”

    嬴政嘴角勾了勾,总算又高兴起来:“速着赵高入宫来侍候。”

    “喝酒。”鞠子洲一饮而尽。

    酒很甜。

    嬴政看着鞠子洲先喝了一杯,于是跟着一仰头,就把杯中酒喝尽了。

    “秦国兵士的战力很高。”嬴政喝完了酒,似乎来了兴致:“据王翦捷报上所说,他们与那名唤项梁的楚将遭遇,并非正面遭遇。”

    “而是,那楚将带人奇袭。”

    “初时接站,只千人,项梁拥兵五百,五十人带马精锐,战车一乘。”

    “我军之中,二五百主申引项梁入林,将其伏杀。”

    “我军死二十九人,伤九十一人。”

    “五百人全歼?”鞠子洲一惊。

    “未留活口。”嬴政说到这里,有些遗憾:“那五十人精兵带了马与乘战车的项梁一起,被诱入林中,追及河畔。”

    “彼时大雨才过,那处所泥泞不堪,马跑不动,人行缓慢,逃也逃不掉的。”

    “这里面,地理之优势,是因久居彼处的楚人农民帮助建立的。”

    鞠子洲会心一笑:“应当的,楚人百姓也知道谁才是真的愿意帮助自己的人。”

    嬴政傲然:“得到这些人的帮助,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只是师兄,你觉得,这死去的二十九人兵士与九十一人伤者,应当如何处理?”

    “我那边不是已经给你了章程了吗?”鞠子洲皱眉:“伤亡将士抚恤条例, 上个月就已经报给你了。”

    鞠子洲心生不安。

    “那个不够!”嬴政摇头。

    鞠子洲心下一沉:“条件已经很丰厚了!”

    经济补偿、子女前途安排、父母抚恤、孀妻赔偿、名誉宣传都已经兼顾。

    嬴政为何还要改动这些东西?

    “远远不够!”嬴政驳斥:“师兄,给赔偿也好,给优待也好,给出一些无关紧要的荣誉也好,人死了就是死了!”

    “这个人就因着这一场战争而结束了。”

    “他的一切关系都因此而强行断开。”

    “你给出了很高的价钱,很有诚意。”

    “可是师兄。”嬴政盯住鞠子洲的眼睛:“不是所有人都是鞠子洲。”

    “鞠子洲不信任何神明,重视实际利益,漠视作为人的感情。”

    “但就跟世间没有多少赵高,没有第二个嬴政一样,世界上还会有第二个鞠子洲吗?”

    鞠子洲心中升起一缕荒唐。

    “师兄,我要让这些因为我的意志而死去的人,与我一同永生。”

    “那座陵墓”鞠子洲脊背一冷。

    “历代秦王都是以天子规格藏下的。”嬴政吟颂:“他们有着吞并天下的野心。”

    “而我,师兄,你觉得我只有吞并天下之心吗?”

    “你觉得,我只想成为区区的天子吗?”

    “你这样做,给予兵士与战死兵士太高的赋权,国家后续很难安定下来的。”

    “呵。”嬴政轻蔑:“你还是这样懦弱,做事瞻前顾后、束手束脚,你这样,如何能够改变这世道?”

 第392章 天下陵 (七)

    虽然战争是沉重背痛的,但此次战争,也并不完全是令人感到伤心的。

    王翦看着正在与韩地庶民道别的兵士们,奈下性子蹲在路边等候。

    这路是新近修的。

    修路的人正是这些王翦率领的这些秦兵。

    他们这支近乎职业化的军队,纵横于楚地、魏地、韩地之中,令三国贵族闻风而丧胆。

    然而真个到了不打仗的空闲时候,他们却又不像是一般的,征兆起来的兵士们那样子,以抢掠财物、**妇人为乐。

    反而是,他们更愿意帮助这些比他们生活更加穷困的别国庶民。

    王翦不能领会这种免费的帮人做活,看着别个因着自己的帮助而过得更好一些的行为其中的乐趣,但他是个少有的将帅之才。

    发现这一点,他便顺从兵士们的合理心理诉求。

    不打仗时候,他主动颁发军令,使兵士们为沿途所见的庶人们做事。

    韩地新近修的路、庶民们并不如何好,但足够安全,可以完全的遮蔽风雨的简陋房屋、居住区内被清剿过的蛇虫猛兽。

    有些便于修挖的地方,一些有经验的秦兵聚集起来,甚至为他们打了水井!

    这些人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让本地的庶民们的生存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庶民们哪里见过这些?

    楚地被秦兵救了,得以存活的;魏地被秦兵们分发了粮食、开采了斜井的;韩地被秦兵们带着,学会了修路建房,改善了条件的。

    这些庶民都很想跟着秦兵一起走。

    他们是愚笨的,见识短浅,目不识丁,昏蒙无知,营养不良,低矮瘦小是常态。

    在王翦的眼中,他们活得是不像人的。

    只比奴隶强一点,强的也很有限。

    可,连小动物都是知道谁对自己好的,更何况,是这些人?

    他们从实际的生活当中感受到秦人对自己好,这时候,秦人对于他们便是自己人。

    至于秦国和楚国的区别?

    可笑!

    他们在秦军与本国军队作战的过程当中毫不犹豫便做出了选择。

    并且,他们其实是很愿意跟着秦兵一起走的。

    只是,秦军此次出征,是为纵横,展示兵锋,不便带没有战斗力的庶人。

    于是王翦便使兵士们安抚当地庶人。

    如今他们这些人要离开,本地的庶人很是不舍。

    语言隔阂着,交流并不是非常通畅的兵士与庶人没有因为语言的隔阂而生疏。

    瘦小的小儿辈依偎在鱼宽大的怀抱中,用额头蹭着他布满老茧的手心。

    大大的手掌,小小的脑袋。

    乌溜溜的眼眶里蓄满了晶莹泪珠。

    他们相互之间,语言不通,从来交流都不顺利,可小儿头一次吃饱、头一次在人世上吃到糖,知道了这世上是有着甜食这种东西的……

    她在这语言并不相通的异国兵士身上感受到的,是父母都不曾给过的温情。

    分别之际,鱼是不舍的。

    而小孩子,则比鱼更加不舍。

    但,最终还是要分别的。

    鱼将自己从战友处筹集来的糖捏了捏,留给这个他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小孩子。

    而后随着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