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宋朝当太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宋朝当太子-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昕又道:“除此外,朝廷六万禁军共计12师,将分别开赴至广南西路,广南东路,福建路,两浙路,江南西路,江南东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京东东路,京西南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

    大宋目前算上广南南路一共有二十七路,这十二路基本上都是内路,所以赵昕都派遣新编五千禁军驻守,加上前面两路,共计十四路兵马,一共十二万士卒。加上各地的厢军,可以说应付土匪,普通的叛乱是绰绰有余了!

    赵昕的谋划是,大宋禁军驻守四方,而上四军负责对外作战,所以只有六万人的上四军肯定是要扩编的,至于地方的厢军,番号什么的太过于杂乱,暂时他还腾不出手来处理。

    一起看书网 手机阅读请访问『』,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七章 内藏库

    勤政殿内,灯火通明,不当皇帝不知皇帝的辛苦,赵昕这一整天都在翻看大臣们的劄子,宋朝官职凌乱,各部门权利交叉重叠,一步到位的改革很难达成。

    但无论怎么改革,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兵权握在手中。

    宋代的兵部形同虚设,权利都归枢密院,赵昕改枢密院为军机处,又默然想起清朝的军机处可不单单是管理军事,它的职责范围什么都包括,相当于皇帝的顾问团队。

    好在诏书还没有下达,所以赵昕又将韩琦给召回,最终商议后决定,废除兵部,改枢密院为军部。

    军部尚书为韩琦,下设左右侍郎辅助,说是辅助,其实就是分权。军部掌管武器装备,军籍等事务,但却不统掌兵权,兵权收归到皇帝手中,皇帝设立军机处,遇到战事时,于朝中文臣武将挑选军机大臣一起商议,最终由皇帝下达决策。

    至于军机大臣的挑选,不分文武,不论品级,挑选的唯一标准就是懂军事,善谋略,也就相当于后世国防部的参谋部。

    “官家,张都知来了!”

    内侍梁怀吉走进来禀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同理一朝天子一朝宦官。

    “怀吉,请张都知进来吧!”

    赵昕放下手中的劄子,淡淡的说道。

    新皇登基最关心的除了兵权之外,莫过于他的小金库了,因为无论是整编军队,还是搞经济建设,都离不开钱财。

    无论前世还是今生,穿越都不是万能的,钱才是万能的。所以赵昕几天前就派张茂则重新统计内藏库,想必今日定然是有了结果。

    “臣张茂则拜见官家!”

    张茂则走进来,恭敬的施了一礼。

    “张都知快快请起,你是先帝时期的老人,先帝在时,常夸张都知为人谨慎,心思细腻,所以朕才将统计内藏库一事交于张都知。”

    赵昕笑道。

    “官家厚爱了!臣愧不敢当!”

    张茂则谦虚的回道。

    赵昕知晓宋史一共记录了55个宦官的生平,不为表彰仅为给后来的统治者们提供警戒,以免再闹出阉宦负国的悲剧事件,尽管这55人中多数都身有战功,颇具才华。

    而张茂则就是其中之一。

    据其记载,张茂则从小黄门做起,处事冷静理智,在宫内捉贼灭火,被提拔嘉奖却不居功自傲,反而自请外放,与外臣视察水患等等,多有贡献,累功升迁,最后做到了入内都知。

    然而却“性俭素,食不重味,衣裘累十数年不易。”

    对比起明朝那些自称千岁,迫害忠良,为非作歹,贪污受贿的宦官而讲,宋朝两百多年似乎曾未发生过宦官专权一事。

    曹太后虽然嘴里说不干政,但赵昕为了彰显孝道,下朝后,还是会将朝里发生的事情说给曹太后听,前几日,赵昕在曹太后面前提起想要重新理一下内藏库,并且将东宫内库和内藏库合并在一起的打算,但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曹太后便随口提了两个宦官,一个是张茂则,另一个就是任守忠。

    清平乐里,张茂则是一个理智冷静、刚烈手腕、深情刻骨、情义两全的完美宦官。如上善之水,同时具备温柔且彪悍两种极端的特质。

    赵昕还不是太子的时候,张贵妃生子,对他动了杀心,所以没少设计谋害赵昕,赵昕最终能顺利的躲过去,也少不了张茂则的帮忙,所以张茂则是一个可以让他相信的人。

    “张都知今夜前来,想必定然是将朕交代的事情给办好了,朕眼下特想知道,朕的内藏库还有多少钱财!说一下大体上的数字就行了!”

