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斯第一次吃面条。
他其实是有些疑虑的。
不过当少女将鸡汤倒进面条里,用筷子搅拌了一遍,将大碗递了过来,用那种期盼混着崇敬的眼神看过来时候,李斯还是叹了一口气,呼呼噜噜地将一大碗面条吃的干净。
面条味道很不错。
吃饱了,李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物品,好好的洗了个澡,穿上了本地的人连夜为他赶制的新衣。
上了当。
但对于李斯而言,这种程度的小伎俩,他还是可以有所应对的。
之所以完全的中招,全是他觉得好奇。
他想看一看这里,究竟有多反常!
就目前来看,这个聚落,富裕得不像话。
这里的农民,过得不像是农民,倒像是,家里薄有田产的小士之家。
而且,学生们只上午学认字,下午还是要去做活,要去放牛。
李斯想了一下,打算过一会儿去看一看这里的人到底是如何的劳作。
借口他都想好了,想看一看学生们日常是如何的生活,以便因材施教。
想着,李斯睡着了。
第六十三章 中计
李斯午觉睡醒,天色已经昏濛。
夕阳余火荫橘天际,苍云被染出橙色的晕,凉风吹袭,小孩子们喊叫着“我扮秦兵,你来做猛虎”。
李斯推门出去,见到小孩子们手拿了木剑,快活地跑着,嘴巴里“咻咻咻”地叫,他们身后,扮演猛虎的小孩子呜呜哇哇地追赶。
路过自己这边时候,李斯见到这些小孩子停下脚步,恭恭敬敬地朝自己施礼。
李斯微微颔首:“去玩吧。”
他很讨厌小孩子。
揉了揉眼睛,将眼屎弹出去,李斯转身回到暂时属于自己的房屋。
桌上温热的蜜水,李斯一饮而尽。
摸着温热的茶壶,李斯开始在屋子里转悠。
好片刻,也没找着人。
又过了一会儿,李斯读书时候,一贯为他准备蜜水的少女用漆盘端来了丰盛的菜饭。
“这一盘是什么?”李斯随意地指着一盘白花花自己没见过的东西问道。
其实,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少女端着的漆盘之上。
这漆盘,很新。
李斯看得出来这是新近赶制的东西。
而且多半,是为了照顾自己而赶制的。
“是豆腐,老师。”少女脆生生回答。
李斯拿起刀子,切了一块,夹起尝了尝。
味道还不错,比很多肉类都要嫩。
“你们一天吃几餐?”李斯好奇问道。
“我们夏日太热的时候,是每日两餐,也有些家里是三餐。”少女如此回答。
李斯点了点头:“味道还可以,行了,你回去吃东西吧。”
“老师。”少女犹豫着,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老师,您会数算吗?”
李斯定定看着少女,好片刻,点了点头:“你想算什么?”
“是一些简单的数算”少女报以羞赧。
李斯抿唇。
他的脸色不算好看。
“拿给我看吧。”
“好的,您请稍等。”少女如蒙大赦,放下了手中的茶壶,小跑出去。
好片刻,两三人彪悍的兵士抬着一堆竹简走了进来。
他们脸上都是局促和难为情。
李斯看得出来他们的情绪,所以尽管语言交流上可能有一些障碍,但他还是给了这些兵士一个相当勉强的微笑。
“老师,您先吃东西吧,吃完东西再算。”少女很不好意思地小声提醒。
李斯点了点头,却没有听她的。
所谓“中计”,在最开始时候是有真实的成分在里面的。
不过李斯是何等人?
他这样的人物,岂会轻易地被人蒙蔽和欺骗?
打从一开始,李斯就感觉这村落有古怪之处。
两名可以称之为上勇之士的悍勇老卒在这里保护一些衣着寻常,口音近似于楚人的当地农民,这无论如何说不通。
而且那老农、孺子对待这些悍卒的态度也十分之亲善。
这从根本上就是不合逻辑的事情。
庶人,怎么会与兵卒相亲善?
