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你莫不是骗我的吧!”
落魄书生正色道:“娘子,我虽然没考中秀才,但好歹也是一读书人,岂能编谎话来骗夫人呢?”
见此,妇人才相信。
而后说道:“官人!你且歇着!奴家给您做饭去。”说着妇人接过肉和米便朝着厨房走去。
“好勒!我再去打些酒来!”
半个时辰后,书生和妇人酒足饭饱后。
妇人将一贯多钱收藏好,走到落魄书生面前,娇羞道:“官人!眼下你有了正经差事,也不应为一日三餐而费神,奴家想给你生个娃了!”
落魄书生看了一眼自家的夫人,说道:“夫人,生一个怎么能够,生它十个八个的!”
说完,朝自家夫人扑去!
。。。。。。
烟花若殇:求收藏!推荐!
书友群:545444277。
………………………………
五十五章 练兵
演武场上,禁卫团三千士兵都在热火朝天的训练着,当然赵昕只是静静的看着,几乎从不指手画脚。
他不是宋太宗赵光义,自以为老子军事才能天下无敌,动不动就是御驾亲征,以至于高梁河一战,宋军一溃千里,宋太宗本人也身中两箭仓皇奔逃。
雍熙三年正月,宋太宗决定再次大举北征辽国,史称“雍熙北伐”,宋太宗并未亲征,而是用阵图遥控指挥三路大军北征。辽圣宗和萧太后则亲自领兵南下,辽朝名将耶律休哥领兵在岐沟关与宋军展开大战,宋东路军惨败。西路军杨继业因为监军王侁相逼而与辽军正面对抗,又因主将潘美和王侁的接应军队失约退走而陷入孤军奋战,最终被俘,雍熙北征也就宣告失败。
这都离不开宋太宗的瞎指挥。
赵昕对军事也不是不懂,但把现代的练兵之法完全照搬到宋代的话,根本不适应。冷兵器作战时代和热武器作战时代还是有所不同的。
就拿士兵的衣服来说,现代士兵的防弹衣也就五公斤左右,但宋朝士兵的甲胄却达到了二十五公斤。穿着二十五公斤的甲胄再拿着十多斤的兵器学现代士卒一样,徒步越野跑三十公里的话,只怕得把人给累死。
宋朝的兵种也无非就是步兵和骑兵,步兵兵种有乡兵刀牌手,乡兵枪手,乡兵弓箭手,禁军刀牌手,禁军枪手,禁军弓箭手,禁军长牌手,禁军长刀手,重装刀牌手,重装枪手,重装弓手,重装弩手,重装长牌手,重装长刀手,除此外,还有重装长枪手,重装刀斧手,重斧手。
赵昕的两营步兵选的是禁军刀牌手和禁军弓箭手,以及禁军枪手,穿着主要是以轻甲为主,至于行动缓慢的重装步兵,暂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宋军多以长弓为主,所以征兵的时候,大多是以臂力来分兵种,且擅长远射,加上火器类的运用,更擅长攻城拔寨,野战方面,由于缺马的原因,且骑兵战术落后,往往都是吃大亏。
火器方面的大杀器主要是引火球、毒药烟球、蒺藜火球这三种,这些都记载于《武经总要》。
北宋前期,为了边防的需要,大力提倡文武官员研究历代军旅之政及讨伐之事,康定元年,宋仁宗为防止武备松懈,将帅“鲜古今之学”,不知古今战史及兵法,所以下令天章阁待制曾公亮、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丁度等,编纂一部内容广泛的军事教科书。
曾公亮等以5年的时间编成《武经总要》,仁宗皇帝亲自核定后,又为此书写了序言。
赵昕自然是拜读过,对其中的火药技术自然是了如指掌,但他所组建的神机营想要仿效的是明成祖朱棣的神机营,以火枪和大炮为主,但眼下以宋朝的技术显然一时半会达不到。
他也想组建一个火药作坊专门用来研究火枪,但毕竟他还没有掌权,只是一个太子,对他来讲,朝廷那帮大臣们能给三千禁军让他训练,就已经是开了先例的,毕竟宋朝太子基本上没啥兵权。
见此赵昕只好将组建神机营一事暂且搁置,选择了组建一千骑兵。
赵昕对练兵的唯一的要求就是纪律,所以按照前世的练兵之法来训练军队的纪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至于具体的兵阵和战法,他采取集思广益的做法,听取了一众将领的建议,选择了最适合当下步兵演练的阵法。