    赵昕很是直接的问道。

    “回官家,具统计,内藏库中还有黄金18万两,白银130万两,钱1300万贯,绢200万匹。。。。。。”

    听到张茂则念完,赵昕不由得眉头皱起,大宋的财政眼下已经到了濒危的边缘了。

    皇帝的收入是不靠国库的,他有自己专门的来源,比如山川林泽税、盐铁税、榷场税等,只要稍微从里面抠出一点来,就足够皇帝使用了。此外还有藩国进贡的物品、抄家籍没的财产、到周边国家打劫的东西,都是皇帝的私产。

    宋太祖赵匡胤在陆续平定各藩镇后,并没有将掠夺来的财富纳入自己的私产,而是放在了一个专门的存钱机构,也就是封桩库,以后每年朝政的结余也放在了里面,本来是打算用来攻打或者是赎回燕云十六州的,但最终,宋太祖无疾而终。

    宋太宗即位后,拿出了一部分钱财前去打辽国,结果这个瞎指挥的家伙最终兵败白沟河。

    到了宋真宗时期,“三冗”现象开始显现,辽、宋边境又冲突不断,军费激增,国库相当吃紧,再加上西夏这个小跳蚤不时跳来跳去,让北宋朝廷压力山大。

    这时,有人想到了内藏库。可是钱到手了又要吐出去这放在谁身上都不爽,宋真宗虽拿了几次钱解燃眉之急,但明确警告管财政的三司们以后自己想办法,甚至严令内藏库的官员们不得将内藏库的账目泄露,否则杀头。

    在宋仁宗时期,朝廷内部的财政已经逐渐亏空,社会中的生活极其困苦。而仁宗不得已只能把内库里的钱拿出来使用。

    到了宋神宗时期,整个国家的国库都已经快耗空了,内库里的钱财已经消耗殆尽,这对于国家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的后备隐藏能量了,如果这时再出现大规模的饥荒,或者是战乱问题,国家没有财政去支持这场战争,必定会迎来灭亡。

    “张都知,朕前些日子命人统计东宫内藏库,计有黄金三十万两,白银500万两,钱3000万贯。。。。。朕打算把两库合并唯一,改为皇家宫库,由张都知掌管。”

    赵昕想了一下说道。

    “诺!”

    张茂则恭敬的回道。

    张茂则下去后,赵昕默然想起,大宋的国库其实早就入不敷出了,皇佑四年,灾害四起,都是仁宗从内库中拿出钱财来救灾的,而皇佑五年的裁军,迁移百姓至流求,也都是内库出的钱。

    除此外,大宋皇帝的内库还是全天下最大的放债主,百姓遇到天灾人祸,向内库借钱,国库没钱了,向内库借钱,官员的俸禄发不上了也向内库借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用何法子才能改变这状况呢?”

    想起宋朝的朝政,赵昕不由的头疼!

    一起看书网 手机阅读请访问『』,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外甥门事件

    翌日宣政殿朝会,赵昕直接下旨裁撤兵部,改革枢密院。本以为会有人反对此事,但无论是庞籍还是梁适,又或者号称庆历四谏官的欧阳修等都没有对此事提出异议。

    赵昕后来才想明白,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一事,给众人树立了典范,那就是兵权这种东西,无论武将还是文臣最好的选择就是不要去染指,皇帝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就行,皇帝说给谁,我们就听命而行就行了。

    先前被赵祯召回来的御史台的言官唐介起身奏道:“官家!臣今日斗胆弹劾当朝宰相庞籍!”

    唐介的话一落,群臣都不由得震惊了,好家伙,起初就是因为弹劾宰相文彦博而被贬的,刚回京没几个月,又要弹劾当朝宰相庞籍,这简直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啊!

    庞籍确实犯了事,这事赵昕也知道。

    庞籍是司马光的恩师,就在庞籍好不容易爬上宰相之位,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没多久,就发生了一件十分蹊跷的事,按理说这件事和庞籍是没有关系的,但然而在部分的添油加醋之下,整个事件不断的发酵升温,弄到后来,开封政坛上最终是掀起了一场浩大的倒庞风波。

    “唐御史为人刚正不阿,想来定然不会无故冤枉庞相公,今日百官俱在,唐卿不妨细细说来!”