李斯一眼就能看得到其中有问题。
随后是这里小孩子的洁白的牙齿、老头虽然干瘦,却并不枯槁的形容、一天里吃第二顿干饭的富裕。
这样的一个村子,与李斯想象中的秦国、与李斯所见到过的楚国、韩国都不一样。
他知道,这情状,是天底下任何地方都不应该有的。
李斯原本是想要知道这种情况是特殊的,还是一般的。
而真正住进来,也就是昨天晚上,在与众人的闲聊之中,他知道了,这是一般的,而不是特殊的。
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于是李斯决定暂时留下来,不选择逃跑。
李斯来秦国,是为了功名富贵而来。
建功、立名、追逐权势富贵。
而这一切的基础是,他李斯,得到秦王的重用。
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想要获得,就必须有付出。
想要从秦王手中获取到功名富贵,李斯必须对于秦王有用才行。
当下的秦国,一叶知秋,偏远的小村落都已经变成了他所完全不认识,不理解的样子,那么以往准备过的说辞,准备好了的治国方略,真的还有用吗?
李斯对此存疑。
留下来,一是要了解情况,二是要重新拟定自己的方略。
学问上,李斯知道,自己比不过韩非、更比不过那位写出了剥削经的鞠子洲,所以在学问扬名的这一条路上,李斯的重要性是要始终低于这些学问比他强的人的。
此路,不是不通,但终归是可以被替代的。
于是李斯选另外的一条路。
这条路叫做实操。
而想要实操,就必须对于现实有所了解和思考。
眼下就是了解。
手里的账本,就是了解!
口数两千一百四十四口,丁壮五百零七人,妇人
账本不会说谎。
李斯一面吃东西,一面仔仔细细,将这一处农会分会的整体情况了解过。
少女捧着茶壶,忐忑看着李斯。
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农会之中,其实是极其缺少识字的人的。
不只是这一处的农会,而是所有的农会。
秦王政建制农会,在各地集中农民和物资,进行集体化的分工和合作,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可是,要达成秦王政的需求,在各地建制起咸阳城一样的农会,所需要的是大量的识字、并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基层小吏。
记录、规划、计算、分配、清点、交易、冶炼、制造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都是需要有人统筹安排的。
这些负责统筹安排的人,不能够不识字。
但是一轮屠杀过去,基层里原本所有的那些地头蛇被铲除掉了。
这些人,原本是各个地方里的盘踞势力,也是秦国统治基础的一部分。
他们大多是识字的。
如今秦王政将这部分人彻底打杀了去,那么空出来的位置、新被制造出来的岗位、维持统治所需要的识字的人,就不够了。
尽管秦王政有所准备,有所应对,但不够就是不够。
他不是神仙,变不出来识字的人。
所以基层里往往几个农会争抢一个识字的人。
被派出来的兵士们也都很尽力地在学习认字。
可是学习是一个需要大量时间不断重复的过程,是认识新事物,并且扩展三观的过程。
这个过程很漫长。
暂时来看,没有任何办法!