士兵除了训练就是学习识字,除此外赵昕还请了范仲淹来教授连级以上军官们《孙子兵法》以及《武穆遗书》等。
当然这是赵昕多次在赵祯面前请求的结果,因为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在此时的宋朝居然是禁书。
赵昕前世曾身陷传销组织,自然明白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一支军队最重要的就是军魂,而信仰就是军魂的来源,赵昕便把他重金请来的几十位没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被赵昕私下里聚到一起,开始了他为期一月的精神洗脑大法。
一月后,这些先生们都是精神抖擞,容光焕发,且对赵昕是崇拜不已,赵昕见目的已达成,便派先生前往各连任教导员去扫盲和塑造士兵们的信仰。
骑兵营内,赵昕站在不远处,看着远处的骑兵拿着新式武器在练习劈砍技术的时候,不由的笑了笑了,心想我这一千骑兵若是练成,只怕也能够横扫这时候的印度阿三了,毕竟当年,蒙古只用五百骑兵就征服了印度。
先前,当赵昕看到杨怀恩率领一营的骑兵在训练的时候,眼珠子都差点被惊掉了,因为一千骑兵,分属十个连,每个连的骑兵所用的武器居然都不一样。
有的连拿的是大刀,有的连拿的长枪,有的连拿的是短斧头,甚至有的连拿的还是狼牙棒。
赵昕来自后世,自然知晓成吉思汗的一句名言,冷兵器时代,骑兵最佳的装备就是弓箭和马刀。至于琅琊棒实在是太过于笨重了,对士兵的力气要求太高了。
所以赵昕给骑兵营每位骑兵都配备了三种武器,那就是马刀,弓箭和匕首。
赵昕根据前世的印象,设计了好几种马刀,甚至有蒙古的弯刀,但经过试验后,选择了刀身修长,刀背轻薄的的长刀,正所谓一寸长一寸短,全是用精钢打造,刀刃十分锋利,当然价格也不菲,一把战刀的花费高达100贯钱。
“怀恩!这新式马刀士兵们用起来如何?”
赵昕朝着站在一旁的杨怀恩问道。
“殿下!依末将看,这战刀大小适中,斤重轻,所以一般的士兵都能使用,且精钢打造,锋利无比,所练之骑兵必将所向披靡!”
杨怀恩怀着激动的心情说道。
赵昕看着不远处热火朝天般训练的骑兵,紧紧握着拳头,在心中说道:成吉思汗能用骑兵征服大半个欧洲,本殿下早晚也会有这么一天的。
。。。。。。
烟花若殇:求收藏!推荐!投资!
水友qq群:545444277。欢迎大家前来水群。
………………………………
第五十六章 火爆汴京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新月楼内,一众歌姬正在翩翩起舞,一位貌美的歌姬正在深情的唱着《葬花吟》。
“这词是真的好啊!唱起来也是如此的好听,就是不知是出自何人之手啊?”
赵祯站在二楼的天字包房内,听着楼下传来的歌声,在心里默念了一遍,不禁夸赞道。
“观其词,暗淡而凄清,浓烈而忧伤,似是女子所写,听说这酒楼的幕后老板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莫非是出自这女子之手?”
韩琦笑言道。
“有机会的话!我倒想见见这位女子!”
赵祯点头笑道。
今日正是休沐日,赵祯便携韩琦一起出宫微服私访,本想去状元楼,但走至状元楼时,却听闻对面的新月楼传来一阵喝彩声,便临时改变了行程,寻声而来。
以二人之才华进入二楼自然是轻而易举。
。。。。。。
歌曲完毕后,一位掌柜模样的中年人走到台上大声的说道:“众位宾客,本酒楼今天除了准备精彩的节目外,还准备了本楼精心酿造的美酒,给大家品尝。”
说着朝一旁的三位小二示意了一眼,只见三位小二抱上来三坛酒,然后依次小心翼翼地撕开封口,顿时一股浓郁芬芳的酒香味儿溢满了整个新月楼。
“这什么酒?竟然如此香醇啊?”
“就是!我曾未闻过如此的酒香!”