    赵昕威严的说道。

    见此唐介便将事情的起因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先前齐州,有一书生名皇甫渊,因为捕获盗贼而受到官府嘉奖,但他上书朝廷,表示不要赏金,想谋个一官半职,庞相公的外甥赵清贶(kuang)知道后,便打着庞籍的旗号,暗中向皇甫渊索贿。

    结果是皇甫渊花了钱,却见不到朝廷的任命,便跑到开封赵庞籍问个明白,庞籍被登门讨官的皇甫渊搞得一头雾水,派人将这个神经病押送回了齐州。

    与此同时,有人向庞籍透露了赵清贶先前做下的肮脏事,一向为官清廉的庞籍听闻后自然是大为恼火,当即将赵清贶送到开封府问罪受审。人证物证俱在,案情并不复杂,赵清贶被施以杖刑、发配边疆。

    在外人眼里庞籍公私分明,是难得一见的忠臣,可结果就坏在赵清贶半路上因为伤重不治而暴毙。

    本来事情应该了结的,但一向以抓大臣们小辫子为主要任务的谏官们如同苍蝇问到鲜血一样,哗啦一下聚集而来,弹劾庞籍,说他暗中串通开封府杀人灭口,时值张贵妃难产而亡,紧接着几个月后,仁宗皇帝没来得及处理此事也就抑郁而终,所以这件事也就被耽搁到了今天。

    “弹劾庞相公的劄子,朕收到了,也看了!”

    赵昕淡淡的说道。赵昕对宋朝的言官们,说白了没什么好感,

    “不知官家打算如何处理此事!有如此污名在,臣以为庞籍已经不适合再担当宰相一职!”

    唐介出言后,一众言官纷纷出言附议道。

    庞籍见此,暗自叹了一口气,赶忙跪下说道:“官家!臣有罪!请求官家准臣辞去相位。”

    “此事还没调查清楚,庞相公何必如此!”

    赵昕亲自上前将庞籍给扶了起来。

    庞籍朝着赵昕投去了一丝感激之情,没想到皇帝对自己如此器重。

    “开封府尹何在?”

    赵昕忽然大声问道。

    “臣在!”

    包拯出言道。

    “包卿,朕问你,赵清贶一案,可是由你处置!”

    赵昕笑问道。

    “回官家!赵清贶一案,确实由臣亲手处置!”

    包拯恭敬地回道。

    “包卿可有如言官们所言那样,暗中徇私呢?”

    赵昕庆幸此时的开封府尹是包拯,以包拯的性格,铁定不会徇私。

    “回官家,臣接此案后,亲自处理,经臣调查,此案证据确凿,臣依法处置,并无偏颇之处,至于赵清贶半路不治伤亡之事,却实是始料未及的!”

    此案,包拯亲自受理,庞籍也是要求包拯秉公处理的,并没有徇私。

    “开封府尹之言,众位言官可相信!”

    包拯以前也是言官,和唐介是同僚,为人怎么样,唐介也清楚。是故听了包拯之言后,唐介并没有揪着此事不放,但其他言官们就不这样认为了。

    “回官家!臣相信开封府尹确实秉公处理了,但赵清贶还是死了啊?难保庞籍不会雇凶于半路下毒什么的!”

    一个身材肥胖的言官出言说道。

    “朝廷言官众多,你是何人?”

    赵昕紧盯着他问道。

    “回官家!臣王月半!”

    王御史昂首挺胸的回道。

    “王御史刚才所言,可有人证,物证。”

    赵昕问道。

    “臣。。。。。只。。。。。。是猜测!”

    被赵昕紧盯着,王御史擦了一把脑门的汗,吞吞吐吐的说道。

    “仅仅凭着猜测之言,就想让朕降罪于当朝宰相,朕在卿眼里就是那鹿马不分的秦二世吗?”

    赵昕大怒道。

    “臣。。。。。惶恐。。。。。”

    王御史听到这句话,吓得一个踉跄,赶忙跪了下去,官家自比秦二世,那他不就成了指鹿为马的赵高吗?

    言官们最重视的就是自己的声誉,这要是传了出去,只怕自己一事清誉就将毁于一旦,王御史朝着梁适使了一个眼色,试图让他帮自己说句好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