安陆本地的农会,也在面临缺乏识字者的困境。
所以,对于他们而言,一个路过的,手无缚鸡之力,心肠似乎还不错的李斯,便就无比宝贵。
第六十四章 接近
李斯一点点将账目核对,并且按照竹简上歪歪斜斜的字书所要求的,将一切整合。
他按照要求做完之后,精力还有余裕,于是他按照自己的方法,对于计划和安排做出一定的优化。
这时候已经是深夜。
少女抱着茶壶,坐卧地上,脑袋歪着睡着。
透明的口水从嘴角流下来。
她怀里的茶壶幸而抱的比较紧实,还未倾倒,所以里面的蜜水没有洒。
李斯忙活完一切时候,并无睡意。
他白日里睡足了,加上久违的接触实事,心潮澎湃,因此不困。
起身伸了个懒腰,李斯看到了坐在地上睡着了的少女。
想了一下,李斯没有去她那边为她盖上被子或者把她抱到床上去。
一则是,李斯这个年龄,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对于女色已经没有什么执念,另一面则是,怕被这少女看上,惹了麻烦。
所以不去做那些可能会引起不必要麻烦的事情,才是最好的选择。
一夜过去,李斯将已经处理好了的竹简交给来取竹简的几名悍卒。
中间,李斯尝试着以并不纯熟的秦腔话语同这些咸阳来的悍卒对话,安排他们注意一些事情。
但很可惜,这些悍卒出身实在低,总也听不懂李斯夹杂着楚音的雅言。
于是李斯只得轻轻的把睡在地上的少女踢醒,叫她给自己当翻译。
少女抱着茶壶,迷迷糊糊的,有些生气,又不敢发作,只鼓着腮帮子为李斯翻译两边的话。
安排过注意事项,李斯在悍卒们千恩万谢之中洗漱。
吃了早饭,李斯去给孺子们上课。
少女在茶壶里添了热水和蜂蜜勾兑,重新抱着温温热的茶壶跟着李斯一块去上课。
他们教授的东西很简单,只是秦国字。
李斯虽然听不懂悍卒们带着咸阳土话口音的秦腔,但他其实是认得秦国的字的。
只不过,所有的字的读音,他所知的,都是雅言的读法。
这对于他与秦人交流没有什么帮助,但却不影响他教授能够听得懂自己说话的小孩子们。
这些小孩子还是比较乖巧,较之李斯家里的小儿,着实听话,但也着实够笨。
他们在生活之中或许是机灵的,但这份机灵对于他们学习完全陌生的东西,是没有帮助的。
反而有些过于机灵跳脱的孩子,还会受到阻碍。
这是没办法省劲儿的过程。
李斯教过了他们一些简单的字词,时间已经是中午。
他吃了一餐饭,之后小睡一会儿,来到小孩子们下午劳作的地方,
小孩子们正在放牛放羊。
他们小小的个子,熟练挥舞着鞭子,手臂稍微一抖,鞭子甩出一声响声。
有些小孩子又拿了木剑出来,呼呼喝喝地挥舞着,手中木剑削砍向道旁的野草。
附近的野草纷纷失去了梢头。
李斯看了一会儿,便被眼尖的小孩子发现。
于是他施施然地走出去。
那些小孩子见到是他,纷纷前来问好。
李斯只点点头。
他威严地走走看看,时不时摸一摸正在吃草的牛。
那牛儿吃草之余,拿眼角余光斜一下他。
李斯问道:“你们平日里除了放牛之外,还要做什么活吗?”
小孩子们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说着。
“我们要打草喂豚的。”一名小孩子手里抱着自己的“宝剑”说道。
“然后呢?”
“然后是要晒麻,和采桑叶。”
一问一答,小孩子是有表现自己的想法的需求的,平日里他们向同龄人表现,如今李斯愿意倾听,他们便向李斯表现。
少女捧着茶壶,不知道李斯为什么要问这些。
她也并没有资格过问李斯的事情,只是默默地看着。
晚间,有悍卒提来了一些肉和酒,说是为了答谢李斯帮忙整理他们所需要做的工作。
李斯没有客气,直接笑纳,又指着酒水问道:“秦国不是禁酒吗?为什么你能拿来这么多酒水谢我?”
悍卒听到少女转述的问题,显然是愣了一下。
他想了想,挠着头说道:“秦国禁酒都是好久之前的事情了”
他实在也记不清楚是多久之前的事情了。
只记得,秦王政做太子之后,酒禁就慢慢消失了。
酒水,是伴随着他们的好日子一起存在的。
悍卒已经无法再回忆那些没有酒水,也没有饱饭吃的岁月了。
那些记忆已经被刻意的忘却。
他只向前看的。
所以他答不上来李斯的问题,只是歉意地说着:“您不用担心酒不够喝,我们有的是酒,咸阳城里甚至已经开始生产能够三碗之间便醉人的烈酒了,酒,我们永不不会少的!”
李斯若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