大宋的读书人少有不好酒的,顿时都被这酒香吸引了过来,但好歹是读书人,并没有争抢的局面发生。
掌柜的见此方才说道:“诸位,本酒楼今日只是试酒,每人一杯,试完这三坛为止,但老朽想提前告知诸位,这三坛酒从左到右,一坛比一坛烈,还望诸位根据各自的酒量浅尝辄止,莫要闹出笑话,醉倒当场。”
“掌柜的,你莫不是在糊弄我们吧!我尹某人号称千杯不倒,活到今,还没喝过能让我一杯就倒的酒,我倒要试试这最烈的酒到底有多烈!”
说着,率先走上前来,接过伙计递过来的一盅酒,讥笑道:“如此小小的一盅酒岂能让我尹某人醉倒。”说完一饮而尽。
稍倾大呼一声:“好!这酒真烈,真乃好酒!世间。。。。。。”
话未说完,便踉跄着朝前倒去,幸亏伙计眼疾手快,赶忙将他拖住,要不指定得摔个鼻青脸肿。
“尹兄!尹兄!”
一起同来的两个同伴不停的摇晃着他,但他丝毫没反应,反而是睡的正香。
一位同伴不信邪,说道:“我也来试试!”
说着,结果一盅下肚后,连话都没来得及说,就倒地不起。
最后一位同伴苦恼的看着两个醉醺醺的好友,不知道说什么好,说道:“我酒量不如我的两位兄台,小二,给我来第一坛的酒就好!”
待他将小二递过来的一盅酒一饮而尽后,回味了良久才说道:“好!兰陵美酒郁金香,好好好,此酒醇香至极,实乃人间极品啊!”
说完,看了两位横倒竖歪的仁兄,苦笑一声,在一位小二的帮助下,就两位仁兄搀扶着,才离去。走之前还转头说道:“掌柜的!这酒就是百贯一坛,也记得给本公子留上几坛!如此美酒,千金一坛又何妨?”
有了这三位书生的试酒,众人自是根据个人的酒量来选择试酒,再也未出现醉倒在地的场景。
天字间内,早有小二将三壶美酒端上,赵祯和韩琦品尝了以后,顿时觉得宫内那些御酒比之差远了,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当然两人都没去碰那壶更烈的酒。
二楼的韩琦在赵祯的示意下,忽然打开门窗朝下说道:“掌柜的,不知道这酒可有名字啊?”
掌柜的抱拳道:“这位公子,这酒吾家主人已经提前给太子殿下送去过,太子殿下取名醉天堂。还提了一副对联。”
说着示意小二,小二赶忙将提前准备好的对联挂出来。
“天堂明月三千界,人醉良辰新月楼。”
韩琦大声念叨。
“太子亲自写的对联?朕怎么没听太子提起过呢?”赵祯小声嘀咕道。
韩琦小声道:“官家!臣教授太子读书时,见过太子的笔迹,太子好行楷,这对联确实是太子的笔迹!假不了!”
赵祯朝着一旁的张茂则问道:“太子近日可有什么动静?”
张茂则恭敬的回道:“官家!太子近日一直在演武场练兵,只是之前,差人往明月楼送了十万钱!”
韩琦说道:“臣闻太子近日给新编禁卫团一千骑兵更换兵器,光马刀就花了十万钱,臣料想这酒定是太子殿下弄出来卖钱以贴补军需的!”
赵祯笑道:“嗯!韩卿所言有理,太子前些日子发明那什么护舒宝,本还想卖给后宫诸妃换银两,结果被皇后拉去教训一顿,就没有下文了,这酒没准还真是太子倒腾出来的!”
一楼也有不少王公贵族之家的子弟,尝过此酒后,难免起了将秘方据为己有的念头,但一听掌柜的将太子的亲笔墨宝给搬出来,便明白此酒幕后的主人怕是和东宫脱不了干系,胳膊拗不过大腿,便都打消了心头的歪心思,转而打起合作,代销的念头。
“掌柜的,这酒多少钱一坛啊?”
底下一个镶金戴玉的公子哥大声问道。
“此酒每款都有上中下三种,每坛都是五斤,下等酒是十贯一坛,每日产一千坛,中等酒一百贯一坛,每日产一百坛,上等酒一千贯一坛,每日仅产十坛!明日开始出售,所以在做的诸位欲购从速啊!”
公子哥从怀里掏出一锭金子往桌上一扔,大声道:“掌柜的,中等的给本少爷留十坛,上等的留一坛。本少爷明日差人来取,这是定金。”
“掌柜的!下等酒给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